《中外历史纲要(上)》导言课 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外历史纲要(上)》导言课 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8 08:5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走进高中历史的星辰大海
高一历史开学第一课
2025年秋季开学第一课
目录
01
鉴往知来:历史赋予我们的力量
02
历史:不只是过去的故事
升级你的历史视角:初高中历史之变
03
探索人类文明的壮阔画卷:高中历史学什么?
04
掌握钥匙:高效学习高中历史的秘籍
05
历史:
不只是过去的故事
叩响历史之门——历史是什么?
PART 01
历史的常见误解
想一想,哪一个图片是历史?
《明太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太祖
民间画像
《步辇图》
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
《农耕图》
敦煌莫高窟壁画
误解1:过去=历史
认为“只有过去发生的事才是历史”,忽视时间界限的相对性。
误解2:历史=帝王家谱
将历史简化为政治精英故事,忽视普通民众与社会生活
苏军攻占柏林
1945年5月
伊以冲突
2025年6月
误解3:历史=绝对真实
认为“史书记载必定真实”,忽视史料的主观性和建构过程。
明太祖哪幅画像是真实的?它们是历史吗?
广义:指过去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包括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狭义: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一般来说关于历史的记述和阐述,也成为历史。它是史学研究的对象。
所谓“历史”,它包含有三层意思:
过去发生的事件与过程,即客观历史本身;
有关过去的记录与研究,即历史著述,也就是经过人脑的思考、加工而形成的主体化的历史;
它还指一门学科,或一门专业(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发生过各种历史现象并探寻其发生规律的科学。
何为历史
历史不仅是 “过去的故事”,更是理解人类文明脉络的钥匙。从广义看,它是自然与社会的客观演进;从狭义看,它是人类对自身经历的记录与反思。
无论是山川变迁的地质史,还是王朝更迭的文明史,其本质均在于:以 “过去” 为镜,映照 “现在” 的成因,启迪 “未来” 的方向。
当我们谈论历史时,我们不仅在追溯“曾经发生了什么”,更在思考“我们为何成为今天的我们”,以及“我们将走向何方”。
鉴往知来:
历史赋予我们的力量
为什么要学历史?
PART 02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新高考模式:3+1+2
语文
数学
外语
各科满分
均为150分,原始分计入高考成绩。
物理/历史
必选一科,
满分为100分,原始分计入
高考成绩
化学/生物/政治/地理
必选两科,
每科满分为100分,
以等级赋分成绩
计入总成绩
①对人类:以史为鉴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魏徵传》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培根《论读书》
历史不是叫我们哭的,也不是叫我们笑的,乃是要求我们明白它的。
——陈衡哲《西洋史》
鉴古知今,明智之学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②对国家:家国情怀
如无史,何所鉴戒?何所取法?华夏民族无从因袭,将不复存在矣。
——陈寅恪
若一民族对其以往历史了无所知,此必为无文化之民族, 此民族中之份子对其民族必无甚深之爱,必不能为其民族有奋斗而牺牲,此民族终将无争存于世之力量。
——钱穆
伟大的学者需要的不仅仅是超越国家利益的客观,更重要的是属于整个人类的悲悯的心灵。
——萧淑贞《发现人性》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历史是民族集体记忆,情感寄托
培养国际视野,养成正确的三观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此山中
君子以自强不息
君子以厚德载物
胸藏文墨怀若谷
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③个人:
提升人文素养,成为一个有德之人
培养思维品质,成为一个理性的人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学历史塑素养与理性
社会主义接班人!
得认同伟大祖国、
认同中华民族、
认同中华文化、
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历史学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
历史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家机关、 文教事业、新闻出版、文博档案及各类事业单位与组织机构工作。
就业岗位
初中、高中、大学历史教师。
公务员、事业单位编制人员。
新闻出版、文化企业员工。
自主创业文化产业。
中国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当我们在试卷上书写 “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时,不仅是为了得分,更是在铭记一个民族用血肉筑起的救亡长城,让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精神基因融入当代青年的担当;
当我们分析 “文艺复兴的意义” 时,不仅是记忆知识点,更是在汲取打破桎梏、追求人性解放的精神力量。
学习历史的终极意义,在于让过去的智慧成为此刻的铠甲,让文明的脉络成为未来的指南针 —— 既为考试丈量知识的尺度,也为生命注入超越时空的厚度,更为国家注入赓续文明的精神厚度。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升级你的历史视角:
初高中历史之变
初高中历史课程之区别?
PART 03
初高中历史课程之区别
是不是这一刻突然感觉高中历史很难?
常听有的高一学生说:
“我们的初中历史课生动活泼,课后也不怎么需要做题目,我的历史成绩非常好,经常得高分。进入高一后历史一学就会,但是一用就错,一放就忘,这是为什么?高中历史真难学!”
初高中教材的对比
初中教材
VS
高中教材
七年级上册目录
中外历史纲要上目录
从图可以看出:初中与高中教材编写的明显区别:
初中详细具体,
高中从简摘要,更注重概括性与分析性。
初中:
高中:
是什么(时间、事件、人物等)
是什么(特点)、为什么(原因)、怎么样(影响、评价)、横向纵向相互关联等
考查事件背后的本质,更强调逻辑思维、分析思辨能力
历史课程标准 初中(2011年版) 高中(2020年修订)
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必修: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初高中历史课程之区别
初中历史
主要学习基础史实,覆盖面广
高中历史
要求深度与广度并重,细节更丰富。
知识要求
初中历史
注重识记和初步理解;
高中历史
要求分析、综合、比较、评价,以及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能力要求
思维层次
初中历史
以线性叙事和单一视角为主
高中历史
要求多元视角、复杂因果,探讨长时段脉络和规律。
初高中历史课程之区别
从初中步入高中,历史学习已悄然 “升级”,不再是简单的故事记忆与基础认知,而是迈向更专业、更深刻的学术探索。
高中历史学习如同一场思维的蜕变之旅,唯有主动适应这些变化,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深度思考的习惯,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探寻真相、汲取智慧,真正领略历史学科的魅力与价值。
初高中历史课程之区别
探索人类文明的
壮阔画卷:
高中历史学什么?
高中历史学什么?
PART 04
专题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化交流与传播》
拓展课程,多角度认识历史的发展与变迁。
通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基础课程,对中外历史的整体认识。
高一年级学习
(合格性考试)
选择历史科目的同学
高二年级学习
高中历史学什么?
高中历史学什么?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一切重要历史事件发展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4、发展动力: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6、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
高中历史学什么?
时空观念:时序观念和空间观念
高中历史学什么?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批判意识和实证精神
史料(常见史料)包括:文献、实物、口述、图像
史料实证的原则:论从史出;孤证不立;摆事实、讲道理;挖掘史料背后特定的历史情境
国际学术界曾长期认为中华文明只始于距今3500年前后的殷商时期,良渚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这意味着中国文明起源和国家形成于距今五千年前,终于得到了国际承认。
——《恭喜!良渚申遗成功》(澎湃新闻)
高中历史学什么?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
◎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对抗日战争的认识?
14年抗战
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
高中历史学什么?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家国情怀:价值观念、思想道德、人文情怀
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塑造正确的三观
高中历史学什么?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掌握钥匙:
高效学习高中历史
的秘籍
成为历史探险家——如何学好高中历史?
PART 05
课堂是历史学习的主阵地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学好高中历史?
课前预习
粗读+细读+提疑
课堂听讲
理解+思考+笔记
课后巩固
思维导图+及时复习
四、如何学习高中历史?
【单元导语】概述本单元所涉及的主要历史内容和学习要求,便于在学习开始之时了解本单元的内容线索和应掌握的必备知识。
【本课导入】置于每一课的课文标题之下。通过导图和导入语,以情境导入方式,生动、简洁地引出本课要讲述的内容。帮助理解本课内容,增加学习兴趣。
【学习聚焦】每目设一个学习聚焦,置于每一目的标题旁,以精练的文字概括或提炼本目的基本内容。有利于自学和重点难点的掌握,也有利于帮助提高综合概括能力。
【思考点】 紧密结合正文提问,可即时回答, 以提高兴趣和关注力,并训练历史理解与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纵横】 (初中相关史事)从时间和空间等角度,扩展、补充正文内容,通过相关史事的讲述,揭示不同时空条件下历史的延续、变迁与发展。
【史料阅读】 (初中材料研读) 配合课文,提供简要的文献材料,作为知识的补充或拓展,加深对正文内容的理解,提升证据意识和阅读、分析、解释史料的能力。
【问题探究】(初中课后活动)结合每课正文内容设置一个思考题,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深入掌握本课基本内容,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素养。
【学习拓展】(初中知识拓展)根据本课所学内容进一步扩展历史思维。
【图表】 指与课文内容相契合的各种插图和表格。各种文化遗址、文物、历史文献、历史人物、图画、历史事件的照片、图画及示意图、历史地图、地名表和反映统计数字的柱状图,加强学习的直观性。
课前预习:结合导学案自主学习、读懂教材
课堂听讲
耳到:认真听讲
眼到:看课本、课件
手到:做好笔记(不同颜色)
口到:积极回答、积极讨论
心到:带着一颗学习的心
做到五到
抓住重难点(课标)
多开动脑筋思考,
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
如何学好高中历史?
课后复习
整理笔记、梳理线索
制作、记忆思维导图
及时背书、经常复习、尝试默写
认真完成作业、红笔订正、知识积累、整理错题
限时训练、不懂就问
如何学好高中历史?
1、预习习惯:首先要提前发现新知识点的重点,难点,疑点。
2、听课习惯: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和关键环节,要记课堂笔记,围绕知识重点、难点、疑点。
3、复习习惯:复习要对照课堂笔记抓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这个习惯应该融合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而不是抓们为考试准备的。
4、作业习惯:作业要规范答题、限时完成,提高正确率和学习效率,提高应试能力,我们认为,作业习惯决定了考试习惯。
5、思维习惯:探索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注重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和时代特征,注重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6、作息习惯:要劳逸结合,科学用脑。
如何学好高中历史?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观看历史类经典纪录片
查阅网络资料和相关视频
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阅读通史类历史基础读物
如何学好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的学习征程,是一场在浩瀚史海中探寻真理、锤炼思维的奇妙冒险。想要在这段旅程中收获满满,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不可或缺的 “基石”,质疑批判精神是破除迷雾的 “利剑”,而拓展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则是探索未知的 “羽翼”。
当我们将这些学习要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如同掌握了开启历史宝库的 “金钥匙”。在未来的学习中,既能在考试中从容应对,更能在与历史的对话中,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涵养家国情怀,在历史的滋养下成为有思想、有担当的新时代学子。
如何学好高中历史?
历史课要求
1.尊重课堂,尊重老师。(坚决杜绝上课睡觉、做其它学科的作业、顶撞老师、随意说话、吃东西等行为。)
2.课堂认真听讲,课下认真做作业。(禁止抄作业)
3.课堂上大家积极踊跃回答问题,不要怕出错,不要怕丢脸。
感谢观看
Thank you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