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函数3.4数学建模活动 决定苹果的最佳出售时间点课件(共39张PPT)+学案+课时训练含答案(教师用)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函数3.4数学建模活动 决定苹果的最佳出售时间点课件(共39张PPT)+学案+课时训练含答案(教师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B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07 13:41:18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第三章 函数
3.4 数学建模活动:决定苹果的最
佳出售时间点
「学习目标」
1.能够利用给定的函数模型或建立确定的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数学运算与数学
建模的核心素养.
2.了解怎样从现实世界中发现问题,并通过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抽象、数学
建模的核心素养.
知识梳理
自主探究
「知识探究」
1.解函数应用题的方法
第一步:认真读题,缜密审题,确切理解题意,明确问题实际背景,然后进行科学的抽
象、概括,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即实际问题数学化;
第二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解答函数问题,得出函数问题的解;
第三步:将所得函数问题的解代入实际问题进行验证,看是否符合实际,并对实际问题
作答.
2.解决函数应用题的关键
一是实际问题数学化,即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列表、画图,引入变量,建立直角坐标
系等手段把实际问题翻译成数学问题,把文字语言翻译成数学符号语言;
二是对得到的函数模型进行解答,得出数学问题的解,要注重数学能力的培养.
3.函数模型应用的类型
(1)利用给定的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是考虑考查的是何种函数,并要注意定义
域,然后结合所给模型,列出函数关系式,最后结合其实际意义进行解答.
(2)建立已学过的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一是读懂题意;二是建立函数关系;三是
转化为函数问题解决;四是还原到实际问题.
(3)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大多数实际问题都不能事先知道函数模型,需要通过
科学观察和测试得出一些数据,画出散点图,根据散点图的形状、通过函数拟合的方法
确定函数模型.
[做一做] 如图表示人的体重与年龄的关系,则( )
D
A.体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B.25岁之后体重不变
C.体重增加最快的是15岁至25岁
D.体重增加最快的是15岁之前
拓展总结
函数模型的应用,一方面是利用已知函数模型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是建立恰当的函数模
型,并利用所得函数模型解释有关现象.对某些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在用函数模型解决
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涉及复杂的数据处理,要注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简化过程、
减小计算量.
课堂探究
素养培育
探究点一 图表信息函数模型
D
方法总结
解图表信息问题的一般步骤:(1)观察图象,捕捉有效信息;(2)对已获取信息进行
加工,分清变量之间的关系;(3)处理信息,作出合理的推断,并加以解决.
[针对训练] 假设你有一笔资金用于投资,现有三种
投资方案供你选择,这三种方案每天的回报如图所示.
横轴为投资时间,纵轴为每天的回报,根据以上信息,
若使回报最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A.投资3天以内(含3天),采用方案一 B.投资4天,不采用方案三
C.投资6天,采用方案一 D.投资12天,采用方案二
探究点二 函数模型的建立问题
[例2] 一家报刊推销员从报社买进报纸的价格是每份0.20元,卖出的价格是每份0.30元,
卖不完的还可以以每份0.08元的价格退回报社.在一个月(以30天计算)有20天每天可卖出
400份,其余10天每天只能卖250份,但每天从报社买进报纸的份数都相同,问:每天应
该从报社买多少份报纸才能使每月所获得的利润最大?并计算每月最多能赚多少钱.
数量/份 价格/(元/份) 金额/元
买进 0.20
卖出 0.30
退回 0.08
方法总结
信息量大是数学应用题的一大特点,当所给条件错综复杂,一时难以厘清关系时,可采
用列表分析的方法,有些典型应用题也可以画出相应的图形,建立坐标系等.
(单位:天)的关系符合图②中的抛物线表示的函数关系.
(2)若市场售价减去种植成本为纯收益,问:何时上市的纯收益最大?
探究点三 拟合函数模型(近似函数模型)
1 2 3 4 5 6
所获纯利润/万元 0.65 1.39 1.85 2 1.84 1.40
1 2 3 4 5 6
所获纯利润/万元 0.25 0.49 0.76 1 1.26 1.51
该经营者准备下个月投入12万元经营这两种商品,请你设计一个资金投入方案,使该经
营者能获得最大利润,并按你的方案求出该经营者下个月可获得的最大纯利润.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以投资金额为横坐标,纯利润
为纵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
出散点图,如图所示.
方法总结
建立拟合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大多数实际问题都不能事先知道函数模型,需要通过
科学观察和测试得出一些数据,画出散点图,根据散点图的形状,通过函数拟合的方法
确定函数模型.
年序
1 15.2 28.6
2 10.4 21.1
3 21.2 40.5
4 18.6 36.6
5 26.4 49.8
年序
6 23.4 45.0
7 13.5 29.2
8 16.7 34.1
9 24.0 45.8
10 19.1 36.9
续表
解:描点作图如图(1).
(1)
(2)
(3)根据所建立的函数模型,若今年最大积雪深度为25,则可以灌溉土地多少.
「当堂检测」
1.某学生离家去学校,为了锻炼身体,一开始跑步前进,跑累了再走余下的路,如图,
纵轴表示离学校的距离,横轴表示出发后的时间,则下列四个图形中较符合该生走法的
是( )
D
A. B. C. D.
A
A. B. C. D.

[解析] 图象法,即描出已知的三个点的坐标并画出两个函数的图象(图略),比较发
现选甲更好.
「备用例题」
[例1] 某家庭某年一月份、二月份和三月份的煤气用量和缴费如表所示:
月份 用气量 煤气费
一 4元
二 14元
三 19元
(1)当甲合作社的投入为25万元时,求两个合作社的总收益;
(2)试问:如何安排甲、乙两个合作社的投入,才能使总收益最大?3.4 数学建模活动:决定苹果的最佳出售时间点
选题明细表
知识点、方法 题号
图表信息函数模型 1,2,5,7,8
函数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3,4,6,9
拟合函数模型及综合 10,11
基础巩固
1.一辆汽车在某段路程中的行驶路程s关于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图象所对应的函数模型是( C )
A.一次函数模型
B.二次函数模型
C.分段函数模型
D.无法确定
解析:由s与t的图象,可知t分4段,则函数模型为分段函数模型.
2.如图所示,阴影部分的面积S是h的函数(0≤h≤H),则该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C )
解析:由题图知,开始h=0时阴影部分面积最大,排除A,B,对应阴影部分的面积S随着h的增大而减小,且减小的速度越来越小.
3.某品种鲜花进货价5元/枝,据市场调查,当销售价格x元/枝在x∈[5,15]时,每天售出该鲜花枝数p(x)=,若想每天获得的利润最多,则销售价格应定为( D )
A.9元 B.11元 C.13元 D.15元
解析:设每天的利润为y元,则y=(x-5)·=500(1-),5≤x≤15,
显然此函数是增函数,故当x=15时,y取得最大值.
4.我们定义函数y=[x]([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为“下整函数”;定义y={x}({x}表示不小于x的最小整数)为“上整函数”;例如[4.3]=4,[5]=5;{4.3}=5,{5}=5.某停车场收费标准为每小时2元,即不超过1小时(包括1小时)收费2元,超过1小时,不超过2小时(包括2小时)收费4元,依此类推.若甲停车时间为x小时,则甲应付费为(单位:元)( C )
A.2[x+1] B.2([x]+1)
C.2{x} D.{2x}
解析:如x=1时,应付费2元,此时2[x+1]=4,2([x]+1)=4,排除A,B;当x=0.5时,付费为2元,此时{2x}=1,排除D.
5.一家车辆制造厂引进了一条摩托车整车装配流水线,这条流水线生产的摩托车数量x(单位:百辆)与净利润y(单位:十万元)之间关系如图(图象为抛物线的一部分),为使每百辆摩托车获得净利润最大,应生产摩托车    百辆.
解析:设y=a(x-6)2+11,将(4,7)代入,4a+11=7,解得a=-1.故y=-(x-6)2+11,令y=0得x1=6-,x2=6+.所以y=-(x-6)2+11=-x2+12x-25,x∈[6-,6+],==12-(x+),因为x∈[6-,
6+],所以x+≥2=10,当且仅当x=,即x=5时,等号成立,故=12-(x+)≤12-10=2,故要想使每百辆摩托车获得净利润最大,应生产摩托车5百辆.
答案:5
6.如图,直角三角形ABC是一个展览厅的俯视图,矩形DEFG是中心舞台,已知AC=3,BC=4.
(1)要使中心舞台的面积大于,求DE的取值范围;
(2)当DE的长度为多少时,中心舞台的面积最大 并求出最大的面积.
解:(1)由题意,AB=5,设DE=x,则GF=x,由△CGF∽△CAB可得==,
所以CG=x,CF=x,
由△EBF∽△CBA可得=,
所以EF=-x,
矩形DEFG的面积S=DE·EF=(-x)·x=-x2+x>,
解得2(2)矩形DEFG的面积S=DE·EF=(-x)·x=-x2+x=-(x-)2+3,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当x=时,S取得最大值3.
能力提升
7.(多选题)如图,表示一位骑自行车和一位骑摩托车的旅行者在相距80 km的甲、乙两城间从甲城到乙城所行驶的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有人根据函数图象,提出了关于这两个旅行者的如下信息,其中正确信息的序号是( AB )
A.骑自行车者比骑摩托车者早出发3 h,晩到1 h
B.骑自行车者是变速运动,骑摩托车者是匀速运动
C.骑摩托车者在出发1.5 h后追上了骑自行车者
D.骑摩托车者在出发1.5 h后与骑自行车者速度一样
解析:由时间轴知骑自行车者比骑摩托车者早出发3 h,晩到1 h,A正确;骑摩托车者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图象是直线,所以是匀速运动,而骑自行车者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图象是折线,所以是变速运动,B正确;摩托车速度为40 km/h,骑摩托车者出发1 h后距离骑自行车者10 km,自行车后2 h速度为15 km/h,故骑摩托车者还需要=(h)追上骑自行车者,故骑摩托车者在出发1.4 h后追上了骑自行车者,故C,D错误.
8.(多选题)图①是某大型游乐场的游客人数x(单位:万人)与收支差额y(单位:万元)(门票销售额减去投入的成本费用)的函数图象,销售初期该游乐场为亏损状态,为了实现扭亏为盈,游乐场采取了两种措施,图②和图③中的虚线为采取了两种措施后的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D )
A.图①中点A的实际意义表示该游乐场的投入的成本费用为1万元
B.图①中点B的实际意义表示当游客人数为1.5万人时,该游乐场的收支恰好平衡
C.图②游乐场实行的措施是降低门票的售价
D.图③游乐场实行的措施是减少投入的成本费用
解析:题图①中A的实际意义表示游乐场的投入成本为1万元,A正确;题图①中B的实际意义表示当游客人数为1.5万人时,游乐场的收支恰好平衡,B正确;题图②游乐场实行的措施是提高门票的售价,C错误;题图③游乐场实行的措施是减少投入的成本费用,D正确.
9.(多选题)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B=6.动点P从点A出发,沿着此三角形三边逆时针运动回到A点,记P运动的路程为x,点P到此三角形中心O距离的平方为f(x),给出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AC )
A.函数f(x)的最大值为12
B.函数f(x)的最小值为6
C.关于x的方程f(x)=kx+3最多有6个实数根
D.当x=3时,f(x)能取得最大值
解析:P在AB上运动时的函数解析式
f(x)=|OP|2=3+(x-3)2(0≤x≤6),
P在BC上运动时的函数解析式f(x)=|OP|2=3+(x-9)2(6P在CA上运动时的函数解析式f(x)=|OP|2=3+(x-15)2(12≤x≤18),
f(x)=|OP|2=
如图,方程f(x)=kx+3最多有6个实数根,函数f(x)的最大值为12,最小值为3,当x=3时,f(x)能取得最小值.
10.暴雨会冲刷城市的垃圾杂物一起进入下水道.据统计,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某段下水道的排水量V(单位:m3/h)是垃圾杂物密度x(单位:kg/m3)的函数.当下水道的垃圾杂物密度达到3 kg/m3时,会造成堵塞,此时排水量为0;当垃圾杂物密度不超过0.5 kg/m3时,排水量是80 m3/h;研究表明,当0.5(1)当0≤x≤3时,求函数V(x)的表达式;
(2)当垃圾杂物密度x为多大时,垃圾杂物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段下水道的垃圾杂物量,单位:kg/h)f(x)=x·V(x)可以达到最大 求出这个最大值.
解:(1)因为当垃圾杂物密度不超过0.5 kg/m3时,排水量是80 m3/h,
所以V(x)=80,0≤x≤0.5,
因为当0.5所以设为V(x)=mx+n(m≠0),将(0.5,80),(3,0)代入,得解得m=-32,n=96,
所以V(x)=-32x+96,0.5所以V(x)=
(2)由题意可得
f(x)=x·V(x)=
当0≤x≤0.5时,f(x)=80x单调递增,
所以f(x)max=f(0.5)=40,
即f(x)的最大值为40 kg/h.
当0.5f(x)=32x(3-x)≤32×()2=72(当且仅当x=时,等号成立).
所以当垃圾杂物密度x= kg/m3时,f(x)取得最大值72 kg/h.
应用创新
11.某学习小组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对某商店一种商品销售情况的调查发现:该商品在过去的一个月内(以30天计)的日销售价P(x)(单位:元)与时间x(单位:天)的函数关系近似满足P(x)=1+(k为正实数).该商品的日销售量Q(x)(单位:个)与时间x(单位:天)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x天 10 20 25 30
Q(x)/个 110 120 125 120
已知第10天该商品的日销售收入为121元.
(1)求k的值;
(2)给出以下两种函数模型:①Q(x)=ax+b,
②Q(x)=a|x-25|+b,请你根据上表中的数据,从中选择你认为最合适的一种函数来描述该商品的日销售量Q(x)与时间x的关系,并求出该函数的解析式;
(3)在(2)的情况下,求该商品的日销售收入f(x)(0≤x≤30,x∈N+)(单位:元)的最小值.
解:(1)由题意,得第10天该商品的日销售收入为P(10)·Q(10)= (1+)×110=121,
解得k=1.
(2)由题意,当时间变化时,该商品的日销售量有增有减并不单调,故选②,
因为Q(x)=a|x-25|+b,
Q(10)=110,Q(20)=120,
所以解得a=-1,b=125.
所以Q(x)=125-|x-25|,1≤x≤30,x∈N+.
(3)由(2)可知Q(x)=125-|x-25|=
所以f(x)=P(x)·Q(x)=
当1≤x≤25时,由对勾函数知y=x+在[1,10]上单调递减,在[10,25]上单调递增,
所以当x=10时,f(x)取最小值,f(x)min=121,
当25所以当x=30时,f(x)取最小值,f(x)min=124.
综上,当x=10时,f(x)取最小值,f(x)min=121.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3.4 数学建模活动:决定苹果的最佳出售时间点
学习目标
1.能够利用给定的函数模型或建立确定的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数学运算与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2.了解怎样从现实世界中发现问题,并通过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知识探究
1.解函数应用题的方法
第一步:认真读题,缜密审题,确切理解题意,明确问题实际背景,然后进行科学的抽象、概括,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即实际问题数学化;
第二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解答函数问题,得出函数问题的解;
第三步:将所得函数问题的解代入实际问题进行验证,看是否符合实际,并对实际问题作答.
2.解决函数应用题的关键
一是实际问题数学化,即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列表、画图,引入变量,建立直角坐标系等手段把实际问题翻译成数学问题,把文字语言翻译成数学符号语言;
二是对得到的函数模型进行解答,得出数学问题的解,要注重数学能力的培养.
3.函数模型应用的类型
(1)利用给定的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是考虑考查的是何种函数,并要注意定义域,然后结合所给模型,列出函数关系式,最后结合其实际意义进行解答.
(2)建立已学过的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一是读懂题意;二是建立函数关系;三是转化为函数问题解决;四是还原到实际问题.
(3)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大多数实际问题都不能事先知道函数模型,需要通过科学观察和测试得出一些数据,画出散点图,根据散点图的形状、通过函数拟合的方法确定函数模型.
[做一做]
如图表示人的体重与年龄的关系,则( D )
A.体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B.25岁之后体重不变
C.体重增加最快的是15岁至25岁
D.体重增加最快的是15岁之前
解析:因为函数不是增函数,所以A错误;在[25,50]上为增函数,故B错误;[0,15]上线段增长比[15,25]上线段增长快.
函数模型的应用,一方面是利用已知函数模型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是建立恰当的函数模型,并利用所得函数模型解释有关现象.对某些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在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涉及复杂的数据处理,要注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简化过程、减小计算量.
探究点一 图表信息函数模型
[例1] 汽车的“燃油效率”是指汽车每消耗1 L汽油行驶的里程.如图描述了甲、乙、丙三辆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燃油效率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消耗1 L汽油,乙车最多可行驶5 km
B.以相同速度行驶相同路程,三辆车中,甲车消耗汽油量最多
C.甲车以80 km/h的速度行驶1 h,消耗10 L汽油
D.某城市机动车最高限速80 km/h,相同条件下,在该市用丙车比用乙车更省油
解析:对于A选项,由题图可知,消耗1 L汽油,乙车最多行驶里程大于5 km,则A错误;
对于B选项,由题意可知,以相同速度行驶相同路程,甲车耗油最少,则B错误;
对于C选项,甲车以80 km/h的速度行驶时,燃油效率为10 km/L,行驶1 h,消耗汽油80×1÷10=8(L),则C错误;
对于D选项,当行驶速度小于80 km/h,在相同条件下,丙车的燃油效率高于乙车,则在该市用丙车比用乙车更省油,则D正确.故选D.
解图表信息问题的一般步骤:(1)观察图象,捕捉有效信息;(2)对已获取信息进行加工,分清变量之间的关系;(3)处理信息,作出合理的推断,并加以解决.
[针对训练] 假设你有一笔资金用于投资,现有三种投资方案供你选择,这三种方案每天的回报如图所示.
横轴为投资时间,纵轴为每天的回报,根据以上信息,若使回报最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投资3天以内(含3天),采用方案一
B.投资4天,不采用方案三
C.投资6天,采用方案一
D.投资12天,采用方案二
解析:由题图可知,投资3天以内(含3天),方案一的回报最高,A正确;投资4天,方案一的回报约为40×4=160(元),方案二的回报约为10+20+30+40=100(元),都高于方案三的回报,B正确;投资6天,方案一的回报约为40×6=240(元),方案二的回报约为10+20+30+40+50+
60=210(元),C正确;投资12天,明显方案三的回报最高,所以此时采用方案三,D错误.故选D.
探究点二 函数模型的建立问题
[例2] 一家报刊推销员从报社买进报纸的价格是每份0.20元,卖出的价格是每份0.30元,卖不完的还可以以每份0.08元的价格退回报社.在一个月(以30天计算)有20天每天可卖出400份,其余10天每天只能卖250份,但每天从报社买进报纸的份数都相同,问:每天应该从报社买多少份报纸才能使每月所获得的利润最大 并计算每月最多能赚多少钱.
解:设每天从报社买进x(250≤x≤400)份,
数量/份 价格/(元/份) 金额/元
买进 30x 0.20 6x
卖出 20x+10×250 0.30 6x+750
退回 10(x-250) 0.08 0.8x-200
则每月获利润y=[(6x+750)+(0.8x-200)]-6x=0.8x+550(250≤x≤400),
因为y在x∈[250,400]上是一次函数且是增函数,所以当x=400时,y取得最大值870.
故每天从报社买进400份报纸时,每月获得的利润最大,每月最多能赚870元.
信息量大是数学应用题的一大特点,当所给条件错综复杂,一时难以厘清关系时,可采用列表分析的方法,有些典型应用题也可以画出相应的图形,建立坐标系等.
[针对训练] 某蔬菜基地种植西红柿,由历年市场行情得知,从2月1日起的300天内,西红柿市场售价P(单位:元/102 kg)与上市时间t(单位:天)的关系符合图①中的折线表示的函数关系,西红柿种植成本Q(单位:元/102 kg)与上市时间t(单位:天)的关系符合图②中的抛物线表示的函数关系.
(1)写出图①表示的市场售价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P=f(t),图②表示的种植成本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Q=g(t);
(2)若市场售价减去种植成本为纯收益,问:何时上市的纯收益最大
解:(1)由题图①可得市场售价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为f(t)=
由题图②可得种植成本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g(t)=(t-150)2+100,0(2)设上市时间为t时的纯收益为h(t),
则由题意,得h(t)=f(t)-g(t),
即h(t)=
当0h(t)=-(t-50)2+100,
当t=50时,h(t)取得最大值100;
当200h(t)=-(t-350)2+100,
当t=300时,h(t)取得最大值87.5.
综上,当t=50,即从2月1日开始的第50天上市的西红柿的纯收益最大.
探究点三 拟合函数模型(近似函数模型)
[例3] 某个体经营者把最初六个月试销售A,B两种商品的逐月投资金额与所获纯利润列成下表:
A种商品的 投资金额/万元 1 2 3 4 5 6
所获纯利 润/万元 0.65 1.39 1.85 2 1.84 1.40
B种商品的 投资金额/万元 1 2 3 4 5 6
所获纯利 润/万元 0.25 0.49 0.76 1 1.26 1.51
该经营者准备下个月投入12万元经营这两种商品,请你设计一个资金投入方案,使该经营者能获得最大利润,并按你的方案求出该经营者下个月可获得的最大纯利润.(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以投资金额为横坐标,纯利润为纵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散点图,如图所示.
由散点图可以看出,A种商品所获纯利润y1(单位:万元)与投资金额x(单位:万元)之间的变化规律可以用二次函数模型拟合.
取最高点(4,2),设y1=a(x-4)2+2(a≠0),
把点(1,0.65)代入,得0.65=a(1-4)2+2,
解得a=-0.15,
所以y1=-0.15(x-4)2+2.
B种商品所获纯利润y2(单位:万元)与投资金额x(单位:万元)之间的变化规律可以用一次函数模型进行拟合.
设y2=kx+b(k≠0),将点(1,0.25)和(4,1)代入,得解得
所以y2=0.25x.
设下个月投入A,B两种商品的资金分别为xA,xB(单位:万元),获得的纯利润分别为yA,yB(单位:万元),总纯利润为W(单位:万元),

所以W=-0.15(xA-)2+.
当xA=≈3.2时,W取最大值,约为4.1,
此时xB=8.8,
即该经营者下个月把12万元中的3.2万元投入A种商品,8.8万元投入B种商品,可获得最大纯利润,最大纯利润约为4.1万元.
建立拟合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大多数实际问题都不能事先知道函数模型,需要通过科学观察和测试得出一些数据,画出散点图,根据散点图的形状,通过函数拟合的方法确定函数模型.
[针对训练] 为了估计山上积雪融化后对下游灌溉的影响,在山上建立了一个观察站,测量最大积雪深度x与当年灌溉面积y.现有连续10年的实测资料,如下表所示.
年序 最大积雪深度x 灌溉面积y
1 15.2 28.6
2 10.4 21.1
3 21.2 40.5
4 18.6 36.6
5 26.4 49.8
6 23.4 45.0
7 13.5 29.2
8 16.7 34.1
9 24.0 45.8
10 19.1 36.9
(1)描点画出灌溉面积y随最大积雪深度x变化的图象;
(2)建立一个能基本反映灌溉面积变化的函数模型y=f(x),并画出
图象;
(3)根据所建立的函数模型,若今年最大积雪深度为25,则可以灌溉土地多少.
解:(1)描点作图如图(1).
(2)从图(1)中可以看到,数据点大致落在一条直线附近,由此,我们假设灌溉面积y和最大积雪深度x满足一次函数模型y=ax+b(a≠0).
取其中的两组数据(10.4,21.1),(24.0,45.8),
代入y=ax+b,得
解得a≈1.8,b≈2.4.
这样,我们得到一个函数模型y=1.8x+2.4.作出函数图象如图(2),可以发现,这个函数模型与已知数据的拟合程度较好,这说明它能较好地反映最大积雪深度与灌溉面积的关系.
(3)由y=1.8×25+2.4,得y=47.4,即当最大积雪深度为25时,可以灌溉土地47.4.
当堂检测
1.某学生离家去学校,为了锻炼身体,一开始跑步前进,跑累了再走余下的路,如图,纵轴表示离学校的距离,横轴表示出发后的时间,则下列四个图形中较符合该生走法的是( D )
解析:由于d0表示学生的家与学校的距离,因而首先排除A,C选项,又因为题图中线段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前进速度的大小,因而排除B.
2.如图所示,点P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边上运动,设M是CD边的中点,则当点P沿着A—B—C—M运动时,以点P经过的路程x为自变量,三角形APM的面积y为因变量的函数的图象形状大致是( A )
解析:当0≤x≤1时,y=x×1=x;
当1y=1-(x-1)-(2-x)-=-x+;
当2则y=故图象为A.
3.现测得(x,y)的两组值为(1,2),(2,5),现有两个拟合模型,甲:y=x2+1;乙:y=3x-1.若又测得(x,y)的一组对应值为(3,10.2),则应选用    作为拟合模型较好.
解析:图象法,即描出已知的三个点的坐标并画出两个函数的图象(图略),比较发现选甲更好.
答案:甲
备用例题
[例1] 某家庭某年一月份、二月份和三月份的煤气用量和缴费如表所示:
月份 用气量 煤气费
一 4 m3 4元
二 25 m3 14元
三 35 m3 19元
该市煤气收费方法是:煤气费=基本费+超额费+保险费.若该月用气量不超过最低量A m3,那么只付基本费3元和每户每月的定额保险费C元;若用气量超过A m3,那么超出部分付超额费,每立方米为B元,又知保险费C不超过5元,试根据上述条件及数据求A,B的值.
解:设月用气量为x m3,缴的煤气费为y元,依题意有y=
因为0所以二、三月份煤气费满足
解得
若一月份用气超过A m3,则4>A,
所以4=3+0.5(4-A)+C,这不可能.
所以4=3+C,C=1,B=,A=5.
[例2] 大力发展养殖业,以增加收入,政府计划共投入72万元,全部用于甲、乙两个合作社,每个合作社至少要投入15万元,其中甲合作社养鱼,乙合作社养鸡,在对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发现养鱼的收益M、养鸡的收益N与投入a(单位:万元)满足M=
N=a+20.设甲合作社的投入为x(单位:万元),两个合作社的总收益为f(x)(单位:万元).
(1)当甲合作社的投入为25万元时,求两个合作社的总收益;
(2)试问:如何安排甲、乙两个合作社的投入,才能使总收益最大
解:(1)当甲合作社投入为25万元时,则乙合作社投入为47万元,此时两个合作社的总收益为f(25)=4+25+×47+20=88.5(万元).
(2)甲合作社的投入为x万元(15≤x≤57),则乙合作社的投入为
(72-x)万元,
当15≤x≤36时,则36≤72-x≤57,
f(x)=4+25+(72-x)+20=-x+4+81.
令t=,得≤t≤6,
则总收益为g(t)=-t2+4t+81=-(t-4)2+89,
显然当t=4时,函数取得最大值g(t)=89=f(16),
即此时甲投入16万元,乙投入56万元时,总收益最大,最大收益为89万元;
当36则f(x)=49+(72-x)+20=-x+105,
则f(x)在(36,57]上单调递减,
所以f(x)即此时甲、乙总收益小于87万元.
又89>87,所以政府应在甲合作社投入16万元,在乙合作社投入56万元,总收益最大,最大总收益为89万元.
选题明细表
知识点、方法 题号
图表信息函数模型 1,2,5,7,8
函数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3,4,6,9
拟合函数模型及综合 10,11
基础巩固
1.一辆汽车在某段路程中的行驶路程s关于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图象所对应的函数模型是( C )
A.一次函数模型
B.二次函数模型
C.分段函数模型
D.无法确定
解析:由s与t的图象,可知t分4段,则函数模型为分段函数模型.
2.如图所示,阴影部分的面积S是h的函数(0≤h≤H),则该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C )
解析:由题图知,开始h=0时阴影部分面积最大,排除A,B,对应阴影部分的面积S随着h的增大而减小,且减小的速度越来越小.
3.某品种鲜花进货价5元/枝,据市场调查,当销售价格x元/枝在x∈[5,15]时,每天售出该鲜花枝数p(x)=,若想每天获得的利润最多,则销售价格应定为( D )
A.9元 B.11元 C.13元 D.15元
解析:设每天的利润为y元,则y=(x-5)·=500(1-),5≤x≤15,
显然此函数是增函数,故当x=15时,y取得最大值.
4.我们定义函数y=[x]([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为“下整函数”;定义y={x}({x}表示不小于x的最小整数)为“上整函数”;例如[4.3]=4,[5]=5;{4.3}=5,{5}=5.某停车场收费标准为每小时2元,即不超过1小时(包括1小时)收费2元,超过1小时,不超过2小时(包括2小时)收费4元,依此类推.若甲停车时间为x小时,则甲应付费为(单位:元)( C )
A.2[x+1] B.2([x]+1)
C.2{x} D.{2x}
解析:如x=1时,应付费2元,此时2[x+1]=4,2([x]+1)=4,排除A,B;当x=0.5时,付费为2元,此时{2x}=1,排除D.
5.一家车辆制造厂引进了一条摩托车整车装配流水线,这条流水线生产的摩托车数量x(单位:百辆)与净利润y(单位:十万元)之间关系如图(图象为抛物线的一部分),为使每百辆摩托车获得净利润最大,应生产摩托车    百辆.
解析:设y=a(x-6)2+11,将(4,7)代入,4a+11=7,解得a=-1.故y=-(x-6)2+11,令y=0得x1=6-,x2=6+.所以y=-(x-6)2+11=-x2+12x-25,x∈[6-,6+],==12-(x+),因为x∈[6-,
6+],所以x+≥2=10,当且仅当x=,即x=5时,等号成立,故=12-(x+)≤12-10=2,故要想使每百辆摩托车获得净利润最大,应生产摩托车5百辆.
答案:5
6.如图,直角三角形ABC是一个展览厅的俯视图,矩形DEFG是中心舞台,已知AC=3,BC=4.
(1)要使中心舞台的面积大于,求DE的取值范围;
(2)当DE的长度为多少时,中心舞台的面积最大 并求出最大的面积.
解:(1)由题意,AB=5,设DE=x,则GF=x,由△CGF∽△CAB可得==,
所以CG=x,CF=x,
由△EBF∽△CBA可得=,
所以EF=-x,
矩形DEFG的面积S=DE·EF=(-x)·x=-x2+x>,
解得2(2)矩形DEFG的面积S=DE·EF=(-x)·x=-x2+x=-(x-)2+3,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当x=时,S取得最大值3.
能力提升
7.(多选题)如图,表示一位骑自行车和一位骑摩托车的旅行者在相距80 km的甲、乙两城间从甲城到乙城所行驶的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有人根据函数图象,提出了关于这两个旅行者的如下信息,其中正确信息的序号是( AB )
A.骑自行车者比骑摩托车者早出发3 h,晩到1 h
B.骑自行车者是变速运动,骑摩托车者是匀速运动
C.骑摩托车者在出发1.5 h后追上了骑自行车者
D.骑摩托车者在出发1.5 h后与骑自行车者速度一样
解析:由时间轴知骑自行车者比骑摩托车者早出发3 h,晩到1 h,A正确;骑摩托车者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图象是直线,所以是匀速运动,而骑自行车者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图象是折线,所以是变速运动,B正确;摩托车速度为40 km/h,骑摩托车者出发1 h后距离骑自行车者10 km,自行车后2 h速度为15 km/h,故骑摩托车者还需要=(h)追上骑自行车者,故骑摩托车者在出发1.4 h后追上了骑自行车者,故C,D错误.
8.(多选题)图①是某大型游乐场的游客人数x(单位:万人)与收支差额y(单位:万元)(门票销售额减去投入的成本费用)的函数图象,销售初期该游乐场为亏损状态,为了实现扭亏为盈,游乐场采取了两种措施,图②和图③中的虚线为采取了两种措施后的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D )
A.图①中点A的实际意义表示该游乐场的投入的成本费用为1万元
B.图①中点B的实际意义表示当游客人数为1.5万人时,该游乐场的收支恰好平衡
C.图②游乐场实行的措施是降低门票的售价
D.图③游乐场实行的措施是减少投入的成本费用
解析:题图①中A的实际意义表示游乐场的投入成本为1万元,A正确;题图①中B的实际意义表示当游客人数为1.5万人时,游乐场的收支恰好平衡,B正确;题图②游乐场实行的措施是提高门票的售价,C错误;题图③游乐场实行的措施是减少投入的成本费用,D正确.
9.(多选题)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B=6.动点P从点A出发,沿着此三角形三边逆时针运动回到A点,记P运动的路程为x,点P到此三角形中心O距离的平方为f(x),给出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AC )
A.函数f(x)的最大值为12
B.函数f(x)的最小值为6
C.关于x的方程f(x)=kx+3最多有6个实数根
D.当x=3时,f(x)能取得最大值
解析:P在AB上运动时的函数解析式
f(x)=|OP|2=3+(x-3)2(0≤x≤6),
P在BC上运动时的函数解析式f(x)=|OP|2=3+(x-9)2(6P在CA上运动时的函数解析式f(x)=|OP|2=3+(x-15)2(12≤x≤18),
f(x)=|OP|2=
如图,方程f(x)=kx+3最多有6个实数根,函数f(x)的最大值为12,最小值为3,当x=3时,f(x)能取得最小值.
10.暴雨会冲刷城市的垃圾杂物一起进入下水道.据统计,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某段下水道的排水量V(单位:m3/h)是垃圾杂物密度x(单位:kg/m3)的函数.当下水道的垃圾杂物密度达到3 kg/m3时,会造成堵塞,此时排水量为0;当垃圾杂物密度不超过0.5 kg/m3时,排水量是80 m3/h;研究表明,当0.5(1)当0≤x≤3时,求函数V(x)的表达式;
(2)当垃圾杂物密度x为多大时,垃圾杂物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段下水道的垃圾杂物量,单位:kg/h)f(x)=x·V(x)可以达到最大 求出这个最大值.
解:(1)因为当垃圾杂物密度不超过0.5 kg/m3时,排水量是80 m3/h,
所以V(x)=80,0≤x≤0.5,
因为当0.5所以设为V(x)=mx+n(m≠0),将(0.5,80),(3,0)代入,得解得m=-32,n=96,
所以V(x)=-32x+96,0.5所以V(x)=
(2)由题意可得
f(x)=x·V(x)=
当0≤x≤0.5时,f(x)=80x单调递增,
所以f(x)max=f(0.5)=40,
即f(x)的最大值为40 kg/h.
当0.5f(x)=32x(3-x)≤32×()2=72(当且仅当x=时,等号成立).
所以当垃圾杂物密度x= kg/m3时,f(x)取得最大值72 kg/h.
应用创新
11.某学习小组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对某商店一种商品销售情况的调查发现:该商品在过去的一个月内(以30天计)的日销售价P(x)(单位:元)与时间x(单位:天)的函数关系近似满足P(x)=1+(k为正实数).该商品的日销售量Q(x)(单位:个)与时间x(单位:天)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x天 10 20 25 30
Q(x)/个 110 120 125 120
已知第10天该商品的日销售收入为121元.
(1)求k的值;
(2)给出以下两种函数模型:①Q(x)=ax+b,
②Q(x)=a|x-25|+b,请你根据上表中的数据,从中选择你认为最合适的一种函数来描述该商品的日销售量Q(x)与时间x的关系,并求出该函数的解析式;
(3)在(2)的情况下,求该商品的日销售收入f(x)(0≤x≤30,x∈N+)(单位:元)的最小值.
解:(1)由题意,得第10天该商品的日销售收入为P(10)·Q(10)= (1+)×110=121,
解得k=1.
(2)由题意,当时间变化时,该商品的日销售量有增有减并不单调,故选②,
因为Q(x)=a|x-25|+b,
Q(10)=110,Q(20)=120,
所以解得a=-1,b=125.
所以Q(x)=125-|x-25|,1≤x≤30,x∈N+.
(3)由(2)可知Q(x)=125-|x-25|=
所以f(x)=P(x)·Q(x)=
当1≤x≤25时,由对勾函数知y=x+在[1,10]上单调递减,在[10,25]上单调递增,
所以当x=10时,f(x)取最小值,f(x)min=121,
当25所以当x=30时,f(x)取最小值,f(x)min=124.
综上,当x=10时,f(x)取最小值,f(x)min=121.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