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课前导入——国民革命歌
这首歌曲反映了中国近代史哪一历史事件?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的实现
壹
共产党
国民党
当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一次次被军阀镇压,他们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当孙中山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地失败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孤独,认识到了各阶层联合斗争的巨大作用。
于是我们的代表可以把急需伙伴的他们叫到一起达成他们自己的同盟。—共产国际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国共合作实现原因:
反帝反封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是国共两党的共同目标(根本原因)
→双向选择←
国共两党自身发展的需要
马林(苏联共产国际派往中国指导革命的代表)
列宁领导的苏联也派人与孙中山联系,表示对他领导的革命斗争予以支持,并说服他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这些,使得处于困难和孤立境地的孙中山,豁然看到了光明。
——陈伙成《国共合作北伐记》
国际共产主义: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国共合作实现原因:
广州
中共三大
国民党一大
时间、地点:
内容:
1923年6月
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合作方式
:党内合作
时间、地点:
参会党员:
内容:
意义:
1924年1月
广州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2、国共合作如何实现?
三大政策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共同纲领和政治基础
中共二大最低纲领
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反帝反封建
的一致性
中共二大旧址
新 三 民 主 义
反封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3、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孙中山
李大钊
毛泽东
陈独秀
苏联代表
从历史烽烟中走来,国共合作凝聚民族伟力;回望往昔峥嵘岁月,那些携手御敌、共克时艰的瞬间,不仅书写了时代传奇,更昭示着团结奋进的深刻启示
国共合作的实现
4.观看《黄埔军校创建始末》视频,识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教材知识,说出黄埔军校的全称、创办时间、地点和领导。
(1)成果——黄埔军校: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孙中山总理检阅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
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做了准备。
◇黄埔军校的创办起了哪些作用?
(国)张灵甫
(国)薛岳
(国)白崇禧
(国)胡宗南
(共)陈赓
(共)徐向前
(共)叶剑英
(共)林彪
黄埔军校毕业的国共名将代表
材料:“统计自1924年5月至1927年7月,黄埔军校共招收6期学员,共计2万多人。”
——黄修荣:《国民革命史》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革命者来
“中国革命之所以迟迟不能成功的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的革命武装队伍;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在军校成立典礼上的演说词
黄埔军校的育人目标是什么?
黄埔军校旨在培养不畏牺牲、有革命理想、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
新军人即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逝世
孙中山 (1866-1925.3.12)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享年59岁。
“和平 奋斗 救中国”这是他留给世人的最后七个字。
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的葬礼
1929年6月1日,中华民国
国民政府举行了奉安大典,
将孙中山的遗体迁葬于南
京钟山。
南京中山陵
北伐胜利进军
贰
指1924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国民大革命运动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有农民运动、工人起义和北伐战争等,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运动中的高潮事件。
国民革命的定义
国民革命
二、北伐胜利进军
蒋介石在北伐誓师
大会上的誓词:
我不牺牲,国将沉沦。
我不流血,民无安宁。
国既沉沦,家孰与存。
二、北伐胜利进军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广州东较场举行北伐誓师大会。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声中,北伐战争正式开始。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1、北伐战争开始
直系军阀——吴佩孚
控制范围:湖南、湖北、河南
兵力:总计约有20万
直系军阀——孙传芳
控制范围:江西、闽浙地区
兵力:总计约有20万
奉系军阀——张作霖
控制范围:东三省、浙江、华北等地方
兵力:总计约有30万
目标: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二、北伐胜利进军
桂系
滇系
混战四川
张作霖
吴
佩孚
孙
传
芳
阎锡山
冯玉祥
国民联军
广州国民政府
武汉国民政府
汪精卫
南京国民政府
蒋介石
二、北伐胜利进军
合作成果2——北伐战争
时间
目的
对象
总司令
初期战场
重要战役
英雄部队
结果
影响
1926—1927年
北伐胜利进军,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消灭吴佩孚和孙传芳主力 ,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铁军)
汀(ting)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湖南、湖北
蒋介石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国民革命军
兵力10万
吴佩孚
兵力20万
孙传芳
兵力20万
张作霖
兵力35万
二、北伐胜利进军
二、北伐胜利进军
汀泗桥战役
湖北咸宁贺胜桥
叶挺(1896-1946),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军事家。1919年投身民主革命,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在北伐战争中率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为先锋队,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屡破强敌,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美誉。
北伐名将—叶挺
二、北伐胜利进军
农民运动
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很大发展。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最终取得胜利,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时的工人纠察队
工人运动
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工农革命
北伐战争
促进
支援
材料一: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共同进行的一场革命的、正义的战争。
材料二:根据敌我双方的军力情况,北伐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作战方针。
材料三: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援助,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材料四:从军队数量说,北洋军阀大大超过了国民革命军。但他们反动腐朽,祸国殃民,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三大派之间矛盾重重,不可能协同作战。
材料五:北伐军攻打武汉时,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总罢工,断绝了敌人的军火来源,给吴佩孚以致命的打击;农会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
⑤工农群众的支持
①国共两党团结合作
②采取正确的作战方针
③苏联的援助
④军阀之间各自为战
结合本课内容和材料,分析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
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叁
国民党内反动集团为何叛变革命?
目前农民运动的兴起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武汉地区在革命势力占领后,出现了“无工不组会、无会不罢工”的状况。频繁的罢工和罢工中的一些过“左”的举动,加剧了劳资纠纷,影响了正常生产和社会秩序。
——龚书铎《中国近代史1919-1949》
原因: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名词解释
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同列强合作,以达到反革命目的、反共目的。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三、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主张与共产党合作,打倒军阀列强,争取民族独立的组织。
又名国民党反动派,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同列强合作,以达到反革命目的、反共目的。
汪精卫
国民政府主席
宋庆龄
孙中山的夫人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蒋介石
孙中山的支持者
廖仲恺
国民党右派
国民党左派
三、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国民党是怎样叛变革命的?
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②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武汉
南京
国共合作开始破裂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1927年9月,武汉政府迁往南京,史称“宁汉合流”。
“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
三、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927年4月
1928年4月
1927年9月
1928年12月
1928年6月
蒋介石建立
南京国民政府
“分共清党”
镇压工农运动
“宁汉合流”
武汉国民政府与
南京国民政府合并
二次北伐
讨伐张作霖
日本制造
皇姑屯事件
张作霖被炸死
张学良东北易帜
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南京政府在名义上
统一了全国
至此,北洋军阀政府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了全国,然而中国依然在新兴军阀控制之下,并未真正实现统一。
三、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924
1927
国民党一大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1926
北伐
国共合作
1923
中共三大
黄埔军校建立
1928
东北
易帜
经验教训
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
合作破裂
国共对峙
走武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革命道路
国共两党,合则两利,斗则两伤
课堂小结
1.1923年1月,孙中山和苏联代表越飞达成一项联合宣言:苏维埃政府再次确认有关放弃在华的特权与利益。这一宣言( )
A.确立了三民主义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促进了国共合作 D.表明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2.孙中山对黄埔军校是抱有无穷希望的,他在军校的开学典礼上要求学生:“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军校的创办( )
A.是实业救国思想的实践 B.为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
C.沉重打击清王朝的统治 D.实现了社会习俗的变革
3.在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中,英勇善战,战功显赫,赢得“铁军”称号的部队是( )
A.叶挺独立团 B.东路军 C.冯玉祥部 D.国民革命军联军
C
B
A
实战演练
4.学者陈旭麓这样描述某一事件:它开始于“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悲壮歌声中,在另一种历史条件下继续了辛亥革命没有做完的事业。这一事件是(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运动 D.北伐战争
5.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在他们当权的二十年中,利用国家政权集中了价值达一百亿至二百亿美元的巨大财产,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这说明南京国民政府代表( )
A.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B.农民阶级的利益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D.工人阶级的利益
6.“这一事件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攫取中国东北的阴谋。国民政府至此获得了形式上的统一。”材料中的“事件”是( )
A.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 B.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C.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 D.张学良宣布“改易旗帜”
D
D
C
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