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6 22:2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鲁迅
中国近代史说:
1.农民阶级爱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2.地主阶级自救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4.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第14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两次起义的领导人、时间、地点和结果。掌握井冈山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内涵和意义。
2.理解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原因及必然性。
3.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毛泽东等共产党人为寻求新的革命道路而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
学习目标
仿“路”——南昌起义
1.背景:
材料:国民党迫害革命者数据统计
1927—1928上半年 1927—1932年
33.7万人 100万人以上
四一二革命政变
七一五革命政变
①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②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激起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反抗
一、南昌起义
只有走(俄国) 十月革命的道路,才能救中国!
——摘自《中共重大历史事件亲历记》(第一编 172页)
中国共产党人面前只有一个榜样。那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开始的,并且在城市首先成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目标?道路?
俄国革命道路:
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斗争
城市暴动
包围农村
统一全国
Q:在俄国经验的指引下,中共进行了哪些旨在夺取中心城市的革命实践?
时间
地点
领导
经过
意义
1927年8月1日
江西南昌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①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南昌起义→占领南昌→主动撤离南下广东→途中受挫→转战湘南,坚持斗争
周恩来
贺龙
叶挺
朱德
刘伯承
占领南昌城
转战湘南
南下广东
材料1: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1927年周恩来在欢庆胜利时讲话摘选
一、南昌起义
2.概况: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75页,完善南昌起义的相关信息
事件 时间 地点 主要人物 经过结果 意义
南昌
起义
1927年
8月1日
江西南昌
江西大旅社
《南昌起义》油画,1959年黎冰鸿作
周恩来
贺龙
朱德
叶挺
刘伯承
刘爷煮粥喝
刘叶朱周贺
此外,陈毅、林彪、聂荣臻、叶剑英等也参与其中,十大元帅中有七位都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南昌起义,可谓“英才辈出”。
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将8月1日定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后来,这一天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1949年6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
199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暨“八一”南昌起义70周年,江泽民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
八一精神:坚定信念、听党指挥、为民奋斗、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勇于创新
材料1:南昌起义后,汪精卫急令张发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进攻。
材料2:大革命失败后,当时中共认为,广东军事地理上占有优势,工农运动也可称之为核心,加上财政丰裕,交通灵便,可以取广东为革命根据地。
思考:南昌起义胜利后,党为什么会决定将起义部队撤出南昌,转向广东?
①强敌“围剿”,南昌处境危险
②南下广东,建立根据地,择机北伐
③交通便利,利寻找国际援助
一、南昌起义
寻“路”—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南昌起义转战湘南,最终失败。中国共产党该何去何从?
1.八七会议
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时间
地点
内 容
论 断
1927年8月7日
汉口
①会议确定实行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②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1.八七会议
土地革命: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打倒地主阶级,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的革命
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时间 领导人
地点 部队
目标
经过
秋收起义示意图
2.秋收会议
1927年9月
毛泽东
湘赣边界
工农革命军
攻占长沙
开始比较顺利,但由于城里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毛泽东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放弃长沙
起义名称 时间 领导人 攻打目标 结果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 周恩来等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 毛泽东等
南昌
长沙
虽然占领南昌,但是南下广州,损失惨重。
进攻长沙受挫
3.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为什么会失败?说明什么?
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高,城市中工人阶级力量弱小,而反动势力集中在城市且力量强大。
材料6:毛泽东指出:“由于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而且长期占据城市,所以农村是孕育革命的温床,而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则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刘丽欣:《农村包围城市理论》
俄国城市中心的革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地点:
内容:
意义:
江西永新的三湾
①把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
②建立党的各级组织, 将党支部建立在连队上;
③实行民主管理, 在政治上官兵平等。
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4.三湾改编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三湾改编”后的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材料一:井冈山地区位于罗霄山脉中段的湘赣边界,……周围五百余里,幅员广大。另外此处地势险要,森林茂密,只有几条狭窄的小路通往山内,进可攻,退可守。
材料二:大革命时建立过党的组织、工会、农会和农民武装,党和革命的影响仍然存在。
材料三:井冈山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60℅,拥有各种植物3800多种。……,周围各县农业经济可供部队筹措给养。
结合材料,说说毛泽东为什么选择向井冈山进军?
邓小平曾评价毛泽东说: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井冈山道路
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
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5.依据材料分析选择进军井冈山的原因?
材料一:我们当前力量还小,还不能去攻打敌人重兵把守的大城市,应该先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去保存力量,发动农民革命。
材料二:井冈山地区位于罗霄山脉中段的湘赣边界,……周围五百余里,幅员广大。另外此处地势险要,森林茂密,只有几条狭窄的小路通往山内,进可攻,退可守。
材料三:井冈山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60%,拥有各种植物3800多种。……周围各县农业经济可供部队筹措给养。
① 敌人力量薄弱
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③物产丰富,提供补给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毛泽东等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为人民军队制定的纪律。
自1928年工农红军在井冈山时起,逐渐完善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它使工农红军区别于近代军阀与国民党军队。
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工农红军军旗
《井冈山会师》
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_______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_______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久改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军长,_______任党代表。会师后的红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1928年4月
朱德、陈毅
毛泽东
井冈山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朱德
毛泽东
国民革命军
(南昌起义)
工农革命军
(秋收起义)
中国工农红军
(井冈山会师)
中国革命的火种在井冈山地区蓬勃发展,结合材料,你认为井冈山精神有哪些内涵?
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
敢闯新路,依靠群众,无私奉献……
毛泽东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红军歌谣
红米饭那个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
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餐餐味道香。
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盖身上。
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心里暖洋洋……
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固“路”—工农武装割据
材料2 1928年初杨如轩率国军第二十七师乘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一次进剿。4月底……又发起了第二次进剿。其第七十九团、八十一团分别向宁冈、遂川进攻。
——《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材料1 贫农因长期地被摧残及感觉革命胜利无保障,不敢积极行动。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材料3 根据地军民生活十分艰苦,尤其是红军,因为根据地内的土豪几乎打尽了,现金缺乏,从军长到伙,一律吃5分钱的伙食。但就是这每天5分钱的油盐柴菜钱,很快也难以为继了……
——《开创新道路创建井冈山革命革命据地》
①缺乏农民支持
②国民党武力威胁
③根据地经济困难
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
武装斗争(游击战争)
根据地建设(经济、军队、政权建设)
1.结合材料,想一想:革命根据地创建后会遇到哪些困难?如何解决?
三、工农武装割据
1.“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识读图片,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相辅相成,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必由之路。
三、工农武装割据
3.形成
方志敏:闽浙赣
贺龙:湘鄂边、洪湖
刘志丹:川陕
彭德怀:湘赣
邓小平:左右江
最大:中央根据地
三、工农武装割据
三、工农武装割据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旧址
时间:
会议:
政府:
定都:
主席:
1931年冬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瑞金
毛泽东
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标志着国共对峙局面形成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旗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货币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徽
走西方的道路
走俄国的道路
走中国特色道路
李鸿章(洋务派) 康有为(维新派) 孙中山(革命派)
秋收起义
南昌起义
工农武装割据
土地革命
武装斗争
根据地
建设
中国近代史救国之路
启示
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大革命失败
反抗
斗争
南昌起义
主要形式:
中心内容:
战略阵地:
八七 会议
秋收起义
南下受挫
敌强我弱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会师
农村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
武装斗争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走城市暴动之路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之路
古田会议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课堂小结
南昌起义 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八七会议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三湾改编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秋收起义 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古田会议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党”的建党建军原则
课后活动
1.1929年9月,朱德曾诙谐地说:“朱毛红军,朱毛红军,朱(猪)离不开毛,毛 离不开朱(猪),朱(猪)离开毛就过不了冬。”该段话语反映的状况是在(   )
A.五四运动时期  B.中共一大时 C.南昌起义中  D.井冈山会师后
2. 下图为学者归纳的中国式现代化阶段演进特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式现代化向自主型发展的表现是( )
A.在中心城市发动武装起义
B.开辟井冈山道路
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走资本主义道路
D
B
实战演练
3 . 毛泽东在大革命失败后,改变了原定部署,到敌人控制薄弱的井冈山,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这句话反映的是井冈山道路创建的( )
A.背景 B.条件 C.过程 D.影响
4 .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装暴动。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过程中,逐渐将革命的重心放在偏僻的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道路。这主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
A.实事求是的态度 B.人民至上的理念
C.艰苦朴素的精神 D.团结合作的战略
A
A
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