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基础过关】
南昌起义 背景 (1)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激起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反抗; (2)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开始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概况 1927年8月1日(建军节的由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军旗升起的地方”、“人民军队的摇篮”)发动武装起义
意义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八一精神 坚定信念、听党指挥,为民奋斗、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勇于创新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由于城里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创建 革命 根据地 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
井冈山会师 概况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意义 会师后的红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井冈山精神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工农武装割据 形成 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坚持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革命道路
古田会议 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强调红军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会议奠基的军队政治工作对军队生存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选举毛泽东为第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
发展壮大 毛泽东总结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经验,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以红四军为主在赣南、闽西建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革命武装发展到10万人
建立政权 1931年冬,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
【实战演练】
1.如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根据所学知识,“八一”是为了纪念( )
A.北伐战争 B.秋收起义
C.南昌起义 D.井冈山会师
2.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八七会议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
A.八七会议记录手稿
B.八七会议会址
C.电影《八七会议》
D.方城等人所著《八七会议全景录》
3.1927年秋,毛泽东在向井冈山地区进军途中,决定将党支部建立在连队上,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领导的历史事件是( )
A.八七会议 B.三湾改编
C.井冈山会师 D.古田会议
4. 据统计,1927年11月后,中共中央各类文献中频繁出现“割据”一词,如“农民割据”“农村割据”“割据局面”等。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 )
A.固守城市革命道路
B.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C.从城市向农村转移
D.主张国共继续合作
5.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
A.上海 B.武汉 C.古田 D.延安
6.某校学生研学期间,考察了以下历史遗址,其考察的主题是( )
A.中共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国民大革命的蓬勃开展
D.民族危机与近代化探索
7. 下面是杨至成上将(1903-1967)创作的一首诗,记述了发生于1928年的历史事件。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第一句的是( )
,春花烂漫井冈前。 南瓜红米味饶美,绿水青山气相连。 万颗赤心何灼亮,两支劲旅胜钢坚。 红军正是擎天柱,艰苦斗争不穿棉。
A.八一义声贯日虹 B.朱毛会师湘赣边
C.国共北伐历艰辛 D.红船起航开天地
8.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珍藏着农民贺页朵的入党誓词:“牺牲个人,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服从党纪,永不叛党。”这份誓词体现的精神是( )
A.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包容互鉴、平等互利
D.精准务实、开拓创新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中国革命歌谣
写出材料一中歌谣涉及的历史事件,(4分)分析这些事件反映出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的变化。(2分)
材料二 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所以我们始终认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是十分必要和十分正确的。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是指什么事件,(1分)写出毛泽东找到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内容。(1分)
材料三 毛泽东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著作或观点:
时间 著作或观点
1927年3月 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认为农民是农村革命运动的中坚力量
1927年8月 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论断
1929年4月 在《兴国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1930年1月 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要通过建立和发展红军、游击队和根据地来促进全国革命的高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中国革命道路的特色。(3分)
10.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随即在周围各县恢复和建立共产党组织。工农革命军先后攻占茶陵、遂川县城,领导群众开展打土豪斗争。1928年2月,工农革命军打破江西国民党军第一次“进剿”,占领宁冈全县,成立了宁冈县革命委员会。至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
——摘编自《跟我学党史·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根据材料一,说出毛泽东初上井冈山采取的巩固根据地的措施。(4分)
材料二 星星之火引发燎原之势,在朱、毛红军建立赣南、闽西根据地之后,鄂豫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湘鄂西、鄂豫陕等根据地不断出现和发展壮大。红一方面军连续取得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使赣南闽西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1931年,中共中央决定以赣南闽西根据地为依托,建立苏维埃中央政府。
——摘编自杨奎松《中国近代通史:
内战与危机(1927—1937)》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创建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有利条件。(4分)
参考答案:
1.C 根据题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八一”和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爆发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2.A 据所学知识可知,史料一般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八七会议记录手稿是当时遗留下来的原件,可作为研究八七会议的第一手史料。
3.B 根据题干“将党支部建立在连队上,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领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在进军途中,毛泽东在江西永新的三湾对部队进行改编,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将党支部建立在连队上,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4.C 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11月是国民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逐渐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所以“割据”一词的频繁出现体现了当时的中国革命转入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史实。
5.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6.A 根据题干图片“历史遗址”和所学知识可知,秋收起义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反映中共在1927年后从城市转向农村,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探索“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瑞金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象征中共在土地革命时期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进一步探索革命组织形式,这些历史遗址均聚焦于中共在革命初期如何调整战略,开辟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7.B 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28年”“井冈前”“两支劲旅胜钢坚”等,可判断与井冈山会师相关,因此最合适的是“朱毛会师湘赣边 ”。
8.A 根据“牺牲个人,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服从党纪,永不叛党”可知,这份誓词体现的精神是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体现了贺页朵对党朴素而深沉的情感。
9.(1)历史事件: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变化: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2)创造和扩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扩大。内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依靠工农群众,广泛发动人民群众;进行武装斗争,武装夺取政权;建立革命根据地;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0.(1)措施:恢复和建立共产党组织;领导群众开展打土豪斗争;进行军事斗争;成立革命委员会。
(2)有利条件: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井冈山道路,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思想;南方地区根据地众多,发展到相当规模,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