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4秋 北辰区期末)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是在( )
A.6世纪晚期 B.7世纪初期 C.8世纪中期 D.9世纪初期
2.(2024 城阳区一模)“伊斯兰教……以国家主义强权为工具进行推广。如果把三大宗教放到一起进行对比,就可以看出伊斯兰教在传播上的优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
A.伊斯兰教的创立有利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B.伊斯兰教以群众性运动的方式赢得民众支持
C.伊斯兰教教义比佛教、基督教更易于接受
D.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加速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3.(2022 袁州区校级模拟)历史事件不是孤立发展的,我们要善于发现不同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的联系。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查理曼帝国分裂——封君封臣制形成
B.大化改新——日本进入封建社会
C.阿拉伯帝国建立——伊斯兰教产生
D.基督教盛行——西欧城市兴起
4.(2025 南昌二模)下面是某宗教传播示意图。以下关于该宗教说法正确的是( )
A.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它确定为国教
B.它的信徒称为“穆斯林”
C.它宣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进入天堂
D.释迦牟尼是它的创始人
5.(2022 黔南州)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如果我们阅读文学作品《天方夜谭》,主要可以了解( )
A.古埃及文化 B.阿拉伯文化
C.古印度文化 D.古希腊文化
6.(2024秋 广信区期末)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 )
A.大化改新 B.倒幕运动 C.大政奉还 D.明治维新
7.(2023 夏邑县一模)“哥白尼在他的天文研究中引用了阿拉伯天文学家白塔尼的作品,英国罗吉尔 培根的光学研究借鉴了阿拉伯光学家的著作,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和火药在13﹣14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材料可印证( )
A.东西方文明的一体化发展
B.阿拉伯人推动欧洲文明发展
C.阿拉伯人善于吸收各国文化
D.文明交流的方式具有多样性
8.(2022 镇江)世界文明成果辉煌灿烂,各具特点。其中,完整的代数学、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的《医学集成》和《医典》,都属于( )
A.古希腊文明 B.古罗马文明
C.阿拉伯文明 D.华夏文明
9.(2024秋 上犹县期末)六七世纪时,日本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非常强大,政局混乱。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新诏书”的颁布使日本( )
A.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B.社会矛盾全部消除
C.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D.大和政权实现统一
10.(2022 昆明)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唐朝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实行班田制和租庸调制。这场推动日本社会发展的改革被称为( )
A.封君封臣制 B.大化改新
C.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11.(2024秋 沂水县期末)花刺子模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
B.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
C.阿拉伯人善于发明和创新
D.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12.(2025 无锡一模)公元712年,阿拉伯人在占领撒马尔罕时从中国人那里学会了造纸技术。公元794年,阿拉伯人在巴格达建立了第一座造纸作坊,当他们占领了西西里岛和西班牙以后,就把造纸技术引进了欧洲。材料反映了( )
A.阿拉伯人善于吸收外来文化
B.阿拉伯帝国版图横跨三大洲
C.阿拉伯人创造了奴隶制文明
D.阿拉伯人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13.(2025 岳阳县二模)许多古代希腊的经典著作是通过阿拉伯人的翻译介绍,才又重新回到欧洲。中国和印度的许多发明和知识,也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各国。这反映了阿拉伯人( )
A.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B.形成独具特色的文明
C.垄断了世界文化交流 D.创造了欧洲近代文明
14.(2025 西安一模)英国著名科学史家丹皮尔指出,印度数字先由希腊人发明,后传入印度,再以早期形式传给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又修改为古巴尔字体,即“阿拉伯数字”,替代了累赘的罗马数字。这表明( )
A.阿拉伯人善于科技创新
B.古印度的科技领先世界
C.阿拉伯商人发明了数字
D.文化交流促进文明进步
15.(2020 昆明)日本是亚洲东部的国家。5世纪,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7世纪中期,日本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进入封建社会,这主要是通过( )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明治维新 D.废除农奴制改革
16.(2025 临沂二模)据史料记载:“阿拉伯半岛统一过程中,穆罕默德及其继承者以伊斯兰教为号召,吸引了众多信徒,这些信徒积极参与统一事业,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贡献力量。”这说明( )
A.信徒是阿拉伯半岛统一的唯一力量
B.伊斯兰教是阿拉伯半岛统一的精神核心
C.穆罕默德的个人魅力是阿拉伯半岛统一的关键
D.阿拉伯半岛统一推动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17.(2021 烟台)孝德天皇即位后,定年号为大化,颁布改新诏书,吸收中国唐朝政治经济制度,实行改革。这一“改革”( )
A.确立土地私有制
B.使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C.提倡“文明开化”
D.使日本进入近700年幕府统治时期
18.(2025 曲靖校级一模)下列叙述中,与日本“大化改新”内容相符合的一项是( )
A.由封建社会发展为资本主义社会
B.实行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C.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D.出现了“武士”集团
19.(2024秋 市南区期末)大化改新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特例:在没有外力强迫的基础上,一个国家能够如此主动、深入而全面地学习另一个国家,“脱胎换骨”“重新做国”。材料中“重新做国”是指( )
A.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
B.进入幕府统治期
C.确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D.生产力极大提高
20.(2024秋 南海区期末)公元701年和718年,日本分别编成《大宝律令》和《养老律令》,使之成为日本封建社会初期的基本法。这有利于( )
A.强化部民特权 B.助推社会转型
C.巩固幕府统治 D.壮大武士集团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4秋 北辰区期末)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是在( )
A.6世纪晚期 B.7世纪初期 C.8世纪中期 D.9世纪初期
【分析】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故C符合题意;排除AB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是在8世纪中期。
2.(2024 城阳区一模)“伊斯兰教……以国家主义强权为工具进行推广。如果把三大宗教放到一起进行对比,就可以看出伊斯兰教在传播上的优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
A.伊斯兰教的创立有利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B.伊斯兰教以群众性运动的方式赢得民众支持
C.伊斯兰教教义比佛教、基督教更易于接受
D.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加速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分析】本题考查伊斯兰教建立和阿拉伯国家兴起。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题干材料说明了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加速了伊斯兰教的传播。630年,穆罕默德征服麦加,迫使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承认他在政治和宗教领袖地位,麦加从此成为伊斯兰教圣地。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同时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伊斯兰教的创立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阿拉伯帝国扩张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D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运用伊斯兰教建立和阿拉伯国家兴起的相关知识。
3.(2022 袁州区校级模拟)历史事件不是孤立发展的,我们要善于发现不同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的联系。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查理曼帝国分裂——封君封臣制形成
B.大化改新——日本进入封建社会
C.阿拉伯帝国建立——伊斯兰教产生
D.基督教盛行——西欧城市兴起
【分析】本题考查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
【解答】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仿效中国隋唐制度,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因孝德天皇年号“大化”,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B存在因果关系,B符合题意;查理曼帝国分裂是843年(9世纪),封君封臣制形成是8世纪前期,排除A;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建立是8世纪,伊斯兰教产生是7世纪初,排除C;基督教盛行与西欧城市兴起不存在因果关系,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以大化改新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4.(2025 南昌二模)下面是某宗教传播示意图。以下关于该宗教说法正确的是( )
A.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它确定为国教
B.它的信徒称为“穆斯林”
C.它宣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进入天堂
D.释迦牟尼是它的创始人
【分析】本题考查了伊斯兰教的创立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麦加和麦地那是伊斯兰教的两大圣地,西亚是伊斯兰教的主要传播地区,它的信徒称为‘穆斯林’,B项正确;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排除A项;“宣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进入天堂”是基督教教义的一部分,鼓励信徒忍受生活中的苦难,以换取死后的天堂,排除C项;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与伊斯兰教无关,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伊斯兰教的创立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5.(2022 黔南州)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如果我们阅读文学作品《天方夜谭》,主要可以了解( )
A.古埃及文化 B.阿拉伯文化
C.古印度文化 D.古希腊文化
【分析】本题考查了阿拉伯民族《一千零一夜》。《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代表。
【解答】《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代表,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以及东方古国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面貌。《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均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的史实。
6.(2024秋 广信区期末)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 )
A.大化改新 B.倒幕运动 C.大政奉还 D.明治维新
【分析】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故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大化改新。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准确识记大化改新的影响。
7.(2023 夏邑县一模)“哥白尼在他的天文研究中引用了阿拉伯天文学家白塔尼的作品,英国罗吉尔 培根的光学研究借鉴了阿拉伯光学家的著作,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和火药在13﹣14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材料可印证( )
A.东西方文明的一体化发展
B.阿拉伯人推动欧洲文明发展
C.阿拉伯人善于吸收各国文化
D.文明交流的方式具有多样性
【分析】本题考查阿拉伯文化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A.材料无法印证东西方文明的一体化发展,排除A。
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13﹣14世纪,阿拉伯人把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和火药传入欧洲,对欧洲产生了重要影响,故B正确。
C.材料信息只涉及关于阿拉伯人吸收中国文化的信息,排除C。
D.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文明交流的方式具有多样性,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阿拉伯文化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8.(2022 镇江)世界文明成果辉煌灿烂,各具特点。其中,完整的代数学、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的《医学集成》和《医典》,都属于( )
A.古希腊文明 B.古罗马文明
C.阿拉伯文明 D.华夏文明
【分析】本题考查阿拉伯文明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我们常说的“西医”,其中有很多阿拉伯人的贡献。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综上所述,C项符合题意,排除ABD三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阿拉伯文明的相关知识。
9.(2024秋 上犹县期末)六七世纪时,日本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非常强大,政局混乱。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新诏书”的颁布使日本( )
A.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B.社会矛盾全部消除
C.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D.大和政权实现统一
【分析】本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六七世纪时,日本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非常强大,政局混乱。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并结合所学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故C正确;镰仓幕府的设立标志着日本从此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排除A;社会矛盾全部消除过于绝对,排除B;大和政权实现统一是在大化改新之前,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10.(2022 昆明)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唐朝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实行班田制和租庸调制。这场推动日本社会发展的改革被称为( )
A.封君封臣制 B.大化改新
C.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分析】本题考查日本的大化改新,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这场推动日本社会发展的改革被称为大化改新。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的大化改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2024秋 沂水县期末)花刺子模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
B.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
C.阿拉伯人善于发明和创新
D.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花刺子模使用的这套数码通过其著作传入欧洲,并被世界采用,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这充分表明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D项正确;花刺子模是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原来的字母记数法,但不能直接说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排除A项;应该是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东方文化,而非西方文化,排除B项;所谓孤证不立,仅通过花刺子模使用新的数码记数法,不能得出阿拉伯人善于发明和创新这一普遍结论,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阅读史料、历史解释能力。
12.(2025 无锡一模)公元712年,阿拉伯人在占领撒马尔罕时从中国人那里学会了造纸技术。公元794年,阿拉伯人在巴格达建立了第一座造纸作坊,当他们占领了西西里岛和西班牙以后,就把造纸技术引进了欧洲。材料反映了( )
A.阿拉伯人善于吸收外来文化
B.阿拉伯帝国版图横跨三大洲
C.阿拉伯人创造了奴隶制文明
D.阿拉伯人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分析】本题考查阿拉伯人的贡献。了解阿拉伯人的贡献,认识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解答】由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反映了阿拉伯人促进了文化的传播。阿拉伯人由于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是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中心,他们利用这一优越的地理 位置,往来于三大洲之间。他们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也将中国的四大发明、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带到西方,搭起了东西方不同文明之间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故选:D。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3.(2025 岳阳县二模)许多古代希腊的经典著作是通过阿拉伯人的翻译介绍,才又重新回到欧洲。中国和印度的许多发明和知识,也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各国。这反映了阿拉伯人( )
A.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B.形成独具特色的文明
C.垄断了世界文化交流 D.创造了欧洲近代文明
【分析】本题考查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解答】A.阿拉伯人翻译保存了古希腊经典著作,并将中国、印度的发明传入欧洲,架起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A项正确;
B.材料未涉及阿拉伯人自身文明的独特性,仅强调其传播作用,排除B;
C.“垄断”表述错误,阿拉伯人是重要桥梁但非唯一渠道,排除C;
D.阿拉伯人推动了欧洲文化发展,但未“创造”欧洲近代文明,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通过材料关键词“翻译”“传到”考查学生理解阿拉伯人文化交流桥梁作用的能力,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间的逻辑关系。
14.(2025 西安一模)英国著名科学史家丹皮尔指出,印度数字先由希腊人发明,后传入印度,再以早期形式传给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又修改为古巴尔字体,即“阿拉伯数字”,替代了累赘的罗马数字。这表明( )
A.阿拉伯人善于科技创新
B.古印度的科技领先世界
C.阿拉伯商人发明了数字
D.文化交流促进文明进步
【分析】本题考查阿拉伯数字,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印度数字先由希腊人发明,后传入印度,再以早期形式传给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又修改为古巴尔字体,即‘阿拉伯数字’,替代了累赘的罗马数字”可知,题干材料反映阿拉伯数字是不同地区文明交流的结果,说明文化交流促进文明进步。故D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不能说明阿拉伯人善于科技创新,排除A;题干材料不能说明阿拉伯人发明了数字,排除C;题干材料不能说明古印度的科技领先世界,排除B。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数字,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文化交流促进文明进步。
15.(2020 昆明)日本是亚洲东部的国家。5世纪,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7世纪中期,日本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进入封建社会,这主要是通过( )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明治维新 D.废除农奴制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知道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进入封建社会。
【解答】7世纪中期,日本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仿行隋唐制度颁布改新诏书,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发展成为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确立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大化改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6.(2025 临沂二模)据史料记载:“阿拉伯半岛统一过程中,穆罕默德及其继承者以伊斯兰教为号召,吸引了众多信徒,这些信徒积极参与统一事业,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贡献力量。”这说明( )
A.信徒是阿拉伯半岛统一的唯一力量
B.伊斯兰教是阿拉伯半岛统一的精神核心
C.穆罕默德的个人魅力是阿拉伯半岛统一的关键
D.阿拉伯半岛统一推动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分析】本题考查阿拉伯半岛统一过程中伊斯兰教的作用,涉及宗教与政治统一的关系。
【解答】A.题干强调伊斯兰教是号召信徒的核心力量,但未说明是“唯一力量”,表述绝对化,排除A;
B.题干明确指出穆罕默德及继承者以伊斯兰教为号召,信徒因宗教信仰参与统一事业,说明伊斯兰教是统一的精神核心,B项正确;
C.题干未强调穆罕默德个人魅力,而是突出宗教号召力,排除C;
D.题干描述的是宗教促进统一,而非统一推动宗教传播,因果关系颠倒,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通过史料考查学生对宗教在历史事件中作用的理解,需注意区分宗教号召力与个人作用的差异,强化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17.(2021 烟台)孝德天皇即位后,定年号为大化,颁布改新诏书,吸收中国唐朝政治经济制度,实行改革。这一“改革”( )
A.确立土地私有制
B.使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C.提倡“文明开化”
D.使日本进入近700年幕府统治时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日本的大化改新。7世纪中期,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学习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答】据材料“吸收中国唐朝政治经济制度,实行改革”判断是日本的大化改新。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参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日本的大化改新的内容和意义。
18.(2025 曲靖校级一模)下列叙述中,与日本“大化改新”内容相符合的一项是( )
A.由封建社会发展为资本主义社会
B.实行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C.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D.出现了“武士”集团
【分析】本题考查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仿照了中国的隋唐制度,大化改新后,日本进入了封建社会。
【解答】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国家每6年授田一次,向他们收取赋税。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以大化改新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9.(2024秋 市南区期末)大化改新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特例:在没有外力强迫的基础上,一个国家能够如此主动、深入而全面地学习另一个国家,“脱胎换骨”“重新做国”。材料中“重新做国”是指( )
A.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
B.进入幕府统治期
C.确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D.生产力极大提高
【分析】本题考查了日本的大化改新,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因此,材料中“重新做国”是指确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C正确;5世纪,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排除A;12世纪晚期,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期,排除B;“重新做国”反映的是制度的变化,与“生产力极大提高”不符,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0.(2024秋 南海区期末)公元701年和718年,日本分别编成《大宝律令》和《养老律令》,使之成为日本封建社会初期的基本法。这有利于( )
A.强化部民特权 B.助推社会转型
C.巩固幕府统治 D.壮大武士集团
【分析】本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公元701年和718年,日本分别编成《大宝律令》和《养老律令》,使之成为日本封建社会初期的基本法”并结合所学可知,大化改新后,日本仿效唐朝的律令编制法令,作为治国的基础,有利于日本社会的转型。故B符合题意;大化改新后,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排除A;幕府统治开始于12世纪晚期,排除C;武士集团形成于10世纪,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有利于日本社会的转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