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单元培优卷(含答案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单元培优卷(含答案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6 23:0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2025 宁江区模拟)中世纪晚期,随着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两种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它们分别是(  )
A.大学和种植园 B.银行和手工作坊
C.自治城市和大工厂 D.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
2.(2025 泉州二模)因为欧洲疾病的传播,墨西哥原住民从1520年的2500万减少到1600年的约100万;秘鲁印第安人从1500年的700万减少到1600年的约50万。这引发了(  )
A.新航路开辟 B.殖民扩张
C.奴隶贸易 D.工业革命
3.(2025 凉州区一模)这一时期的艺术巨匠们向世人证明,神权统治并没有把欧洲同它的文化源头隔绝,而是让圣母、圣子都焕发出人性的光泽。“这一时期”指的是(  )
A.中世纪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
4.(2024秋 江西期末)达 芬奇习惯于依靠透视法在二维平面上绘制出世界的三维存在,从而更接近于人眼中“真实的世界”。他还亲自解剖尸体,了解人体结构,“要按照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天文学家克劳迪乌斯 托勒密在《宇宙志》中所采用的方法,用解剖图来展示“人这个小宇宙”。以上材料反映出达 芬奇(  )
A.宣扬以人为中心的理念
B.主张恢复古希腊罗马文化
C.反对天主教会垄断真理
D.是近代科学革命的奠基者
5.(2025 广州二模)某航海家日志记载:“我们绕过非洲最南端的风暴角,进入印度洋,最终抵达卡利卡特。”这位航海家是(  )
A.哥伦布 B.达 伽马 C.麦哲伦 D.迪亚士
6.(2025 集美区模拟)据表判断,“老约翰”是(  )
1489年英国老约翰的账本记录(部分)
项目 收支
租用河畔草场20英亩 年付租金30英镑
雇12名自由民收割 支付日薪4便士
利物浦的商人收购靛蓝定金 收入50英镑
A.庄园领主 B.租地农场主
C.庄园管家 D.手工工场主
7.(2025 增城区二模)湖南美术馆举办展览。在该展览的序章中展出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大师的作品和真迹。这些大师的作品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大学的兴起 B.文艺复兴
C.新航路的开辟 D.启蒙运动
8.(2025 兰州)但丁的《神曲》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达 芬奇的《蒙娜丽莎》以现实人物为主题;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他们的共同思想是(  )
A.现实主义 B.人文主义 C.浪漫主义 D.理想主义
9.(2025 南充)“它并非是对古典文化‘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是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材料中“它”是(  )
A.近代科学 B.宗教改革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
10.(2025 南海区一模)1435年,莱昂 巴蒂斯塔 阿尔贝蒂对时人仍认为绘画是一种“机械”艺术感到愤怒,他认为画家和雕塑家已不再是工匠,而是某种“高雅艺术”的从事者。这一主张(  )
A.拉开了文艺复兴序幕 B.得到了社会各界认同
C.提升了艺术家的地位 D.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11.(2025 兴隆台区模拟)14﹣16世纪的西欧,开始冲破神学的黑暗桎梏,肯定人性;挑战大海的惊涛骇浪,寻找出路。“肯定人性”与“寻找出路”分别指(  )
A.“光荣革命”和大化改新
B.文艺复兴和大化改新
C.“光荣革命”和新航路开辟
D.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12.(2025 临洮县二模)他直到去世都认为自己到达的是亚洲的印度。他坚信自己找到了通往东方的航路,还将当地土著居民称作“印第安人”,后来人们发现他实际到达的是美洲大陆。材料中的“他”是(  )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 伽马 D.麦哲伦
13.(2025 明光市三模)新航路开辟后西方传教士联翩而至中国,在1552—1800年,据可查的来华耶稣会士就达920人。与此同时,西方的自然科学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欧洲也于17——18世纪催生了一股“中国热”风潮。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丰富了人类物质生活 B.拓展了人类活动范围
C.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D.便利了西方殖民掠夺
14.(2025 顺德区模拟)西方艺术家对人物肢体表达的探索在某一时期越发丰富,如达 芬奇的《维特鲁威人》、拉斐尔的《雅典学院》等通过对人肢体的细致描绘,强调人物的生动性和情感表达。这一时期应该是(  )
A.中世纪早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
15.(2025 烟台)它起源于意大利,很快就涵盖全欧洲,使欧洲人看到了思想、科学和艺术的革命以及人类对世界的探索。但本质上,这是一次触及整个欧洲的文化重生。材料旨在说明(  )
A.中世纪大学的兴起 B.文艺复兴的影响
C.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D.马克思主义传播
16.(2024秋 西双版纳期末)如图所示是13世纪欧洲出现的新现象,这可以说明(  )
A.租地农场的出现 B.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化
C.工厂制度的建立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7.(2025 官渡区模拟)如图描绘了圣母玛利亚抱着基督圣婴,圣徒西克斯图斯和芭芭拉站在两侧。在圣母身后,弥漫的蓝光构成了深处的背景,里面是婴孩的头像。这是一种喻示:圣母是神的母亲,但同时也是人的母亲,因为她的儿子耶稣是神子也是人子。这幅画体现了什么精神(  )
A.神权至上 B.专制思想 C.理性主义 D.人文主义
18.(2025 仪征市二模)美洲的原住民为印第安人,16世纪开始,大量欧洲白人来到这里,印第安人的数量急剧减少,此后大量黑人接踵而至。对美洲人口结构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C.自然环境的恶化 D.印第安人的落后衰败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2025 宁江区模拟)中世纪晚期,随着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两种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它们分别是(  )
A.大学和种植园 B.银行和手工作坊
C.自治城市和大工厂 D.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
【分析】本题考查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生产组织变革的史实,重点掌握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及其历史意义。
【解答】A.大学是中世纪教育发展的重要成果,种植园则是殖民扩张时期的产物,与题干所述的“中世纪晚期“时间不符,排除A;
B.手工作坊是封建社会城市手工业的基本形式,银行主要在文艺复兴时期兴起,均不符合题干中“改变社会整体面貌“的特征,排除B;
C.自治城市反映的是中世纪城市自治运动,大工厂则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时间线不符,排除C;
D.租地农场通过土地集中经营形成雇佣关系,手工工场以集中生产提升效率,二者均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直接对应题干中“土地关系变化““手工业发展“的描述,D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通过生产关系变革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素养。解题关键在于掌握中世纪晚期社会转型的核心特征,需注意区分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组织形式,理解生产关系变化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2.(2025 泉州二模)因为欧洲疾病的传播,墨西哥原住民从1520年的2500万减少到1600年的约100万;秘鲁印第安人从1500年的700万减少到1600年的约50万。这引发了(  )
A.新航路开辟 B.殖民扩张
C.奴隶贸易 D.工业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据材料“墨西哥原住民从1520年的2500万减少到1600年的约100万”可知,由于欧洲疾病传播,墨西哥和秘鲁原住民大量死亡,美洲种植园等劳动力严重短缺。为了补充劳动力,欧洲殖民者开始从非洲贩卖黑奴,引发了奴隶贸易,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发生在15世纪﹣16世纪,是欧洲疾病传播到美洲的前提条件,排除A项;殖民扩张是欧洲疾病传播到美洲的推动因素之一,欧洲殖民者在扩张过程中带去了疾病,但不是原住民减少引发的后果,排除B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与16﹣17世纪美洲原住民因疾病减少没有直接因果联系,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3.(2025 凉州区一模)这一时期的艺术巨匠们向世人证明,神权统治并没有把欧洲同它的文化源头隔绝,而是让圣母、圣子都焕发出人性的光泽。“这一时期”指的是(  )
A.中世纪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
【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这一时期的艺术巨匠们向世人证明,神权统治并没有把欧洲同它的文化源头隔绝,而是让圣母、圣子都焕发出人性的光泽“和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是欧洲思想文化运动,其核心是人文主义精神,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在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中,艺术家们开始赋予圣母、圣子等人性化的特征,使其焕发人性的光泽,B项正确;中世纪时期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这一时期神权统治占据主导地位,强调对上帝和教会的绝对服从,排除A项;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主要是一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创作方面并没有特别突出地强调让圣母、圣子焕发人性的光泽这一特点,排除C项;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主要是生产技术领域的变革,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4.(2024秋 江西期末)达 芬奇习惯于依靠透视法在二维平面上绘制出世界的三维存在,从而更接近于人眼中“真实的世界”。他还亲自解剖尸体,了解人体结构,“要按照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天文学家克劳迪乌斯 托勒密在《宇宙志》中所采用的方法,用解剖图来展示“人这个小宇宙”。以上材料反映出达 芬奇(  )
A.宣扬以人为中心的理念
B.主张恢复古希腊罗马文化
C.反对天主教会垄断真理
D.是近代科学革命的奠基者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达 芬奇习惯于依靠透视法在二维平面上绘制出世界的三维存在,从而更接近于人眼中‘真实的世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这种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思潮逐渐流行,A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表述,排除B项;文艺复兴反对教会“神权至上”,题干没有体现教会垄断真理,排除C项;近代科学革命的奠基者是牛顿,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5.(2025 广州二模)某航海家日志记载:“我们绕过非洲最南端的风暴角,进入印度洋,最终抵达卡利卡特。”这位航海家是(  )
A.哥伦布 B.达 伽马 C.麦哲伦 D.迪亚士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风暴角后来被葡萄牙国王改名为好望角,是通往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卡利卡特(今科泽科德)是印度西海岸的重要港口,达 伽马正是通过这条航线开辟了欧洲通往印度的海上通道,B正确;哥伦布是向西航行寻找亚洲,实际到达的是美洲,排除A;麦哲伦的船队完成了首次环球航行,但麦哲伦本人并未完成全程,排除C;迪亚士曾航行至好望角,但未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
6.(2025 集美区模拟)据表判断,“老约翰”是(  )
1489年英国老约翰的账本记录(部分)
项目 收支
租用河畔草场20英亩 年付租金30英镑
雇12名自由民收割 支付日薪4便士
利物浦的商人收购靛蓝定金 收入50英镑
A.庄园领主 B.租地农场主
C.庄园管家 D.手工工场主
【分析】本题考查了资产阶级的萌芽,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在“租用河畔草场20英亩”这一项目中,老约翰需要“年付租金30英镑”。这说明他并不是这块土地的所有者,而是承租者。“雇12名自由民收割”这一项目,老约翰需要“支付日薪4便士”。这表示他有雇佣劳动力的行为,而且支付的是工资,而不是以其他形式如分成或劳役来获取劳动力。“利物浦的商人收购靛蓝定金”这一项目显示,老约翰有销售收入,并且是从商业交易中获得的,金额为50英镑。租地农场主通常租用大片土地,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老约翰的行为与此相符,他租地、雇佣劳动力并销售产品,B正确;庄园领主通常拥有土地,并依赖土地租金或封建税赋生活,不可能自己租地并雇佣劳动力,排除A;庄园管家虽然管理土地和劳动力,但通常并不拥有土地,也不直接从事生产和销售活动。老约翰的行为超出了管家的职责范围,排除C;手工工场主主要依赖手工劳动进行生产,通常与农业生产和土地租用无直接关联。老约翰的活动明显涉及农业生产,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7.(2025 增城区二模)湖南美术馆举办展览。在该展览的序章中展出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大师的作品和真迹。这些大师的作品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大学的兴起 B.文艺复兴
C.新航路的开辟 D.启蒙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
【解答】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都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与文艺复兴这一历史事件密切相关。文艺复兴是14世纪至17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强调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和创造力,推动了艺术、科学和文化的繁荣。因此,这些大师的作品与文艺复兴有关。故B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如大学的兴起、新航路的开辟和启蒙运动虽然也是重要的历史事件,但与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的作品无直接关联。排除ACD。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阅读史料、历史解释能力。
8.(2025 兰州)但丁的《神曲》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达 芬奇的《蒙娜丽莎》以现实人物为主题;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他们的共同思想是(  )
A.现实主义 B.人文主义 C.浪漫主义 D.理想主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文艺复兴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但丁的《神曲》、达 芬奇的《蒙娜丽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这几部作品都体现了对人的关注等人文主义思想,B正确;现实主义强调对现实生活的如实描绘,这几部作品主要不是体现现实主义,A错误;浪漫主义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追求理想世界,与这几部作品的核心思想不符,C错误;理想主义侧重于对理想的追求和构建,并非这几部作品共同体现的思想,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的相关史实。
9.(2025 南充)“它并非是对古典文化‘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是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材料中“它”是(  )
A.近代科学 B.宗教改革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文艺复兴。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对抗神权,肯定人的价值和现世幸福,契合资产阶级摆脱宗教桎梏的需求,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注入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内涵(非简单模仿),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的起点,故C符合题意;文艺复兴推动了科学方法的发展(如达 芬奇的实证观察),但题干强调“思想解放运动”而非科学成果本身,排除A;宗教改革 虽反对教会权威,但焦点是改革宗教教义和仪式,与“复兴古典文化”“资产阶级发展”的直接关联较弱,排除B;启蒙运动 发生于文艺复兴之后(17﹣18世纪),主张构建“理性王国”,已超越复兴古典文化的范畴,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
10.(2025 南海区一模)1435年,莱昂 巴蒂斯塔 阿尔贝蒂对时人仍认为绘画是一种“机械”艺术感到愤怒,他认为画家和雕塑家已不再是工匠,而是某种“高雅艺术”的从事者。这一主张(  )
A.拉开了文艺复兴序幕 B.得到了社会各界认同
C.提升了艺术家的地位 D.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他认为画家和雕塑家已不再是工匠,而是某种‘高雅艺术’的从事者”可知,阿尔贝蒂认为画家和雕塑家不再是工匠,而是从事“高雅艺术”的人,这强调了人的作用与地位,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D项正确;1337年,但丁的《神曲》拉开了文艺复兴序幕,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阿尔贝蒂的主张得到了社会各界认同,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艺术家的地位提升,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1.(2025 兴隆台区模拟)14﹣16世纪的西欧,开始冲破神学的黑暗桎梏,肯定人性;挑战大海的惊涛骇浪,寻找出路。“肯定人性”与“寻找出路”分别指(  )
A.“光荣革命”和大化改新
B.文艺复兴和大化改新
C.“光荣革命”和新航路开辟
D.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分析】本题以14﹣﹣16世纪的西欧,开始冲破神学的黑暗桎梏,肯定人性;挑战大海的惊涛骇浪,寻找出路为依托,考查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4﹣﹣16世纪的西欧,开始冲破神学的黑暗桎梏,肯定人性;挑战大海的惊涛骇浪,寻找出路。“肯定人性”与“寻找出路”分别指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根据所学可知,“肯定人性”指的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它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这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一运动在意识形态上打破了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寻找出路”指的是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的历史影响。
12.(2025 临洮县二模)他直到去世都认为自己到达的是亚洲的印度。他坚信自己找到了通往东方的航路,还将当地土著居民称作“印第安人”,后来人们发现他实际到达的是美洲大陆。材料中的“他”是(  )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 伽马 D.麦哲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材料“他直到去世都认为自己到达的是亚洲的印度。他坚信自己找到了通往东方的航路,还将当地土著居民称作‘印第安人’,后来人们发现他实际到达的是美洲大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误以为到达印度,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实际抵达美洲,B正确;迪亚士发现好望角,达 伽马开辟印度航线,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排除ACD。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
13.(2025 明光市三模)新航路开辟后西方传教士联翩而至中国,在1552—1800年,据可查的来华耶稣会士就达920人。与此同时,西方的自然科学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欧洲也于17——18世纪催生了一股“中国热”风潮。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丰富了人类物质生活 B.拓展了人类活动范围
C.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D.便利了西方殖民掠夺
【分析】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材料“新航路开辟后西方传教士联翩而至中国,在1552一1800年,据可查的来华耶稣会士就达920人”等信息分析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带来西方的自然科学技术,同时也将中国文化带回西方,体现出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C项正确;题干未提及物质生活(如商品、食物)的变化,主要强调文化层面,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确实拓展了地理范围,但题干焦点是文化交流的结果,而非活动范围本身,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客观上利于殖民扩张,但题干未涉及掠夺或殖民内容,仅描述文化互动,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14.(2025 顺德区模拟)西方艺术家对人物肢体表达的探索在某一时期越发丰富,如达 芬奇的《维特鲁威人》、拉斐尔的《雅典学院》等通过对人肢体的细致描绘,强调人物的生动性和情感表达。这一时期应该是(  )
A.中世纪早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考查的是西方艺术史中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重点在于文艺复兴时期对人物肢体表达的重视与探索。题目中提到的达 芬奇的《维特鲁成人》和拉斐尔的《雅典学院》,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这两个作品都体现了对人体结构、比例和动态的深入研究,强调人物的生动性与情感表达,这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核心特征之一。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至17世纪初)强调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和理性,艺术家们通过科学观察和艺术创作相结合,追求真实、自然、和谐。而中世纪早期艺术更注重宗教象征,启蒙运动时期艺术风格开始转向理性与社会批判,工业革命时期则更多与技术进步相关,艺术风格也逐渐多样化,但并非以人物肢体表达为核心。因此,B项符合题意,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5.(2025 烟台)它起源于意大利,很快就涵盖全欧洲,使欧洲人看到了思想、科学和艺术的革命以及人类对世界的探索。但本质上,这是一次触及整个欧洲的文化重生。材料旨在说明(  )
A.中世纪大学的兴起 B.文艺复兴的影响
C.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D.马克思主义传播
【分析】本题考查了文艺复兴运动,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题干中的“起源于意大利”“思想、科学和艺术的革命”“文化重生”等关键词均指向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和艺术的革新,本质上是欧洲文化的重生,B项正确;“中世纪大学”侧重教育制度,与题干中的“革命性”“起源于意大利”不符,排除A项;“近代自然科学”是科学革命的成果,属于文艺复兴后的发展,排除C项;“马克思主义传播”时间是19世纪中期以后,与材料起源于意大利不相关,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文艺复兴运动,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16.(2024秋 西双版纳期末)如图所示是13世纪欧洲出现的新现象,这可以说明(  )
A.租地农场的出现 B.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化
C.工厂制度的建立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分析】本题考查了资产阶级的萌芽,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资本主义的发展的相关知识作出回答。
【解答】A.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与商人、手工业者无关,故A项错误;
B.据题干“商人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配备工具、付给工资”,体现商人与手工业者之间存在雇佣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表明当时生产方式出现资本主义化,故B项正确;
C.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故C项错误;
D.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以资产阶级的萌芽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7.(2025 官渡区模拟)如图描绘了圣母玛利亚抱着基督圣婴,圣徒西克斯图斯和芭芭拉站在两侧。在圣母身后,弥漫的蓝光构成了深处的背景,里面是婴孩的头像。这是一种喻示:圣母是神的母亲,但同时也是人的母亲,因为她的儿子耶稣是神子也是人子。这幅画体现了什么精神(  )
A.神权至上 B.专制思想 C.理性主义 D.人文主义
【分析】本题考查了文艺复兴运动,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神权至上强调宗教权威高于一切,主张神的意志主宰人类社会,典型表现为中世纪教会对思想和社会的控制。但画面中圣母被赋予“人的母亲”的属性,打破了传统宗教艺术中神的绝对神圣性,与神权至上所强调的“神性凌驾于人性”相悖,A错误。专制思想体现为权力集中于少数人或单一权威,强调等级制度和服从,与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无直接关联。材料未涉及政治权力结构或统治理念,B错误。理性主义是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主张以理性思考批判封建制度和宗教迷信,强调科学与逻辑。而画作创作于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早于启蒙运动,且画面核心是对人性的关注,而非理性批判,C错误。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精神,强调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与情感,反对宗教神学对人性的压抑。画中圣母兼具“神的母亲”和“人的母亲”双重身份,通过神性与人性的结合,展现了对人类情感(母子温情)的歌颂,符合人文主义“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文艺复兴运动,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18.(2025 仪征市二模)美洲的原住民为印第安人,16世纪开始,大量欧洲白人来到这里,印第安人的数量急剧减少,此后大量黑人接踵而至。对美洲人口结构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C.自然环境的恶化 D.印第安人的落后衰败
【分析】本题考查三角贸易,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美洲的原住民为印第安人,16世纪开始,大量欧洲白人来到这里,印第安人的数量急剧减少,此后大量黑人接踵而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是导致印第安人数量减少和黑人被贩卖至美洲的主要原因。欧洲殖民者通过殖民扩张,不仅直接导致印第安人数量减少,还通过奴隶贸易引入大量黑人,B项正确;虽然世界市场的形成对经济有影响,但并不是直接导致人口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排除A项;虽然自然环境的变化可能影响人口,但题目中没有提到自然环境恶化对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排除C项;印第安人的数量减少是由于殖民者的侵略和疾病传播,而不是印第安人自身的落后衰败,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以三角贸易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