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单元培卷(含答案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单元培卷(含答案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5.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6 23:0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2025 扬州一模)《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了医生治病的收费标准)如治愈全权自由民之重伤应得10个银币,如患者为非全权自由民,应得5个银币,如患者为奴隶,其主人支付2个银币即可。这直接说明该法典(  )
A.保护私有财产 B.改善奴隶地位
C.体系较为完备 D.等级制度森严
2.(2025 常德二模)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上部浮雕呈现太阳神向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画面。这一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A.展示高超的雕刻艺术 B.彰显法典的神圣权威
C.纪念汉谟拉比的功绩 D.反映当时的宗教信仰
3.(2025 烟台)下列代表性文明成果的发源地是(  )
A.黄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4.(2025 定边县模拟)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尼罗河流域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甲骨文
C.《天方夜谭》 D.金字塔
5.(2025 重庆模拟)据记载,古埃及人已能计算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的面积,并推算出圆周率为3.16,从而为比较准确地计算球体面积奠定了基础;他们虽然没有创造出数字,但已掌握了十进位制,能够运用符号记录一到一百万的数字。这表明古埃及(  )
A.数学发达 B.经济繁荣 C.教育先进 D.贸易兴盛
6.(2025 南山区三模)《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债务人无力偿还借债,债权人可以没收他的田地房产;如果债权人违反借贷利率,则会丧失其所贷出的一切。上述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维护君主权威 B.严惩商业犯罪
C.维护政治秩序 D.规范经济秩序
7.(2025春 海沧区期末)如图是主题为“对话世界”系列展览海报之一。该展览推介的是(  )
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阿拉伯文明
8.(2025 武威一模)巴黎罗浮宫的黎塞留馆藏有一黑色的石柱,解说员介绍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你会判断,此文物应产生于(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
9.(2025 河西区一模)史诗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最初形式之一。有部史诗主要描写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之间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战争,反映了雅利安人由军事民主制向国家过渡时期的社会情况,堪称一部历史和文化的百科全书。该史诗产生于(  )
A.古代印度 B.古代希腊 C.古代埃及 D.古巴比伦
10.(2025 浦口区二模)下列文明成果产生于西亚地区的是(  )
A.胡夫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帕特农神庙 D.罗马大竞技场
11.(2025 常州一模)研究“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时,下列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A.埃及金字塔模型 B.《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C.古代印度示意图 D.《掷铁饼者》人物雕塑
12.(2025 苏州一模)“古埃及人很早就发现了河水涨落的规律,修筑渠道、排干沼泽、引水灌田,逐渐把尼罗河沿岸改造成沃土,长期成为整个地中海区域的谷仓。”据此,可得出结论(  )
A.埃及——“尼罗河的赠礼”
B.埃及——“沙漠中璀璨的明珠”
C.埃及——“金字塔的记忆”
D.埃及——“千年文明熠熠生辉”
13.(2025 重庆校级模拟)古代埃及以河流为中心,水利灌溉在农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既有尼罗河周期性的泛滥而形成的自然灌溉,又有修建堤坝、开凿河渠的人工灌溉。由此可知(  )
A.农业是文明发展的基础
B.埃及文明在兼收并蓄中发展
C.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
D.农耕经济具有明显的脆弱性
14.(2025 栖霞区二模)婆罗门祭司编造说,造物神梵天用自己的嘴创造出婆罗门,用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腿创造出吠舍,用脚创造出首陀罗这段话体现了种姓制度(  )
A.封闭守旧 B.公平公正 C.分工明确 D.等级分明
15.(2025 连山区二模)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印度总述》记载:“凡兹四姓,清浊殊流;婚娶通亲,飞伏异路;内外宗枝,姻媾不杂。”这段材料记录的是古印度的(  )
A.种姓制度 B.奴隶制度 C.宗法制度 D.嫁娶制度
16.(2025 海口模拟)某古国3000多年的历史中,三角形一直是其建筑的基本理念,无论是金字塔抑或是方尖碑顶端,都由三角形构成。这个国家是(  )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罗马 D.古希腊
17.(2025 文成县二模)图片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工具。如图图片中能用于研究古代亚非地区文明的有(  )
①金字塔 ②《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 ③《掷铁饼者》 ④《蒙娜丽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25春 高新区校级期末)《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要被处以死刑。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其是自己的主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刑。由此说明该法典(  )
A.反映人类法制源远流长
B.证明了商品经济活跃
C.维护了奴隶主阶级利益
D.具有公平正义的特征
19.(2025 南皮县一模)如表所述内容,表明古代亚非文明的发展趋势是(  )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河两岸陆续出现几十个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
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建立起众多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起许多小国家;孔雀王朝统治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A.农村走向城市 B.分立走向统一
C.繁荣走向衰落 D.孤立走向全球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2025 扬州一模)《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了医生治病的收费标准)如治愈全权自由民之重伤应得10个银币,如患者为非全权自由民,应得5个银币,如患者为奴隶,其主人支付2个银币即可。这直接说明该法典(  )
A.保护私有财产 B.改善奴隶地位
C.体系较为完备 D.等级制度森严
【分析】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注重保护私有财产体现在私有物的归属上,与材料不符,材料是对不同社会阶层的区别对待,排除。
B.改善奴隶地位与题意不符,且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排除。
C.材料无法体现具有完备的法律体制,只是规定医生治病的收费标准,不涉及其他方面,排除。
D.根据题干描述,《汉谟拉比法典》中医生治病的收费标准因患者身份不同而有所差异:全权自由民、非全权自由民和奴隶分别对应不同的医疗费用。这反映了法典对不同社会阶层的区别对待,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记忆《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2.(2025 常德二模)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上部浮雕呈现太阳神向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画面。这一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A.展示高超的雕刻艺术 B.彰显法典的神圣权威
C.纪念汉谟拉比的功绩 D.反映当时的宗教信仰
【分析】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题干内容反映浮雕所呈现的是《汉谟拉比法典》,而不是雕刻艺术 的高超,排除。
B.根据题干信息“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上部浮雕呈现太阳神向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画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神是古巴比伦的主宰,他把权杖授予汉谟拉比,表明汉谟拉比的权利是神授予他的,代表了神的意志,表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因此这一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彰显法典的神圣权威,符合题意。
C.汉谟拉比的主要功绩包括统一两河流域、制定《汉谟拉比法典》和建立中央集权的体制 ,而题干内容只是涉及《汉谟拉比法典》,排除。
D.宗教信仰,是信仰的一种特殊形式,表现为对特定宗教的崇拜对象、教理教义的虔诚信奉,并将其内化为行为准则,与题干内容不符,题干内容反映的是“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上部浮雕呈现太阳神向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画面”,排除。
故选:B。
【点评】记忆《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3.(2025 烟台)下列代表性文明成果的发源地是(  )
A.黄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分析】本题考查金字塔和埃及文明,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位于黄河流域的是中国,中国使用的文字是甲骨文,排除。
B.位于尼罗河流域的是古代埃及,古埃及使用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排除。
C.据所学可知,古代两河流域使用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是位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的法典,符合题意。
D.位于印度河流域的是古代印度,印度使用梵文,排除。
故选:C。
【点评】记忆金字塔和埃及文明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4.(2025 定边县模拟)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尼罗河流域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甲骨文
C.《天方夜谭》 D.金字塔
【分析】本题考查金字塔和埃及文明,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的成文法典,排除。
B.甲骨文是位于黄河流域的古代中国的文明成果,排除。
C.《天方夜谭》是阿拉伯国家的民间故事集,而阿拉伯国家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地区,排除。
D.据题干“尼罗河流域”和所学知识可知,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它定期泛滥,在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土壤,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古埃及也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积极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记忆金字塔和埃及文明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5.(2025 重庆模拟)据记载,古埃及人已能计算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的面积,并推算出圆周率为3.16,从而为比较准确地计算球体面积奠定了基础;他们虽然没有创造出数字,但已掌握了十进位制,能够运用符号记录一到一百万的数字。这表明古埃及(  )
A.数学发达 B.经济繁荣 C.教育先进 D.贸易兴盛
【分析】本题考查金字塔和埃及文明,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据题干“古埃及人已能计算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的面积,并推算出圆周率为3.16……他们……已掌握了十进位制,能够运用符号记录一到一百万的数字。”可知,这些都属于数学方面的成就,说明古埃及数学发达,故A项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古埃及经济、教育和贸易状况,排除BCD项。
故选:A。
【点评】记忆金字塔和埃及文明相关知识,做到融合贯通、灵活应答。
6.(2025 南山区三模)《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债务人无力偿还借债,债权人可以没收他的田地房产;如果债权人违反借贷利率,则会丧失其所贷出的一切。上述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维护君主权威 B.严惩商业犯罪
C.维护政治秩序 D.规范经济秩序
【分析】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中关于借贷关系的规范与维护君主权威无关,排除。
B.《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中关于借贷关系的规范主要目的不是惩治商业犯罪,而是维护经济秩序,排除。
C.《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中关于借贷关系的规范属于经济范畴,与维护政治秩序没有直接关联,排除。
D.据题干“《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债务人无力偿还借债,债权人可以没收他的田地房产;如果债权人违反借贷利率,则会丧失其所贷出的一切。”和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材料明确借贷利率并规定违反规定的后果,有助于规范经济活动中的借贷行为,维护经济秩序,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记忆《汉谟拉比法典》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7.(2025春 海沧区期末)如图是主题为“对话世界”系列展览海报之一。该展览推介的是(  )
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阿拉伯文明
【分析】本题考查金字塔和埃及文明,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据所学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体现了古埃及人对来世的信仰和建筑技术的巅峰,符合题意。
B.古巴比伦文明以空中花园、汉谟拉比法典等闻名,与金字塔无直接关联,排除。
C.古印度文明以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和后来的吠陀文明为代表,其建筑风格和宗教信仰与金字塔无关,排除。
D.古阿拉伯文明在伊斯兰教兴起后逐渐形成,其建筑以清真寺、宣礼塔等为代表,与金字塔无关,排除。
故选:A。
【点评】记忆金字塔和埃及文明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8.(2025 武威一模)巴黎罗浮宫的黎塞留馆藏有一黑色的石柱,解说员介绍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你会判断,此文物应产生于(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
【分析】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
【解答】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世界古代亚非和欧洲文明成就。
9.(2025 河西区一模)史诗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最初形式之一。有部史诗主要描写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之间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战争,反映了雅利安人由军事民主制向国家过渡时期的社会情况,堪称一部历史和文化的百科全书。该史诗产生于(  )
A.古代印度 B.古代希腊 C.古代埃及 D.古巴比伦
【分析】本题考查佛教和古印度文明,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根据题干信息“有部史诗主要描写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之间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战争,反映了雅利安人由军事民主制向国家过渡时期的社会情况,堪称一部历史和文化的百科全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的是《摩诃婆罗多》,是古代印度文学中的著名史诗,符合题意。
B.古代希腊最突出的成就是雅典的民主政治,与材料不符,排除。
C.古埃及文明代表性成就有金字塔、象形文字等,排除。
D.古巴比伦文明的代表性成就是《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故选:A。
【点评】记忆佛教和古印度文明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0.(2025 浦口区二模)下列文明成果产生于西亚地区的是(  )
A.胡夫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帕特农神庙 D.罗马大竞技场
【分析】考查古代西亚文明的代表成就,尤其是两河流域文明的典型标志。
【解答】A.胡夫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位于非洲尼罗河流域,不属于西亚地区,排除A;
B.《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制定的法律文献,古巴比伦位于西亚两河流域,B项正确;
C.帕特农神庙属于古希腊文明,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与西亚无关,排除C;
D.罗马大竞技场是古罗马文明的建筑,古罗马核心区域在欧洲意大利半岛,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明地理分布与典型成就对应关系的掌握。通过对比选项中的文明成果,需准确判断其所属地理区域,强化空间定位与历史解释能力。
11.(2025 常州一模)研究“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时,下列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A.埃及金字塔模型 B.《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C.古代印度示意图 D.《掷铁饼者》人物雕塑
【分析】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属于一手史料,可信度最高,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故B项符合题意。埃及金字塔模型、古代印度示意图、《掷铁饼者》人物雕塑都是后人根据史料制作的,可信度不高,排除ACD项。
故选:B。
【点评】记忆《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2.(2025 苏州一模)“古埃及人很早就发现了河水涨落的规律,修筑渠道、排干沼泽、引水灌田,逐渐把尼罗河沿岸改造成沃土,长期成为整个地中海区域的谷仓。”据此,可得出结论(  )
A.埃及——“尼罗河的赠礼”
B.埃及——“沙漠中璀璨的明珠”
C.埃及——“金字塔的记忆”
D.埃及——“千年文明熠熠生辉”
【分析】本题考查金字塔和埃及文明,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题干材料明确指出古埃及人通过观测尼罗河水涨落规律,发展灌溉农业,使沿岸成为地中海区域的粮仓。所以古埃及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符合题意。
B.材料未提及沙漠环境,排除。
C材料未涉及有关金字塔的描述,排除。
D.材料强调古埃及农业得以发展的有利条件及成就,未体现具体文明成果,排除。
故选:A。
【点评】记忆金字塔和埃及文明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3.(2025 重庆校级模拟)古代埃及以河流为中心,水利灌溉在农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既有尼罗河周期性的泛滥而形成的自然灌溉,又有修建堤坝、开凿河渠的人工灌溉。由此可知(  )
A.农业是文明发展的基础
B.埃及文明在兼收并蓄中发展
C.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
D.农耕经济具有明显的脆弱性
【分析】本题考查金字塔和埃及文明,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农业是文明发展的基础,但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
B.题干主旨反映了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没有体现“埃及文明在兼收并蓄中发展”,排除。
C.根据题干“古代埃及以河流为中心,水利灌溉在农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既有尼罗河周期性的泛滥而形成的自然灌溉,又有修建堤坝、开凿河渠的人工灌溉”可知,水利灌溉对古代埃及的农业发展有重要影响,这直接体现了地理环境影响了古埃及文明发展,符合题意。
D.题干中有水利灌溉,并不能说明农耕经济具有明显的脆弱性,排除。
故选:C。
【点评】记忆金字塔和埃及文明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4.(2025 栖霞区二模)婆罗门祭司编造说,造物神梵天用自己的嘴创造出婆罗门,用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腿创造出吠舍,用脚创造出首陀罗这段话体现了种姓制度(  )
A.封闭守旧 B.公平公正 C.分工明确 D.等级分明
【分析】本题考查古印度的种姓制度,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材料内容未体现种姓制度在观念或规则上的保守、不接受改变等封闭守旧的特征,排除。
B.材料中种姓制度的这种划分本身是不公平、不公正的,与材料体现的意思相悖,排除。
C.材料重点不是在说明分工,而是通过神创造不同种姓的方式来强调种姓之间的等级差异,排除。
D.根据题干信息“婆罗门祭司编造说,造物神梵天用自己的嘴创造出婆罗门,用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腿创造出吠舍,用脚创造出首陀罗”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提到造物神梵天用身体的不同部位创造出不同的种姓,嘴、手、腿、脚在身体上的位置有高低之分,以此来划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这清晰地体现了种姓制度下不同阶层的高低等级差异,婆罗门处于最高等级,首陀罗处于最低等级,所以体现了等级分明的特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记忆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5.(2025 连山区二模)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印度总述》记载:“凡兹四姓,清浊殊流;婚娶通亲,飞伏异路;内外宗枝,姻媾不杂。”这段材料记录的是古印度的(  )
A.种姓制度 B.奴隶制度 C.宗法制度 D.嫁娶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古印度的种姓制度,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划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所以题干材料“凡兹四姓,清浊殊流;婚娶通亲,飞伏异路;内外宗枝,姻媾不杂”说的是种姓制度之间界限森严,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即种姓内婚,符合题意。
B. 奴隶制度 是一种社会制度,其核心特征是奴隶主拥有奴隶,并将他们作为财产进行占有和剥削。奴隶通常没有报酬,也没有人身自由,主要从事劳力活动 ,与题意不符,排除。
C.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以血缘为核心的制度,与印度种姓制度无关,排除。
D.题干虽提到婚姻规则,但核心是种姓制度的整体性规范,而非单纯婚俗,排除。
故选:A。
【点评】记忆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6.(2025 海口模拟)某古国3000多年的历史中,三角形一直是其建筑的基本理念,无论是金字塔抑或是方尖碑顶端,都由三角形构成。这个国家是(  )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罗马 D.古希腊
【分析】本题考查金字塔和埃及文明,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据所学可知,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锥体状的陵墓,它每个侧面都形似“金”字,因此中国人称之为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故A项符合题意。金字塔与古印度、古罗马、古希腊无关,排除BCD项。
故选:A。
【点评】记忆金字塔和埃及文明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7.(2025 文成县二模)图片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工具。如图图片中能用于研究古代亚非地区文明的有(  )
①金字塔 ②《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 ③《掷铁饼者》 ④《蒙娜丽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金字塔和埃及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成就,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巴比伦的文明成就,古巴比伦位于西亚,两者属于古代亚非地区文明,故A项符合题意。《掷铁饼者》是古代希腊的文明成就,《蒙娜丽莎》是意大利达 芬奇的作品,均不属于亚非文明,分别排除BCD项。
故选:A。
【点评】记忆金字塔和埃及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8.(2025春 高新区校级期末)《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要被处以死刑。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其是自己的主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刑。由此说明该法典(  )
A.反映人类法制源远流长
B.证明了商品经济活跃
C.维护了奴隶主阶级利益
D.具有公平正义的特征
【分析】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反映人类法制源远流长”强调法典的历史地位,但题干未涉及时间跨度的描述,排除。
B.题干条文未提及交易或商业规则,排除。
C.题干条文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绝对控制权,维护了奴隶主阶级利益,符合题意。
D.“公平正义”与条文体现的阶级压迫相矛盾,排除。
故选:C。
【点评】记忆《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9.(2025 南皮县一模)如表所述内容,表明古代亚非文明的发展趋势是(  )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河两岸陆续出现几十个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
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建立起众多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起许多小国家;孔雀王朝统治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A.农村走向城市 B.分立走向统一
C.繁荣走向衰落 D.孤立走向全球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亚非文明的发展趋势,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古埃及从“几十个小国”到“初步统一”;两河流域从“众多城市小国”到“初步统一”;古印度从“许多小国家”到“基本统一”。表格清晰呈现政治格局从分散(分立)到集中(统一) 的演变,符合“分立走向统一”的趋势,故B正确;A、C、D 均不符合表格体现的趋势,表格描述的是“小国林立→初步统一”的政治格局变化,未涉及“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关系”(如城市兴起、农村转型),无法体现此趋势,A错误;表格强调的是“统一进程”,从分裂到统一,是文明发展、巩固的体现,而非“繁荣到衰落”,与内容矛盾,C错误;“孤立走向全球”是近代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趋势,古代亚非文明处于相对孤立发展阶段(如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文明独立发展),表格未体现“全球联系”,时间与逻辑均不符,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世界古代的主要文明成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