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听,秋的声音 课件+ 教案 +同步练习+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7.听,秋的声音 课件+ 教案 +同步练习+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8 22:03:26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听,秋的声音
(人教版)三年级


本课目标
目录
新知导入

精读课文

课外拓展

课堂评价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本课目标
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感受诗歌中秋天的自然之声与生活意趣,理解传统文化中 “秋” 的意象(如秋声、丰收),培养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增强文化感知与自信。
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节奏与韵味,背诵喜欢的段落;
3. 积累诗歌中描写秋声的语句,尝试用 “有新鲜感”的语言仿写秋的声音。
分析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培养联想与逻辑思维能力;结合生活经验,思考 “秋的声音还藏在哪里”,提升观察与想象能力。
感受诗歌语言的韵律美与意境美,如拟声词 “唰”“ ” 带来的听觉体验,排比句营造的秋日全景感,提升审美感知能力;结合诗歌内容展开创意表达,激发审美创造力。
激趣导入
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蟋蟀振动翅膀的声音
风吹落叶的声音
下雨的声音
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边读边思考: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诗歌主要描写了秋天大自然的各种声音。
初读课文
抖抖手臂 振动 歌韵
掠过 歌吟 辽阔
dǒu
zhèn
lüè
yín
liáo kuò
yùn
我会读
轻轻擦过或拂过。
和谐悦耳的歌声。
反复地嘱咐。
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复运动。
广阔;宽广。
【振动】
【掠过】
【辽阔】
【叮咛】
【歌韵】
词语解释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说你通过课文听到了哪些声音,分别是什么样的声音。
初读课文
精读课文
再读诗歌,读到这些秋的声音,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听听,
秋的声音,
大树抖抖手臂,
“唰唰”,
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仿佛看到一阵阵秋风吹过,黄叶飘落的情景。
思考:为什么说蟋蟀的声音是“秋的声音”?
听听,
秋的声音,
蟋蟀振动翅膀,
“ ”,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因为蟋蟀振动翅膀发出的声音就像动人的歌曲,仿佛是告诉人们秋天已经来临,它要与阳台告别了。
给人亲切感。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
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仿佛听到大雁对地面上动植物朋友们说的话。
仿佛可以看到,秋风所到之处,到处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
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听听,
走进秋,
走进这辽阔透明的音乐厅,
你好好地去听
——秋的声音。
大自然是辽阔的音乐厅,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写出了秋天的大自然中充满了各种声响,这些声响就像动听的音乐一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秋天的大自然
辽阔的音乐厅
比作
秋的声音,
在每一片叶子里,
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
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
表现出秋天的大自然到处都有秋的声音,随处可寻。
排比
听,秋的声音
可感的声音
大树 唰唰
蟋蟀
大雁 叮咛
秋风 歌吟
音乐厅
无声的声音
叶子里 小花上
汗水里 谷粒里
万物中
声音美妙
秋天美好
结构梳理
诗歌描写了秋天大自然里一些特有的声音—— 、 、
大雁的叮咛和 ,说明秋的声音藏在大自然的许多事物中,需要我们细细聆听。
大树的唰唰声
蟋蟀的 声
秋风的歌吟
主题概括
落在稻田里——
田野黄了,稻穗弯了腰;
落在棉田里——
田野白了,棉果咧开了嘴;
落在菜田里——
田野绿了,菜儿穿上绿衣。
拓展延伸
秋雨,哗啦啦,
滋润了大地,
擦净了蓝天,
洗净了白云,
浇开了人们的笑脸。
秋 天
随堂练习
秋天的各种声音汇成了一首美妙的曲子。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听听,秋的声音》,一边读一边想象,说说你还听到秋天的声音在哪里,仿照着课文写一写。
听听,
秋的声音,
在__________________,
在__________________,
在__________________。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听,秋的声音》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诗歌中秋天的自然之声与生活意趣,理解传统文化中 “秋” 的意象(如秋声、丰收),培养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增强文化感知与自信。
语言运用:1. 认识 “抖、振、掠、吟、辽、阔” 等生字,掌握 “振动、掠过、辽阔、叮咛、歌韵” 等词语的含义及用法;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节奏与韵味,背诵喜欢的段落;
3. 积累诗歌中描写秋声的语句,尝试用 “有新鲜感”的语言仿写秋的声音。
思维能力:1. 通过梳理诗歌内容,理清作者从 “可感的秋声”(大树、蟋蟀、大雁、秋风)到 “无声的秋声”(叶子、小花、汗水、谷粒)的写作思路;
2. 分析比喻(如 “秋天的大自然像辽阔的音乐厅”)、拟人(如 “大树抖抖手臂”)、排比(如 “在每一片叶子里…… 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培养联想与逻辑思维能力;
3. 结合生活经验,思考 “秋的声音还藏在哪里”,提升观察与想象能力。
审美创造:1. 感受诗歌语言的韵律美与意境美,如拟声词 “唰唰”“ ” 带来的听觉体验,排比句营造的秋日全景感,提升审美感知能力;
2. 结合诗歌内容展开创意表达,如仿写秋声、用图画展现 “秋的音乐厅”,激发审美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读并书写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节奏与韵味;梳理诗歌描写的秋声,理解 “可感的秋声” 与 “无声的秋声” 的含义;赏析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积累优美语句。
教学难点:理解 “无声的秋声”(如 “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的深层含义,体会秋天的丰收与生机;结合生活经验仿写秋的声音,运用诗歌中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秋声音频:风声、落叶声、蟋蟀叫声、大雁鸣叫声;秋天的景物图片:黄叶、蟋蟀、大雁、丰收的田野;诗歌重点句子动画等);
生字卡片(“抖、振、掠、吟、辽、阔”)。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唤起听觉体验(5 分钟)
听觉游戏: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玩一个‘听声音猜一猜’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说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播放多媒体课件中的秋声音频(风声 “呼呼”、落叶 “唰唰”、蟋蟀 “ ”、大雁 “嘎嘎”),让学生专注聆听。
交流分享:学生睁开眼睛后,邀请 2-3 人分享听到的声音,教师引导:“这些声音都和哪个季节有关呀?(秋天)是啊,秋天不仅有美丽的颜色,还有好多特别的声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歌《听,秋的声音》,去听听秋天的‘音乐会’。”
板书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听,秋的声音》,带领学生齐读课题,强调 “听” 字,引导学生带着 “寻找秋声” 的期待进入课文。
(二)初读诗歌,识字学词(8 分钟)
自由朗读: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问问同桌。读完后,圈出诗歌中提到的‘秋的声音’。”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停顿与节奏(如 “听听,/ 秋的声音,/ 大树 / 抖抖手臂,/‘唰唰’,/ 是黄叶 / 道别的话音”)。
生字教学
出示生字卡片,重点指导易错字与难写字:“‘振’是左右结构,左边‘提手旁’,右边‘辰’,注意不要少写中间的‘横’;‘阔’是半包围结构,先写‘门’,再写‘活’,‘门’要写得宽一些,把‘活’包起来。”
采用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的方式,检查学生对 “振动、掠过、辽阔、叮咛、歌韵” 等词语的认读情况,结合词语解释帮助理解(如 “掠过” 指轻轻擦过,可结合 “秋风掠过田野” 的图片理解;“叮咛” 指反复嘱咐,可联系生活中妈妈的叮咛举例)。
再读诗歌:师:“现在我们认识了生字词,再读诗歌时,试着读出诗歌的节奏。大家可以一边读,一边用手打着节拍。” 学生齐读诗歌,教师纠正读音与停顿,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三)精读诗歌,赏析感悟(20 分钟)
1. 寻找 “可感的秋声”,体会拟人与拟声词(10 分钟)
梳理秋声:师:“请大家默读诗歌前四小节,找一找作者听到了哪些‘秋的声音’?这些声音分别是由谁发出的?” 学生默读后,同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并板书:
大树:抖抖手臂,“唰唰”(黄叶道别的话音)
蟋蟀:振动翅膀,“ ”(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大雁:追上白云,暖暖的叮咛
秋风:掠过田野,丰收的歌吟
赏析表达:
拟声词:师:“‘唰唰’‘ ’这两个词有什么特点?(模拟声音)这样的词叫拟声词。读的时候,你仿佛真的听到了黄叶飘落、蟋蟀鸣叫的声音,特别生动。大家试着带着声音的感觉读一读这两句。” 学生指名读、分组读,体会拟声词的效果。
拟人手法:师:“作者把大树写成‘抖抖手臂’,把蟋蟀写成‘和阳台告别’,把大雁的叫声写成‘暖暖的叮咛’,这是把事物当成人来写,用了拟人的手法。这样写让你觉得秋天怎么样?(亲切、有趣、有生机)” 以 “大雁的叮咛” 为例,引导学生想象:“大雁会叮咛什么呢?可能是‘小动物们,冬天要来了,记得准备粮食呀!’‘小朋友们,天凉了,要多穿衣服呀!’” 让学生模仿大雁的语气说 “叮咛”,感受语言的趣味性。
2. 理解 “无声的秋声”,体会排比与意境(6 分钟)
聚焦句子:出示诗句 “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全班齐读。
思考讨论:师:“叶子、小花、汗水、谷粒会发出声音吗?(不会)那作者为什么说这里有‘秋的声音’?” 组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片(金黄的叶子、绽放的秋菊、农民伯伯擦汗的样子、饱满的谷粒)理解:“这些事物虽然没有声音,但它们是秋天的象征 —— 叶子黄了是秋天的声音,小花谢了是秋天的声音,汗水代表农民伯伯的丰收劳动,谷粒饱满代表秋天的丰收成果,这是‘无声的秋声’,是秋天的‘痕迹’。”
赏析排比:师:“这四句都用了‘在…… 里 / 上’的句式,这样的句式叫排比。排比能让句子更有气势,也让我们知道,秋天的痕迹到处都是,秋天的声音无处不在。大家试着有气势地读一读这四句。” 学生齐读,感受排比的韵律与秋日全景的壮阔。
3. 感悟 “秋的音乐厅”,体会比喻与情感(4 分钟)
出示句子:“走进秋,走进这辽阔透明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 —— 秋的声音。” 指名朗读。
分析比喻:师:“作者把秋天的大自然比作‘辽阔透明的音乐厅’,为什么这样比?”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秋天有很多好听的声音,像音乐厅里的音乐一样;‘辽阔’说明秋天的范围很广,‘透明’说明秋天很清爽。”
体会情感:师:“从这个比喻里,你能感受到作者对秋天的什么感情?(喜爱、赞美)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这句话?(亲切、愉悦、充满期待)” 学生带着情感齐读,再全班齐读整首诗歌,升华对秋的喜爱。
(四)拓展延伸,创意表达(5 分钟)
仿写秋声:师:“秋天的音乐厅里,除了诗歌里提到的声音,还有很多其他的声音。比如‘秋雨滴答滴答,是和大地打招呼的声音’‘农民伯伯收割庄稼,“咔嚓咔嚓”,是丰收的喜悦’。你还听到过哪些秋的声音?请仿照诗歌的句式,写一两句。” 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邀请 2-3 人分享(如 “听听,秋的声音,苹果摇摇身子,‘咚咚’,是掉落的欢喜”“听听,秋的声音,蜜蜂扇扇翅膀,‘嗡嗡’,是和花朵道别的约定”),教师点评鼓励。
画 “秋的音乐厅”:师:“如果让你把‘秋的音乐厅’画下来,你会画什么?(黄叶、蟋蟀、大雁、丰收的田野……)课后可以用彩笔把它画下来,下节课我们一起展示,看看谁的音乐厅最热闹、最美。”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2 分钟)
课堂总结:师:“这节课我们走进了秋天的‘音乐厅’,听到了大树、蟋蟀、大雁、秋风的声音,还找到了叶子、小花里‘无声的秋声’,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希望大家以后也能多留意身边的声音,发现生活中的美。”
布置作业
熟读诗歌,背诵整首诗歌;
完成课堂上的仿写,再写 2-3 句 “秋的声音”。
五、板书设计
听,秋的声音
可感的秋声(有声音)
大树:抖抖手臂 → “唰唰”(黄叶道别)
蟋蟀:振动翅膀 → “ ”(和阳台告别)
大雁:追上白云 → 暖暖的叮咛
秋风:掠过田野 → 丰收的歌吟
无声的秋声(有痕迹)
在每一片叶子里
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
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7.《听,秋的声音》同步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考查字词书写)
dǒu dou( ) zhèn dònɡ( ) lüè ɡuò( )
ɡē yín( ) liáo kuò( ) dīnɡ nínɡ( )
二、选词填空。
振动 掠过 辽阔 叮咛 歌韵
(1)蟋蟀( )翅膀,发出 “ ” 的声音,像是在演奏动听的( )。
(2)一阵秋风( )田野,给农民伯伯送来丰收的喜悦。
(3)爸爸再三( )我:“上学路上要注意安全。”
(4)站在( )的草原上,我仿佛能听到风的歌唱。
三、按要求改写或仿写句子。
(1)大树抖抖手臂,“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仿写拟人句,用上拟声词)
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仿写排比句,描写 “春的痕迹”)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听,秋的声音》是一首充满诗意的______,作者通过描写秋天的各种声音,展现了秋天的______与______。
(2)诗中提到的 “可感的秋声” 有:大树的 “ ” 声、蟋蟀的 “ ” 声、大雁的______声和秋风的______声。
(3)作者把秋天的大自然比作 “______”,因为秋天有许多好听的声音,就像音乐厅里的音乐一样。
五、阅读诗歌片段,回答问题。
听听,
秋的声音,
蟋蟀振动翅膀,
“ ”,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
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
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片段中描写了哪两种 “秋的声音”?分别是怎样的声音?
“暖暖的叮咛”“丰收的歌吟” 让你联想到了什么画面?请任选一个描述。
参考答案
抖抖;振动;掠过;歌吟;辽阔;叮咛
(1)振动;歌韵 (2)掠过 (3)叮咛 (4)辽阔
(1)示例:春雨敲敲窗户,“滴答”,是和玻璃聊天的话语。
(2)示例:春的痕迹,在每一棵发芽的小草里,在每一朵绽放的桃花上,在每一只归来的燕子翅膀上。
(1)诗歌;美好;生机 (2)唰唰; ;暖暖;丰收 (3)辽阔透明的音乐厅
(1)片段中描写了蟋蟀的声音和秋风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发出 “ ” 声,秋风掠过田野带来 “丰收的歌吟” 声。
(2)示例一:“暖暖的叮咛” 让我联想到:大雁排成 “人” 字队飞向南方,一边飞一边对着地面上的小动物们喊:“冬天要来了,你们快准备好粮食,好好过冬呀!”
示例二:“丰收的歌吟” 让我联想到:秋风拂过金黄的稻田,稻穗轻轻摇晃,农民伯伯拿着镰刀收割庄稼,脸上满是笑容,嘴里还哼着轻快的小调,到处都是丰收的热闹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