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2025 济南一模)中国的丝绸、瓷器,印度和马来群岛的香料、矿物、染料、蔗糖,中亚的宝石,东非的象牙、金砂,北欧和罗斯的蜂蜜、黄蜡、毛皮和木材等都是阿拉伯商人经营的商品。这反映了阿拉伯人( )
A.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B.暴露了征服世界的野心
C.沟通了东西方贸易
D.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2.(2025 富锦市二模)下列关于大化改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B.改革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C.国家把土地卖给农民耕种
D.大化改新主要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进行改革
3.(2025 淮安一模)初三(1)班同学学习完世界古代史后,写下了以下“暑期心愿单”,其中完全符合历史史实的一处是( )
A.在尼罗河驻足,了解楔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B.沿印度河而行,了解种姓制度,探索基督教的前世和今生
C.去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参观古巴比伦遗迹,领悟海洋文明的魅力
D.到阿拉伯地区,阅读《天方夜谭》,感受多元文化的灿烂
4.(2025 柘城县一模)它成书的年代大约在公元10世纪左右。著名的故事有神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等等。这些故事宣扬善良,揭示黑暗,反映了阿拉伯世界的社会风貌和阶级压迫情景。“它”是( )
A.《罗摩衍那》 B.《荷马史诗》
C.《天方夜谭》 D.《医学集成》
5.(2025 重庆)阿拉伯帝国地跨亚欧非三大洲,将埃及、波斯等古代文明地区统一到一个政权之下,并且阿拉伯帝国与中国、印度、拜占庭等文化昌盛的国家相毗邻。这一局面有利于( )
A.多元文明的交融 B.罗马法典的编撰
C.伊斯兰教的产生 D.创造0到9计数法
6.(2025 青海)隋唐时期,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进行改革。这场改革是( )
A.大化改新 B.路易 十四改革
C.戊戌变法 D.1861年农奴制改革
7.(2025春 桥西区期末)中国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材料表明,阿拉伯人( )
A.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B.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C.解放了欧洲人的思想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8.(2024秋 全椒县期末)607年,日本派藤野原子为遣隋使,改变从前主要通过朝鲜半岛输入中国文化的办法,直接向中国派遣使节和留学生,积极学习中国的文物、制度和技术。这一举措( )
A.促进了日本走向全国统一
B.有利于日本社会的转型
C.使中国文化开始传入日本
D.直接导致武士集团形成
9.(2024秋 广东期末)阿拉伯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重视文化的民族,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古代阿拉伯文化的是( )
A.万神庙、《医学集成》
B.《掷铁饼者》、凯旋门
C.儒略历、《掷铁饼者》
D.《医学集成》《天方夜谭》
10.(2024秋 惠安县期末)如表为阿拉伯帝国医学家铿选所记药物的来源地,这体现阿拉伯帝国的医学( )
来源地 两河流域 希腊 波斯 印度 埃及
占比 33% 23% 18% 13% 3%
A.注重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
B.与民族药物学产生了冲突
C.完全依赖于外来医学成就
D.融合了东西方的医学成果
11.(2024秋 郴州期末)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下列选项中能够佐证这个观点的是( )
A.阿拉伯人改造传播了“阿拉伯数字”
B.阿拉伯人重视知识设立“智慧宫”
C.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D.《天方夜谭》构思奇妙语言优美
12.(2024秋 全椒县期末)8世纪中期,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有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有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该材料说明( )
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的最大港口
B.巴格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
C.阿拉伯帝国把世界连成了一体
D.阿拉伯帝国商业贸易非常繁荣
13.(2025 方城县一模)“巴格达城里,市场繁荣,人群熙熙攘攘,来自各地的商人汇聚于此,摊位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有来自东方的香料、珠宝,西方的呢绒、美酒,让人目不暇接。”这说明阿拉伯人( )
A.传承文化,敢于冒险 B.热衷贸易,擅于科技
C.精于商业,沟通东西 D.热爱创作,重视知识
14.(2025 达州)他们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传入了欧洲。他们是( )
A.罗马人 B.希腊人 C.雅利安人 D.阿拉伯人
15.(2025 开封二模)阿拉伯医学家拉齐斯撰写的《医学集成》一书,总结了希腊、波斯和印度的医学知识,并增添了许多阿拉伯独有的医学成就,具有很高的科学水平。由此可见,阿拉伯文化具有( )
A.包容性 B.连续性 C.系统性 D.稳定性
16.(2024秋 东莞市期末)天皇要群臣盟誓,树立“天覆地载,帝道唯一”的思想;建立中央机构,将原先氏族贵族统辖的大小诸国改为地方,地方长官由中央统一调度。从而促使日本( )
A.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B.开始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
C.社会的主要矛盾得到彻底解决
D.奠定了大化改新的政治基础
17.(2025 成武县三模)阿拉伯工匠吸收中国的陶瓷技艺与波斯的金属加工工艺,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阿拉伯金属胎掐丝珐琅器,其不仅在阿拉伯地区备受推崇,还远销欧洲与亚洲其他地区。这反映了阿拉伯( )
A.文化领先于世界
B.疆域地跨亚、非、欧三洲
C.垄断亚非间贸易
D.促进了世界文明交流交融
18.(2024秋 南充期末)从7世纪中期开始,日本的服饰、建筑、社会风俗以及政治、经济制度都有中国唐朝的印记。该现象主要源于日本( )
A.进行了大化改新 B.成为中央集权制国家
C.废除土地私有制 D.镰仓幕府掌握了政权
19.(2025 道县模拟)阿拉伯帝国建立之后,哈里发派学者到拜占庭帝国搜集古希腊罗马典籍,并开展了著名的“百年翻译运动”,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由此可见( )
A.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B.阿拉伯帝国实行中央集权统治
C.东西文化完全融合
D.阿拉伯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源头
二.材料题(共1小题)
20.(2025 焦作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文化是古代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异常光辉的地位。它对于后世,特别是对欧洲的历史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人们通常把古希腊作为欧洲文明的摇篮。
——摘编自伍军《古希腊文化繁荣的原因》
材料二 大化三年(646年)正月初一,孝德天皇颁布了关于改革的顶层设计书《改新之诏》,日本按照这道诏书的规划,正式开始了全面改革。在政治上,仿效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设立八省百官制。
——摘编自张宏杰《简读日本史》
(1)“古希腊文化是古代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简述古希腊文明和欧洲文明的关系。
(2)据材料二,指出所述内容与历史上的哪场改革有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2025 济南一模)中国的丝绸、瓷器,印度和马来群岛的香料、矿物、染料、蔗糖,中亚的宝石,东非的象牙、金砂,北欧和罗斯的蜂蜜、黄蜡、毛皮和木材等都是阿拉伯商人经营的商品。这反映了阿拉伯人( )
A.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B.暴露了征服世界的野心
C.沟通了东西方贸易
D.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分析】本题考查了阿拉伯科学与文化,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材料体现出阿拉伯帝国在中西贸易中起到桥梁作用,C项正确;题干与阿拉伯文化无关,排除A项;题干未体现阿拉伯帝国征服世界的野心,排除B项;材料也没有说明伊斯兰教的传播,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2025 富锦市二模)下列关于大化改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B.改革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C.国家把土地卖给农民耕种
D.大化改新主要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进行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了日本的大化改新,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在大化改新中,经济方面的一个关键举措是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而不是卖给农民。这些土地是定期分配的,而且农民需要向国家缴纳赋税。这一制度与大化改新后实行的班田收授法相关,C符合题意;大化改新确实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排除A;大化改新在政治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中之一就是确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排除B;大化改新主要集中在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了日本社会的重大变革,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日本的大化改新,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2025 淮安一模)初三(1)班同学学习完世界古代史后,写下了以下“暑期心愿单”,其中完全符合历史史实的一处是( )
A.在尼罗河驻足,了解楔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B.沿印度河而行,了解种姓制度,探索基督教的前世和今生
C.去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参观古巴比伦遗迹,领悟海洋文明的魅力
D.到阿拉伯地区,阅读《天方夜谭》,感受多元文化的灿烂
【分析】本题考查阿拉伯的科学与文化。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A.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的,不是尼罗河流域的。故A项错误。
B.基督教诞生于巴勒斯坦地区,不是印度河流域。故B项错误。
C.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孕育的是大河文明,不是海洋文明。故C项错误。
D.《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故D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掌握阿拉伯的科学与文化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4.(2025 柘城县一模)它成书的年代大约在公元10世纪左右。著名的故事有神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等等。这些故事宣扬善良,揭示黑暗,反映了阿拉伯世界的社会风貌和阶级压迫情景。“它”是( )
A.《罗摩衍那》 B.《荷马史诗》
C.《天方夜谭》 D.《医学集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天方夜谭》的相关史实。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一部民间故事集,书中所讲的辛巴达航海、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故事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真实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的生活及东方古国的风土人情。《天方夜谭》被称为“阿拉伯文学的瑰宝”。题干这部故事集是《天方夜谭》,C符合题意;《罗摩衍那》是印度的史诗之一,讲述的是印度古代的故事,排除A;《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代表,反映古希腊社会状况,排除B;《医学集成》是阿拉伯人的医学成就,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天方夜谭》的相关史实。
5.(2025 重庆)阿拉伯帝国地跨亚欧非三大洲,将埃及、波斯等古代文明地区统一到一个政权之下,并且阿拉伯帝国与中国、印度、拜占庭等文化昌盛的国家相毗邻。这一局面有利于( )
A.多元文明的交融 B.罗马法典的编撰
C.伊斯兰教的产生 D.创造0到9计数法
【分析】本题考查了伊斯兰教的创立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阿拉伯帝国地跨亚非欧三大洲,且与中国、印度、拜占庭等文化昌盛国家相邻。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文明在这样的空间环境下,会通过贸易往来、人员交流、文化传播等方式相互接触、相互影响,进而促进多元文明的交融,排除A项;罗马法典编撰是古罗马时期的法律文化成果,主要是古罗马自身法律发展、完善的体现,和阿拉伯帝国地跨亚非欧及与其他文明相邻的局面无关,排除B项;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是在阿拉伯半岛特定的历史、宗教、社会环境中孕育而生的,并非因为阿拉伯帝国地跨亚非欧及与其他文明相邻的局面才产生,排除C项;0到9计数法(阿拉伯数字相关计数法等)是古印度人创造的,后经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不是阿拉伯帝国这种跨区域局面直接创造的,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伊斯兰教的创立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6.(2025 青海)隋唐时期,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进行改革。这场改革是( )
A.大化改新 B.路易 十四改革
C.戊戌变法 D.1861年农奴制改革
【分析】考查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
【解答】A.根据材料“隋唐时期”“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进行改革”可知,这次改革是日本的大化改新。结合所学可知,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大化改新”。A项正确。
B.路易 十四是法国的君主,排除B项。
C.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爱新觉罗 载湉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排除C项。
D.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的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
7.(2025春 桥西区期末)中国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材料表明,阿拉伯人( )
A.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B.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C.解放了欧洲人的思想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阿拉伯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根据题干可知,材料说明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D项正确;早期殖民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排除A项;“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项;题干中强调的是阿拉伯人传播了东方文明,而不是解放了欧洲人的思想,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阿拉伯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的相关史实。
8.(2024秋 全椒县期末)607年,日本派藤野原子为遣隋使,改变从前主要通过朝鲜半岛输入中国文化的办法,直接向中国派遣使节和留学生,积极学习中国的文物、制度和技术。这一举措( )
A.促进了日本走向全国统一
B.有利于日本社会的转型
C.使中国文化开始传入日本
D.直接导致武士集团形成
【分析】本题考查大化改新,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据题干“607年,日本派藤野原子为遣隋使,改变从前主要通过朝鲜半岛输入中国文化的办法,直接向中国派遣使节和留学生,积极学习中国的文物、制度和技术”和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B项正确;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排除A项;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排除C项;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以大化改新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9.(2024秋 广东期末)阿拉伯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重视文化的民族,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古代阿拉伯文化的是( )
A.万神庙、《医学集成》
B.《掷铁饼者》、凯旋门
C.儒略历、《掷铁饼者》
D.《医学集成》《天方夜谭》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阿拉伯文化成果。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古代阿拉伯文化成果丰硕绚烂。著作中,属于古代阿拉伯文化成果的是《医典》《医学集成》《天方夜谭》,D符合题意;万神庙是古罗马宏大的宗教场所,排除A;凯旋门是古罗马宏大的建筑,排除B;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古代阿拉伯文化成就。
10.(2024秋 惠安县期末)如表为阿拉伯帝国医学家铿选所记药物的来源地,这体现阿拉伯帝国的医学( )
来源地 两河流域 希腊 波斯 印度 埃及
占比 33% 23% 18% 13% 3%
A.注重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
B.与民族药物学产生了冲突
C.完全依赖于外来医学成就
D.融合了东西方的医学成果
【分析】本题考查了阿拉伯科学与文化,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题干“阿拉伯帝国医学家铿迭所记药物中,约33%来自两河流域、23%来自希腊、18%来自波斯、13%来自印度、3%来自埃及。”和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医学发展过程中,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体现了阿拉伯帝国医学发展融合了东西方的医学成果,D项正确;材料仅为药物记载来源,没有体现临床实践经验,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民族药物学,排除B项;材料仅为药物记载来源,不能得出完全依赖于外来医学成就的结论,且“完全”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1.(2024秋 郴州期末)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下列选项中能够佐证这个观点的是( )
A.阿拉伯人改造传播了“阿拉伯数字”
B.阿拉伯人重视知识设立“智慧宫”
C.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D.《天方夜谭》构思奇妙语言优美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重点掌握阿拉伯人对世界的贡献。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体现了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A项正确;哈里发设立“智慧宫”体现了阿拉伯人对文化的重视,但不是对世界文化的传播,排除B项;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但不是对世界文化的传播,排除C项;《天方夜谭》构思奇妙语言优美,但不是对世界文化的传播,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12.(2024秋 全椒县期末)8世纪中期,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有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有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该材料说明( )
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的最大港口
B.巴格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
C.阿拉伯帝国把世界连成了一体
D.阿拉伯帝国商业贸易非常繁荣
【分析】本题考查了伊斯兰教的创立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巴格达码头停泊着世界各地来阿拉伯贸易的船只,船上货物多种多样,体现了阿拉伯帝国的商业繁荣,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进行对比,不能体现巴格达是当时世界的最大港口,排除A项;巴格达不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排除B项;虽然阿拉伯帝国在当时的贸易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仅凭巴格达的贸易繁荣并不能得出阿拉伯帝国把世界连成了一体,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13.(2025 方城县一模)“巴格达城里,市场繁荣,人群熙熙攘攘,来自各地的商人汇聚于此,摊位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有来自东方的香料、珠宝,西方的呢绒、美酒,让人目不暇接。”这说明阿拉伯人( )
A.传承文化,敢于冒险 B.热衷贸易,擅于科技
C.精于商业,沟通东西 D.热爱创作,重视知识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阿拉伯科学与文化。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巴格达城里,市场繁荣,人群熙熙攘攘,来自各地的商人汇聚于此,摊位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有来自东方的香料、珠宝,西方的呢绒、美酒,让人目不暇接。”可知,巴格达市场繁荣,里面有来自东西方的商品,体现了阿拉伯人精于商业,并在沟通东西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C项正确;材料主旨说明阿拉伯人精于商业并在沟通东西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没有体现阿拉伯人“传承文化,敢于冒险”,排除A项;材料主旨说明阿拉伯人精于商业并在沟通东西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热衷贸易,擅于科技”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B项;材料主旨说明阿拉伯人精于商业并在沟通东西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热爱创作,重视知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拉伯科学与文化,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4.(2025 达州)他们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传入了欧洲。他们是( )
A.罗马人 B.希腊人 C.雅利安人 D.阿拉伯人
【分析】本题考查了阿拉伯科学与文化,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材料“他们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传入了欧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在历史上扮演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重要角色。他们通过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传入欧洲,对欧洲的文化和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D项正确;罗马人主要在欧洲地区活动,他们建立了庞大的罗马帝国,对欧洲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他们并不是沟通东西方文化的主要桥梁,排除A项;希腊人主要在古希腊地区活动,他们的文化、哲学和科学对西方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但他们同样没有承担起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排除B项;雅利安人主要分布在印度、伊朗和中亚地区,他们与印度文化和波斯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他们并不是沟通东西方文化的主要群体,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拉伯科学与文化,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15.(2025 开封二模)阿拉伯医学家拉齐斯撰写的《医学集成》一书,总结了希腊、波斯和印度的医学知识,并增添了许多阿拉伯独有的医学成就,具有很高的科学水平。由此可见,阿拉伯文化具有( )
A.包容性 B.连续性 C.系统性 D.稳定性
【分析】本题考查了阿拉伯文化,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据材料“总结了希腊、波斯和印度的医学知识,并增添了许多阿拉伯独有的医学成就,具有很高的科学水平”,可知阿拉伯文化总结、吸收、传承了欧、亚、非的一些国家的文化,具有包容性特征,A项正确;题干信息无法得出连续性,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对其他文明的吸收融合,并没有体现系统性和稳定性,排除C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拉伯文化,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6.(2024秋 东莞市期末)天皇要群臣盟誓,树立“天覆地载,帝道唯一”的思想;建立中央机构,将原先氏族贵族统辖的大小诸国改为地方,地方长官由中央统一调度。从而促使日本( )
A.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B.开始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
C.社会的主要矛盾得到彻底解决
D.奠定了大化改新的政治基础
【分析】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A.根据材料“帝道唯一”“建立‘置八省百官’的中央机构和地方行政机构”及所学可知,当时的日本强调天皇的权威,并完善中央与地方行政机构,这项措施是改革行政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A项正确。
B.公元630年,日本舒明天皇派出了第一批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从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开始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与题意不符,排除B。
C.日本通过改革,缓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日本社会进程,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排除C。
D.材料是大化改新的措施,奠定了大化改新的政治基础与题意不符,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大化改新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7.(2025 成武县三模)阿拉伯工匠吸收中国的陶瓷技艺与波斯的金属加工工艺,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阿拉伯金属胎掐丝珐琅器,其不仅在阿拉伯地区备受推崇,还远销欧洲与亚洲其他地区。这反映了阿拉伯( )
A.文化领先于世界
B.疆域地跨亚、非、欧三洲
C.垄断亚非间贸易
D.促进了世界文明交流交融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阿拉伯的科学与文化。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阿拉伯金属胎掐丝珐琅器,不仅在阿拉伯地区备受推崇,还远销欧洲与亚洲其他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工匠吸收了中国和波斯的技术,并将其融合创新,体现了阿拉伯在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与融合方面的作用,D项正确;题干并未提到阿拉伯文化领先于世界,而是强调工艺技术的吸收与传播,因此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虽然阿拉伯帝国历史上疆域广阔,但题干并未涉及疆域问题,而是聚焦文化交流与工艺创新,排除B项;题干并未提到阿拉伯垄断贸易,而是强调工艺技术的吸收与传播,因此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阿拉伯的科学与文化等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引导学生注重教材细节,准确把握相关知识点。
18.(2024秋 南充期末)从7世纪中期开始,日本的服饰、建筑、社会风俗以及政治、经济制度都有中国唐朝的印记。该现象主要源于日本( )
A.进行了大化改新 B.成为中央集权制国家
C.废除土地私有制 D.镰仓幕府掌握了政权
【分析】本题考查了日本的大化改新,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7世纪中期”“日本”“都有中国唐朝的印记”并结合所学可知,7世纪中期,日本进行大化改新,学习中国唐朝文化,这一改革使日本的服饰、饮食、建筑、生活习惯、社会风俗以及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了中国唐朝的印记,A项正确;大化改新后成为中央集权制国家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大化改新废除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镰仓幕府掌握了政权在12世纪末,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大化改新,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2025 道县模拟)阿拉伯帝国建立之后,哈里发派学者到拜占庭帝国搜集古希腊罗马典籍,并开展了著名的“百年翻译运动”,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由此可见( )
A.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B.阿拉伯帝国实行中央集权统治
C.东西文化完全融合
D.阿拉伯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源头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在交流中发展,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根据材料“阿拉伯帝国建立之后,哈里发派学者到拜占庭帝国搜集古希腊罗马典籍,并开展了著名的‘百年翻译运动’,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可知,阿拉伯帝国通过翻译古希腊罗马典籍,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说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A项正确;“阿拉伯帝国实行中央集权统治”在题干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阿拉伯帝国通过翻译古希腊罗马典籍,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同时“东西文化完全融合”的表述太绝对,排除C项;西方文化的源头是古希腊罗马文化,而不是阿拉伯文化,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化在交流中发展的相关史实。
二.材料题(共1小题)
20.(2025 焦作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文化是古代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异常光辉的地位。它对于后世,特别是对欧洲的历史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人们通常把古希腊作为欧洲文明的摇篮。
——摘编自伍军《古希腊文化繁荣的原因》
材料二 大化三年(646年)正月初一,孝德天皇颁布了关于改革的顶层设计书《改新之诏》,日本按照这道诏书的规划,正式开始了全面改革。在政治上,仿效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设立八省百官制。
——摘编自张宏杰《简读日本史》
(1)“古希腊文化是古代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简述古希腊文明和欧洲文明的关系。
(2)据材料二,指出所述内容与历史上的哪场改革有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文明和大化改新,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1)举例:结合所学知识,古希腊文化留给后世很多遗存,例如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文学遗产《荷马史诗》等;
说明:结合所举例子说明即可,例如《荷马史诗》是古希腊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古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关系:根据材料一“它对于后世,特别是对欧洲的历史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人们通常把古希腊作为欧洲文明的摇篮”可以得出关系是古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2)改革:根据材料“大化三年(646年)正月初一,孝德天皇颁布了关于改革的顶层设计书《改新之诏》”、“在政治上,仿效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设立八省百官制”结合所学知识,孝德天皇即位后年号大化,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促进了日本社会转型。
故答案为:
(1)举例:《荷马史诗》;
说明:《荷马史诗》是古希腊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古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关系:古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2)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点评】本题主要以古希腊文明和大化改新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