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测10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超重和失重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两物体A、B(mA>mB)叠放在一起,靠在竖直墙面上。将它们由静止释放,在沿粗糙墙面下落过程中,物体B的受力示意图是(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
2.(2025·北京市高一期末)如图所示,某同学站在体重计上观察超重与失重现象。由稳定的站姿变化到稳定的蹲姿称为“下蹲”过程;由稳定的蹲姿变化到稳定的站姿称为“起立”过程。她稳定站立时,体重计的示数为A0,关于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起立”过程,体重计的示数一直大于A0
B.“下蹲”过程,体重计的示数一直小于A0
C.“起立”的过程,先出现失重现象后出现超重现象
D.“起立”“下蹲”过程,都能出现体重计的示数大于A0的现象
3.如图所示,小物块以初速度12.5 m/s从斜面底端上滑,斜面倾斜角为30°且足够长,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2 s末小物块与斜面底端的距离为(g取10 m/s2)( )
A.6.25 m B.0
C.12.625 m D.5 m
4.(2025·哈尔滨市高一阶段练习)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如图所示是小米同学随质量为100 kg货物乘坐电梯时利用手机软件制作的运动v-t图像(竖直向上为正方向),g取10 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0~10 s货物处于失重状态
B.0~10 s内电梯对货物的支持力恒为1 010 N
C.0~46 s内货物上升的距离为34 m
D.30~36 s货物处于超重状态
5.(2024·中山市高一阶段练习)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m=1 kg的小铁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某时刻开始用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6 N从静止开始拉动小铁块,经过4 s时间,拉力大小不变,方向变成水平向左,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再作用3 s时间,此刻小铁块的速度是( )
A.12 m/s,向左 B.4 m/s,向左
C.8 m/s,向左 D.4 m/s,向右
6.(2023·广州二中高一期末)在训练奔跑中下肢向后的蹬踏力量时,有一种方法是让运动员腰部系绳拖着汽车轮胎奔跑。如图甲所示,在一次训练中,运动员腰部系着不可伸长的轻绳拖着质量m=10 kg的轮胎从静止开始沿着笔直的跑道加速奔跑,轻绳与水平跑道的夹角为53°,某时刻轻绳从轮胎上脱落,轮胎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已知sin 53°=0.8,cos 53°=0.6,g取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5.6 s时,轻绳从轮胎上脱落
B.轮胎运动的总位移为16 m
C.轻绳脱落前,轮胎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50 N
D.轻绳对轮胎的拉力大小为70 N
7.(2023 ·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一期末)如图所示,Oa、Ob是竖直平面内两根固定的光滑细杆,O、a、b、c位于同一圆周上,c为圆周的最高点,a为最低点。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两个滑环都从O点无初速度释放,用t1、t2分别表示滑环到达a、b两点所用的时间,另有一个小球从c点自由下落到a点所用的时间为t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t1=t3t2=t3
C.t1=t2=t3 D.无法确定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8.(2025·邢台市高一期末)小明站在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随扶梯一起斜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处于超重状态
B.小明处于失重状态
C.小明对踏板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左
D.小明对踏板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右
9.如图甲所示,小物块从足够长的固定的光滑斜面上由静止自由滑下,小物块的位移x和时间的平方t2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物块的加速度大小恒为2.5 m/s2
B.斜面倾角为30°
C.小物块2 s末的速度是5 m/s
D.小物块第2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7.5 m/s
10.(2025·河南高一期末)质量为60 kg的人站在升降机中的体重计上,当升降机做下列各种运动时,体重计的读数用M表示,g取10 m/s2,则( )
A.升降机以1 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时,人处于超重状态
B.升降机以1 m/s2的加速度减速上升时,M为54 kg
C.升降机以1.5 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时,人处于超重状态
D.升降机以1.5 m/s2的加速度减速下降时,M为51 kg
11.很多智能手机都有加速度传感器,能通过图像显示加速度情况,用手掌托着智能手机,打开加速度传感器,把手机向上抛出,然后又在抛出点接住手机,得到如图所示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中t1=0.38 s,t2=0.55 s,t3=0.66 s,t4=1.26 s,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由此可判断出( )
A.t1时刻手机的速度最大
B.t2时刻手机离开手掌
C.t3时刻手机处于失重状态
D.手机离开手掌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0.45 m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1分。
12.(12分)(2025·浙江高一阶段练习)质量为1 kg的小型无人机执行拍摄任务,从地面竖直向上起飞,匀加速5 s后达到最大速度10 m/s,继续匀速上升一段时间后,匀减速2 s恰好悬停在预定高度65 m的位置,无人机在运动过程所受的恒定阻力为2 N,g取10 m/s2。求:
(1)(3分)无人机匀加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
(2)(4分)无人机匀加速过程的升力大小;
(3)(5分)无人机从地面到预定高度的平均速度大小。
13.(14分)图甲是珠海某公园滑草场的滑道,滑道由4条各自独立、完全相同的滑道组成,游客可以坐滑草车沿滑道由静止滑下。将滑道简化成图乙,游客从高度为h=62 m的A点由静止滑下,倾斜滑道倾角为θ=18°,动摩擦因数为μ1=0.3,然后进入动摩擦因数为μ2=0.25的水平滑道中继续滑行至C停下,倾斜滑道与水平滑道平滑连接,已知滑草车的质量m=10 kg,游客的质量M=40 kg。(sin 18°=0.31,cos 18°=0.95,g取10 m/s2),求:
(1)(6分)游客在水平滑道滑行的位移大小;
(2)(4分)游客从A滑到C全过程的总时间t;
(3)(4分)滑草车在水平段上滑行时车对游客的作用力大小。
14.(15分)(2025·汕头市高一期末)如图甲所示,倾角θ为37°的粗糙斜面上一质量m=2.0 kg的木块,在平行于斜面的恒力F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加速向上运动,一段时间后再撤去F,乙图给出了木块在0~0.8 s内的速度—时间图像,假设斜面足够长,sin 37°= 0.6,cos 37°= 0.8,g取10 m/s2,试求:
(1)(5分)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4分)拉力F的大小;
(3)(6分)0~1.1 s内木块所发生的位移。
周测10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超重和失重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两物体A、B(mA>mB)叠放在一起,靠在竖直墙面上。将它们由静止释放,在沿粗糙墙面下落过程中,物体B的受力示意图是(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
答案 A
解析 两物体A、B叠放在一起,在沿粗糙墙面下落过程中,由于两物体与竖直墙面之间没有压力,故没有摩擦力,两物体一起做自由落体运动,A、B之间没有弹力作用,物体B只受重力作用。故选A。
2.(2025·北京市高一期末)如图所示,某同学站在体重计上观察超重与失重现象。由稳定的站姿变化到稳定的蹲姿称为“下蹲”过程;由稳定的蹲姿变化到稳定的站姿称为“起立”过程。她稳定站立时,体重计的示数为A0,关于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起立”过程,体重计的示数一直大于A0
B.“下蹲”过程,体重计的示数一直小于A0
C.“起立”的过程,先出现失重现象后出现超重现象
D.“起立”“下蹲”过程,都能出现体重计的示数大于A0的现象
答案 D
解析 “起立”过程,即从下蹲状态站起来的过程中,先向上做加速运动,后向上做减速运动,最后回到静止状态,人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A、C错误;“下蹲”过程中,人先向下做加速运动,后向下做减速运动,所以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可见“起立”、“下蹲”过程,都能出现体重计的示数大于A0的现象,B错误,D正确。
3.如图所示,小物块以初速度12.5 m/s从斜面底端上滑,斜面倾斜角为30°且足够长,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2 s末小物块与斜面底端的距离为(g取10 m/s2)( )
A.6.25 m B.0
C.12.625 m D.5 m
答案 A
解析 上滑时有mgsin θ+μmgcos θ=ma,
解得a=12.5 m/s2。
当速度减小为0时,所用时间t==1 s,
上滑的最大距离x==6.25 m,
由于μmgcos θ>mgsin θ,则小物块静止在最高点,故A正确。
4.(2025·哈尔滨市高一阶段练习)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如图所示是小米同学随质量为100 kg货物乘坐电梯时利用手机软件制作的运动v-t图像(竖直向上为正方向),g取10 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0~10 s货物处于失重状态
B.0~10 s内电梯对货物的支持力恒为1 010 N
C.0~46 s内货物上升的距离为34 m
D.30~36 s货物处于超重状态
答案 B
解析 0~10 s货物向上加速,处于超重状态,选项A错误;
0~10 s内电梯的加速度a== m/s2
对货物根据FN-mg=ma
可得对货物的支持力恒为FN=mg+ma=1 010 N,选项B正确;
由v-t图像与横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0~46 s内货物上升的距离为x=×1 m-×10×1.2 m=22 m,选项C错误;
30~36 s货物向上减速,加速度向下,处于失重状态,选项D错误。
5.(2024·中山市高一阶段练习)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m=1 kg的小铁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某时刻开始用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6 N从静止开始拉动小铁块,经过4 s时间,拉力大小不变,方向变成水平向左,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再作用3 s时间,此刻小铁块的速度是( )
A.12 m/s,向左 B.4 m/s,向左
C.8 m/s,向左 D.4 m/s,向右
答案 B
解析 当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6 N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ma1
经过4 s后的速度为v1=at1
解得a1=4 m/s2,v1=16 m/s
当拉力大小不变,方向变成水平向左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ma2
解得a2=8 m/s2
当铁块速度减为零时,所用时间为t2==2 s
此后小铁块开始向左加速,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ma3
解得a3=4 m/s2
再经过t3=1 s的速度为v2=a3t3
解得v2=4 m/s,方向向左。故选B。
6.(2023·广州二中高一期末)在训练奔跑中下肢向后的蹬踏力量时,有一种方法是让运动员腰部系绳拖着汽车轮胎奔跑。如图甲所示,在一次训练中,运动员腰部系着不可伸长的轻绳拖着质量m=10 kg的轮胎从静止开始沿着笔直的跑道加速奔跑,轻绳与水平跑道的夹角为53°,某时刻轻绳从轮胎上脱落,轮胎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已知sin 53°=0.8,cos 53°=0.6,g取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5.6 s时,轻绳从轮胎上脱落
B.轮胎运动的总位移为16 m
C.轻绳脱落前,轮胎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50 N
D.轻绳对轮胎的拉力大小为70 N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图乙可知,4 s后轮胎做减速运动,所以t=4 s时,轻绳从轮胎上脱落,故A错误;根据v-t图线与横轴围成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轮胎运动的总位移为x=×5.6×8 m=22.4 m,故B错误;轻绳脱落后,轮胎的加速度大小为a'==5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μmg=ma',解得μ=0.5,轻绳脱落前,轮胎的加速度大小为a==2 m/s2,竖直方向有Fsin 53°+FN=mg,水平方向有Fcos 53°-Ff=ma,又Ff=μFN,解得F=70 N,Ff=22 N,故C错误,D正确。
7.(2023 ·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一期末)如图所示,Oa、Ob是竖直平面内两根固定的光滑细杆,O、a、b、c位于同一圆周上,c为圆周的最高点,a为最低点。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两个滑环都从O点无初速度释放,用t1、t2分别表示滑环到达a、b两点所用的时间,另有一个小球从c点自由下落到a点所用的时间为t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t1=t3t2=t3
C.t1=t2=t3 D.无法确定
答案 A
解析 设O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由几何关系得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滑环沿Oa和Ob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1=gcos ,a2=gcos θ,设圆的半径为R,根据几何关系可知Oa和Ob的长分别为LOa=2Rcos ,LOb=2R,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LOa=a1,LOb=a2,解得t1=,t2=>t1,而从c点自由下落到a点,为自由落体运动,所以所用时间为t3==t1,则t1=t3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8.(2025·邢台市高一期末)小明站在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随扶梯一起斜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处于超重状态
B.小明处于失重状态
C.小明对踏板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左
D.小明对踏板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右
答案 BC
解析 小明随扶梯一起斜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小明的加速度斜向下,将加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方向得ax=acos θ,方向水平向右,ay=asin θ,方向竖直向下,则小明水平方向受静摩擦力作用Ff=max=macos θ,方向水平向右,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明对踏板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左,C正确,D错误;小明具有方向竖直向下的分加速度,则小明处于失重状态,A错误,B正确。
9.如图甲所示,小物块从足够长的固定的光滑斜面上由静止自由滑下,小物块的位移x和时间的平方t2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物块的加速度大小恒为2.5 m/s2
B.斜面倾角为30°
C.小物块2 s末的速度是5 m/s
D.小物块第2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7.5 m/s
答案 BD
解析 由x=at2,可知x-t2图像中图线的斜率为a= m/s2,解得a=5 m/s2,A错误;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sin θ=ma,解得θ=30°,B正确;小物块2 s末的速度是v2=at2=10 m/s,C错误;小物块1 s末的速度为v1=at1=5 m/s,第2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7.5 m/s,D正确。
10.(2025·河南高一期末)质量为60 kg的人站在升降机中的体重计上,当升降机做下列各种运动时,体重计的读数用M表示,g取10 m/s2,则( )
A.升降机以1 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时,人处于超重状态
B.升降机以1 m/s2的加速度减速上升时,M为54 kg
C.升降机以1.5 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时,人处于超重状态
D.升降机以1.5 m/s2的加速度减速下降时,M为51 kg
答案 AB
解析 升降机以1 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时,加速度向上,人处于超重状态,升降机以1.5 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时,加速度向下,人处于失重状态,故A正确,C错误;
升降机以1 m/s2的加速度减速上升时,加速度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FN=ma
代入数据解得FN=540 N
而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有FN=Mg,解得M=54 kg,故B正确;
升降机以1.5 m/s2的加速度减速下降时,加速度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N'-mg=ma'
代入数据解得FN'=690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有FN'=Mg
解得M=69 kg,故D错误。
11.很多智能手机都有加速度传感器,能通过图像显示加速度情况,用手掌托着智能手机,打开加速度传感器,把手机向上抛出,然后又在抛出点接住手机,得到如图所示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中t1=0.38 s,t2=0.55 s,t3=0.66 s,t4=1.26 s,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由此可判断出( )
A.t1时刻手机的速度最大
B.t2时刻手机离开手掌
C.t3时刻手机处于失重状态
D.手机离开手掌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0.45 m
答案 CD
解析 t1时刻,手机的加速度最大,方向向上,与速度方向相同,手机向上加速,则速度不是最大,故A错误;t2时刻,手机的加速度为零,则手机所受的合力为零,不可能离开手掌,故B错误;t3时刻,手机的加速度方向向下,处于失重状态,故C正确;手机在t3=0.66 s时离开手掌,做竖直上抛运动,t4=1.26 s时在抛出点被接住,则手机离开手掌后上升的最大高度h=gt2=×10× m=0.45 m,故D正确。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1分。
12.(12分)(2025·浙江高一阶段练习)质量为1 kg的小型无人机执行拍摄任务,从地面竖直向上起飞,匀加速5 s后达到最大速度10 m/s,继续匀速上升一段时间后,匀减速2 s恰好悬停在预定高度65 m的位置,无人机在运动过程所受的恒定阻力为2 N,g取10 m/s2。求:
(1)(3分)无人机匀加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
(2)(4分)无人机匀加速过程的升力大小;
(3)(5分)无人机从地面到预定高度的平均速度大小。
答案 (1)2 m/s2 (2)14 N (3)6.5 m/s
解析 (1)由加速度定义式a=
代入数据得a== m/s2=2 m/s2
(2)由题意知阻力F阻=2 N,设无人机匀加速过程的升力大小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F阻=ma
解得F=14 N
(3)向上加速时间t1=5 s,最大速度为v=10 m/s,h1=t1=25 m
向上减速时间t2=2 s,h2=t2=10 m
向上匀速位移h3=65 m-25 m-10 m=30 m
故匀速时间为t3==3 s,总时间为t总=t1+t2+t3=10 s
平均速度==6.5 m/s。
13.(14分)图甲是珠海某公园滑草场的滑道,滑道由4条各自独立、完全相同的滑道组成,游客可以坐滑草车沿滑道由静止滑下。将滑道简化成图乙,游客从高度为h=62 m的A点由静止滑下,倾斜滑道倾角为θ=18°,动摩擦因数为μ1=0.3,然后进入动摩擦因数为μ2=0.25的水平滑道中继续滑行至C停下,倾斜滑道与水平滑道平滑连接,已知滑草车的质量m=10 kg,游客的质量M=40 kg。(sin 18°=0.31,cos 18°=0.95,g取10 m/s2),求:
(1)(6分)游客在水平滑道滑行的位移大小;
(2)(4分)游客从A滑到C全过程的总时间t;
(3)(4分)滑草车在水平段上滑行时车对游客的作用力大小。
答案 (1)20 m (2)44 s (3)100 N
解析 (1)设沿倾斜滑道下滑的加速度为a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m)gsin θ-μ1(M+m)gcos θ=(M+m)a1
代入数据解得a1=0.25 m/s2
L1==200 m
设滑到倾斜滑道底端的速度为v,则有
v2=2a1L1
代入数据解得v=10 m/s
设在水平滑道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a2,则有
μ2(M+m)g=(M+m)a2
解得a2=2.5 m/s2
设游客在水平滑道滑行的位移为L2,则有
v2=2a2L2
代入数据解得L2=20 m
(2)游客在AB段上做匀加速运动
L1=a1
代入数据解得t1=40 s
游客在水平段上做匀减速运动,由逆向思维得
L2=a2
代入数据解得t2=4 s
t总=t1+t2=44 s
(3)游客在水平段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a2=2.5 m/s2,由牛顿第二次定律知,游客受到滑草车对其向左的摩擦力,Ff=Ma2=100 N,游客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所以滑草车对游客向上的支持力大小为FN=Mg=400 N,
车对游客的作用力大小为
F== N=100 N。
14.(15分)(2025·汕头市高一期末)如图甲所示,倾角θ为37°的粗糙斜面上一质量m=2.0 kg的木块,在平行于斜面的恒力F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加速向上运动,一段时间后再撤去F,乙图给出了木块在0~0.8 s内的速度—时间图像,假设斜面足够长,sin 37°= 0.6,cos 37°= 0.8,g取10 m/s2,试求:
(1)(5分)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4分)拉力F的大小;
(3)(6分)0~1.1 s内木块所发生的位移。
答案 (1)0.25 (2)24 N (3)1 m,方向沿斜面向上
解析 (1)由图像可知0.6~0.8 s内木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图像斜率可求得该段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2= m/s2=8 m/s2
0.6~0.8 s内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sin 37°+μmgcos 37°=ma2
解得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5
(2)0~0.6 s内木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图像斜率可求得该段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1= m/s2=4 m/s2
0~0.6 s内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gsin 37°-μmgcos 37°=ma1
解得F=24 N
(3)由图像可知t2=0.9 s时木块的速度为0,在斜面上运动到最高点,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由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可求位移为x1= m=1.08 m
0.9~1.1 s内,因为mgsin 37°>μmgcos 37°,故木块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运动,设加速度大小为a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sin 37°-μmgcos 37°=ma3
解得a3=4 m/s2
0.9~1.1 s内木块沿斜面向下运动的位移为x2=-a3(t3-t2)2
解得x2=-0.08 m
0~1.1 s内木块运动的位移为x=x1+x2=1 m,方向沿斜面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