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2025-2026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提升培优精练西师大版
第1单元 分数乘法 专项01 选择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甲、乙两个油桶,分别有3kg油和2kg油,从甲桶倒出,从乙桶倒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甲桶倒出的油多 B.乙桶倒出的油多
C.两桶倒出的油一样多 D.无法确定
2.两根同样长的铁丝,第一根截去它的,第二根截去。剩下的铁丝相比,( )。
A.第一根更长 B.第二根更长 C.一样长 D.无法比较
3.2吨的就是( )。
A.吨 B. C. D.吨
4.如图:平行四边形被分成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乙的面积是90cm2,丙的面积是甲面积的,甲的面积是( )cm2。
A.60 B.180 C.45 D.30
5.甲、乙、丙是三个大于0的数,乙数是甲数的,丙数是乙数的。甲、乙、丙三个数的大小关系是( )。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丙>甲 D.乙>甲>丙
6.Y>0,下列式子中错误的是( )。
A.Y÷0.2>Y B. C.Y÷1.03>Y D.Y×0.999<Y
7.学校庆祝元旦计划做210个花灯,五年级做了总数的六年级做了总数的,两个年级一共做了多少个?列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8.两根米的绳,第一根绳剪去绳长的;第二根剪去米;比较剩下的两段,( )。
A.第一根剩的长 B.第二根剩的长 C.同样长
9.当时,B( )。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无法确定
10.有甲、乙两堆煤,如果从乙堆中运出到甲堆,则两堆煤重量相等,原来甲堆煤是乙堆煤的( )。
A. B. C.
11.两根一米长的绳子,第一根剪去它的,第二根剪去米,( )绳子剩下的长。
A.第一根 B.第二根 C.无法判断
12.1吨的和4吨的比较( )。
A.1吨的重 B.4吨的 C.一样重
13.一本故事书共180页,小芳第一天看了,第二天看了,第三天应从( )页看起?
A.41 B.70 C.71 D.31
14.根据下面的图形,列出乘法算式为( )。
A. B. C.
15.120的相当于60的( )。
A. B. C.
16.一个长方形的长是米,宽是米,它的周长是( )米。
A. B. C.
17.一项工程甲独做10天完成,乙独做12天完成,甲乙合做5天完成工程的( )。
A.+ B.+ C.+
18.面粉是大米重量的,( )的重量是单位“1”。
A.面粉 B.大米 C.无法确定
19.智能时代机器生产大大提高了效率。工厂要从甲、乙、丙三款机器人中选择一款购买。已知测试同一批任务,甲款机器人用了0.5小时,乙款机器人用了15分钟,丙款机器人用了小时,则工厂会选择( )款机器人。
A.甲 B.乙 C.丙 D.都可以
20.一个数乘以一个真分数,所得的积( )。
A.大于这个数 B.小于这个数
C.小于或等于这个数 D.大于或等于这个数
21.4米的和3米的比较( )。
A.4米的长 B.3米的长 C.一样长
22.有四种纸杯,分别能装升、升、升、升。玲玲把一瓶2升的果汁倒入了其中的一种纸杯中,大约到了4杯,玲玲用的是( )升的纸杯。
A. B. C. D.
23.一堆黄沙重吨,第一次运走它的,第二次运走吨,两次运走的黄沙相比较,( )。
A.第一次运走的多 B.第二次运走的多
C.两次运走的一样多 D.无法判断
24.科学研究结果显示,人的臂长约占身高的,张强身高150cm,张强的臂长约( )。
A.60cm B.70cm C.80cm
25.下面各式中积大于被乘数的是( )。
A.×0.55 B.×1 C.×
26.8千克铁的与1千克海绵的比较,( )重。
A.一样 B.海绵 C.铁
27.小汽车有36辆,大汽车比小汽车多,这两种车共有多少辆?正确列式是( )。
A.36+36×(1+) B.36-36×
C.36+36×
28.一桶油有11升,第一次倒出总量的,第二次倒出余下的,( )。
A.第一次倒出的多 B.两次倒出的一样多 C.第二次倒出的多
29.4米增加它的后是( )。
A.5米 B.米 C.米 D.16米
30.甲的钱数是乙的,丙的钱数是甲的。这三人的钱数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甲、丙、乙
31.一种商品,降价后,又提价,现在售价( )。
A.比原价低 B.比原价高 C.与原价相等
32.一桶油第一次倒出总数的,第二次倒出余下的,倒出的油( )
A.第一次多 B.第二次多 C.两次一样多
33.甲数是60,乙数比甲数的少10,乙数是( )。
A.2 B.290 C.50 D.350
34.两根同样长的绳子,截去第一根的,截去第二根的米,余下的绳子( )。
A.第一根长 B.第二根长 C.一样长 D.无法确定
35.两根同样长的绳子,一根剪下m,一根剪下绳长的,剩下部分( )。
A.第一根剩下的长 B.第二根剩下的长 C.一样长 D.无法确定
36.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3次后,现在的面积是原来的( )。
A. B. C. D.
37.下图形中,( )能正确表示。
A. B.C.
38.一个长方形的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宽缩小到原来的2倍,它的( )不变。
A.周长 B.面积 C.周长和面积
39.下面深色阴影部分可以表示的乘法算式是( )。
A. B. C. D.
40.1吨的和3吨的相比( )。
A.1吨的重 B.3吨的重 C.同样重
41.a×=b×=c×,并且a、b、c都不为零,用“>”将a、b、c排列正确的是( )。
A.a>c>b B.c>b>a C.b>c>a
42.一把挂面重2kg,吃掉后,还剩( )。
A.kg B.kg C.kg
43.如图所表示的意义是求的( )。
A. B. C. D.
44.有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第一天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的( )。
A. B. C.
45.一件衬衣按进价提高定价,天气变凉后按定价的出售,这件衬衣卖出后是( )。
A.赔 B.赚 C.不赚也不赔
46.(125-)×8=125×8-×8这是根据( )。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分配律 C.乘法结合律 D.加法结合律
47.比80的少8的数是( )。
A. B. C.7
48.5kg的( )1kg的。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49.a、b、c、d均不为0,如果,那么( )。
A.c>d B.c<d C.c=d D.三种都可能
50.一袋大米重40千克,它的的是多少,列式是( )。
A.40+× B.40×× C.40×+ D.40×+
51.下图可以用算式( )来表示。
A. B. C.
52.一个大于0的数乘真分数,其结果( )。
A.大于这个数 B.等于这个数 C.小于这个数
53.+与算式( )的结果相同。
A.×5 B.×5 C.×13
54.甲乙两根绳子一样长,第一根用去,第二根绳子用去米,剩下的第一根长,这两根绳子的长度( )。
A.大于1米 B.等于1米 C.小于1米 D.无法判断
55.一本故事书有120页,小明第一天读了全书的,第二天读了余下的,第三天应从第( )页读起。
A.50 B.46 C.45 D.76
56.下面算式( )的积在和之间。
A.× B.× C.×2
57.甲的等于乙的(甲、乙不为0),那么甲( )乙。
A.> B.< C.= D.无法比较
58.图中是两个面积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A.3 B.6 C.8 D.9
59.下面算式( )的积在和之间。
A.× B.× C.×2 D.×
60.一个不为0的数乘假分数,积( )这个数。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大于或等于
61.一个电饭煲原价是500元,现在按原价的出售。现价比原价便宜( )元。
A.475 B.25 C.425
62.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一根剪掉,另一根剪掉米,剩下的铁丝( )。
A.第一根长 B.第二根长 C.同样长 D.无法比较哪根长
63.甲数比乙数的2倍少3,乙数缩小10倍是,那么甲数比乙数多( )。
A. B. C.
64.甲数的等于乙数的,那么甲数( )乙数。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65.山东乡去年造林20公顷,今年造林比去年增加,今年比去年增加了( )
A.100公顷 B.20公顷 C.8公顷 D.4公顷
66.阿凡提送给巴依老爷一个神奇的钱袋,第一天放进去一些钱,第二天就减少了,第三天又增加了,那么钱袋里面第三天的钱和第一天相比,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天多 B.第三天多 C.一样多 D.不能确定
67.如果甲数、乙数都不等于0,甲数×=乙数×,那么甲数( )乙数.
A.> B.< C.=
68.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甲、乙都不为0),甲数( )乙数.
A.< B.> C.= D.不能确定
69.已知×>则a( )
A.大于7 B.等于7
C.小于7 D.大于或等于7
70.清理一条污渠,第一天清理了它的,第二天清理的长度是第一天的.第二天清理了全长的( ).
A. B. C.
71.=( )
A. B. C. D.
72.左图用算式表示是( ).
A.× B.× C.×
73.下面与×的结果相等的是( ).
A.× B.× C.×
74.如下图,今年的产量相当于去年的( ).
A. B. C. D.
75.计算(+)×28,运用( )计算比较简便.
A.乘法分配律 B.乘法交换律 C.乘法结合律
76.温州粮油批发公司新到一批大米.其中北大荒大米有56吨,( ),稻花香大米有多少吨?列式为:56×(1+)
A.北大荒大米比稻花香大米多 B.北大荒大米比稻花香大米少
C.稻花香大米比北大荒大米多 D.稻花香大米比北大荒大米少
77.下面各式中积大于被乘数的是( ).
A.×0.55 B.3×1 C.4×
78.一个数乘,这个数就( ).
A.扩大到原来的3倍 B.不变或缩小到原来的 C.无法确定.
79.两位同学踢毽子,小明踢了130下,小强踢的是小明的,求两人一共踢了多少下?列式是( )。
A.130×+130 B.130× C.130+
80.“乙班人数的等于甲班的人数”是把( )看作单位“1”.
A.甲班人数 B.乙班人数 C.甲、乙两班总人数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C
【分析】由题意可知,把甲桶油的重量看作单位“1”,把乙桶油的质量看作“1”,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分别用甲和乙桶油的质量乘它们倒出对应的分率,可分别得倒出的油的重量,再比较即可。
【解析】(kg)
(kg)
甲、乙两个油桶,分别有3kg油和2kg油,从甲桶倒出,从乙桶倒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两桶倒出的油一样多。
故答案为:C
2.D
【分析】第一根截去的是铁丝长度的(分率),第二根截去的是米(具体的长度)。因为铁丝原来的长度不确定,和米不能直接比较,所以要分情况讨论。
【解析】情况1:假设铁丝原来长是1米。
第一根剩余长度:(米)
第二根剩余长度:(米)
米=米,所以两根铁丝剩余部分一样长。
情况2:假设铁丝原来长度大于1米,比如是2米。
第一根剩余长度:(米)
第二根剩余长度:(米)
米米,所以第二根铁丝剩余部分长。
情况3:假设铁丝原来长度小于1米,比如是米。
第一根剩余长度:(米)
第二根剩余长度:(米)
米米,所以第一根铁丝剩余部分长。
综上所述,由于铁丝原来长度不确定,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所以剩下的铁丝长度无法比较。
【点评】表示第一根铁丝截去部分的长度占铁丝总长度的分率;米表示第二根铁丝截去的具体长度,两者不能直接比较大小。
3.D
【分析】2吨的,表示把2吨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3份。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据此用2乘即可解答。
【解析】2×=(吨)
则2吨的是吨。
故答案为:D
4.A
【分析】从图中可知,平行四边形与乙三角形等底等高,那么乙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甲、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也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甲、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和等于乙三角形的面积90cm2;
已知丙的面积是甲面积的,即甲的面积占甲、丙面积之和的,把甲、丙的面积之和看作单位“1”,单位“1”已知,用甲、丙的面积之和乘,即可求出甲的面积。
【解析】90×
=90×
=60(cm2)
甲的面积是60cm2。
故答案为:A
5.A
【分析】已知甲、乙、丙三个数的关系,要比较三个数的大小。我们可以通过假设法,快速求解,把其中一个数先假设出具体数值,然后求出另外两个数,再进行比较。
【解析】假设甲数是20(方便计算,能被4、5整除)
则乙数:,丙数:
因为201512,所以甲乙丙
6.C
【分析】(1)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大于这个数;
(2)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3)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这个数;
(4)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
据此逐项分析即可解答。
【解析】A.因为0.2<1,所以Y÷0.2>Y,选项A正确;
B.因为>1,所以,选项B正确;
C.因为1.03>1,所以Y÷1.03<Y,选项C错误;
D.因为0.999<1,所以Y×0.999<Y,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C
7.C
【分析】A.把学校计划做的210个花灯看作单位“1”,(-)表示六年级比五年级多做了总数的几分之几,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可知:210×(-)表示六年级比五年级多做了多少个;
B. 把学校计划做的210个花灯看作单位“1”,(1--)表示还剩总数的几分之几,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可知:210×(1--)表示还剩多少个;
C.把学校计划做的210个花灯看作单位“1”,两个年级一共做了总数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列式为:210×(+);
D. 把学校计划做的210个花灯看作单位“1”,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计划做的210个乘六年级做的总数的,求出六年级做的个数,即210×表示六年级做的个数。
【解析】由分析可知:求两个年级一共做了多少个?列式正确的是:210×(+)。
故答案为:C
8.A
【分析】由题意可知,把第一根绳子长度看作单位“1”,第一根绳剪去绳长的,即还剩下全长的(1-),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1-)即可求出第一根绳子剩下的长度;
第二根剪去米,用-即可求出第二根绳子剩下的长度;
最后再比较剩下长度的大小即可。
【解析】第一根绳还剩:×(1-)
=×
=(米)
第二根还剩:(米)
= >
>,所以第一根剩的长。
故答案为:A
9.B
【分析】一个非0数,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原数;一个非0数,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原数;一个数,乘1,积等于原数,据此分析解答。
【解析】因为×B<,所以B<1,即B小于1。
故答案为:B
10.B
【分析】根据题意,从乙堆中运出到甲堆,则两堆煤重量相等,把乙堆煤原来的重量看作单位“1”,运出,那么还剩下原来的1-=;此时两堆煤重量相等,即此时甲堆煤的重量是乙堆煤的 ,所以甲堆煤原有的重量是乙堆煤的-=,据此解答。
【解析】1--=
原来甲堆煤是乙堆煤的。
故答案为:B
11.B
【分析】把第一根绳子的长度看作单位“1”, 第一根剪去它的,则剩下这根绳子的(1-),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求出第一根绳子剩下的长度;第二根剪去米,用第二根的总长度减去剪去的长度,即可求出第二根绳子剩下的长度,再两根绳子剩下的长度进行大小比较即可。
【解析】1×(1-)
=1×
=(米)
1-=(米)
<
即第二根绳子剩下的长。
故答案为:B
12.C
【分析】先把1吨看作单位“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求出它的是多少吨;
同理把4吨看作单位“1”, 用乘法求出它的是多少吨;然后再比较即可解答。
【解析】1×=(吨)
4×=(吨)
=
所以两个一样重。
故答案为:C
13.C
【分析】这道题运用了分数乘法的数学概念。首先,计算小芳第一天看的页数,用总页数×第一天看书页数所占的分率,即180×页。然后,计算小芳第二天看的页数,用总页数×第二天看书页数所占的分率,即180×页。将2天看的页数相加后,再加上1页即可求出第三天应从多少页看起。
【解析】180×=40(页)
180×=30(页)
30+40+1=71(页)
第三天应从71页看起。
故答案为:C
14.A
【分析】将整个长方形看作单位“1”,先选取整个长方形的,再从选取的中选取,即的,表示乘法算式,据此分析。
【解析】根据分析,列出乘法算式为。
故答案为:A
15.C
【分析】先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求出120的,再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即可。
【解析】
120的相当于60的。
故答案为:C
16.C
【分析】根据长方形周长公式:周长=(长+宽)×2,代入数据,即可求出周长。
【解析】(+)×2
=(+)×2
=×2
=(米)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米,宽是米,它的周长是米。
故答案为:C
17.C
【分析】根据题意,先把工程量看作单位“1”,甲独做 10 天完成工程,那么甲每天完成工程的。乙独做 12 天完成工程,那么乙每天完成工程的。甲乙合作每天完成的工作量为甲每天完成的工作量加上乙每天完成的工作量,即:+,甲乙合作5天的,即:(+)×5。
【解析】甲每天完成工程的,乙每天完成工程的。
甲乙合做5天完成工程的:
(+)×5
=+
故答案为:C
18.B
【分析】一般“的”字之前的物体是单位“1”;或者理解为平均分的是谁谁就是单位“1”。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由分析可知:
面粉是大米重量的,大米的重量是单位“1”。
故答案为:B
19.C
【分析】先进行单位换算,把以小时为单位的数据换算成用分作单位的数据,再比较;再根据:完成同一批任务,用时最短的,效率最高,解题即可。
【解析】0.5×60=30(分钟)
×60=10(分钟)
30>15>10
所以,工厂会选择丙款机器人。
故答案为:C
20.C
【分析】真分数是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即分数值小于1。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所得的积会小于这个数;当这个数为“0”是,所得的积为“0”,所得的积就会等于这个数。
【解析】A.大于这个数,此说法错误,只能小于或等于这个数;
B.小于这个数,此说法错误,还有等于这个数的情况;
C.小于或等于这个数,此说法正确;
D.大于或等于这个数,此说法错误,所得的积不能大于这个数。
故答案为:C
【点评】真分数是小于1的数,一个数(0除外)乘真分数,积就会小于这个数,但往往漏掉这个数为“0”的情况,所以考虑问题一定要全面。
21.A
【分析】把4米看作单位“1”,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4×即可求出4米的是多少米;再把3米看作单位“1”,用3×即可求出3米的是多少米,最后比较即可。
【解析】4×=(米)
3×=(米)
>
4米的长。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数乘法的应用,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2.D
【分析】将四个纸杯各自的容积乘4得到这四种纸杯都倒4杯后的果汁的大约容积,再与2升比较,最接近的就是玲玲选用的纸杯,据此解答。
【解析】(升)
(升)
(升)
(升)
因为,,,,,只有大于2,因此玲玲用的是升的纸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分数与整数的乘法和分数的通分及分数的大小比较。
23.B
【分析】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先用乘,求出第一次运走多少吨,再与第二次运走的吨比较大小即可。
【解析】×=(吨)
<
所以,第二次运走的多。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分数乘法及比较分数的大小解决问题,需准确理解题意。
24.A
【分析】把张强的身高看作单位“1”,用张强的身高×,求出张强的臂长大约是多少cm,即可解答。
【解析】150×=60(cm)
所以,张强的臂长约60cm。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分数的乘法,关键是确定单位“1”以及臂长大约占身高的分率。
25.B
【分析】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据此选择即可。
【解析】A.因为0.55<1,所以×0.55<。即A选项错误。
B.因为1>1,所以×1>。即B选项正确。
C.因为<1,所以×<。即C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了积与乘数的关系。积与其中一个因数的大小比较,关键是比较另一个因数和1的大小。
26.A
【分析】把8千克铁看作单位“1”,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8×即可求出8千克铁的是多少;把1千克海绵看作单位“1”,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1×即可求出1千克海绵的是多少;再比较即可。
【解析】8×=(千克)
1×=(千克)
=
所以8千克铁的与1千克海绵的一样重。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数乘法的应用,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7.A
【分析】将小汽车看作单位“1”,用小汽车的数量36辆乘(1+),求出大汽车的数量。再将大汽车的数量加上小汽车的,求出一共有多少辆车。
【解析】求这两种车共有多少辆,正确列式:36+36×(1+)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数乘法,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用乘法。
28.B
【分析】将这桶油看作单位“1”,第一次倒出总量的,还剩总量的(1-),剩下的对应分率×第二次倒出余下的几分之几=第二次倒出总量的几分之几,比较两次倒出总量的对应分率即可。
【解析】(1-)×
=×
=
两次都倒出总量的,两次倒出的一样多。
故答案为:B
【点评】两次倒出的分率,对应单位“1”不同,关键是统一单位“1”,通过数量关系进行比较。
29.A
【分析】将4米看作单位“1”,增加它的后是它的(1+),4米×增加后的对应分率=增加后的长度,据此列式计算。
【解析】4×(1+)
=4×
=5(米)
4米增加它的后是5米。
故答案为:A
【点评】关键是确定单位“1”,理解分数和分数乘法的意义。
30.D
【分析】假设乙有48元,已知甲的钱数是乙的,则把乙的钱数看作单位“1”,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48×即可求出甲的钱数;又已知丙的钱数是甲的,则把甲的钱数看作单位“1”,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甲的钱数×即可求出丙的钱数,最后比较三人的钱数即可。
【解析】假设乙有48元,
甲:48×=56(元)
丙:56×=49(元)
56>49>48
甲>丙>乙
这三人的钱数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是甲、丙、乙。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可用假设法解决问题,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1.A
【分析】设这件商品的原价是1,先把这件商品的原价看作单位“1”,降价后的价格是原价的(1-);再把降价后的价格看作单位“1”,提价后的价格是降价后价格的(1+);单位“1”已知,用连乘求出现价,再与原价相比较,得出结论。
【解析】设这件商品的原价是1;
1×(1-)×(1+)
=1××
=
<1
现在售价比原价低。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分数乘法的应用,区分两个单位“1”的不同,明确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2.A
【分析】假设这桶油的总质量是90千克,第一次倒出总数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用90乘求出第一次倒出的油的质量;用总质量减去第一次倒出油的质量,等于还剩下油的质量,同样利用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余下油的质量乘即可求出第二次倒出的油的质量,比较两次倒出油的质量即可得解。
【解析】假设这桶油的总质量是90千克,
90×=30(千克)
90-30=60(千克)
60×=20(千克)
30>20
所以第一次倒出的油多一些。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的解题关键是利用赋值法,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熟练运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从而解决问题。
33.A
【分析】把甲数看作单位“1”,已知一个数,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分数乘法计算,甲数的表示为甲数×,则乙数=甲数×-10,据此解答。
【解析】60×-10
=12-10
=2
所以,乙数是2。
故答案为:A
【点评】准确找出题目中的单位“1”,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表示出甲数的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34.D
【分析】分两根绳子的长度等于1米,大于1米,小于1米三种情况讨论即可作出判断。
【解析】如果绳子长度同样1米;
第一根截去:1×=(米)
米=米,两根绳子剩下的一样长;
如果绳子长度大于1米;
第一根截取的大于米,第一根截去的长,则第二根余下的长;
如果绳子长度小于1米;
第一根截去小于米,第二根截去的长,第一根余下的长。
由此可知,两根同样长的绳子,截去第一根的,截去第二根的米,余下的绳子无法判断。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注意前后两个分数的不同,前一个表示占全长的分率,后一个表示具体的数量。
35.D
【分析】此题分三种情况进行,第一种情况:两根绳子都为1m时,第一根剪去它的m,剩下1-=(m),第二根剪下绳长的,剩下这根绳子的(1-),利用分数乘法的意义,则还剩下1×(1-)=(m),这时剩下的一样多;
第二种情况:两根绳子大于1m时,假设都为4m,第一根剪去m,剩下4-=(m),第二根剪去,剩下这根绳子的(1-),剩下4×(1-)=(m),这时第一根剩下的多;
第三种情况:两根绳子小于1m时,假设为m,第一根剪去m,剩下-=(m),第二根剪去,剩下这根绳子的(1-),剩下×(1-)=(m),这时第二根剩下的多;据此解答。
【解析】①假设两根绳子都为1m时,
1-=(m)
1×(1-)
=1×
=(m)
可见两根绳子一样长。
②两根绳子都为4m时,
4-=(m)
4×(1-)
=4×
=(m)
>
可见第一根剩下的长;
③两根绳子都为m时,
-=-=(m)
×(1-)
=×
=(m)
<
可见第二根剩下的长;
综上,两根绳子剩下部分的长度无法比较。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的解题关键是利用赋值法,熟练运用分数减法和分数乘法的意义,从而解决问题。
36.C
【分析】把原来这张长方形纸的面积看作单位“1”,对折1次后,每份是原来的,对折2次后,每份是原来的,对折3次后,每份是原来的,据此解答。
【解析】分析可知:
=
=
所以,现在的面积是原来的。
故答案为:C
【点评】理解这张纸每次对折后的面积都是对折前面积的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37.B
【分析】把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用分数表示,再把这2份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解答即可。
【解析】由分析可知:
B项可以用表示。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38.B
【分析】根据题意,设原来长方形的长为4,宽为2;扩大后长为4×2;缩小后的宽为×2;根据长方形周长公式:(长+宽)×2,长方形面积公式:长×宽,分别求出扩大前和扩大后的周长与面积,再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解析】设原来长方形的长为4,宽为2;则扩大后的长为2×4,缩小后的宽为×2。
原来长方形的周长:
(4+2)×2
=6×2
=12
面积:4×2=8
长扩大2倍,宽缩小2倍;
周长:(4×2+×2)×2
=(8+1)×2
=9×2
=18
面积:(4×2)×(×2)
=8×1
=8
12≠18;周长变化;
8=8,面积没有变化。
故答案为:B
【点评】利用长方形周长公式、面积公式进行解答。
39.A
【分析】把这个长方形看作“1”,先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用分数表示,再把这个长方形的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也就是求这个长方形的的是多少,进而列式得解。
【解析】根据分析,列式: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的解题关键是明确图形中表达的是求这个长方形的的是多少。
40.C
【分析】用乘法分别求出1吨的和3吨的,比较即可。
【解析】1×=(吨);
3×=(吨);
所以它们同样重。
故答案为:C
【点评】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是解题关键。
41.C
【分析】设a×=b×=c×=1,分别求出a、b、c的值,比较即可。
【解析】假设a×=b×=c×=1,那么a= 、b= 、c=1,所以b>c>a。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了分数乘法的计算,也可根据两个数的积一定,一个因数越大,另一个因数就越小来解答。
42.C
【分析】根据题目可知,挂面的重量是单位“1”,由于吃掉后,还剩下挂面的:1-,单位“1”已知,用乘法,即2×(1-)。
【解析】2×(1-)
=2×
=(千克)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这个数×几分之几。
43.B
【分析】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可知,就是求的是多少,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
所表示的意义是求的;
故答案为:B
【点评】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4.A
【分析】把公路的全长看作单位“1”,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第一天的,再把第一天修的长度看作单位“1”,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求出第二天修了全长的×。
【解析】由分析得,
第二天修了全长的×=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分数乘法的应用,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是解题关键。
45.A
【分析】将进价看作单位“1”,进价×定价对应分率×售价对应分率=售价,求出售价占进价的几分之几,比较即可。
【解析】1×(1+)×
=1××
=
<1
故答案为:A
【点评】关键是确定单位“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46.B
【分析】根据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相加(或相减)与另一个数相乘,等于把这个加数分别同两个加数(或减数)相乘,再把这两个积相加(或相减),得数不变;据此判断。
【解析】(125-)×8=125×8-×8这是根据乘法分配律。
故答案选:B
【点评】本题考查运算定律和简便方法运算,关键明确分配率律的应用。
47.C
【分析】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直接列出80的,少8,再减去8,列出算式解答即可。
【解析】80×-8
=15-8
=7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以及比一个数少多少的运用,直接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48.C
【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分数乘法计算。
【解析】5kg的:5×=(kg)
1kg的:1×=(kg)
所以,5kg的=1kg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49.C
【分析】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等于1的数,积就等于原来的数。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由分析可知:
,则,即d=c。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分数乘法,明确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50.B
【分析】已知一袋大米重40千克,求它的的是多少,也就是求40的的,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连乘即可。
【解析】由分析可知:列式应为:40××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明确用乘法是解题的关键。
51.B
【分析】先观察斜线阴影部分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取出其中的2份,则斜线阴影部分表示的分数为,网格状阴影表示把平均分成5份取出其中的4份,则网格状阴影表示的,据此解答。
【解析】表示的是多少列式为:=
故答案为:B
【点评】掌握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52.C
【分析】根据真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据此判断即可。
【解析】由分析可知:一个大于0的数乘真分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掌握不用计算判断因数与积的大小关系的方法。
53.C
【分析】分别计算出每个选项中算式的结果,再与+的结果比较即可。
【解析】+=;
A. ×5=;
B. ×5=;
C. ×13=;
故答案为:C。
【点评】熟练掌握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4.C
【分析】这个题目的答案应该是有三种可能:
1、如果绳子的长度小于1米,第一根用去,第二根用去米,第一根用去的小于米,那就是第一根剩下的部分长一些;
2、如果绳子的长度等于1米,两根用去的同样多,那就是两根剩下的一样长;
3、如果绳子的长度大于1米,第一根用去,第二根用去米,第一根用去的大于米,那就是第一根剩下的部分短一些。
【解析】根据分析,绳子的长度小于1米,第一根用去,第二根用去米,第一根用去的小于米,那就是第一根剩下的部分长一些;
故选:C
【点评】此题解答关键是考虑这两根绳子原来的长度是多少米,正确区分米是一个具体数量,而是分率。
55.B
【分析】将全书页数看作单位“1”,全书页数×第一天读的对应分率,求出第一天读的页数;全书页数×第一天后余下的对应分率=余下的页数,余下的页数×第二天读的对应分率=第二天读的页数,第一天读的页数+第二天读的页数+1=第三天起始页数。
【解析】120×+120×(1-)×+1
=20+120××+1
=20+25+1
=46(页)
故答案为:B
【点评】关键是确定单位“1”,整体数量×部分对应分率=部分数量。
56.C
【分析】按照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各选项的结果。
【解析】A.×=,不在和之间。
B. ×=,不在和之间。
C. ×2=,在和。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分数乘法的计算,判断是否在两数中间可以通分比较。
57.B
【分析】根据题干描述,写成两个相等的乘法算式,根据积一定,一个数乘的数越大,本身越小,进行分析。
【解析】甲×=乙×,因为>,所以甲<乙。
故答案为:B
【点评】关键是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58.D
【解析】把两个阴影三角形放在一个正方形中,会发现:阴影部分的面积及一个正方形面积的,由此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求出正方形的面积,然后再乘即可。
【解析】6×6×=9(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阴影部分的面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把阴影部分的面积放到一个正方形中观察。
59.C
【分析】为了比较方便,先把和通分,再依次计算出各个选项的结果,比较之后做判断。
【解析】=,就是看哪个选项的结果在和之间:
A.×=,<,不符合题意;
B.×=,因为>1,而<1,所以不符合题意;
C.×2==,因为<<,符合题意;
D.×=,因为=,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在解答本题时,不仅含有分数乘法的计算,而且还有大量的通分过程。要善于观察数据的特点,力求减少比较时的步骤。
60.D
【解析】一个不为0的数乘真分数,所得的积小于这个数;一个不为0的数乘假分数,所得的积大于或等于这个数,例如:2×=2,2×>2。
故答案为D。
61.B
【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先求出现价,再用原价减去现价求出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钱即可。
【解析】500-500×
=500-475
=25(元)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分数乘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62.D
【分析】第一根截去,是一个分率,而第二根截去的米,米是具体的数量,因为铁丝总长度未知,所以≠米,所以用去的无法比较,因此余下的也无法比较长度,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可得,因为铁丝总长度未知,所以≠米,所以截去的无法比较,余下的也无法比较长度。
故答案为:D
【点评】解决此题关键是弄清和米的区别:一个是分率,一个是具体的数量,是没法比较大小的,进而确定无法比较用去的长度,也就无法比较余下的长度。
63.C
【解析】×10=8
8×2-3
=16-3
=13
(13-8)÷8
=5÷8
=
故答案为:C
64.C
【分析】可以令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等于1,据此求出甲代表的数,乙代表的数,再比较即可解答。
【解析】令:甲数×=乙数×=1
甲数=3,乙数=4,3<4,乙数比甲数大。
故答案为:C
65.D
【解析】20×=4(公顷)
答:今年比去年增加了4公顷.
故选D.
66.A
【解析】解:设钱袋原有的钱数为a,依题意可得,
第二天钱袋的钱数为a×(1﹣)=a;
第三天钱袋的钱数为a×(1+)=××a=a;
a<a.
所以钱袋里面第三天的钱和第一天相比,第一天多.
故选A.
67.B
【解析】略
68.A
【解析】解:甲数×=乙数×
甲数∶乙数=∶
甲数∶乙数=9∶10,所以甲数<乙数。
则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甲、乙都不为0),甲数<乙数。
故选:A。
69.A
【解析】略
70.A
【解析】略
71.D
【解析】略
72.A
【解析】略
73.C
【解析】略
74.C
【解析】略
75.A
【解析】略
76.C
【解析】略
77.B
【解析】略
78.B
【解析】略
79.A
【解析】小强踢的数量:130×=65(下)
两人踢的总数量:130+65=195(下)
故答案为:A
80.B
【解析】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