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月考全真模拟提升培优卷(人教版)
第1~2单元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注意事项: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区域,注意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一.反复比较,合理选择(共8小题,每题1分,共8分)
1.下列算式中,( )乘积比第一个因数小.
A.1.35×2.7 B.7.8×0.99 C.0.25×1
2.小林在计算一道小数乘法的算式“□.5×2.□9”,下面四个数中,有可能是这道算式得数的是( )。
A.0.435 B.9.405 C.7.25 D.33.979
3.下面算式中,与68×1.25的乘积相等的是( )。
A.6.8×12.5 B.68×12.5 C.6.8×1.25 D.0.68×12.5
4.关于算式“0.12×3.3=0.396”,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两个因数同时扩大到它的100倍,积是396 B.积0.396保留两位小数是0.40
C.与算式“12×0.033”结果相等 D.与算式“(0.1+0.02)×3.3”结果相等
5.明明把10×(□+0.3)错算成10×□+0.3,得到的结果与正确的结果相差( )。
A.3 B.2 C.2.7 D.3.3
6.昙花的寿命一般是4小时,而小麦的开花时间是昙花的0.02倍。小麦开花的时间约是( )左右。
A.0.8分钟 B.5分钟 C.4分钟 D.0.08分钟
7.计算1.25×2.5×4=1.25×(2.5×4),运用了( )。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分配律 C.乘法结合律
8.在同一幅图上,如果在三角形ABC中,点A的位置是(3,4),点B的位置是(3,7),点C的位置是(5,4),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无法判断
二.用心思考,正确填写(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9.张瑶在班上的座位是(4,3),表示她坐在第( )列第( )行,她后边第2个同学的位置是( ),她左边同学的位置是( )。
10.因为354×15=5310,所以3.54×15=( ),( )×1.5=53.1。
11.已知长方形ABCD中,A、C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分别是A(3,8)、C(7,6),那么B、D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分别是:B( )、D( )。
12.两个一位小数相乘的积保留一位小数是11.0,这个积最小可能是( ),最大可能是( )。
13.某市自来水公司为鼓励节约用水,采取分段计费的方法收取水费。12吨以内的每吨2.5元。超过12吨的部分,每吨3.2元,文文家上个月的用水最为18吨。应缴水费( )元。
14.小明坐在教室的第2列最后一排,用数对(2,7)表示,小华坐在小明的前面一个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小芳坐在最后一列第6排,用数对(6,6)表示,这个班一共有( )人。
15.某商场举办优惠活动,所有的儿童T恤衫买两件送一件,一种儿童T恤衫每件13.5元,李阿姨想要买6件,应付( )元。
16.算式2.34×4.8中,两个因数一共有( )位小数,积有( )位小数。
17.两个因数的积是3.4,如果把这两个因数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是( ).
18.如果 A点用数对表示为(5,8),B点用数对表示为(1,1),C点用数对表示为(5,1),那么三角形ABC一定是( )三角形。
三.仔细推敲,判断正误。(共6小题,每题1分,共6分)
19.0.5乘0.7的积保留一位小数是3.5。( )
20.0.125×0.7×8=0.7×(0.125×8)这是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
21.在同一幅方格图中,数对(5,3)和数对(3,5)表示相同的位置。( )
22.5.89乘一个小数,积有可能小于5.89。( )
23.一个数(0除外)的3.4倍比原来的数大。( )
24.3.6×0.5就是求3.6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3.6的十分之五是多少。( )
四.一丝不苟,细心计算(共4小题,共26分)
25.口算。(共8分)
0.6×0.6= 0.07×0.9= 0.4×0.8= 0.15×0=
0.16×0.5= 1.25×8= 0.25×200= 2.5×20=
26.列竖式计算并验算。(共6分)
3.5×1.28= 0.14×3.6= 0.25×0.04=
27.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共8分)
4.5×0.8+27.3 0.98×4.8+0.98×5.2 7.83-4.12-0.88 (8+0.8)×0.125
28.看图列算式并计算。(共4分)
每个4.25元。
五.手脑并用,实践操作(共1小题,共6分)
29.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若用(0,0)表示A点的位置,试在上面标出B(2,4),C(3,0),D(5,4),E(6,0),并顺次连接A、B、C、D、E,得到的图案像什么?
六.走进生活,解决问题(共6小题,每题6分,共36分)
30.明明从家骑车到学校每小时行14千米,要用0.5小时,明明家离学校有多远?如果他改为步行,每小时步行5.6千米,用0.6小时能到学校吗?
31.某市出租车收费标准是:3千米以内(含3千米)起步价为7.5元,超出3千米的部分按每千米1.5元(不足1千米按1千米计算),小明从家出发去学校共9千米,他应支付车费多少元?
32.五(1)班41位同学拍集体照,拍摄一次费用100元(含5张照片),每加印一张照片2.5元。如果每位同学都需要一张照片,共需付多少元?
33.学校为庆祝“教师节”举行文艺演出,做了36套合唱服,64套舞蹈服。如果平均每套用布料1.8米,一共需要布料多少米?
34.某县自来水公司按月分段计费收取水费,15吨以内的每吨2.5元;超过15吨的的部分,每吨3.5元。小可家上月用水20吨,应缴水费多少元?
35.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场里种了1000棵向日葵(专门榨油的油葵),平均每棵大约收葵花籽0.25千克。如果每千克葵花籽可以榨油0.35千克,收获这些葵花籽一共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1.B
【解析】试题分析:要求哪个算式的乘积比第一个因数小,根据一个数乘小于1的数,所得的乘积比这个数小,只要看一看这三个选项中算式的第二个因数,哪一个小于1即可.
解:
A选项:2.7>1;1.35×2.7>1.35;
B选项:0.99<1;7.8×0.99<7.8;
C选项:1=1;0.25×1=0.25.
故选B.
点评:一个数乘小于1的数,所得的乘积比这个数小;乘大于1的数,所得的积比这个数大;乘等于1的数,所得的积等于这个数.
2.B
【分析】计算小数乘法时,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出积,再点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5×2.□9积的末位数字是5,因数中一共有三位小数,那么□.5×2.□9的积是一个三位小数,当方框中为0时,第二个因数大于1,一个大于0的数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则0.5×2.□9的积大于0.5,据此解答。
【解析】分析可知,□.5×2.□9的积的末位数字是5,且它们的积是一个三位小数,方框里最小为0,0.5×2.09,因为2.09>1,则0.5×2.09>0.5,所以□.5×2.□9的积应该大于0.5,即□.5×2.□9的积有可能是9.405。
故答案为:B
【点评】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以及积和乘数的关系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3.A
【分析】如果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相同的数,那么它们的积不变;据此解答。
【解析】由分析可知:与68×1.25的乘积相等的是6.8×12.5。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了积不变性质的运用。
4.A
【分析】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可知:如果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如果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也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如果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那么积不变;
保留两位小数,即精确到百分位,看小数点后面第三位(千分位),再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即可。
算式(0.1+0.02)×3.3=0.12×3.3,观察因数的变化情况,即可判断。
【解析】A.因为0.12×3.3=0.396,所以两个因数同时扩大到它的100倍,相当于0.396×(100×100)=3960,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B.0.396≈0.40,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C.0.12扩大到原来的100倍,3.3缩小到原来的,积不变,即12×0.033=0.396,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D.因为(0.1+0.02)×3.3=0.12×3.3,一共有三位小数,且两个因数不变,所以积的结果与0.12×3.3的结果相等。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积的变化规律以及小数的近似数。
5.C
【分析】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按乘法分配律把10×(□+0.3)拆解成10×□+10×0.3,观察它与10×□+0.3之间的区别,用10×0.3减去0.3所得的差,即是得到的结果与正确的结果相差的值。
【解析】10×(□+0.3)-(10×□+0.3)
=10×□+10×0.3-10×□-0.3
=10×□-10×□+10×0.3-0.3
=3-0.3
=2.7
即得到的结果与正确的结果相差2.7。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根据乘法分配律变换算式,再进行解答。
6.B
【解析】4×0.02=0.08(时)
0.08时=0.08×60分钟=4.8分钟
4.8分钟≈5分钟
故答案为:B
【点评】根据题意,已知小麦的开花时间是昙花的0.02倍,要求小麦开花的时间,用昙花的时间乘上0.02,然后再换算成以分作单位的数后进行估算即可。
7.C
【分析】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解析】1.25×2.5×4
=1.25×(2.5×4)→乘法结合律
=1.25×10
=12.5
计算1.25×2.5×4=1.25×(2.5×4),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故答案为:C
8.B
【分析】用数对表示位置时,通常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一般情况下,确定第几列时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时从前往后数。表示列的数在前,表示行的数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数对加上小括号。
据此画出示意图,确定各点位置,围成三角形,根据三角形分类标准确定三角形类型即可。
【解析】如图,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B
【点评】关键是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理解三角形分类标准。
9.4 3 (4,5) (3,3)
【分析】看到本题我们先清楚用到的知识点是用数对表示位置,第n列、m行用数对表示为(n,m);后边第2个的位置是行数加2,用数对表示为(n,m+2);左边的位置是列数减1,用数对表示为(n-1,m)。这道题就迎刃而解。
【解析】①(4,3)表示的列数为第4列
②(4,3)表示的行数为第3行
③后边2个同学的位置为(4,5)
④左边同学的位置为(3,3)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位置,第n列、m行用数对表示为(n,m);
该位置的前后x个位置可表示为(n,m-x)或者(n,m+x);
该位置的左右y个位置可表示为(n-y,m)或者(n+y,m)。
10.53.1 35.4
【分析】在乘法算式里,两个因数都不为0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不为0),积就除以几;一个因数除以10,另一个因数也除以10,则积就除以(10×10),依此计算并填空。
【解析】354÷100=3.54,5310÷100=53.1,即3.54×15=53.1;
354÷10=35.4,15÷10=1.5,10×10=100,5310÷100=53.1,即35.4×1.5=53.1。
11.(3,6) (7,8)
【解析】如图
A、C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分别是:A(3,8)、C(7,6)
即点A在第3列,第8行;点C在第7列,第6行
点B与点A同列,与点C同行,即点B在第3列,第6行;点D与点A同行,与点C同列,即点D在第7列,第8行。因此,B、D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分别是:B(3,6)、D(7,8)。
12.10.95 11.04
【分析】两个一位小数相乘的积是两位小数,积保留一位小数是11.0,要考虑11.0是一个两位数的近似数,有两种情况:“四舍”得到11.0的最大两位小数是11.04,“五入”得到11.0的最小三位小数是10.95,由此解答问题即可。
【解析】两个一位小数相乘的积保留一位小数是11.0,这个积最小可能是10.95,最大可能是11.04。
【点评】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有两种情况:“四舍”得到的近似数比原数小,“五入”得到的近似数比原数大,根据题的要求灵活掌握解答方法。
13.49.2
【分析】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分别求出12吨以内的费用,以及超过12吨的部分的费用,然后求和,求出应缴水费多少元即可。
【解析】2.5×12+3.2×(18-12)
=30+19.2
=49.2(元)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分段计费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单价、总价、数量的关系。
14.(2,6) 42
【分析】数对的表示方法:(列数,行数),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小明坐在教室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2,7),说明他坐在教室的第2列第7行,小华坐在小明的前面一个位置,列数不变,行数减1,即小华坐在教室的第2列第6行,用数对表示出来即可;小芳坐在教室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6,6),说明她坐在教室的第6列第6行,根据小明和小芳所坐的位置,得出这个教室的总人数排列起来只有6列7行,用6乘7即可求出这个班的总人数。
【解析】根据分析得,小明坐在教室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2,7),说明他坐在教室的第2列第7行,则小华坐在教室的第2列第6行,用数对表示是(2,6)。
6×7=42(人)
即这个班一共有42人。
【点评】掌握数对的表示方法并根据数对准确找出对应的位置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15.54
【分析】买两件送一件,也就是3件,再买两件,又是3件,这时总共就是6件;所以李阿姨只要花4件的钱即可有6件T恤衫,最后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即可求解。
【解析】13.5×(6÷3×2)
=13.5×4
=54(元)
所以李阿姨想要买6件,应付54元。
【点评】解决本题先根据总价=单价×数量,求出总价,先求出付钱买的件数是关键。
16.3 3
【分析】根据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结果,再填空即可。
【解析】2.34×4.8=11.232
算式2.34×4.8中,两个因数一共有3位小数,积有3位小数。
【点评】也可以数出两个因数中的小数数位;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据此分析。
17.340
【解析】略
18.直角
【分析】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数对的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根据点A、B、C的数对,画出这个三角形,再根据三角形按角的分类得出三角形的类型。
【解析】如图:
所以三角形ABC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点评】本题考查数对与位置的知识以及三角形的分类,掌握根据数对找位置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9.×
【分析】求出0.5乘0.7的积,再根据“四舍五入”法进行保留一位小数。据此解答。
【解析】0.5×0.7=0.35≈0.4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让学生走出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积的小数位数是1位的误区,一定要先求出积,再根据“四舍五入”法进行保留。
20.√
【分析】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求前两个数或先求后两个数,积不变;观察算式0.125×0.7×8=0.7×(0.125×8)可知,0.125和0.7交换了位置,所以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但算式先算了后两个数,即运用了乘法结合律。据此判断即可。
【解析】由分析可知:
0.125×0.7×8=0.7×(0.125×8)这是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1.×
【分析】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由此判断即可。
【解析】根据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5,3)表示是第5列第3行;(3,5)表示是第3列,第5行;所以用数对(5,3)和数对(3,5)表示的是同一位置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数对的意义,即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22.√
【分析】一个非0数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原数;一个非0数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原数。据此解答。
【解析】通过分析,5.89乘一个小数,积有可能小于5.89,如5.89×0.2<5.89。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3.√
【分析】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一个数×3.4>一个数(0除外),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性题目,熟练掌握规律能够提高解答速度,也可以举例。
24.√
【分析】一个数乘分数(小数)的意义,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依此解答即可。
【解析】0.5表示十分之五,3.6×0.5,就是求3.6的十分之五是多少,一半和十分之五相等,所以3.6×0.5就是求3.6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3.6的十分之五是多少。
故答案为:√
25.0.36;0.063;0.32;0;
0.08;10;50;50
【解析】略
26.4.48;0.504;0.01
【分析】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算出乘积;点小数点时,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即可;积的小数位数如果不够,前面用0补位再点小数点。验算时,运用乘法交换律,交换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
【解析】3.5×1.28=4.48 0.14×3.6=0.504
验算: 验算:
0.25×0.04=0.01
验算:
【点评】
27.30.9;9.8;2.83;1.1。
【分析】0.98×4.8、0.98×5.2两个式子里有相同的因数0.98,把相同的因数0.98提到括号外面,利用乘法分配律。
4.12+0.88=5能凑成整数,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8×0.125,0.8×0.125可根据8×125=1000简算;(8+0.8)×0.12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2.5×4可根据25×4=100简算,把2.4分成4×0.6,让2.5×4先算。
7.2×99+7.2=7.2×99+7.2×1,两个式子里有相同的因数7.2,把相同的因数7.2提到括号外面,利用乘法分配律。
【解析】4.5×0.8+27.3
=3.6+27.3
=30.9
0.98×4.8+0.98×5.2
=0.98×(4.8+5.2)
=0.98×10
=9.8
7.83-4.12-0.88
=7.83-(4.12+0.88)
=7.83-5
=2.83
(8+0.8)×0.125
=8×0.125+0.8×0.125
=1+0.1
=1.1
28.59.5元
【分析】看图可知,一盒10个,外边4个,共14个,每个4.25元,根据单价×数量=总价,根据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列式计算即可。
【解析】4.25×14=59.5(元)
29.如图,围成的图形是一个英文字母大写的M
【解析】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是: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由此即可确定图中A、B、C、D、E的数对位置,并在平面图中标出A,B,C,D,E的位置,顺次连接A、B、C、D、E,围成的图形是一个英文字母大写的M.
30.7千米;不能
【分析】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用14×0.5即可求出明明家离学校的距离;然后根据时间=路程÷速度,用总路程除以5.6千米,即可求出步行时间。
【解析】14×0.5=7(千米)
7÷5.6=1.25(小时)
1.25>0.6
答:明明家离学校有7千米,用0.6小时不能到学校。
【点评】本题考查了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和应用,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1.16.5元
【分析】先用9-3,求出超出3千米的部分的距离,再用超出部分的距离×1.5,求出超出部分的费用,再加上3千米以内费用7.5元,即可求出他应支付车费,据此解答。
【解析】(9-3)×1.5+7.5
=6×1.5+7.5
=9+7.5
=16.5(元)
答:他应支付车费16.5元。
32.190元
【分析】由题意可知,若每位同学都需要一张照片,则加印41-5=36张照片,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先求出加印照片需要的钱数,再加上100元,就是共需付的钱数。
【解析】(41-5)×2.5+100
=36×2.5+100
=90+100
=190(元)
答:如果每位同学都需要一张照片,共需付190元。
【点评】本题考查小数乘法,明确总价、数量和单价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33.180米
【分析】已知平均每套用布料1.8米,要求一共需要布料多少米,应求出总套数.根据题意,总套数为(36+14)套,那么一共需要布料:(36+14)×1.8,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36+64)×1.8
=100×1.8
=180(米)
答:一共需要布料180米。
【点评】此题解答的关键是求出服装的总套数,然后根据:每套用布料×套数=一共需要的布料,解决问题。
34.55元
【分析】小可家上个月用水量为20吨,超过了15吨,应交水费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15吨以内的每吨2.5元;另超过15吨的部分,每吨3.5元。据此列式计算即可。
【解析】2.5×15+(20-15)×3.5
=2.5×15+5×3.5
=37.5+17.5
=55(元)
答:应交水费55元。
【点评】理解好题意,明确应交水费包含哪些部分,按何种计费方法收取水费,这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35.87.5千克
【分析】根据小数乘法的意义,用1000×0.25即可求出葵花籽的总千克数,再乘0.35即可求出收获这些葵花籽一共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解析】1000×0.25×0.35
=250×0.35
=87.5(千克)
答:收获这些葵花籽一共可以榨油87.5千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小数乘法的计算和应用,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