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静女》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静女》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7 14:4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必修上册《静女》教案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中重点文言词的含义和用法,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翻译和语言表达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分析《静女》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培养学生在古体诗鉴赏中的逻辑思维和情感体验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赏析《静女》中的艺术手法,如重章叠唱和顶针修辞,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和文学创作兴趣。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静女》所表达的纯真爱情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静女》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体会诗歌中蕴含的纯真爱情,并结合《诗经》的艺术特色,分析重章复唱、比兴等手法的运用。
(2)掌握诗歌中的通假字和重点文言词汇,能够准确翻译并背诵全文,同时通过情境化的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诗歌鉴赏,感悟古代爱情观的朴素与真挚,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文化传承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青春是花样年华。我们怀着美好的梦想、纯真的感情,带着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我们就此迈出人生的重要一步。在第一单元中,我们感受到了毛泽东同志渴望改天换地的革命豪情,也领略到闻一多先生的报国之志,更体会到了雪莱对光明的向往和理想的追求。但是青春不仅仅有激情澎湃,酸甜苦辣我们都要经历。那么今天我们就化身演播室的嘉宾,共同走进国风版“心动的信号”,在《静女》中感受一下青春独有的甜蜜。
二、文常介绍----《诗经》
1.《诗经》是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2.成书于春秋时期,共305篇,先秦时期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3.表现手法: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
比: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类似于联想,象征。例:《关雎》《蒹葭》
4.表现内容
风:又称十五国风,绝大多数是民间歌谣,是精华部分,共160篇。
雅:指宫廷正乐,又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小雅72篇,共105篇。
颂:指宗庙祭祀的乐歌,可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5.具体内容
战争徭役;爱情生活或婚姻生活;劳动生活;政治祭祀;讽刺当权。
6.《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源头,《楚辞》是浪漫主义的源头,代表作品《离骚》与《诗经》中的风并成为“风骚”,代表文学。
三、检查预习
检测个别字词发音
教师抽查个别学生朗读字词,纠正发音。(提问学生)
字词:姝(shū) 俟 (sì) 见 (xiàn) 踟蹰 (chíchú) 娈 (luán) 贻 (yí) 彤 (tóng) 炜 (wěi) 怿 (yì) 归 (kuì) 荑 (tí) 洵 (xún)
全班齐读课文
教师指导全班齐读《静女》全文,注意节奏和情感。
齐读一遍《静女》,注意节奏和情感表达。
四、文本分析
1.题目:《静女》看题目可知,静女即娴静的女子。
2.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译:娴静的女子很漂亮,在城角等着我。其:形容词词头,可译为多么、很;姝:美丽、漂亮;俟:等待、等候;隅:角落。
静女交代女子姿态的从容;姝交代女子外貌的美丽,因此向我们点明约会的对象是一位美丽娴静的女子;在城角等我交代全诗的中心事件以及约会地点。此时男子的心情:期待、激动。
3.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译:(静女)躲藏起来不出现,(我)急的挠头徘徊心紧张。
爱--愛(隐藏);见--现(出现);搔首踟蹰:以手指挠头,徘徊不进(动作细节描写)静女和我约好现在却故意藏起来,可以体现静女的活泼俏皮,天真可爱,而男主人公“我”急的来回踱步(憨厚,真诚),也恰恰可以看出我此刻心情的焦灼和对静女的忧虑,进而体现我对静女的爱慕思念之深(值得托付)。
4.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译:娴静的姑娘容颜好,送我一支彤管。彤管色红有光彩,喜欢你的美丽。
娈:美好;贻:赠送;彤管:红色的管状物。一说初生时呈红色的管状的草,即下文的荑。说--悦(喜悦);怿:喜悦,同义复用;女--汝;
这一节从静女的外在过渡到静女的内心,由外在的美丽继而开始描写静女的内心的美好,交代静女为我赠送礼物,是一根红色的管状物,其中这里运用了顶针的手法,接下来借物咏人,运用双关的手法,既表达对彤管的喜欢,也表达了对静女的喜欢。
顶针的好处:使语句结构整齐,音调流畅;结构紧凑,衔接更加紧密。
5.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静女从远郊采来荑草赠送给我,荑草确实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是美人相赠的情意异常深厚。
自:从;牧:远郊(文常: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郭泛指城市。城--郭---郊--甸--牧--野);归--馈(赠送);匪--非(不是,表否定判断)
洵:确实,实在(诚、信、审 在古文中也可以表示确实、实在)
这一节中男子又一次讲到静女所送礼物,这个礼物是静女从很远的郊野所采,足以见得静女对男子的重视以及珍爱,男子同样也表达了对这个礼物的喜欢,就是一根简单的荑草,男子却认为这荑草又美丽又与众不同。是因为这是静女所送,爱屋及乌,所以在这一节中直接的抒发了对静女的喜欢(直抒胸臆)。
男子:重情轻利
他们的爱情建立在重情轻利的基础上,因此他们的爱情会更加纯洁和真挚。这种爱情就像那初生的荑草一样,在爱的滋润下茁壮成长,永远甜蜜幸福。
女子:送礼物表达心意(富有智慧)、远郊采草(真挚热烈)。
6.重点手法:重章叠唱,又称重章叠句
重章叠唱,是指在文学作品的不同段落的相同位置上出现语句相近的语句的一种表现手法。如:静女其姝,静女其娈。
作用:加深印象,渲染氛围,加强情感的抒发,增强情感的递进;增强诗歌的音乐性与节奏感;深化诗歌的主题。
五、思考探究
1.诗歌中这三节内容是否发生在同一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是发生在同一天,采用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故事,静女先是隐藏起来,而后出来送礼物。
不是发生在同一天
(1)静女约男青年城角相见,但是静女却隐藏起来没有出现,这急的男子来回踱步,在踱步期间,他想到静女曾经送给过自己的礼物--彤管,然后静女出现了,送给他一根远郊采来的荑草【插叙】
(2)静女约男青年城角相见,但是静女却隐藏起来没有出现,这急的男子来回踱步,在踱步期间,他想到静女曾经送给过自己的礼物--彤管,还送给过他一根远郊采来的荑草【倒叙】
2.荑草和彤管只是普通的礼物,为什么男子如此珍视,这二物代表什么?
因为是静女所送,这代表着静女对自己的心意,爱屋及乌所以连带静女送的礼物也很喜欢。
这二者象征着爱情的纯真美好。
六、主题归纳:
这是一首古老的爱情诗,开篇先以男子之口,引出一位娴静而美丽的女子,接着叙述她原本与男子相会,却“爱而不见”,令男子独自徘徊,这样的场景表现了爱情萌发时的甜蜜和欢乐。接下来说静女赠送的彤管很美丽,讨人喜爱,后面又退一步说并非彤管好,而是因为它是美人赠送的。如此反复借彤管表白,其实都在抒发对静女的爱。《静女》展现给我们的是人类美好的感情世界,绝无半点封建礼教和贞洁观念的束缚,也没有任何世俗功利的成分,完全是一种生命本能情感的流露。
七、诗歌总结(板书)
第一节 期待约会 赋 女子:天真活泼,调皮可爱,姿态从容,外貌美丽男子:憨厚真诚
第二节 恋人赠物 赋+比 女子:富有智慧男子:腼腆含蓄
第三节 赞美恋人 赋+兴 女子:真挚男子:重情轻利,值得托付
八、布置作业
(1)结合《静女》中的艺术手法,自选一首《诗经》中的诗歌,分析其比兴或重章叠句的特点。
(2)围绕《静女》中男女主人公的情感表达,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阐述你对 “纯朴真挚的爱情” 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