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上册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雍容、雕虫小技、离群索居、炉火纯青、臻于至善、格物致知、巧夺天工”等重点词语的含义及运用场景。
2.明确“新闻评论”的定义与核心特点(观点鲜明、逻辑严密、针对性强)。
3.能完整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准确概括各段中心内容。
4.理解“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认同“精益求精、专注坚守”的品质。
5.反思当下社会的浮躁风气与短视心态,树立“注重细节、追求卓越”的个人发展意识。
教学重点
1.梳理《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的论证思路,明确“引出话题—分析意义—阐释内涵—总结呼吁”的行文逻辑。
2.结合文章内容,准确给“工匠精神”下定义,提炼其核心内涵(热爱、专注、精益求精、创新等)。
教学难点
1.分析文章不同逻辑关系(并列、假设、因果、转折)的表达效果,理解新闻评论“逻辑严密”的特点。
2.结合时代背景,解读新闻评论的“针对性”,关联2016年的时代要求与当下社会心态,理解其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
1.案例导入法:以PPT中“德国电工完美布线”案例切入,激发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初步兴趣。
2.自主梳理法:让学生独立勾画各段中心句,初步梳理论证思路,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3.小组讨论法:针对“工匠精神定义”“逻辑关系分析”等问题开展小组合作,碰撞思维。
4.表格归纳法:用结构化表格整理“逻辑关系”“针对性分析”,清晰呈现知识点,降低理解难度。
5.点拨讲解法:在学生梳理、讨论后,教师针对难点(如逻辑效果、针对性内涵)进行精准点拨,深化理解。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PPT(整合原文、德国电工布线图片、重点词语表格、论证思路框架、逻辑关系示例等);准备“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工匠精神的原文片段”。
2.学生:课前完成预习任务(①通读文章,勾画各段中心句;②查阅“基础过关”中7个词语的词典释义;③思考“你身边有哪些体现‘工匠精神’的例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案例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展示“德国电工完美布线”的图片,提问:“大家看到这张图片时,第一感受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的‘布线’能火遍网络?”
2.学生自由发言(预设:“整齐”“震撼”“认真”等),教师总结:“这种‘极致的整齐’背后,藏着一种宝贵的品质——工匠精神。今天我们就通过《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这篇新闻评论,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环节二:了解背景,明确文体
1.写作背景:教师呈现“2016年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片段”(“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问:“‘工匠精神’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说明它具备怎样的属性?”(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时代性、重要性,是国家层面倡导的品质”)。
2.文体知识:结合PPT讲解“新闻评论”的定义(“对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指导实践的文体”),并提炼三大核心特点(①观点鲜明;②逻辑严密;③针对性强),让学生在笔记本上做好记录。
环节三:基础过关,扫清障碍
1.教师呈现“基础过关词语表格”(空释义部分),让学生根据预习成果填空,同桌互相核对。
2.重点讲解易混淆/难理解的词语:
“炉火纯青”:结合“道家炼丹”的典故,说明“技艺纯熟完美”的含义,可举例“这位厨师的刀工已炉火纯青”。
“臻于至善”:强调“达到最完美的境界”,关联“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
“格物致知”:简要提及“儒家探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的内涵,为后文理解工匠精神的“理性思考”铺垫。
环节四:梳理中心,构建论证思路
1.自主梳理:给学生5分钟时间,再次通读文章,用“①/②/③……”标注每段中心内容(可直接勾画中心句,或用自己的话概括)。
2.小组讨论:以4人小组为单位,交流各段中心概括结果,共同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并填写下表(小组代表稍后展示):
段落 中心内容概括(围绕“工匠精神”)
第1 段 总括“注重精细品质” 的时代特点,用企业家的话引出“工匠精神” 话题
第2 段 阐释“匠” 的含义,强调工匠精神对个人、企业、国家的重要意义
第3 段 纠正对工匠精神的误解,明确其“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的价值
第4 段 深入阐释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热爱、专注、极致、创新等)
第5 段 总结全文,重申工匠精神的意义,呼吁践行工匠精神
3.全班展示与教师点拨:
邀请2-3个小组代表分享表格内容,教师点评并修正(如第3段需突出“否定误解+肯定价值”的逻辑)。
教师结合学生梳理结果,在黑板上画出“论证思路框架图”:
引出话题(时代特点+企业家引言)→分析意义(个人/企业/国家+改变世界)→ 阐释内涵(核心品质)→总结呼吁(践行价值)
强调:“这是新闻评论常见的‘总—分—总’式论证思路,每一部分都围绕‘工匠精神’展开,逻辑连贯,层层深入。”
环节五:聚焦“工匠精神”定义
1.学生展示初步定义:邀请3-4名学生分享课前写的“工匠精神”定义,教师引导其他学生点评(如“是否包含‘热爱’‘精益求精’等核心特征”“是否符合‘A是+本质特征+B’的格式”)。
2.提炼核心内涵:结合文章第4段(“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师生共同梳理工匠精神的本质特征:
情感层面:发自肺腑的热爱、物我两忘的专注
追求层面:精益求精、臻于至善、巧夺天工
价值层面:敢于创新、改变世界
3.规范定义示例:教师呈现PPT中的定义示例(“工匠精神是一种对某项技艺有着发自肺腑的热爱,能尽心竭力地付出,有精益求精(臻于至善)的追求,能做到物我两忘、正心诚意、超然达观,并敢于追求创新的时代精神”),强调格式(“时代精神”是临近属概念)和内涵的完整性。
环节六:分析逻辑关系,理解“逻辑严密”
1.明确任务:教师说明“新闻评论需‘逻辑严密’,本文运用了并列、假设、因果、转折等逻辑关系”,并呈现如下表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原文填写“原文语句”和“效果”:
逻辑关系 原文语句 效果分析
并列关系 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第3 段) 先否定“雕虫小技” 的错误认知,再肯定“改变世界的力量”,态度鲜明,说理严谨,突出工匠精神的价值。
假设关系 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第4 段) 用“倘若没有…… 怎有……” 的反问式假设,层层推导“热爱— 付出— 卓越” 的逻辑链,增强论证的推理性和说服力。
因果关系 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第2 段) 用“正是” 强调“极致追求”(因)与“不凡世界”(果)的因果关联,突出工匠精神的作用,逻辑清晰。
转折关系 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分殊。(第2 段) 先承认“职业无差别” 的客观事实,再转折强调“人的职业品质有分殊”,既避免绝对化,又突出“工匠精神” 对个人的重要性,说理全面。
2.小组合作与展示:派代表填写表格并讲解“效果分析”,教师补充点拨(如假设关系的“反问语气增强感染力”,转折关系的“辩证思维”)。
3.总结规律:教师总结:“不同逻辑关系的运用,让文章的论证既不偏激,又有说服力,这是新闻评论‘逻辑严密’的关键。”
环节七:解读针对性,理解“现实意义”
1.明确“针对性”内涵:教师提问:“新闻评论的‘针对性’指什么?”(学生回答后总结:“针对特定的时代要求或社会心态,发表意见,指导实践”)。
2.表格梳理与分析:呈现如下表格,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找出对应语句,并分析其针对的“时代要求或社会心态”,之后全班交流:
原文语句 效果分析
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第3 段) 先否定“雕虫小技” 的错误认知,再肯定“改变世界的力量”,态度鲜明,说理严谨,突出工匠精神的价值。
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第4 段) 用“倘若没有…… 怎有……” 的反问式假设,层层推导“热爱— 付出— 卓越” 的逻辑链,增强论证的推理性和说服力。
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第2 段) 用“正是” 强调“极致追求”(因)与“不凡世界”(果)的因果关联,突出工匠精神的作用,逻辑清晰。
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分殊。(第2 段) 先承认“职业无差别” 的客观事实,再转折强调“人的职业品质有分殊”,既避免绝对化,又突出“工匠精神” 对个人的重要性,说理全面。
3.联系当下:教师提问:“2024年的今天,我们还需要‘工匠精神’吗?它针对的社会心态有变化吗?”(学生自由发言,如“针对‘内卷’‘急功近利’的心态,工匠精神仍有意义”),深化对“工匠精神”时代价值的理解。
环节八: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
1.总结:教师梳理本课时重点(工匠精神定义、逻辑关系、新闻评论的针对性),并强调:“这篇新闻评论通过清晰的论证、严密的逻辑、鲜明的针对性,让我们理解了‘工匠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也为我们如何面对时代浮躁提供了方向。”
2.作业布置(课后拓展):
任务:选取近两个月的社会热点或校园现象(如“AI技术发展中的‘精细研发’”“校园里‘精益求精的社团活动’”等),设计1个话题,写一则300字左右的新闻短论(要求:观点鲜明、有针对性、逻辑清晰)。
流程:完成后在学习小组内交流,根据同伴反馈修订文章,下节课选取优秀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