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中外史纲要》下
新教材探究
第十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 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及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
难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时空坐标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七十年代
20世纪初
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概念
概念: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通常认为它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关键词:工场手工业 机器大工业
手工生产 机器生产
工场 工厂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标志---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事情要从1764年里的一天说起.英国兰开郡有个纺织工詹姆斯 哈格里夫斯,那天晚上他回家,开门后不小心一脚踢翻了他妻子珍妮正在使用的纺纱机,当时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赶快把纺纱机扶正.但是当他弯下腰来的时候,却突然愣住了,原来他看到那被踢倒的纺纱机还在转,只是原先横着的纱锭现在变成直立的了.他猛然想到:如果把几个纱锭都竖着排列,用一个纺轮带动,不就可以一下子纺出更多的纱了吗
哈格里夫斯非常兴奋,马上试着干,第二年他就造出用一个纺轮带动八个竖直纱锭的新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为了纪念自己的妻子,机器被他取名为“珍妮机”.由于当年他没能申请到专利,因此只能自己生产“珍妮机”来赚钱.“珍妮机”不但效率高,而且纺出的纱质量也比较好,因此哈格里夫斯的生意不错,“珍妮机”也渐渐流传开来了.
一脚踢出的珍妮机
材料解读:为何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发生?
材料一1688年“光荣革命”后在英国确立起来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在18世纪逐渐完善从1707年起,国王不再对国会通过的法律行使否决权,国会享有了完全的立法权。……从1717年起,国王不在出席和主持内阁会议。内阁中逐渐产生了主持会议的首席大臣,后来称为首相。于是国王“统而不治”,只是一种最高权力的象征。英国成为资产阶级议会君主制的典型国家。……在比较稳定的政治局势里,从过去那浸透了谋利欲望而又不以经商为耻的英国社会上层,到充满清教进取精神的中下层商人和手工业者,都积极致力于经济的发展。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18世纪中叶,英国农业革命开始大张旗鼓推进。随着人口的增长,实行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变得更加有利可图。由此,中小地主开始呼吁政府和议会支持领主圈地,议会以立法形式颁布了一系列的圈地法案。圈地运动促进了土地产权及经营模式的变革,资本主义农场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提高土地的收益,英国涌现出一大批农业改革家,如汤森德勋爵推广了四圈轮作制;苏格兰人安德鲁米克尔发明了一款可以使用多种动力的脱拉机,解放了人力。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正如琼斯所指出的:“在18世纪的英国,如果没有农业变革没有农业产出增长,工业化与经济发展便不可能实现。”
自刘金源《农业革命与18世纪英国经济转型》
政治前提: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农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材料三欧内斯特·曼德尔估计,从1500年到1800年,欧洲殖民掠夺的总值为10亿英镑金币。这批资本的流入即便不能说是英国新工业革命的全部资本,至少也促进了英国对新工业革命的投资,尤其在蒸汽机和纺织技术方面的投资。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和海外市场的空前扩大
材料四到18世纪,手工工场内部已经有了比较精细的分工,生产过程被划分为一系列简单的操作,生产工具也实行了专门化,使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成为可能。通过分工和工具专门化培养出来的掌握某一专门技艺的人,成为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技术力量。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五到17世纪中叶,伦敦已成为欧洲科学研究的中心。1662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倡导科学家把兴趣集中于广泛的经济活动领域……1687年牛顿的划时代巨著《自然哲学的自然原理》问世,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成为“女工业的直正科学的基础”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手工工场的发展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
科技发展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知识小结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是因为英国具备了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综合条件。而这些条件不外乎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环境、原料、资本、市场、技术等要素,材料一到五正是这些要素的反映。英国的圈地运动还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工业革命作为一个整体,常常被划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者可视为前者的深入发展。
[思考]1、英国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
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①英国公众对棉纺织品的喜爱,导致棉纺织品价格上涨,棉纺织业获利丰厚。
②市场的需求刺激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也催生了新的技术发明。
③棉纺织业与毛纺织工业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借鉴毛纺织工业的经验和技术,在相对较高的起点上发展
④新兴的棉纺织业没有传统行会陈规陋习的束缚,有利于打破传统,进行技术革新,推广新发明
⑤棉纺织业又有生产工具相对简单、资金周转快和易于获得厚利等特点
棉纺织厂
2、工业革命第一阶段发明成就
部门 时间 发明者 成就
织布 1733年 凯伊 飞梭
纺纱 1765年 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
1779年 克隆普顿 骡机
织布 1785年 卡特莱特 水力织布机
动力 1769年 瓦特 改良蒸汽机
交通运输 1807年 富尔顿 汽船
1814年 史蒂芬孙 蒸汽机车
特点:纺与织两个环节互相促进、持续递进;最终促进动力设置、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
飞梭
珍妮机
骡机
水力织布机
汽船
蒸汽机车
改良蒸汽机
3、近代工厂的开端:为了提高效益、加强管理,人们开始将机器、工人集中起来进行生产,工厂出现了。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
4、蒸汽动力出现:1785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中伟大的技术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5、交通工具的革新:动力技术的革新,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19世纪初,汽船、火车先后问世。随着生产机械化的推进,机器工业迅速成长。
6、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19世纪中叶,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机械化。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各国政府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工业发展。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如同一个世纪以前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一样,19世纪下半叶的新工业革命也是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经济、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19世纪50、60年代欧美主要国家民族民主运动的完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政治前提…… 科学的突破,技术的创新,新发明的涌现,对于工业革命的形成至关重要,第二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在第一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下兴起的……层出不穷的技术发明同样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工业革命的兴起离不开现有的物质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所达到的规模、水平和程度制约看产业的更新升级,这一点可视为新工业革命开展的经济前提 。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2、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成果;3、第一次工业革命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3、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4、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背景
①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
②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表现
①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爱迪生
贝尔 –电话
马可尼电报
电车
②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具深远影响的成就;
莱特兄弟
③化学工业的兴起令人瞩目,人们不仅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而且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的材料
④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
⑤旧生产部门焕发活力: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也焕发出新的活力。
3、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简单延续,它具有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
①由于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以及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取得了更多、更重要的成果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都有重要的发明创造,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
③由于各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工业革命的进程也各具特色。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学思之窗】
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的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英]《剑桥欧洲经济史》
请思考: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技创新起到了什么作用?
科技创新对工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科技创新在此期间,不仅技术进步和应用研究受到人们重视,基础研究得到广泛重视。工业企业也充分认识到, 企业的盈利离不开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必须建立在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之上。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2、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出现了适应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垄断组织,但也导致了某些停滞和腐败的消极现象。
3、工业革命造成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他们在欧美各国通过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工人阶级迅速崛起,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
4、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城市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价廉物美的商品、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纸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5、(消极)工业革命也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城市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欧美各国开始通过社会立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材料解读】
阅读下列材料,指出工业革命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国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了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迸射着铁水的光亮。1850年时,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60%,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煤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棉布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材料二 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183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它要求完全的统治权,而它也做到了。
——《恩格斯论资本主义历史过渡性问题》
材料三 毫无疑问,伤寒病持续和蔓延的原因,是人们住得过于拥挤和住房肮脏不堪。工人常住的房子都在偏街陋巷和大院里。从光线、空气、空间、清洁各方面情况,简直是不完善和不卫生的真正典型,是任何一个文明国家的耻辱。……这些住房供水不良,厕所更坏,肮脏,不通风,成了传染病的发源地。
——19世纪,一位医生对英国煤铁矿区中心太恩河畔新堡的描述
影响:促进生产力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成为“世界工厂”;带来环境污染。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增强,推动英国1832年议会革命,资产阶级步入政坛。
工人没有享受到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财富,生活悲惨。
6、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强行在拉丁美洲和亚洲、非洲的大部分地区建立起殖民统治,逐渐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基本形成。
课堂检测
1.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A. 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 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 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 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解析】答案B。近代的机器“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故A项错误;“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说明技术革新是为了解决工业生产中迫切的问题,故B项正确;垄断组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C项错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D项错误。
课堂检测
2.18世纪中叶,为利用水力,大规模的工厂都必须建在水流湍急的偏僻山谷,但远离原料和销售市场。曾经担任格拉斯哥大学实验员的瓦特发明了“万能蒸汽机”并获专利。它以煤作燃料,可根据需要建立工厂,摆脱了河流的限制。“万能蒸汽机”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 科学理论的发展 B. 自由主义的影响
C. 专利政策的保护 D. 市场需求的推动
【解析】答案D。“以煤作燃料,可根据需要建立工厂,摆脱了河流的限制”解决了“大规模的工厂都必须建在水流湍急的偏僻山谷,但远离原料和销售市场”的问题,故选D。瓦特只是有经验是技师,并非科学家,第二次科技革命与科学理论的发展密切相关,故排除A;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自由主义兴起,跟“万能蒸汽机”无关,排除B。从题干“出现的主要因素”找原因,虽然跟专利政策有关,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
课堂检测
3.有学者认为:“到19世纪中叶……大量数字说明工业革命造成的贫富距离在拉大,财富的分配极不合理。社会的人文纽带被工业化完全拧断。英国人花了好长时间才意识到,贫困不是客观规律,而是工业革命的失误。”对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A.工业革命的全部目标在于发展现代经济
B.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贫富差距扩大
C.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D.社会文明进步应注重社会整体均衡发展
【解析】答案D。题干讲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最大失误是贫富分化拉大的问题,所以最准确理解为“社会文明进步应注重社会整体均衡发展”,应选C;A、C两项与题干无关,排除;B未表述理解,排除。
课堂检测
4.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A.城市化进展显著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工业化开始启动 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解析】答案A。据材料“大众休闲文化”“戏院”“喜剧和音乐剧”“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可得出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城市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城市化进展显著,故A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而不是逐渐消除,故B项错误;工业化开始启动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故C项错误;欧美工人福利得到保障,开始于二战后福利社会制度的建立,故D项错误。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