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感应电流的方向 教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2.1 感应电流的方向 教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8-15 07:21:1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1感应电流的方向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2)能根据实验事实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会运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判断具体实例中有无感应电流;
  (4)能说出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特点。
  2、过程和方法
  (1)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特征,领悟科学思维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概括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探究、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2)介绍法拉第不怕困难,顽强奋战十年,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感受法拉第勇于探索科学真理的科学精神;
  (3)通过对物理学中对称美、简洁美的介绍赏析,培养学生欣赏物理学中美的情怀。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学生实验探究的过程;
  (2)对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归纳总结。
  2、教学难点
  (1)教师对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操控;
  (2)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磁通量的变化。
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结合问题法、演示法、启发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
  (1)本节课流程设计:实验引入(产生疑问)→设计实验→学生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解决问题)→拓展应用(产生新疑问)。
  (2)对探究实验设计好实验的内容、步骤和表格,便于学生的探究。
  (3)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创设物理情景,把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以便于学生的思考分析。
课前准备
  自制铝管“电磁隧道”,小铁球,磁性小球,灵敏电流计,蹄形磁铁,线框,条形磁铁,大小螺线管各一个,电源,滑动变阻器,导线,多媒体课件,学生分组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1 实验引入
悬念激趣
  展示趣味实验──“穿越电磁隧道”:如图1所示,让大小相同的小铁球和磁体球分别穿越侧壁开有小口(以便观察)的铝管,会观察到磁体球比小铁球所用时间要长的现象。正当学生陷入沉思之时,教师提出问题:“两球都从同一管口静止释放,做的应当是自由落体运动,用时应该相等。为何磁体球用的时间要长呢?这其中又有何奥秘呢?”
  点评
实验引入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观察到的意想不到的现象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产生疑问,又亟待想知道其中的奥秘,从而让学生带着问题顺利地走进课堂。通过实验巧妙地设置悬念,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效率。
  2 新课教学
问题引路
  2.1
史料介绍
  (1)演示奥斯特实验。
  问:既然电能“生”磁,那么反过来磁能否“生”电呢?
  (2)
介绍法拉第“磁生电”的思想,及法拉第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发现“磁生电”的规律。
  点评
让学生了解物理学中的“对称”思想,感受法拉第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索精神。
  (3)如何研究“磁生电”?
  引导学生选择实验的器材,介绍法拉第最初的研究实验(失败)。
  问:如何才能产生感应电流呢?
  (4)回忆旧知:初中实验1,演示闭合电路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
  2.2
探索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探究实验2(如图2所示):
  ①器材介绍
②方案设计
实验操作
表针偏转
开关闭合瞬间

开关断开瞬间

开关闭合时,滑动变阻器不动

开关闭合时,迅速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③学生探究
  ④教师引导,使学生产生又一疑问:我们知道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由表针的偏转可知,实验2中也产生了感应电流,这究竟又是怎么回事呢?是前面的知识有误,还是另有玄机?
  点评
通过该探究实验,使学生的新旧知识产生冲突,学生初中所学: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这里又是如何产生电流的呢?产生新的疑问,驱使学生做以下新的探究寻求真理。在教法上这里采用了先“破”的手法,为以下的再“立”奠定基石。
  (2)探究实验3(如图3所示):
  ①器材介绍。
②方案设计。
磁铁的动作
表针摆动方向
磁铁的动作
表针摆动方向
N极插入线圈

S极插入线圈

N极停在线圈中

S极停在线圈中

N极从线圈中抽出

S极从线圈中抽出

③学生探究。④小组讨论、归纳。
⑤成果交流(教师指导,多媒体演示动画:条形磁铁插入线圈时磁通量的变化。)
  ⑥概括出结论: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3)师生共同分析实验2和实验1,统一知识点。
  点评
通过该探究过程及在教师指导下的讨论归纳,得出结论,形成新的知识,成功解释实验2,同时又把实验1也纳入该知识点,顺利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探究的乐趣。在教法上这是继前面知识点“破”之后的再“立”,与前面的“破”遥相呼应。
  2.3
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
  (1)从能量的观点解释引入实验,解决学生带入课堂的问题。
  (2)分析实验1、2、3中的能量转化及在生活中相应的应用。
  点评
从能量的观点,巧妙地解释了“穿越电磁隧道”的实验,呼应本课的开头。同时结合生活实际阐明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STS教育。
  2.4
本课小结
  (1)本课中的知识点小结。
  (2)本课中涉及的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的总结。
  知识结构
  
  作业设计
  课后探究实践:
  (1)以上的实验2中还有无别的方法使线圈B中产生感应电流?
  (2)探究实验:摇“绳”能发电吗?(教师略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