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 观察一种动物 设计者
学习内容分析 跨学科概念:结构与功能 课标学习内容: 5.2.2: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6.2.2: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
(
观 察
一
种 动
物
) (
结构与功能
)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
动 物 的
特
征
)活动 1:观察蜗牛的身体并画下来 活动 2:观察蜗牛的反应 活动 3:观察蜗牛的运动
学科素养目标分析 科学观念目标: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反应、吃食和运动,知道蜗牛是用腹足运动的,认识到形态结构具有帮助动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 科学思维目标:能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分析蜗牛的运动与其形态结构的关系。 探究实践目标:通过观察蜗牛外部特征、应激反应、运动方式,能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学习观察研究动物的方法。态度责任目标:乐于表达、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愿意倾听他人的观点,增进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观察水平描述: 水平 1水平 2水平 3水平 4客观性观察结果受预期干扰强烈混淆观察结果和推测能区分部分联系较远的推测能准确区分观察和推测目的性无目的、随意的描述性观察观察描述较随 意,但会自发与已知作比较观察时会联系 已知提问题,自发生成目的包含研究假设,目的明确的有计划观察复杂性不知道怎么观察蜗牛的特征能从 1~2 方面观察蜗牛的特征能从多角度,全面观察蜗牛特 征能从多角度,全面观察并描述 蜗牛的特征
学情分析 从经验来看,学生对蜗牛有较高的好奇心,也有一定的观察基础,部分学生饲养或观察过蜗牛的图片、绘本,但不少学生缺少在大自然中观察蜗牛的经验。因此教师要创设真实观察蜗牛的情境和布置寻找蜗牛的任务,引导学生亲近自然。 从观察水平来看,大部分学生也只处于水平 1-水平2。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工具、科学词汇,并提示观察顺序,帮助学生更细致、真实的观察蜗牛。 从记录来看,一年级学生对于简图记录的方式还缺少基础,在画图时容易将蜗牛拟人化,对于客观、真实的记录缺少经验,因此教师要提示学生如实进行记录。还有部分学生绘画能力不强,不太会进行画图记录,因此老师要多鼓励、引导, 或让学生用语言的方式进行描述。 从表达来看,大部分一年级的学生乐于表达交流,但是通常学生的表达不全面,仅仅局限于对一个点进行描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描述。
学具 准备 课件、活体蜗牛、放大镜、棉签、菜叶、饲养盒、透明塑片、树枝、观察记录单
课前 准备 每一位学生画一画自己见过的蜗牛、老师分类进行整理
环节与目标 学生探究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 1:观察自己 画的蜗牛,发现并 提出问题 ——5min 引入:昨天,小朋友们都画了自己看过的蜗牛。请看:(分组展示学生画的蜗牛的图片)我们画的是真实的蜗牛的样子吗?老师把蜗牛小动物请来了,比一比:哪些画得和真实的蜗牛像、哪些不像?看来我们以前对蜗牛的观察还不够仔细。还没有画出真实的蜗牛的样子。科学家在观察小动物时也会把它画下来,而且他们不仅要画得真实,还要画出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直观地向别人介绍小动物的外形特征。 聚焦:为了更好的了解蜗牛,我们还需要更细致的观察蜗牛的身体结构和特点,并按照观察到的样子把它画下来。 从学生的前概念出 发,发现学生之前观 察蜗牛的随意性,引 导学生明确:科学观 察要有目的、有计 划、有方法、深入细 致的观察。
环节 2: 活动一:观察蜗牛 核心问题:蜗牛的身体有哪些结构?(是不是和我们人一样有眼、耳、口、鼻、手、脚?)它有哪些本领? 用学生喜欢的和人对比的方式,去寻找
(身体的结构和 要求: 蜗牛的各个身体结
应激反应) 1. 仔细观察蜗牛(放在生菜叶上)的身体结构, 构;通过提供有结构
——15min 目标 1:小组合作, 根据观察目的,利 用多种感官观察 蜗牛的外形特征 和进食过程。通过 触碰、食物、声音 等,观察它的应激 反应。 目标 2:能用简图 画出蜗牛的外形、 用科学词汇描述 观察到的信息。学 习观察研究动物 的方法。 2. 用简图把它画下来; 3. 说说蜗牛有哪些本领。 提醒学生尽量不打扰、不伤害蜗牛; 学生观察过程中,提醒学生及时记录,画好后,每组发放一个放大镜、2-3 根棉签; 适时提醒学生观察哪些外界条件会引起蜗牛的反应交流前收回全部蜗牛和材料。 时间:8-10 分钟观察,5-6 分钟交流,1 分钟小结。 活动小结: 小朋友们观察得很认真,并且画了蜗牛的样子。对比之前的图画,这次我们画的蜗牛更真实了。下面谁来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分享语言:指着图画,这是蜗牛的 。它有 特点。 追问:你用了什么方法观察到?板书方法和结构。追问身体各部分的作用,适时介绍蜗牛的口、齿舌、粘液。 追问:在观察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蜗牛的什么本领? 哪些外界因素会让蜗牛的身体收缩?为什么要收缩?你能模仿蜗牛的反应吗? 过渡语:通过眼睛看、耳朵听、用手摸等方法,我们观察到了蜗牛的身体结构由壳、身体两部分组成,在身上还有触角、眼、口、腹足等结构。我们还发现了蜗牛的一些本领——能吃东西、能运动、遇到刺激能发生反应,蜗牛无法听到我们的声音。 开展形式:小组讨论、交流,全班分享。 的材料,帮助学生有 层次的进行观察,借 助菜叶观察蜗牛吃 东西的样子,帮助学 生寻找蜗牛的口;通 过提供放大镜帮助 学生观察蜗牛的眼 睛; 通过棉签的触 碰,观察蜗牛的触觉 和应激反应。 展示环节与课前画 的蜗牛进行对比,突 出观察记录的进步。 培养学生科学观察 的方法。
环节 3:观察蜗牛 的运动(14min) 目标:能观察蜗牛 在各种物体上的 运动情况,初步分 析蜗牛的身体结 构与其运动的关 任务:观察蜗牛的运动。 核心问题: 我们还观察到蜗牛爬的很慢。它有足吗?它的运动有什么特点?它的哪些运动本领比我们更强? 要求: 分别让蜗牛在塑料片、树枝等物体上的运动。 仔细观察蜗牛的运动过程。 通过透明塑料片,学 生可以从背后观察 腹足的运动;通过在 树枝上运动,观察蜗 牛的腹足如何抱住 树枝,向前蠕动的。 还可以摸一摸蜗牛
系。 模仿蜗牛的运动。 时间:观察 5 分钟、交流 6 分钟、小结 2 分钟。 交流问题:蜗牛有哪些厉害的运动本领?它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想一想为什么蜗牛可以在各种物体上运动? 介绍:蜗牛的腹足、粘液。思考它们与蜗牛运动之间的关系。 补充:蜗牛在其他物体上运动的视频 交流小结: 蜗牛柔软的腹部能分泌粘液帮助它在各种表面运动,腹部的腹足收缩帮助身体向前运动。 开展形式:小组观察、讨论、交流,全班分享。 留下的粘液。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为什么蜗牛能在各 种表面运动自如,初 步建立结构与功能 的概念。
环节 4:拓展延伸、回归自然 ——3min 目标:激发学生后续学习兴趣 任务:拓展延伸布置任务 过渡语: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用多种感官认真观察了蜗牛的身体结构和它的运动和应激能力。其实生活中的蜗牛可不止这一种,请看:播放图片。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吗?除了蜗牛,还有一些动物也有柔软的身体,比如螺、蛞蝓、蛤(播放视频或图片),它们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软体动物,你们还能像今天一样用上各种方法继续观察研究这些小动物吗。课后请在公园或花坛里寻找蜗牛等软体动物,并试着喂养它们! 时间:3 分钟小结。 既拓展学生对蜗牛 的认识、也拓展学生 对其他软体动物的 认识。 引导学生去自然中 寻找并观察动物。培 养亲近自然、研究自 然的态度。
课 后反 思
板书:观察一种动物
方法 结构 功能
看 壳(硬、螺旋) 保护
摸 身体(柔软) 进食、运动、感知
听 / 头 腹
(触角、眼睛、口) (腹足、粘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