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小学科学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 “声音” 单元的起始课,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声音,分辨不同来源的声音,并描述声音的特点。教材通过 “听听周围的声音” 这一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声音的初步感知,为后续学习声音的产生、传播等知识奠定基础,体现了从生活现象入手,逐步深入科学探究的理念。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声音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能分辨不同的声音,但缺乏对声音的科学观察与描述能力。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参与探究活动,适合通过倾听、分类、描述等活动来提升对声音的科学认知。
核心素养分析
科学观念 能分辨动物叫声、自然界声音、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知道声音有高、低、强、弱、悦耳、刺耳等不同特点。 科学思维 通过对听到的声音进行分类、描述,培养观察、分类、归纳的思维能力。 探究实践 能参与倾听周围声音、记录和描述声音的活动,提升观察与记录能力。 态度责任 激发对声音的探究兴趣,培养关注周围环境、认真倾听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分辨不同来源的声音;描述声音的特点(高、低、强、弱等)。
教学难点
准确描述声音的高、低、强、弱等特点。
教具准备
不同声音的音频(动物叫声、自然界声音、人类生产生活声音);“我听到的声音(班级记录表)”;课堂练习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包含多种声音的音频(如鸟鸣、流水、汽车鸣笛、下课铃声等),提问:“同学们,刚才听到了哪些声音?大家对声音一定不陌生,那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听听声音’。” 学生活动:认真倾听音频,说出听到的声音,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设计意图:以丰富的声音音频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聚焦:周围的声音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 “听一听周围的声音。你能分辨出哪些是动物的叫声、哪些是自然界的声音、哪些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吗?” 学生活动:仔细倾听教室周围及回忆生活中的声音,小组交流对不同来源声音的分辨。 设计意图:聚焦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周围声音的来源,开启对声音的探究。 (二)探索:倾听与描述声音 倾听周围的声音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安静倾听教室周围的声音,然后播放准备好的不同来源的声音音频(动物叫声:鸟鸣;自然界声音:雷声;人类生产生活声音:工厂机器声),引导学生分辨声音来源。 学生活动:认真倾听周围及音频中的声音,分辨并说出声音是动物的、自然界的还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倾听,让学生对不同来源的声音有直观感受,提升分辨能力。 描述听到的声音 教师活动:发放 “我听到的声音(班级记录表)”,讲解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引导学生结合听到的声音(如鸟鸣、喇叭声等),用这些词汇描述声音的特点,填写记录表。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对听到的声音进行描述,如 “鸟鸣声很悦耳,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喇叭声很强,比较刺耳”,并填写记录表。 设计意图:借助科学词汇,帮助学生准确描述声音特点,提升科学观察与表达能力。 识别乐曲中的音符高低 教师活动:播放《闪烁的小星星》乐曲片段,展示乐谱,提问:“同学们,能识别乐曲中的音符吗?说一说它们的高低顺序。” 学生活动:倾听乐曲,观察乐谱,尝试识别音符并说出高低顺序。 设计意图:将声音的高低特点与乐曲结合,加深学生对声音高低的理解,拓展知识应用。 (三)研讨:声音的分类与特点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交流 “我听到的声音(班级记录表)”,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更好地分类声音,以及描述声音特点时的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小组代表分享记录表内容,参与讨论,明确声音分类的方法和描述声音特点的要点。 设计意图:通过研讨,梳理对声音的分类与描述方法,培养归纳与交流能力。 (四)拓展:寻找更多声音 教师活动:布置拓展任务 “课后到校园里或家里,寻找更多不同的声音,分辨它们的来源并描述特点,记录下来和同学分享。” 学生活动:记录课后任务,准备后续分享。 设计意图:将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持续探究的习惯。
三、课堂练习 选择题 下列属于动物叫声的是()。 A. 流水声 B. 狗叫声 C. 风声 答案:B 描述声音 “很强,比较刺耳”,用到的科学词汇是()。 A. 高 B. 弱 C. 刺耳 答案:C 《闪烁的小星星》中音符有()的变化。 A. 高低 B. 强弱 C. 没有变化 答案:A 判断题 我们周围的声音都来自人类生产生活。() 答案:× 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等词汇描述。() 答案:√ 乐曲中的音符没有高低之分。() 答案:×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听了周围的声音,能分辨出动物叫声、自然界声音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声音。还学会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这些词描述声音,比如鸟鸣悦耳且有高低变化,喇叭声强又刺耳。课后大家再去寻找更多声音吧。
板书设计
听听声音 声音的来源:动物叫声、自然界声音、人类生产生活声音 声音的特点:高、低、强、弱、悦耳、刺耳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通过倾听、描述活动,学生能较好地分辨声音来源并描述特点,课堂参与积极,对声音的科学认知得到提升。 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描述声音特点时,用词不够准确;在识别乐曲音符高低时,有一定难度。 教学建议 后续教学中,可增加更多描述声音特点的练习;在识别乐曲音符时,提前简单讲解音符高低的基础知识,降低难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6张PPT)
1.1《听听声音》
(教科版)四年级
上
1.1《听听声音》
同学们,刚才听到了哪些声音?大家对声音一定不陌生,那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听听声音’
聚集
听一听周围的声音。你能分辨出哪些是动物的
叫声、哪些是自然界的声音、哪些是人类生产生活
发出的声音吗?
探究新知
能分辨。动物叫声有邻居家小狗的 “汪汪” 声、树上麻雀的 “叽叽喳喳” 声;自然界的声音有风吹过树叶的 “沙沙” 声、窗外下雨的 “淅淅沥沥” 声;人类生产生活的声音则有楼下便利店的开门提示音、妈妈做饭时抽油烟机的 “嗡嗡” 声,这些声音各自有特点,很容易区分。
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描述你听到的声音。
回忆有关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与同学进行交流。
听一段简单的乐曲,你能识别乐曲中的音符吗?说一说它们的高低顺序。
课堂练习
下列属于动物叫声的是( )。
A. 流水声
B. 狗叫声
C. 风声
描述声音 “很强,比较刺耳”,用到的科学词汇是( )。
A. 高
B. 弱
C. 刺耳
《闪烁的小星星》中音符有( )的变化。
A. 高低
B. 强弱
C. 没有变化
A
B
C
课堂练习
判断题
我们周围的声音都来自人类生产生活。( )
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等词汇描述。( )
乐曲中的音符没有高低之分。( )
×
√
×
同学们,今天我们听了周围的声音,能分辨出动物叫声、自然界声音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声音。还学会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这些词描述声音,比如鸟鸣悦耳且有高低变化,喇叭声强又刺耳。课后大家再去寻找更多声音吧。
听听声音
声音的来源:动物叫声、自然界声音、人类生产生活声音
声音的特点:高、低、强、弱、悦耳、刺耳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