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1.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教科版)四年级
上
1.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同学们,老师弹吉他时,声音高低不同,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弦的音高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聚集
像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乐器,是
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弦的音高
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探究新知
弦乐器的音高和弦的粗细、长短、松紧程度有关。弦越细、越短、绷得越紧,振动时就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反之,弦越粗、越长、绷得越松,振动越慢,声音越低。比如吉他,细弦音高高于粗弦,按弦使弦变短,音高也会随之升高,就是这些因素在起作用。
小组合作,研究弦的音高和哪些因素有关。
1.选定一种弦乐器,讨论要解决的问题。
2.找一找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弦的音高,推测音高变化可能存在的规律。 3.在弦乐器上反复试弹,验证预测。
4 设计能让弦的音高发生连续变化的方案。
●手指在一根琴弦上移动,使弦振动的部分越来越短,识别音高的变化。
●调节这根弦的松紧程度,识别音高的变化。
● 手指在多根琴弦上连续移动,识别音高的变化。
5.修正方案,并在弦上试弹,寻找影响弦的音高的因素。
6.与同学交流,并阐明自己的观点。
课堂练习
弦越短,音高( )。
A. 越高
B. 越低
C. 不变
弦越紧,音高( )。
A. 越高
B. 越低
C. 不变
弦越细,音高( )。
A. 越高
B. 越低
C. 不变
A
A
A
课堂练习
判断题
弦的音高只与弦的长短有关。( )
调节弦的松紧可以改变音高。( )
粗弦比细弦音高更高。( )
×
√
×
同学们,今天我们探究了弦的音高影响因素,知道弦越短、越紧、越细,音高就越高;弦越长、越松、越粗,音高就越低。像吉他、二胡这些弦乐器,就是利用这些规律来发出不同音高的声音的。大家以后可以观察弦乐器,看看是不是这样。
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影响因素:长短、松紧、粗细
规律:
短、紧、细→音高越高
长、松、粗→音高越低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小学科学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 “声音” 单元的拓展课,聚焦弦乐器弦的音高影响因素。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对弦乐器(如吉他、二胡等)的探究,研究弦的长短、松紧、粗细等因素与音高的关系,是对 “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关系” 的深化应用,体现 “从一般物体到弦乐器,从理论到实践” 的科学探究进阶。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弦乐器有一定认知,知道弦能发声且音高有别,但对弦的音高与弦的长短、松紧、粗细等因素的具体关系缺乏科学探究经验。他们具备小组合作与初步实验探究能力,适合通过弦乐器的实践操作,深入理解声音高低的影响因素。
核心素养分析
科学观念 知道弦的音高与弦的长短、松紧、粗细有关,弦越短、越紧、越细,音高越高;反之则越低。 科学思维 通过猜想、实验、验证,培养逻辑推理与归纳总结能力,能从弦乐器的探究中提炼音高影响因素的规律。 探究实践 能小组合作开展弦乐器的探究实验,设计实验方案、操作验证、修正方案,提升实验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 态度责任 激发对弦乐器音高的探究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合作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探究弦的音高与弦的长短、松紧、粗细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设计科学的实验方案,控制变量探究弦的音高影响因素。
教具准备
吉他(或二胡、古筝等弦乐器);不同长短、粗细的弦;弦松紧调节工具;课堂练习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用吉他弹奏不同音高的音符,提问:“同学们,老师弹吉他时,声音高低不同,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弦的音高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活动:倾听吉他音,感受音高差异,思考弦音高的影响因素,交流初步想法(如 “和弦的长短、粗细有关”)。 设计意图:以吉他弹奏的实际现象导入,引发学生对弦音高影响因素的探究兴趣,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聚焦:弦的音高影响因素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 “像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弦的音高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结合生活经验,猜想弦的音高可能与弦的长短、松紧、粗细等因素有关,记录猜想。 设计意图:聚焦核心问题,激活学生猜想,明确探究方向。 (二)探索:弦的音高影响因素实验 选定弦乐器,明确问题 教师活动:发放吉他(或其他弦乐器),组织小组选定乐器,讨论要解决的问题(如探究弦的长短对音高的影响)。 学生活动:小组选定弦乐器,明确探究的具体问题,如 “弦的长短如何影响音高”。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探究目标,为后续实验做准备。 猜想影响因素与规律 教师活动:引导小组讨论,找出可能影响弦音高的因素(长短、松紧、粗细),并推测规律(如弦越短,音高越高)。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猜想影响因素及音高变化规律,记录猜想内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猜想与推理能力,为实验验证提供方向。 反复试弹,验证预测 教师活动:指导小组在弦乐器上反复试弹,验证关于弦长短、松紧、粗细对音高影响的预测。如探究弦长短时,固定弦的松紧、粗细,改变弦振动部分的长短,倾听音高变化;探究弦松紧时,固定弦的长短、粗细,调节弦的松紧,倾听音高变化;探究弦粗细时,固定弦的长短、松紧,更换不同粗细的弦,倾听音高变化。强调控制变量。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按照控制变量的方法,反复试弹弦乐器,观察并记录音高变化,验证猜想。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验证,让学生直观感受弦的音高影响因素,培养实验操作与观察能力。 设计弦音高连续变化的方案 教师活动:引导小组设计能让弦音高发生连续变化的方案,如手指在一根琴弦上移动(改变弦振动长短)、调节弦的松紧程度、手指在多根琴弦上连续移动(利用不同粗细琴弦)等,发放弦松紧调节工具等材料。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设计并实施弦音高连续变化的方案,体验音高的连续变化。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的实验设计与创新能力,加深对弦音高影响因素的理解。 修正方案,寻找影响因素 教师活动:组织小组交流方案实施情况,引导修正方案,更精准地寻找弦音高的影响因素。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修正实验方案,再次试弹,明确弦的长短、松紧、粗细对音高的影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反思与修正能力,确保实验结论的科学性。 交流观点 教师活动:组织各小组交流探究结果与观点,引导全班分享。 学生活动:小组代表分享探究结果,阐述弦的长短、松紧、粗细与音高的关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完善对弦音高影响因素的认识。 (三)研讨:弦音高的影响因素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实验结果,研讨以下问题: 弦的音高与弦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弦的音高与弦的松紧有什么关系? 弦的音高与弦的粗细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总结得出:弦越短、越紧、越细,音高越高;弦越长、越松、越粗,音高越低。 设计意图:梳理实验结论,构建弦音高影响因素的科学概念。 (四)拓展:弦乐器的应用 教师活动:展示不同弦乐器(如小提琴、古筝)的图片,提问:“这些弦乐器是如何利用弦的音高影响因素来演奏出不同音高的音乐的?”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弦乐器的演奏原理(如小提琴通过手指按弦改变弦振动长短、调节弦松紧来改变音高)。 设计意图:拓展弦乐器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科学知识与艺术的联系。
三、课堂练习 选择题 弦越短,音高()。 A. 越高 B. 越低 C. 不变 答案:A 弦越紧,音高()。 A. 越高 B. 越低 C. 不变 答案:A 弦越细,音高()。 A. 越高 B. 越低 C. 不变 答案:A 判断题 弦的音高只与弦的长短有关。() 答案:× 调节弦的松紧可以改变音高。() 答案:√ 粗弦比细弦音高更高。() 答案:×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探究了弦的音高影响因素,知道弦越短、越紧、越细,音高就越高;弦越长、越松、越粗,音高就越低。像吉他、二胡这些弦乐器,就是利用这些规律来发出不同音高的声音的。大家以后可以观察弦乐器,看看是不是这样。
板书设计
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影响因素:长短、松紧、粗细 规律: 短、紧、细→音高越高 长、松、粗→音高越低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弦乐器,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弦的音高与弦的长短、松紧、粗细的关系,实验探究与交流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对弦乐器的兴趣浓厚,课堂参与度高。 不足之处 部分小组在控制变量实验中操作不够规范,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对弦粗细影响音高的探究,因弦乐器粗细差异不明显,部分学生感知不清晰。 教学建议 后续教学中,加强实验操作的指导,确保控制变量的严格实施;准备粗细差异更明显的弦,或利用模拟教具(如不同粗细的橡皮筋)辅助探究弦粗细对音高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