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撰写调查报告,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技巧,能够清晰、准确地描述家乡文化生活的现状。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调查和分析家乡文化生活现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深入理解社会发展对家乡文化的影响。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实地采访和调查,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审美感知,激发其创造性地表达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和情感。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调查和记录家乡文化生活,帮助学生认识和传承家乡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信和责任感。
重难点 (1)学生如何有效地设计访谈提纲并进行实地调查,以确保收集到真实、全面的家乡文化生活现状信息。 (2)如何引导学生从调查数据中提炼出有价值的社会发展对家乡文化的影响,并形成有深度的调查报告。
教学方式与策略 实地考察法、访谈法、报告撰写法
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语 同学们,家乡不仅是我们的生活场所,也是文化和情感的寄托。你们家乡的文化生活状况如何?那里的文化设施是否齐全?使用情况怎样?人们日常都开展哪些活动?有没有图书阅览室?是否经常举行读书活动? (老师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感。) 二、记录家乡的人和事的方式 —— 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很强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调查研究的过程是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形成了一套基本程序:准备工作、了解情况、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 1. 准备工作和了解情况 首先是明确调查目的。每次进行调查研究前,必须清楚调查的具体目标,搞清下去调查什么、研究什么。需要注意的是,确定目的并不是让调查者局限于某个固定的结论,而是为调查提供一个方向。(老师讲解调查目的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比如我们想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那么我们的调查目的就是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现状并提出改进建议) 其次是选定调查对象。在明确了调查研究的任务之后,要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发展阶段,设定不同的成果和目标要求。例如,如果家乡的文化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重点是了解其性质和发展方向,而在成熟阶段,则应关注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老师解释不同阶段的调查目标要求,并请学生讨论自己家乡可能处于哪个阶段:生:我们家乡的文化设施比较齐全,但使用率不高;师:很好,你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是做好知识准备。调查研究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持,如果缺乏相关知识,就难以做好调查。知识的准备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学习和掌握与调查内容相关的规章制度等文件,查阅相关研究成果和报刊资料,学习涉及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老师强调知识准备的重要性和方法:生:我可以查阅图书馆的相关资料;师:非常好,还可以咨询专家或上网查找相关信息) 第四是组织准备。调查研究通常涉及多方面的人员,因此需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一方面是调查组成员的组织,另一方面是被调查单位的配合。一般情况下,上级对下级进行调查时,可以提前向被调查单位提供调查提纲,以便他们有充分准备。被调查单位则应根据提纲安排好相关人员的时间和地点。(老师讲解组织准备的具体内容,并请学生设计一个访谈提纲:生:我打算设计一个关于家乡文化设施使用情况的访谈提纲;师:很好,请详细列出你的提纲内容) 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可以进入调查阶段了。了解情况是整个调查的基础,只有掌握了详尽的第一手资料,才能为后续的分析研究打下坚实基础。在这个阶段,应该尽可能多地接触相关人员,收集尽可能多的资料。(老师强调了解情况的重要性,并请学生分享他们计划如何收集资料:生:我会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收集资料;师:很好,这样可以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2. 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 其实,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就应该开始进行初步的分析。收集资料不应像录音机一样机械,而要在收集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分析。分析研究是对前期收集资料的深化,使原始资料转化为有价值的成果。这一阶段包括两个要点:准备调查报告提纲和撰写调查报告。(老师讲解分析研究的过程,并请学生讨论如何准备调查报告提纲:生:我打算先总结收集到的资料,然后梳理出主要问题和建议;师:很好,记得要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经过分析研究阶段,对问题的认识会更加清晰,但这还不是调查研究的终点。还需要经过综合提炼阶段,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这是调查研究的关键所在,因为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描述问题。(老师讲解综合提炼的重要性,并请学生思考他们家乡的文化生活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生:我们家乡的文化设施虽然齐全,但利用率不高,可以考虑增加一些文化活动来吸引更多人参与;师:很好,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你们可以进一步细化方案) 三、调查活动任务设计 任务一 关于传统节日,你了解哪些? 请填写下表。 传统习俗或节日时间习俗春节农历正月初一熬年守岁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清明节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 “清明” 那一天,公历 4 月 5 日左右扫墓、踏青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穿针乞巧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赏月、吃月饼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老师引导学生填写表格,并请学生分享他们家乡的传统节日及其习俗:生:我们家乡过春节时会贴春联、放鞭炮;师:非常好,还有其他同学愿意分享吗?) 任务二 查阅资料或者询问长辈,针对家乡某个传统民俗或节日活动,撰写一个调查报告。 [示例] 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年 × 月 × 日 调查人:××× 调查方式:查资料,询问长辈 调查目的:了解春节习俗 调查背景: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各地方人民都会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这些活动有很多是从历史中遗留下来的,形成了独特的风俗。 调查内容: 小年:小年是一个重要的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在这一天,人们认为灶王爷会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的情况。祭灶时,会把关东糖融化后涂在灶王爷的嘴上,防止他在玉帝面前说坏话。 除夕: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具有旧岁到次夕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义。这天,家人会忙碌地准备年夜饭,通常是鸡、鱼、肉、汤圆这几道菜,寓意着年年有余、团团圆圆。 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表示辞旧迎新和美好祝愿。春节期间,人们会放鞭炮迎接新的一年,还会走亲访友,互送祝福。 (老师展示示例调查报告,并请学生讨论他们计划如何撰写自己的调查报告:生:我可以先收集有关家乡春节习俗的资料,再进行整理和总结;师:很好,记得要结构清晰,内容详实)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们学习了如何进行调查研究的方法和步骤,包括准备工作、了解情况、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我们还设计了一份关于传统节日的调查表,并撰写了一份春节习俗调查报告。希望大家能够运用所学,深入了解自己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写出一份高质量的调查报告。(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鼓励学生积极实践)
课后作业 (1)根据课前设计的访谈提纲,对家乡的一位老人进行访谈,了解家乡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整理访谈内容,形成一篇访谈记录。 (2)结合所学内容,选取家乡的一个文化现象或活动,进行实地调查,并撰写一份不少于 800 字的调查报告,分析该文化现象或活动的历史背景、现状及其对家乡文化传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