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正比例的意义 1(北京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正比例的意义 1(北京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03-11 14:0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1) 通过应用正比例关系解决问题,建构并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 应用正比例的意义较熟练的对两个量进行判断。
(3) 体会对应思想、比较思想、正比例关系的函数思想。
2.思维目标:
判断量与量之间相关联——给数量名称赋予数据并计算——确定比值之间的关系。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用正比例的关系分析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掌握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的方法。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实例,抽象概括出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理解相关联的量。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谈话:本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国学经典》一书中共有 160 页,请问你读了多少页,还有多少页没读? 从刚才说的几个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
(读的页数变了,没读的页数也发生了变化,读的页数和没读的页数这两个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这两种量叫相关联的量。)
(二)在活动中初步感知正比例关系的要素。
1.谈话:相关联的两种量的变化有没有一定的规律?有没有不变的量?下面老师与大家一起进一步研究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在此前,校领导派徐老师开车去新华书店买《 国学经典 》一书,汽车以每分钟1千米的速度前往书店,请你根据这一信息,完成下表。
2.出示表1,学生独立填写:
时间(分) 1 2 3 4 5 6 7 8 ……
路程(千米) 1 2 ……
3.学生独立填表:
(1)表中有( )和( )这两种量。
(2)(   )随着(    )的变化而变化。
(3)写出两组路程与时间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4)根据上面的式子写出数量关系式,并标出不变的量:
  =(  )
(学生汇报时,板书)
4.学生汇报。第一个学生可以看着小卷子汇报,第二个学生要看投影汇报。
5.看表格:老师读几分学生报路程。
追问:我读“5分”的时候,怎么没人回答6千米呢?
谁再说一组具有对应关系的数据?
(三)进一步感知正比例关系的要素。
1.出示表2,学生独立填写:
这是徐老师到新华书店购买《国学经典》一书的情况记录表。
数量(本) 2 6 10 11 20 30 100
总价(元) 24
教师边问(随着学生的回答)边出示结果。
2.独立填空:
(1)表中有( )和( )这两种量。
(2)(   )随着(    )的变化而变化。
(3)写出两组总价与数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4)写出数量关系式,并标出不变的量:
     =(  )(学生汇报时,板书)
3.学生举例:具有对应关系的数据。
(四)问:请你找到一组相关联的量,而且这两个量的商不变的例子。(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答案再板书一、两个关系式。)
(五)总结并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小组讨论:表1中“路程和时间”,表2中“总价和数量”及“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在观察、比较后,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概括出正比例的意义,接着让学生同桌说说,三个例子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说为什么?最后,引导学生用字母来表示正比例的关系。
(板书y:x=k(一定))
请同学们看板书追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应该分几步?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交流,并说说为什么?强调关键是列出关系式,看比值是不是一定。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正比例的意义,知道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比例,应该分为三步。下面我们一起来试试!
两种量是否相关联;
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相对应的两个数比值(商)一定。
(六)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同时出示以下六个小题)
①圆的周长和圆周率。
②汽车行驶的路程与购买汽车的价钱。
③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
④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
⑤购买同一种碳素笔的数量和总价。
⑥小学生一般每年都会长高,你的年龄和身高。
2.教师口述,学生听题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①《国学经典》一书,读了的页数与没读的页数。(不成比例)
②曹沛同学每天读《国学经典》一书,他每天读的页数一定,读的天数与读的页数。(正比例)
(七)全课总结:谈谈今天这节课的收获?
(  )(  ) 
(  )
(  )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