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人应当坚持正义》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人应当坚持正义》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7 21:01: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应当坚持正义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理解和分析苏格拉底在《人应当坚持正义》一文中所表达的正义观念及其劝说技巧。
(2)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苏格拉底如何通过一系列逻辑严密的问题,引导朋友格黎东认识到越狱是不正义的行为,进而放弃劝说苏格拉底逃脱死刑。通过分析这些劝说技巧,学生能够理解苏格拉底的正义理念,同时学习如何运用逻辑和提问技巧进行有效沟通和辩论。
(3)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不仅能够深刻理解苏格拉底关于正义的哲学思想,还能掌握如何在日常交流中运用逻辑思维和有效的提问方式来说服他人。此外,通过对苏格拉底不屈服于不正义的判决,选择坚守正义而牺牲生命的例子,学生可以反思在面对道德困境时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分析苏格拉底的提问技巧,提升学生的辩论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类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增强说服力的逻辑思维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了解苏格拉底的人生轨迹,激发学生对追求真理、捍卫正义精神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苏格拉底追求真理、舍生取义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文化传承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分析苏格拉底在文中提出的一系列问题,理解其逻辑推理过程,掌握类比论证的运用技巧,并能够在实际辩论中加以实践。
(2)难点:深入体会苏格拉底坚守正义的精神内涵,结合现实情境,思考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坚持正义,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公元前 399 年的一天,苏格拉底被古希腊 500 人陪审团法庭判处死刑,指控罪名是不敬神明和腐化雅典青年。这一判决表面上是雅典公民的胜利,但实际上却使雅典法律蒙羞。当时的法律规定,死刑犯有三条生路:缴纳罚金赎罪、请求陪审团宽恕或自请流放。苏格拉底明明有机会免于死刑,但他毅然拒绝了这些选择。甚至当他的一些朋友试图营救他逃离监狱时,也被他坚决拒绝。
师生互动:
师: 为什么苏格拉底选择了拒绝这三条生路?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写作背景
(老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相关背景资料)
苏格拉底(前 469 一前 399),古希腊哲学家。公元前 399 年,雅典法庭以 “不敬神明” 的罪名判处苏格拉底死刑。在判决执行前夕,他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劝说他越狱逃跑。苏格拉底不仅不赞同逃跑,反而提出了 “正道”“道义”“道理”“正当” 等一系列他所坚守的 “正义” 理念。
(2)作者介绍
柏拉图(公元前 427 年 - 公元前 347 年),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西方文化中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柏拉图与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及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
师生互动:
师:请同学们列举出柏拉图的其他几部主要作品。
学生回答后,老师补充说明。
(3)题目解说
本文节选自《柏拉图对话录 格黎东篇》(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王太庆译。略有改动。题目是编者加的。文中苏格拉底循循善诱,层层递进地引导格黎东赞同他的观点:人应当坚持正义。
师生互动:
师:从题目中可以看出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进一步明确文章的主题。
(4)课文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 —— 面临死亡时要不要坚持正义。
第二部分:苏格拉底以身体被毁类比正义被毁,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坚持正义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通过讨论,苏格拉底最终说服格黎东 —— 应坚持正义,绝不越狱。
师生互动:
师:带领学生一起梳理课文结构,明确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深入分析
1. 苏格拉底提出的正义理念
课文中,苏格拉底除了提出 “正义” 这个核心理念外,还涉及了 “正道”“道义”“道理”“正当” 等理念。“正道” 意为 “正确的道路或原则”;“道义” 指 “道德和伦理准则”;“道理” 是指 “事物的规律或理据”;“正当” 则是 “合理合法的” 之意;而 “正义” 则涵盖了所有这些理念的基本内涵,指的是 “公正且有利于民众的道理”。
师生互动:
师:请大家找出文中提到的相关概念,并解释它们的含义。
生:正道、道义、道理、正当...
师:这些概念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课文题目只用 “正义”?
生:因为正义包含了其他几个理念的基本内涵,体现了最高的精神追求。
2. 苏格拉底的提问方法
课文中,苏格拉底采用层层铺垫和步步设问的方法,深入浅出地将自己的道德观念逐步融入格黎东的思维,从而把他的思维引导进入自己的逻辑轨道。
师生互动:
师:苏格拉底是如何一步步让格黎东接受他的观点的?
生:通过层层铺垫和步步设问,引导格黎东逐步认同正义。
师:具体来说,苏格拉底提出了哪些小问题?
生:人要走什么路、做人要讲什么道德、人都应该讲什么道理、做什么事是正当的...
师: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这些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引导格黎东进入苏格拉底的逻辑轨道。
3. 核心问题与结论
核心问题:越狱逃跑的行为是否正当?结论:越狱逃跑的行为是不正当的,苏格拉底宁可被处死,也绝不违背正义。
师生互动:
师:苏格拉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生:越狱逃跑的行为是否正当?
师:他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生:越狱逃跑的行为是不正当的。
4. 举例说明
苏格拉底举了 “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 的事例,有何作用?
师生互动:
师:苏格拉底举了怎样的例子?
生: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的事例。
师:他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
生:通过熟悉的例子,使自己的观点易于被理解,进而被接受。
5. 提问方法的特点
苏格拉底提问的方法有哪些特点?
师生互动:
师:苏格拉底提问的方法有哪些特点?
生:偏重于问,不让对方提出问题;只要求对方回答他所提的问题;所有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6. 启示
苏格拉底提问的方法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师生互动:
师:苏格拉底提问的方法给我们什么启示?
生:一种思想需要和其他思想形成网络;所有思想都需要不断完善;所有问题都是环环相扣的...
四、品读课文,加深感悟
1. 中心思想
本文主要讲述了在苏格拉底入狱之后,他的朋友格黎东来到监狱,劝苏格拉底越狱逃跑的事情。苏格拉底面对格黎东的劝说,不断提问,层层递进,将格黎东带入自己的逻辑轨道,阐述了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体现了苏格拉底愿意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
师生互动:
师:总结中心思想。
学生跟读并复述中心思想。
2. 写作特点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师生互动:
师: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生:环环相扣,层层铺垫;步步设问,不断推进。
品析重要段落
师:请大家找出文中苏格拉底与格黎东对话中的重要段落,并进行品析。
生:找出相关段落并进行品析。
五、课堂小结,回顾收获
苏格拉底与格黎东的这篇对话,集中体现了苏格拉底关于人应当坚持正义的思想。在苏格拉底看来,正道、道理、道义、正当等正义思想,都是人应当遵从的不易原则。只要是不合乎这些原则的众人的意见、看法,都是不可取的,不值得重视或理会。即使在身体受到损害甚至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人们也应当选择 “正当” 的行为,以不正当报不正当,以坏报坏,因不符合真理,亦应摒弃。
师生互动: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方面?
生:苏格拉底的正义理念、提问方法、写作特点...
师: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发?
生:明白了正义的重要性,学习了提问的艺术...
课后作业:
(1)针对苏格拉底的正义观,撰写一篇短文,阐述你在现实生活中对于 “人应当坚持正义” 的理解和感悟。
(2)模拟一场苏格拉底式的对话,选择一个当下社会热点问题,通过设问和类比论证的方式,引导对话对方接受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