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析修辞手法构成及表达效果(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析修辞手法构成及表达效果(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7 21:05:38

文档简介

2026年高三一轮:分析修辞手法构成及表达效果高考真题(教师版)
(2024·新高考Ⅰ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你觉得劳累而懒得说话,情绪、胃口不佳且脑子不转时,往往是身体在提醒你:“电量已经触底,需要立即充电。”常用的充电方式,包括合理睡眠、适度运动、调整饮食等多种,其中睡眠最为重要。①如果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都会加重人的疲惫感,②引发多种疾病,③所以,④通过睡眠如何快速让自己精力充沛,⑤才是问题的关键。睡眠时长是保证身体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至于每天要睡多久才能保证身体健康,相信喜爱健康科普节目的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实际上,我们所需的睡眠时长是 A 的,有人不睡够9个小时难以清醒,有人睡上4个小时就能活力满满;有人睡了很长时间仍然精神萎靡,有人只要打个盹儿就能 B 。因此,能够保证自己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的睡眠时长,就是最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长。睡眠不足会导致疲劳无法缓解而残留下来,长此以往,疲劳会像负债一样逐渐累积并且利上滚利,掏空你的“家底”,进而引发多种疾病。( 甲 )也很简单:在节假日睡到自然醒,记下你的睡眠时长,然后减去工作日的睡眠时长,如果多出2个小时以上,即说明你正处于“睡眠负债”的状态,需要及时补充调整。但另一方面,一次性补充过多的睡眠,又会扰乱人体生物钟,使你的睡眠质量大打折扣,同时引发新的疲劳。所以对于“睡眠负债”,要采取“分期偿还”的方式求得解决。其实,( 乙 )。如果质量不佳,睡眠时间再长也难以恢复疲劳。而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在固定时间起床,以调整身体节律;在睡眠前洗热水澡,以尽量放松身心。只有睡得够,睡得好,坚持不懈,才能从“感觉身心疲惫”成功转化成“感觉棒极了”。
文中第一段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请以“云”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贴切,表达流畅。
答案:示例一:那是一个晴朗的夏日,蔚蓝的天空中飘着一朵朵洁白的莲花。
示例二:一阵大风吹过,天空中拥挤的羊群被吹得摇摇摆摆,逐渐向远处散去。
评分参考: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给2分;借喻贴切,给1分;语意完整,给1分;语言流畅,给1分。
(2024·全国甲卷)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山可谓家喻户晓,但真正了解它的人恐怕不多。怎样算是真正了解天山呢?不妨做个测试。你闭上眼睛,念出“天山”这个名字,试试看,能不能想象出一幅天山的全景图来?在这幅全景图里,山脉或平行或交错,许多巨大的、汽车要开上很久很久的盆地坐落其间。两座威严的雪峰——托木尔峰和汗腾格里峰巍然耸立,俯视着周边十多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带着充沛的水汽在伊犁河谷一路长驱直入的暖湿气流造就了一片片麦浪滚滚的田地和水草丰美的牧场。博斯腾湖碧水连天,赛里木湖晶莹澄澈,艾比湖“盐”装素裹,天池静卧在苍翠环绕之中……①如果在你的脑海中,②能包罗万象地浮现出这样一幅全景图,③图上呈现了天山的任何山脉、盆地、雪峰,④还有河流、和湖泊,⑤你就算真正了解天山了。
下列句子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苍翠”,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烟花向上空冲去,下落时便洒散着满天花雨。
鲁迅先生穿着朴素的长衫,从容地坐在西装领带们旁边。
夏天的雨是热情洋溢的,喜欢不打招呼就前来拜访。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答案:B
(2023年新课标1卷)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语言文字运用Ⅰ:网络时代,我们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记住所有的信息,毕竟互联网随时可以帮我们查阅。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通过一些训练提升记忆力,也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语言文字运用Ⅱ: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散尽。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①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像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风越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猛的一股风顶得他透不出气,②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仿佛是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打出这个嗝,他继续往前奔走,往前冲进,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住这个巨人;他全身的筋肉没有一处松懈,像被蚂蚁围攻的绿虫,全身摇动着抵御。这一身汗!等到放下车,直一直腰,吐出一口长气,抹去嘴角的黄沙,他觉得他是无敌的,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
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3分)
答案:①“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的意思是互联网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像 似的”表示看似是,但其实不是,总体上表示否定。②“像洗冷水澡似的”是打比方,表示“凉风飕进他的袖口”的感觉就如同“洗冷水澡”一样,“像 似的”表示“与 相似”。(3分)
【解析】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分析两处“像 似的”的含义,需先结合画波浪线句的前后句分析其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对比品味二者表意上的不同。(1)句,根据“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可知,互联网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故此处的“像 似的”具有否定意味,表示看似是,但其实不是。(2)句,结合前文“凉风飕进他的袖口”可知,祥子此时全身冷得像洗了冷水澡一样,“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使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像 似的”表示“与 相似”,表述更加形象。
考情速递:跨材料设题,重视材料之间的关联 本题要求分析语言文字运用两则语料中画波浪线部分分别使用“像 似的”在表意上的不同作用,这是高考题中首次将两个语料联系起来进行考查,提示考生关注材料之间的关联。
(2022·新高考Ⅰ卷)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科学家栾恩杰当年高考时报考的是电机系,因为服从国家安排改学自动控制,从此与国防和航天事业有了①。20世纪60年代,栾恩杰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工作后参与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就是我国潜地导弹“巨浪一号”的研制,潜地导弹作为秘密武器,在欧美国家是②的国防项目,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在没有国外技术援助、自身又缺乏技术力量的情况下,整个团队按照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的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这三步被称为“台、筒、艇”,但每一步都失败过。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③的。栾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栾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案:①设问:先用“失败意味着什么”提问,然后自己作答,有提请注意、引导思考、强化回答内容的效果;
②排比:连用三个“意味着”的语句,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把失败带来的严重后果有层次地表达出来。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22·新高考Ⅱ卷)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这小城里面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八十,祖父就死了。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的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了比拟以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答案:示例:修辞手法:排比(1分)表达效果(4分):①按顺序写了从早到晚三个时间的三种景色,在铺叙堆叠中突出作者对小城满满的回忆;②通过细数露珠、向日葵、红霞等记忆深刻的事物,渲染了自己的怀念之情。
评分参考:修辞1分,表达效果答出一点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22·全国甲卷)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又是一年槐花儿飘香的季节,小伙伴们有没有想起儿时那些带有妈妈专属味道的槐花美食?不过,槐花①______。常见的槐花有三种:淡黄色的国槐花,夏末开花,可以入药②______;白色的刺槐花(也叫洋槐花),夏初开花,花香味甜,可食用但不可入药;红色的槐花(变种)仅供观赏,既不能食用,③______。也就是说,我们吃的槐花美食来自白色刺槐。白色刺槐是我国重要的蜜源、食花和景观植物,原产北美。而我国土生土长的树种,是国槐。国槐在我国不只是一种常见的良木,而且作为一种文化元素融入传统文化之中。比如被奉为“神树”,种植在敬神祭祖的社坛周围;作为吉祥的象征,种在庭前屋后。古代社会,槐树还是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宰辅之位的象征,并出现了一些由“槐”字构成的具有政治寓意的词,如槐岳(朝廷高官)、槐蝉(高官显贵)、槐第(三公的宅第)等,槐树因此也受到读书人的喜爱。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槐蝉”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答案:(3分)D文中“槐蝉”是借代,代指高官显贵。A.借代,用“管弦”代指音乐;B.借代,用“桑梓”代指家乡;C.借代,用“娥眉”代指杨贵妃;D.比喻,“人心”是本体,“木石”是喻体。
(2021新课标Ⅰ卷)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欢腾的雄狮舞起来,“闹元宵,学‘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分为“四史”猜谜颂红色文化、非遗展示传民俗文化、戏曲联唱扬传统文化三个篇章,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传统与现代________。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________,一场关于党史知识和传统民俗知识的直播宣讲“圈粉”无数,辖区党员,青年志愿者以及现场观众________地进入直播间,感受节目的欢快气氛。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客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目,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________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答案:①意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称,两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风物”和“精神”也都是两两相对。②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
评分参考:答出①给2分,答出②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21全国甲卷)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疆是我国较早大量种植和使用棉花的地区之一。新疆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拥有①________,适宜棉花的种植和生长,新疆棉尤其是长绒棉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除了上述自然条件,现代科技的应用也是新疆棉②________。近年来,新疆棉品质不断提升,同时③________,但仍然供不应求。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答案:①文中把棉花吸收足量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饭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投射了作者对棉花的感情;②使表达比较活泼。
(1)画线句中“吃好喝好长得好”本来是用于形容人吃健康的食物喝健康的水才能茁壮成长,此处拟作“棉花吸收足重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把棉花进行人物化处理,赋予棉花人类的行为状态和心理感知,让原本无情感的自然之棉花显得亲切可感,从而能更好地表达作者对棉花细心呵护的情感。(2)在句式表达上,“棉花吸收足重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原本是自然学科的术语,表达缺乏生动活泼。拟人手法的运用,把原本无性格的棉花拟作有性格的人类,作者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读者眼前就会出现棉花茁壮成长的栩栩如生的画面,从而使句式表达活泼,更加生动和形象。
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2分,若出两点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执行细则:(1)答出用拟人表达的语意情感把棉花吸收足量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表达作者对棉花的喜爱之情。给2分。(2)答出拟人修辞的表达效果的,如表达活泼、生动形象,俏皮活泼的给2分。(3)若答出两点的,给5分。(4)若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2021·八省联考)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围棋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围棋的棋盘、棋子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盘分为四部分,可以视为象征一年的四个季节;361个交叉点,和农历一年的天数大致相当;棋盘的中央是太极,黑白两色棋子代表了阴阳。围棋棋形变化无穷,棋理深奥幽玄,充满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围棋的胜负也和其他棋类不同。其他棋类大多是斩尽杀绝或把帝后抓走才算胜。但围棋中盘胜也是赢,赢半目也是赢,体现了一种和谐、中庸的思想。另外,围棋黑白交融的棋形就像一幅迷人的水墨画,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答案】B
画波浪线的句子“围棋黑白交融的棋形就像一幅迷人的水墨画”使用了比喻修辞。本体为“棋形”,喻体为“水墨画”,相似点为黑白交融。A.借代修辞,“丝竹”代指乐器、音乐,“案牍”代指文件公务。B.比喻修辞,梨花喻指雪花。C.拟人修辞,把“风”比拟为人,“怒号”“卷”原本是人的行为动作。D.借代修辞,“汗青”借代指书卷、史册。故选B。
2020新课标Ⅱ卷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筝,是中国古人的一项重要发明,放风筝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活动。早期有关风筝的记载多与传递信息等军事活动有关。到唐代,风筝开始出现在文人诗歌中。宋代以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老少皆宜的玩具,而清明时节放风筝也成为一项普及的民俗活动。明代以后,风筝传播到世界各地,并深受各国人民喜爱。( ),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早期的风筝制作十分简单,用竹篾做骨架,贴上素绢或白纸,结好线绳,便可放飞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的制作技艺不断炉火纯青,样式也逐渐丰富起来,从动物、植物、器具、文字,到人物、仙佛,不一而足,风筝于是有了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有些风筝还安装了声响装置,如著名的“板鹞”风筝,通体安装笛哨,少则数十个,多则成百上千。放飞时百哨齐鸣,宛若空中交响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大大增加了放风筝的趣味性。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5分)
答案:①句中把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的声音比作交响乐,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交响乐由多人共同演奏,二者相似;③交响乐很有魅力,笛哨声也很有魅力,二者相似。
(2019·六省联考)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末,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儿凉风,正和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比拟、比喻、夸张
比拟、比喻、排比
对偶、借代、排比
对偶、借代、夸张
【答案】B 结合“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分析,运用比喻修辞;结合“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分析,运用排比修辞;结合“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儿凉风,正和诗一样的温柔”“更瘦硬了”分析,运用比拟修辞。故选B。2026年高三一轮:分析修辞手法构成及表达效果高考真题(学生版)
(2024·新高考Ⅰ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你觉得劳累而懒得说话,情绪、胃口不佳且脑子不转时,往往是身体在提醒你:“电量已经触底,需要立即充电。”常用的充电方式,包括合理睡眠、适度运动、调整饮食等多种,其中睡眠最为重要。①如果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都会加重人的疲惫感,②引发多种疾病,③所以,④通过睡眠如何快速让自己精力充沛,⑤才是问题的关键。睡眠时长是保证身体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至于每天要睡多久才能保证身体健康,相信喜爱健康科普节目的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实际上,我们所需的睡眠时长是 A 的,有人不睡够9个小时难以清醒,有人睡上4个小时就能活力满满;有人睡了很长时间仍然精神萎靡,有人只要打个盹儿就能 B 。因此,能够保证自己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的睡眠时长,就是最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长。睡眠不足会导致疲劳无法缓解而残留下来,长此以往,疲劳会像负债一样逐渐累积并且利上滚利,掏空你的“家底”,进而引发多种疾病。( 甲 )也很简单:在节假日睡到自然醒,记下你的睡眠时长,然后减去工作日的睡眠时长,如果多出2个小时以上,即说明你正处于“睡眠负债”的状态,需要及时补充调整。但另一方面,一次性补充过多的睡眠,又会扰乱人体生物钟,使你的睡眠质量大打折扣,同时引发新的疲劳。所以对于“睡眠负债”,要采取“分期偿还”的方式求得解决。其实,( 乙 )。如果质量不佳,睡眠时间再长也难以恢复疲劳。而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在固定时间起床,以调整身体节律;在睡眠前洗热水澡,以尽量放松身心。只有睡得够,睡得好,坚持不懈,才能从“感觉身心疲惫”成功转化成“感觉棒极了”。
文中第一段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请以“云”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贴切,表达流畅。
(2024·全国甲卷)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山可谓家喻户晓,但真正了解它的人恐怕不多。怎样算是真正了解天山呢?不妨做个测试。你闭上眼睛,念出“天山”这个名字,试试看,能不能想象出一幅天山的全景图来?在这幅全景图里,山脉或平行或交错,许多巨大的、汽车要开上很久很久的盆地坐落其间。两座威严的雪峰——托木尔峰和汗腾格里峰巍然耸立,俯视着周边十多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带着充沛的水汽在伊犁河谷一路长驱直入的暖湿气流造就了一片片麦浪滚滚的田地和水草丰美的牧场。博斯腾湖碧水连天,赛里木湖晶莹澄澈,艾比湖“盐”装素裹,天池静卧在苍翠环绕之中……①如果在你的脑海中,②能包罗万象地浮现出这样一幅全景图,③图上呈现了天山的任何山脉、盆地、雪峰,④还有河流、和湖泊,⑤你就算真正了解天山了。
下列句子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苍翠”,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烟花向上空冲去,下落时便洒散着满天花雨。
鲁迅先生穿着朴素的长衫,从容地坐在西装领带们旁边。
夏天的雨是热情洋溢的,喜欢不打招呼就前来拜访。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2023年新课标1卷)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语言文字运用Ⅰ:网络时代,我们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记住所有的信息,毕竟互联网随时可以帮我们查阅。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通过一些训练提升记忆力,也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语言文字运用Ⅱ: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散尽。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①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像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风越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猛的一股风顶得他透不出气,②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仿佛是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打出这个嗝,他继续往前奔走,往前冲进,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住这个巨人;他全身的筋肉没有一处松懈,像被蚂蚁围攻的绿虫,全身摇动着抵御。这一身汗!等到放下车,直一直腰,吐出一口长气,抹去嘴角的黄沙,他觉得他是无敌的,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
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3分)
(2022·新高考Ⅰ卷)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科学家栾恩杰当年高考时报考的是电机系,因为服从国家安排改学自动控制,从此与国防和航天事业有了①。20世纪60年代,栾恩杰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工作后参与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就是我国潜地导弹“巨浪一号”的研制,潜地导弹作为秘密武器,在欧美国家是②的国防项目,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在没有国外技术援助、自身又缺乏技术力量的情况下,整个团队按照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的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这三步被称为“台、筒、艇”,但每一步都失败过。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③的。栾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栾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
(2022·新高考Ⅱ卷)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这小城里面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八十,祖父就死了。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的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了比拟以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2022·全国甲卷)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又是一年槐花儿飘香的季节,小伙伴们有没有想起儿时那些带有妈妈专属味道的槐花美食?不过,槐花①______。常见的槐花有三种:淡黄色的国槐花,夏末开花,可以入药②______;白色的刺槐花(也叫洋槐花),夏初开花,花香味甜,可食用但不可入药;红色的槐花(变种)仅供观赏,既不能食用,③______。也就是说,我们吃的槐花美食来自白色刺槐。白色刺槐是我国重要的蜜源、食花和景观植物,原产北美。而我国土生土长的树种,是国槐。国槐在我国不只是一种常见的良木,而且作为一种文化元素融入传统文化之中。比如被奉为“神树”,种植在敬神祭祖的社坛周围;作为吉祥的象征,种在庭前屋后。古代社会,槐树还是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宰辅之位的象征,并出现了一些由“槐”字构成的具有政治寓意的词,如槐岳(朝廷高官)、槐蝉(高官显贵)、槐第(三公的宅第)等,槐树因此也受到读书人的喜爱。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槐蝉”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2021新课标Ⅰ卷)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欢腾的雄狮舞起来,“闹元宵,学‘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分为“四史”猜谜颂红色文化、非遗展示传民俗文化、戏曲联唱扬传统文化三个篇章,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传统与现代________。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________,一场关于党史知识和传统民俗知识的直播宣讲“圈粉”无数,辖区党员,青年志愿者以及现场观众________地进入直播间,感受节目的欢快气氛。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客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目,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________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2021全国甲卷)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疆是我国较早大量种植和使用棉花的地区之一。新疆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拥有①________,适宜棉花的种植和生长,新疆棉尤其是长绒棉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除了上述自然条件,现代科技的应用也是新疆棉②________。近年来,新疆棉品质不断提升,同时③________,但仍然供不应求。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2021·八省联考)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围棋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围棋的棋盘、棋子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盘分为四部分,可以视为象征一年的四个季节;361个交叉点,和农历一年的天数大致相当;棋盘的中央是太极,黑白两色棋子代表了阴阳。围棋棋形变化无穷,棋理深奥幽玄,充满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围棋的胜负也和其他棋类不同。其他棋类大多是斩尽杀绝或把帝后抓走才算胜。但围棋中盘胜也是赢,赢半目也是赢,体现了一种和谐、中庸的思想。另外,围棋黑白交融的棋形就像一幅迷人的水墨画,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020新课标Ⅱ卷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筝,是中国古人的一项重要发明,放风筝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活动。早期有关风筝的记载多与传递信息等军事活动有关。到唐代,风筝开始出现在文人诗歌中。宋代以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老少皆宜的玩具,而清明时节放风筝也成为一项普及的民俗活动。明代以后,风筝传播到世界各地,并深受各国人民喜爱。( ),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早期的风筝制作十分简单,用竹篾做骨架,贴上素绢或白纸,结好线绳,便可放飞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的制作技艺不断炉火纯青,样式也逐渐丰富起来,从动物、植物、器具、文字,到人物、仙佛,不一而足,风筝于是有了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有些风筝还安装了声响装置,如著名的“板鹞”风筝,通体安装笛哨,少则数十个,多则成百上千。放飞时百哨齐鸣,宛若空中交响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大大增加了放风筝的趣味性。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5分)
(2019·六省联考)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末,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儿凉风,正和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比拟、比喻、夸张
比拟、比喻、排比
对偶、借代、排比
对偶、借代、夸张(共80张PPT)
在知识中寻找见识
干货·有料
理性的思考、爱智求真、积极上进、
2026高考专题--
分析修辞手法构成及表达效果
考情微观
年份 卷别 提问方式 设题角度 命题特点
2024 新高考 Ⅰ卷 文中第一段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请以“云”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贴切,表达流畅。(5分) 比喻(借喻)(写作运用) ①修辞手法是高考高频考点。有两种考查方式:一是直接设题,如近三年全国卷题目;二是间接考查,放在仿写、句式效果比较,以及古诗鉴赏和文学阅读中,这类题也很多。不过,近几年高考单独设题直接考查,凸显其重要性。
②就修辞手法本身而言,考查的是常用的几种修辞手法,但更多的是对同一种手法反复考查,如比喻。
③就考查题型而言,有单考一种的,有合考两种的;同一种修辞灵活多变地考查,如比喻手法,分别以辨析选择、简答分析、实践运用等形式进行考查。
④就命题趋势而言,呈现出“辨识手法—分析效果—写作运用”的变化特点,未来也许还有创新考法。
全国 甲卷 下列句子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苍翠”,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借代、比喻(辨识手法) 2022 新高考 Ⅰ卷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设问、排比(分析表达效果) 新高考 Ⅱ卷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了比拟以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比拟、排比(分析表达效果) 全国 甲卷 下列选项中,加颜色的词语和文中“槐蝉”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借代、比喻(辨识手法) 2021 新高考 Ⅰ卷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对偶(分析构成和表达效果) 全国 甲卷 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拟人(分析表达效果) 2020 新高考 Ⅰ、Ⅱ卷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比喻(分析构成) 知识图要
9种常用修辞手法构成及其表达效果 --大本382 熟背
种类 分析构成 表达效果
比喻 把……比作……,二者在……相似;哪类比喻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比拟 把……人格化,将……物写成……人;把人拟作……物,写出了人的……(物性) 生动形象,印象鲜明,表意丰富
借代 用……代指……,属于……借代 突出特征,语言简练,引人联想
夸张 ……词把……扩大/缩小/超前 突出特征,烘托气氛,增强联想
对偶 上句……(词)与下句……(词)相对,两词在什么词性或什么内容相对;属于……种对 节奏鲜明,语言简练,抒情酣畅
排比 连续使用……词语/句子,构成排比 增强气势,结构紧凑,抒情强烈
反复 ……词语、句子,连续/间隔反复 强调内容,加强语气,强化感情
设问 提出……问题,做出……(回答) 强调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反问 ……(某句)使用了反问手法,强烈地表达了……(意愿) 加强语气,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一)比喻:打比方(说明文)
一、九种常用修辞手法
概念 比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构成必需条件 ①甲和乙必须是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她的母亲。
表示猜度。例如: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
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
烂漫的少年时代。
博喻是指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来说明一个本体。
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荷塘月色》
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种类 特点 本体(甲) 比喻词 喻体(乙) 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好像、若、如 出现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出现 1.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2.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借喻 乙代甲 不出现 无 出现 1.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作用 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等。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理解小练1

D项使用了双关手法,其他三项均使用了比喻手法。
(二)比拟:变个脸
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 种类 特点 例句
拟人 把物当作人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拟物 把人当作物 敌人张牙舞爪。
把甲物当作乙物 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作用 ①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②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注意问题:
①必须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符合所描绘的环境氛围。
例如“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真闷死人”。秋雨连绵,使人烦闷,这里却赋予“秋雨”以欢快的动作和感情,与人物的心情相悖。
②用于比拟的本体与拟体应有相似点或相近点,使比拟生动自然,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空中稀疏的星星眨着眼,发出低低的私语,相互打着招呼:‘再见!’”说它们互相说“再见”,显然与星星的特征不符。
③比拟不当常常表现为拟体和本体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不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环境氛围。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①比拟是仿照拟体(用来比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被比拟的事物),重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在“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
②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微 积 累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C.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D.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理解小练2

B项使用了比喻手法,其他三项均使用了拟人手法。
(三)借代:做代表
概念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种类 例句
①特征代本体 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②材料代本体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③标志代本体 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
④人名代著作 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概念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种类 例句
⑤绰号代本人 “芦柴棒,去烧火!”
⑥专名代泛称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⑦具体代抽象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⑧部分代整体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作用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注意问题:
①借体和本体关系密切,借体必须能突出地代表本体,有鲜明的代表性,让人一听就明白所指称的事物。有时需要在上下文中对借体有所交代,使读者明白本体是什么。
例如“我家兄妹很多,已有两个五角星,两枚大学校徽”,由于“五角星”既可指解放军,也可指铁路工人,“校徽”既可代学生,也可代教师甚至校长,因此,不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会造成歧义。
②借体往往带有褒贬色彩,反映人的思想感情,用人物特征作借体时,要注意褒贬色彩。代表正面人物时,宜用褒义的称号,反之,则用人皆厌恶的事物来代表反面人物。
例如以“诸葛亮”作借体,常用来代指正面人物;而以“三只手”作借体,常用来代指反面人物。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①判断本体和喻体是两种事物还是一种事物。借喻所用的喻体和本体是两种事物,而借代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指代该事物。
②分析它们构成的基础。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而构成借代的基础则是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相关性。
③看能否变成明喻。借喻大都可以变为明喻,而借代则不能。
微 积 累
示例对比: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借代,“帆”代指船)
“夕阳把胭脂抹了一河,便匆匆地落了山”(借喻,“胭脂”喻指夕阳的余晖)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D.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理解小练3

D项使用了比喻手法,其他三项均使用了借代手法。
(四)夸张:说大话
概念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描述的一种修辞手法。 种类 特点 例句
扩大夸张 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缩小夸张 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处说。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
概念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描述的一种修辞手法。 种类 特点 例句
超前夸张 在两件事之间,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 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作用 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以创造意境;表明态度,语言生动。 注意问题:
①夸而有据,夸而有节。夸张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合乎情理,把握分寸,否则很难给人以真实感。
例如“她讲到她受到的痛苦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似的喷射出来”,此句的夸张有失真实。
②夸张要明确、显豁,突出夸张的特点,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在事实与夸张之间模棱两可。
例如“屋里静极了,就连掉下一枚小钉子也听得见”,此句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
③要注意夸张的具体表现。夸张往往借助比喻、比拟等手法来表现。
④要注意夸张运用的场合。在科学文章中不适合运用夸张手法。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A.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B.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C.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理解小练4

C项“衣冠”使用了借代手法,其他三项均使用了夸张手法。
(五)对偶:比翼齐飞,共结连理
概念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种类 特点 例句
按内容分 正对 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反对 上下句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或矛盾对立关系。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串对 上下句在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也叫“流水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概念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种类 特点 例句
按形式分 工对 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宽对 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概念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作用 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
②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下列诗句中,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
A.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B.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C.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D.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理解小练5

A项从结构上看,“呼童”是动宾结构;“儿女”是联合结构;从词性上看,“呼”是动词,“儿”是名词,二者词性不同。故此项对仗不工整。
B项从词性上看,“紫艳”句中“半”是数词,“红衣”句中“落”是动词,二者词性不同。故此项对仗不工整。
C项从结构上看,“沙岸”是定中结构,“乘舟”是动宾结构。从词性上看,“随”是动词,“亦”是副词,二者词性不同;“向”是介词,“归”是动词,二者词性也不同。故此项对仗不工整。
D项对仗工整。
(六)排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
种类 例句
成分排比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单句排比 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矿石,如果害怕冶炼,那它永远不能成钢;航船,如果害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到达彼岸。
种类 例句
复句排比 戴镇长喜欢发表演讲,怀宝就暗示镇上的中学校长多请戴镇长去给学生们讲话;戴镇长喜欢读史书,怀宝就去镇上早先的几个富户家搜罗古书;戴镇长喜欢让自己的讲话家喻户晓,怀宝就常用粉笔把自己记录下的镇长讲话抄在镇政府门前的黑板上。(周大新《向上的台阶》)
作用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对偶与排比的区别
①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对偶要求必须对称,字数相等;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②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提示语,使排比内容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句不重字。
③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微 积 累
C项使用了反复、反问、用典手法,其他三项均使用了排比手法。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排比手法的一项是
A.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B.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C.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理解小练6

(七)反复:千言万语,一个声音
概念 反复是指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式或者段落等。 注意(叠字)
种类 例句
连续反复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间隔反复 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拒绝赔款,强占钓鱼岛,他们不惊诧;美帝国主义轰炸大使馆,死伤中国人命,他们不惊诧;印尼治下的混战,屠杀华人,抢劫财产,先奸后杀,秘密杀戮,放火烧人,他们也不惊诧;在上访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作用 ①用于说理性文章,起强调作用;②抒情写景,感染力强;③承上启下,划分层次;④具有延宕的效果。(延缓情节推进,增强悬念与吸引力)
反复手法会故意拖延故事节奏,迟迟不揭示关键信息或推进情节。——《石门阵》
D项使用了排比手法,其他三项均使用了反复手法。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反复手法的一项是
A.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B.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C.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D.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理解小练7

(八)设问:自问自答
概念 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紧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强调答案或观点)的一种修辞手法。
种类 例句
一问 一答式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贾祖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几问 一答式 啊,是谁,这么早就把那亲爱的令人心醉的乡音送到了我的耳畔?是谁,这么早就用他那吱吱哇哇的悦耳动听的音乐唤来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个青年人。(峻青《乡音》)
作用 ①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②强调……观点;③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④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D项使用了反问手法,其他三项均使用了设问手法。
下列诗句中与其他三项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B.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理解小练8

(九)反问:无疑而问
概念 反问也叫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
种类 例句
用肯定句表达否定的内容 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
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 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作用 加强语气,发人深省;激发读者的感情,加深读者的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
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①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
②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然后自己回答;而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自己的思想,答在问中。
微 积 累
D项为一般疑问句,其他三项均为反问句。
下列诗句中,与其他三项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C.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D.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理解小练9

二、其他修辞手法
(一)反语:故意说反话
1.概念 ——情感色彩发生变化
运用与本义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义,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彩的修辞手法。
高二期末考试:
在对抗肥胖的过程中,很多人因采用极端方法而 ,虽然能在短期内看到体重下降的“成果”,但这背后隐藏着严重的问题。当人们过度节食时,身体由于缺乏足够的能量供应,会进入“节能模式”。
①第一处引号表示一种反语或否定的意味,强调这种成果的虚假性或不可持续性,并不值得庆祝反而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2.种类
(1)讽刺反语:为实现强烈的批评、抨击等目的而运用的反语。
例如: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拿来主义》)
(2)风趣反语:为达到风趣、幽默等轻松愉快的效果而运用的反语。
例如:几个女人有点儿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荷花淀》)
3.作用
(1)揭露、批判、讽刺和嘲弄消极方面,增强语言的战斗力。
(2)鲜明地表达说话人的态度和立场。
(3)使语言有变化,不死板,生动有趣,增强说话或文章的幽默风趣感。
(二)双关:弦外之音
1.概念
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
2.种类
(1)谐音双关:利用词语的同音或近音条件构成的双关。例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刘禹锡《竹枝词》)
(2)语义双关: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构成的双关。例如:玉带林(林黛玉)中挂,金簪雪(薛宝钗)里埋。(《红楼梦》)
3.作用
使语言表达含蓄、幽默,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三)通感:换个感觉
1.概念
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手法。
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塘月色》)
2.作用
(1)能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增强表达效果。
(2)化抽象为具体,突出特征。
(3)调动读者的多种感觉,激发联想。
(说明:学术界也认可把引用、对比放入修辞手法中。)
活动一
辨识修辞手法(选择题)
1.(2024·全国甲)下列句子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苍翠”,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天池静卧在苍翠环绕之中……
A.烟花向上空冲去,下落时便洒散着满天花雨。
B.鲁迅先生穿着朴素的长衫,从容地坐在西装领带们旁边。
C.夏天的雨是热情洋溢的,喜欢不打招呼就前来拜访。
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文中“苍翠”属于借代修辞,用颜色代指树木。
A项运用比喻手法,将烟花绽放后四处散落的碎屑比作满天“花雨”。
B项运用借代手法,用西装领带代指具有这一打扮的一类人。
C项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夏天的雨以人的情态。
D项运用通感手法,沟通了嗅觉和听觉两种感官。
2.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不同的书,会散发不同的馨香。温婉雅致的散文集,是淡雅的康乃馨,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可以让我们的心沉静下来;观照古今的历史书,是一树的泡桐花,散发着浓郁的芳香,会让我们的心灵充满生命的热情;引人入胜的小说故事,是奔放的芍药,要与牡丹争高下,可以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神秘的幻想;优美的诗歌,是清丽的茉莉,读过之后连鼻尖似乎都带着墨香,仿佛我们的身心都沐浴在清香之中……这些或淡雅或浓郁的书香,陪伴着我们每一段闲暇的时光,让那些入心的文字辗转在五脏六腑之中,成为我们心灵的一部分。
A.比拟、比喻、夸张 B.比拟、比喻、排比
C.对偶、借代、排比 D.对偶、借代、夸张

活动二
分析修辞手法的构成和效果(主观题)
1.分析构成:结合修辞概念分析内容。
例:
比喻,将……比作……,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
拟人,将……当作人来写,给……赋予人格化的特点。
2.赏析效果:结合内容分析效果。
例:
排比,形式上,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内容上,……,突出了……。
1.比喻
(2020·新高考Ⅰ)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水。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
(一)分析九种常用修辞手法的构成和效果
答案 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
②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
③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比喻是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构成比喻的关键:①本体与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种事物;
②本体与喻体必须有相似之处。
分析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可先总体点出具有相似性,再从形态、特点等角度分析相似性。
此句把车流比作水流,将长而拥堵的车流的形状和黏稠的河水联系在一起,突出了二者的相似性,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车流很长,车辆很多,也表现出了塞车严重,车速缓慢。
(1)比喻具有相似性题型
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
②……和……相似,……和……(在)……(方面)相似。
分析相似之处时,内容一定要全面,无关文字不写。(结合画线句子或者上下文从局部细节放大分析)(相似性有几点就需要答几点)
答题思路
(2)比喻的构成与效果题型
①将……比作……,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
分析效果时,内容一定要全面,无关文字不写。(一定要答出情感是什么、强调的是什么等内容)
答题思路
2.比拟
(2021·全国甲)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答案 
①文中把棉花吸收足重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饭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分析拟人的构成)
②赋予棉花以人的行为和心理感知,让原本无情感的自然之棉花显得亲切可感,从而更好地表达作者对棉花细心呵护的情感。(内容层面效果)
③表达更加活泼、生动和形象。(句式表达层面效果)
(1)比拟构成以及效果分析。
①文中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当作人来写,给……赋予人格化的特点(或答“给……赋予人的特点与情感”)。
②……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物的特点(分析句中体现拟人的具体部分)(……是画线句子中的拟人部分)。
③结合上下文分析作者运用拟人句想要表达的目的、情感等。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特点),表达了……(作者情感)。
答题思路
3.借代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乡村日渐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村史馆逐渐成为村民们寄托乡愁、留住历史的“纽带”。乡愁,不仅藏在耕耘桑梓的往事中,也藏在烟火百态的民风民俗里。修村史、扬村风,久久为功,方能将乡村精神文明传承保护下去。
答案 
(1)构成:“耕耘桑梓”代指农事,“烟火百态”代指农家生活百态。
(2)表达效果:“耕耘桑梓”“烟火百态”以实代虚,把“农事”“农家生活”这些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使文笔简洁精练;引人联想,增添了特有的情味,投射出了村民对家乡农家生活的感怀。
4.对偶
(2021·新高考Ⅰ)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汁醇味正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答案 
①意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称,两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风物”和“精神”也都是两两相对。
②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 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
(1)构成特点
“×××”和“×××”都是并列式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性词组,对仗工整;其中,“××”和“××”相对,都是动宾式(偏正式)结构,对仗工整;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思相关,上下两句构成一组对偶。(如果是对联,要加一句“仄起平收”)
答题思路
(2)表达效果
形式上,句式整齐,音节整齐匀称,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如果是对联,要加一句“对仗工整”)
语言上,语言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富有感染力。
内容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突出了/强调了……。
5.夸张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由于赛道冰面不平整,上面有一层特制的微小颗粒,这时候就该冰壶出场了。运动员可以用冰壶刷刷冰面以改变冰壶与冰面的摩擦力,使冰壶滑行更加顺畅。因此,扫冰者无法判断冰壶的路线,这就需要投掷冰壶的运动员通过叫喊来指挥队友的行动,使冰壶的运行更加精准。这些呐喊声虽然语言不同,但运动员到最后都要张开“血盆大口”,发出一个长长的开口拖音。
答案 ①将张嘴的动作夸大成张开“血盆大口”,充分展示了运动员在场上积极拼搏的精神状态。
②文中为了突出运动员呐喊的声音之大。
③特点鲜明,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
夸张的表达效果
(1)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之大/之深/之强……(或……之小/之弱……)。
(2)突出了……的特点,启发读者……的联想,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答题思路
6.排比与设问
(2022·新高考Ⅰ)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在所难免的。栾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栾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
答案 (1)设问:先用“失败意味着什么”提问,能提请注意、引导读者思考;然后自己作答,强化回答内容的效果。
(2)排比:连用三个“意味着”的语句,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把失败带来的严重后果有层次地表达出来。
(1)排比
①构成:“……”“……”“……”都是由“××+××”构成的××结构短语共同组成,结构相同,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为成分排比。
②表达效果:形式上,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内容上,……,突出了……。
如果排比句子中有相同的语句,要将相同的语句写出来,把其他的词性或者结构相同的成分一一列举出来,再写以上内容。
答题思路
(2)设问
该句提出了……问题,作出了……的回答,突出了……(内容)。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层次分明,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答题思路
7.反复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开封就像我们整个民族,一再地在灾难的大漠上重新站立,立誓恢复淤泥下的昔日繁华。但是,淤泥下的一切属于记忆,记忆像银灰色的梦,不会有其他色彩。于是,开封成了一个褪色的遗址。
只有最高大、最坚牢的构建未曾掩埋。台阶湮没了,殿身犹在;高塔被淤没底层,仍然巍然不摧。那天我与友人同去开封,不知爬了多少台阶,古塔、古塔、古塔,宫殿、宫殿、宫殿。我累了,上下环顾,对友人说:“我真想把荒草间的石阶拍下来,题名时间。”友人说:“别拍了,一端相机便成了现代。”
答案 
(1)构成:句子中的“古塔”和“宫殿”分别重复强调了三次,体现了反复咏叹的特点。
(2)表达效果:①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强调了所爬的古塔、宫殿之多,与下文的“我累了”照应;
②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表现出开封城历史年代的久远以及它灿烂辉煌的过去。
反复
画线句采用“……(词语/句子)”,形成连续/间隔反复,强调了……(内容),强烈地表达了……(感情)。
答题思路
8.反问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常山战鼓响起来了,哪能没有“高照”的身影呢?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定高照,那在风中摇曳的雉鸡翎,妩媚多姿;一面面龙凤小旗缠在高高的中幡竹竿上,猎猎生风。几十公斤的中幡在艺人们的身上上下翻飞。“托塔”“二踢脚”“孙猴背剑”“二郎担山”……代表着吉星高照的中幡,似乎有着不倒的魔力。高照,高照,高高地照耀着正定古城的人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答案 ①反问,意思是常山战鼓响起来了,不能没有“高照”的身影。
②从结构上来看,承上启下,由上文的常山战鼓过渡到下文对“高照”的描写。 ③从表达上来看,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和发人深思,表明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定高照”也极具魅力。
该句把……(意思)用反问的形式表达出来,
引发读者……的思考,强化……意思,加强了语气,增加了感染力。
答题思路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古代汉语(特指书面语)最大的特点就是言简义丰,用它写作诗歌和散文,可以达到回味无穷的境界。唐宋诗词享有“古汉语之花”的美誉,其音韵和谐,言不尽意,是世界上最精致的诗歌作品。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巨星璀璨代不乏人,难道不是跟古代汉语的这个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吗?
(二)综合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答案 比喻、反问。①比喻:将历代著名诗人比作璀璨的“巨星”,形象地写出了他们在“诗的国度”中的重要地位,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②反问:用反问句表达“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巨星璀璨代不乏人”与古代汉语特点密不可分这一肯定的意思,能起到突出强调、增强气势的作用,可以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2.文中画横线处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中性粒细胞不知疲倦地在血流中巡逻,寻找有害的病原体。当它们发现入侵者,就用以下三种办法将其清除:将病原体吞下;向病原体喷洒致命的化学物质;或者自杀性地把自己抛出,像网一样把敌人缠住,使其动弹不得,直至死去。
答案 比喻、拟人。把中性粒细胞比作“网”,将中性粒细胞抵御病原体的过程拟作与敌人厮杀并同归于尽,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免疫系统的中性粒细胞是如何守住人体抵御感染的第一道防线的。
分析表达效果要注意多角度。可从内容、情感、句式、语言、语气、阅读效果等角度具体分析。分析角度不同,表达效果也不同。
①内容上,对……起强调作用,使描写生动形象,突出……的特点。
②情感上,表达作者……的情感,抒情意味浓厚。
③句式上,整齐有序,整散结合等。
④语言上,生动、活泼、典雅,具有音乐美等。
⑤语气上,增强语气,增强气势。
⑥阅读效果上,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加深读者印象,引发读者思考。
另外,有时要结合结构分析,如过渡、铺垫等。这一点要结合修辞句在文段中的位置分析,不是答每道题都必须有的。
小结
活动三
高考真题 讲评
(2024·新高考Ⅰ卷)
文中第一段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请以“云”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贴切,表达流畅。
答案:示例一:那是一个晴朗的夏日,蔚蓝的天空中飘着一朵朵洁白的莲花。
示例二:一阵大风吹过,天空中拥挤的羊群被吹得摇摇摆摆,逐渐向远处散去。
评分参考: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给2分;借喻贴切,给1分;语意完整,给1分;语言流畅,给1分。
(2024·全国甲卷)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博斯腾湖碧水连天,赛里木湖晶莹澄澈,艾比湖“盐”装素裹,天池静卧在苍翠环绕之中……①如果在你的脑海中,②能包罗万象地浮现出这样一幅全景图,③图上呈现了天山的任何山脉、盆地、雪峰,④还有河流、和湖泊,⑤你就算真正了解天山了。
下列句子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苍翠”,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烟花向上空冲去,下落时便洒散着满天花雨。
鲁迅先生穿着朴素的长衫,从容地坐在西装领带们旁边。
夏天的雨是热情洋溢的,喜欢不打招呼就前来拜访。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答案:B
(2023年新课标1卷)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语言文字运用Ⅰ:网络时代,我们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记住所有的信息,毕竟互联网随时可以帮我们查阅。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通过一些训练提升记忆力,也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语言文字运用Ⅱ: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
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3分)
①中的“像 似的”表示否定。 ②“像 似的”表示相似。(3分)
(2022·新高考Ⅰ卷)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栾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栾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案:
①设问:先用“失败意味着什么”提问,然后自己作答,有提请注意、引导思考、强化回答内容的效果;
②排比:连用三个“意味着......”的语句,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把失败带来的严重后果有层次地表达出来。
评分参考:共4分,每点2分;第1点,答出设问的构成“自问自答”1分,答出表达效果“提请注意、引导思考、强化回答”任意一点1分。第2点答出“三个意味着......”构成排比1分,答出表达效果“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有层次”任意一点1分。
(2022·新高考Ⅱ卷)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的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了比拟以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修辞手法:排比(1分)
表达效果:①按顺序写了从早到晚三个时间段的三种景色,在铺叙堆叠中突出作者对小城满满的回忆;②通过细数露珠、向日葵、红霞等记忆深刻的事物,渲染了自己的怀念之情。(5分)
评分参考:修辞1分,表达效果答出一点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六.(2022·全国甲)下列选项中,加颜色的词语和文中“槐蝉”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古代社会,槐树还是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宰辅之位的象征,并出现了一些由“槐”字构成的具有政治寓意的词,如槐岳(朝廷高官)、槐蝉(高官显贵)、槐第(三公的宅第)等。槐树因此也受到读书人的喜爱。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C.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文中“槐蝉”即槐花树,后代指高官显贵,是借代。
A.借代,用“管弦”指“管乐器与弦乐器”,代指音乐;
B.借代,“桑梓”为古代住宅旁常载的两种树木,后代指故乡,借代手法;
C.借代,蚕娥的触须细长而弯曲,如同女子美丽的眉毛,后代用“蛾眉”或“娥眉”指美女。
D.比喻,“人心”是本体,“木石”是喻体,这里是一个否定性的比喻。
(2021新课标Ⅰ卷)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欢腾的雄狮舞起来,“闹元宵,学‘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目,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________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答案:①意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称,两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风物”和“精神”也都是两两相对。②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
评分参考:共5分,答出“上下句意义紧密相连”1分,结合关键词分析上下句词语“两两相对”的特点2分,答出表达效果2分。
(2021全国甲卷)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疆是我国较早大量种植和使用棉花的地区之一。新疆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拥有①________,适宜棉花的种植和生长,新疆棉尤其是长绒棉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除了上述自然条件,现代科技的应用也是新疆棉②________。近年来,新疆棉品质不断提升,同时③________,但仍然供不应求。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答案:①文中把棉花吸收足量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饭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投射了作者对棉花的感情;②使表达比较活泼。
(2021·八省联考)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围棋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围棋的棋盘、棋子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盘分为四部分,可以视为象征一年的四个季节;361个交叉点,和农历一年的天数大致相当;棋盘的中央是太极,黑白两色棋子代表了阴阳。围棋棋形变化无穷,棋理深奥幽玄,充满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围棋的胜负也和其他棋类不同。其他棋类大多是斩尽杀绝或把帝后抓走才算胜。但围棋中盘胜也是赢,赢半目也是赢,体现了一种和谐、中庸的思想。另外,围棋黑白交融的棋形就像一幅迷人的水墨画,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答案】B
2020新课标1卷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水。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粘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③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评分参考】共4分;指出本体“塞车的路”和喻体“黏稠的河”给1分;答出“形状相似”给1分;答出“缓慢特征相似”给2分。
2020新课标Ⅱ卷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期的风筝制作十分简单,用竹篾做骨架,贴上素绢或白纸,结好线绳,便可放飞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的制作技艺不断炉火纯青,样式也逐渐丰富起来,从动物、植物、器具、文字,到人物、仙佛,不一而足,风筝于是有了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有些风筝还安装了声响装置,如著名的“板鹞”风筝,通体安装笛哨,少则数十个,多则成百上千。放飞时百哨齐鸣,宛若空中交响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大大增加了放风筝的趣味性。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5分)
答案:①句中把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的声音比作交响乐,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交响乐由多人共同演奏,二者相似;③交响乐很有魅力,笛哨声也很有魅力,二者相似。
(2019·六省联考)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末,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儿凉风,正和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比拟、比喻、夸张 B.比拟、比喻、排比 C.对偶、借代、排比 D.对偶、借代、夸张
【答案】B
本讲结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