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学案(无答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学案(无答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7 20:5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燕歌行》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体会其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诵读赏析诗歌,找出诗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其现实批判意义。
学习戍边战士浴血奋战的爱国精神。
走近作者: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仲武,唐朝渤海郡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高渤海。去世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忠”。(“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诗歌风格:
“雄浑悲壮”是高适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
创作背景:
高适创作此诗前,曾怀着豪情壮志到蓟北一带漫游,寻求报效国家的机会。当时,那里正是唐朝与契丹对峙的前沿地区,形势紧张,是用人之地。由于当地军政官僚们堵塞贤路,高适的愿望无法实现,但他也对边塞地区的现实状况了解的更加具体、透彻。将帅不恤士卒,指挥无能,欺君邀赏,高适对此感慨颇深,写下此篇。
张守珪当时任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的要职,主持北边和契丹的军事,史载他曾隐瞒所率将领的败状,向朝廷妄奏有克捷之功。所以此诗含有讽刺张守珪的意思,具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
解读题目:
“燕”是战国时期一个国家的名字,在今河北省北部。
“燕歌”即燕地的歌谣。
“行”属于“歌行体”。例如“长恨歌”“琵琶行”,属“古体诗”。一般篇幅较长,以叙事为主,句数及每句字数无定。
“燕歌行”是乐府旧题,多写有关边地征戍之事,以咏征人思乡、少妇怀远之情为主。
活动一:诵读感知
听范读,标准字音,划清节奏。
2.自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燕歌行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3.诗歌诵读小组赛和个人赛。
诗歌诵读方法:
(1)抓准韵脚,读好诗韵。诗韵是古诗朗读中潜在的情感语气,它主要依赖于读准平仄音,表现好韵脚韵音等得以实现的。
(2)正确理解,读准诗意。节奏:依据正确的诗歌节奏朗读;重音:诗句的意思和情感的表达是依靠情感语气来实现的,其中语音轻重是关键。因此必须根据诗歌的表达重点,确定少而精的词语加以重读处理,并用着重号“·”标示。语调:根据诗歌的情感表达确定哪句(部分)用升语调,哪句(部分)用降语调,分别用“↑”“↓”表示,注意诗句前后部分语调要相反或相对配置。
(3)展开想象,读出诗境。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因此在读出诗韵、读准诗意的基础上,应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情境,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
4.了解序言交代的内容。诗歌按照什么顺序写“征戍之事”的?
活动二:研读赏析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诗眼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诗眼:
表现:
2.读诗歌找出具体表现的诗句并分析。(先独立思考后同学之间合作讨论,推荐代表分享交流。)
3.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状况?请找出相关诗句。
活动三:总结探究
1.找出诗歌中的对比并分析。
2.这些对比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理解性默写
《燕歌行》中,表现军队出师时盛大气势,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的诗句是:
, 。
高适的《燕歌行》中先从少妇角度写,再从战士角度写离别之苦的句子
“ , ”。
3.《燕歌行》中, , 两句古今对比,李广勇猛善战,作风朴实,能善待部将,与士卒同甘共苦。而唐将只知寻欢作乐,不思报效国家。
4.《燕歌行》中,“ , ”这两句写出边地自然环境艰苦,敌军进攻猛烈,官兵处境的险恶。
5.《燕歌行》中,“ , ”两句揭示了将帅和展示的巨大差别,暗示了战争必败的原因——从内部瓦解了战斗力。
6.《燕歌行》中,“ , ”两句写边城遥远,难可度越,苍茫广漠,一无所有,从空间上写出士兵飘零孤独之苦。
7.《燕歌行》中,突出边关军情紧急、敌人来势凶猛的诗句是:
, 。
8.同样是描写塞外黄昏时的风景,王维的《使至塞上》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奇壮阔,而高适的《燕歌行》则是 , 的凄凉与悲壮。
9.高适的《燕歌行》中“ , ”两句写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视死如归,有力地讽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
知识积累,拓展延伸
边塞诗知识积累
1.边塞诗表达的思想情感主要有六个方面:
(1)描写塞外奇丽壮阔的自然风光 。王维《使至塞上》
(2)抒发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情。王昌龄《从军行》
(3)表达征人久戍边关的思乡念亲之愁。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反映连年征战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陈陶《陇西行》
(5)表达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及环境的恶劣。李白《塞下曲》
(6)表达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战士的同情。
2.边塞诗常用手法:
(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2)对比(3)衬托(4)象征(5)比喻(6)夸张(7)用典(8)渲染(9)虚实结合
3.边塞诗常见意象:
(1)有关景物:烽火、狼烟、孤城、黄沙、雪山、黑山、大漠等。
(2)有关动物:马、雁、鹰等。
(3)有关地名:轮台、龟兹、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边关、玉门关等 (4)常见乐器:羌笛、胡笳、芦管、鼓、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