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卷(1-2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2026学年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卷(1-2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08 22:4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卷(1-2章)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式计算错误的是(  )
A. B.
C. D.
2.在下列各组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1、6、6 B.2、3、5 C.2,6,9 D.5、3、10
3.如图,,,请问添加下面哪个条件不能判断的是( )
A. B. C. D.
4.在实数:,3.14159,,π,1.010010001…,中,无理数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5.如图,在中,是边上的中点,,与的周长之差为2,则的长为( )
A.6 B.7 C.8 D.9
6.如图,数轴上表示2,的点分别为点C,点B,点C是线段的中点,则点A表示的数( )
A. B. C. D.
7.如图,,点在边上,若,,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8.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C=2∠CDB,AB=12,CD=3,则△ABC的周长为(  )
A.21 B.24 C.27 D.30
9.如图在四边形中,和都是直角,且.现将沿翻折,点的对应点为,与边相交于点,恰好是的角平分线,若,则的长为(  )
A. B. C.2 D.
10.如图,在中,,,,,是高,是中线,是角平分线,交于点,交于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的周长的周长;②的面积的面积;③;④;⑤.
A.①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③④
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3分)
11.如图,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可将其固定,这里运用的几何原理是 .
12.比较大小: (填“>”,“<”或者“=”).
13.如图中每个小方格的面积都是1平方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14.是的算术平方根,是立方根,则 .
15.如图,在中,分别是的中点,连接交于点.若四边形的面积为5,则的面积为 .
16.在中,,将三角形折叠,使得点与线段延长线上的点重合,折痕分别与边交于点,与边交于点,连接交边于点,若,且,则边的长度为 .
三.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72分)
17.(6分)计算:
(1) (2)
18.(6分)如图,已知O为内任意一点,求证
(1) ;
(2)
19.(8分)已知的立方根是,的算术平方根是.
(1)求,的值;
(2)求的平方根.
20.如图,四边形中,,,E、F分别为、的中点,连接、.
(1)与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2)求证:.
21.(10分)如图,在中,是的角平分线,点在边上(不与点,重合),与交于点.
(1)若是中线,,,则与的周长差为_____;
(2)若,是角平分线,求_____;
(3)若,是高,求的度数.
22.(10分)如图,在中,,,将绕点逆时针旋转得到,点,的对应点分别为,,连接.
(1)求证:;
(2)当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求的度数.
23.(12分)【问题提出】
数学兴趣小组在活动时,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中,,,D是的中点,求边上的中线的取值范围.
【问题探究】
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到E,使,请补充完整证明“”的推理过程.
(1)试说明:.
解:延长到点E,使,
∵D是的中点(已知),
∴(中点定义),
在和中,
∵,
∴(__________).
(2)探究得出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问题解决】
(3)如图2,中,,,是的中线,,,且,求的长.
24.如图,以的边、分别向外作等腰直角与等腰直角,,连接和相交于点O,交于点F,交于点G.

(1)试说明:;
(2)试说明:;
(3)试说明:点A到边,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分析】本题考查平方根及立方根,熟练掌握相关性质及定义是解题的关键.利用平方根及立方根的定义逐项判断即可.
【详解】解:A.,则不符合题意,
B.,则不符合题意,
C.,则不符合题意,
D.无意义,则符合题意,
故选:D.
2.A
【分析】此题考查组成三角形的条件:较短两条线段的和大于较长线段,据此依次判断即可.
【详解】解:A.由,则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
B.由,则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C.由,则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D.由,则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D
【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注意:、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本题要判定,已知,,则,具备了一组边一个角对应相等,对选项一一分析,选出正确答案.
【详解】解:,
,即.
A、添加,可根据判定,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添加,可根据判定,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添加,可根据判定,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添加,不能判定,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A
【分析】本题考查了立方根和算术平方根,无理数的定义,初中阶段常见的无理数形式有:,等、开方开不尽的数、等这样有规律的数,理解无理数定义及常见无理数形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根据无理数定义及常见形式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
无理数有,π,1.010010001…,
∴无理数有3个,
故选:A.
5.C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点的定义及线段的和差,根据图中信息找到线段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中点的定义得出,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得出,从而得出答案.
【详解】解: 是边上的中点,

与的周长之差为2,

即,



故选C.
6.D
【分析】本题考查了实数与数轴,以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根据C是线段的中点,可得,用C点表示的数减去的距离,可得A点表示的数.
【详解】解:∵点C是线段的中点,
∴,
∴点A表示的数是:,
故选:D.
7.D
【分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推出,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到.
【详解】解:∵,
∴,
∵,
∴.
故选:D.
8.C
【分析】根据题意在AB上截取BE=BC,由“SAS”可证△CBD≌△EBD,可得∠CDB=∠BDE,∠C=∠DEB,可证∠ADE=∠AED,可得AD=AE,进而即可求解.
【详解】解:如图,在AB上截取BE=BC,连接DE,
∵BD平分∠ABC,
∴∠ABD=∠CBD,
在△CBD和△EBD中,

∴△CBD≌△EBD(SAS),
∴∠CDB=∠BDE,∠C=∠DEB,
∵∠C=2∠CDB,
∴∠CDE=∠DEB,
∴∠ADE=∠AED,
∴AD=AE,
∴△ABC的周长=AD+AE+BE+BC+CD=AB+AB+CD=27,
故选:C.
9.C
【分析】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延长和相交于点,根据翻折的性质可以证明,可得,再证明,可得.
【详解】解:如图,延长和相交于点,
由翻折可知:,,
是的角平分线,





,,

,,


故选:C.
10.D
【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以及角的相关性质与运算,同时还考查了等积法.
解题的关键在于对三角形相关知识的熟练掌握与灵活应用.
【详解】① 是的中线,

的周长,
的周长,
的周长的周长,
故①说法正确;
②在中,,



又 ,,,是角平分线,


故②说法不正确;
③ ,是的高,


是的角平分线,




故③说法正确;
④ ,是的高,



是的角平分线,


故④说法正确;
⑤ ,,,,是的高,



故⑤说法错误.
①③④说法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1.三角形的稳定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稳定性,熟练掌握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是解题的关键.根据题意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可将其固定,这里运用的几何原理是三角形的稳定性.
故答案为:三角形的稳定性.
12.<
【分析】本题考查了实数的大小比较.估算的取值范围,然后比较与1的大小即可.
【详解】解:∵,
∴,
∴,
∴.
故答案为:<.
13.5.5平方厘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根据提题意得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厘米,先求出,,,,,,由此即可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
【详解】解:如图所示,
∵图中每个小方格的面积都是1平方厘米,
∴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厘米,
∴,,,,,,
∴(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5.5平方厘米.
14.
【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立方根的定义,求得,代入代数式,即可求解.
【详解】解:∵是的算术平方根,是立方根,

∴,
故答案为:.
15.15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中线的性质,熟知三角形中线平分三角形面积是解题的关键.
连接,利用、是中点的性质,得出多组等面积三角形,通过面积的等量代换,结合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出的面积.
【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
∵,分别是,的中点,
∴,,
∴,,,,
∴,,
∴,
∵四边形的面积为,
∴,
∴,
∴,
∴.
故答案为:15.
16.
【分析】本题考查折叠的性质,等腰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掌握折叠轴对称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过点作,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得出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进而得出,由,得出,再根据,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从而可求.
【详解】解:过点作于点,


由折叠得,,,
又,




又,


在和中,





故答案为.
三.解答题
17.(1)
(2)
18.(1)证明:在中,①,
在中,②,
在中,③,
得2,
即;
(2)证明:如图,延长交于点D.
在中,①,
在中,②,
,得;
∵,,
∴,
∴③,
同理可证④,⑤,
,得,
∴.
19.(1)解:∵的立方根是2,的算术平方根是4,
∴,,
∴,.
(2)解:当,时,,
∵9的平方根为,
∴的平方根为.
20.(1)解:与相等,
理由如下:连接,
在和 中,

∴,
∴;
(2)证明:∵点E与F分别是、的中点,
∴ , ,
∵,
∴,
∵,
∴,
在和中,

∴,
∴.
21.(1)解:是的中线,

,,
与的周长差为:,
故答案为:2;
(2)解:,

是的角平分线,是角平分线,
,,


故答案为:;
(3)解:是高,



平分,

在中,.
22.(1)证明:由旋转可得,,
∵,
∴;
(2)解:由旋转可得, ,,
∵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
∵,
∴,
∵,
∴,
解得,
∴.
23.(1)解:延长到点E,使,
∵D是的中点(已知),
∴(中点定义),
在和中,
∵,(对顶角相等)
∴;
故答案为:对顶角相等;.
(2)由题意可得:,
∵,
即,
∴.
故答案为:.
(3)延长交的延长线于点F,如图:
∵,,

在和中.
∴,
∴,,
∵,
∴垂直平分
∴,
∴.
24.(1)解:证明:和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又,

即,
在和中,


(2)∵,
,,
又,,


即.
(3)设点A到边,所在直线的距离分别为,,
∵,
∴,
即,
∵,
∴,即点A到边,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