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突破中考:第14讲 专题二 三角形相似的基本图形(Word版+PPT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全方位突破中考:第14讲 专题二 三角形相似的基本图形(Word版+PPT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09 15:32:36

文档简介

九下第十四讲 专题二 三角形相似的基本图形
(一)知识理解与建构
课标学业要求
1.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2.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3.会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结构框架
(2)“方法剖析与提炼”
学业要求一:利用A字型解决问题
例1如图,正方形MNPQ内接于△ABC,点M、N在BC上,点P、Q分别在AC和AB边上,且BC边上的高AD=6cm,BC=12cm,求正方形MNPQ的边长.
【解析】设正方形MNPQ的边长为x,则PQ=QM=x,再说明四边形QMDE为矩形得到ED=QM=x,然后证明△AQP∽△ABC,再利用相似比可求出x
【解答】解:设正方形MNPQ的边长为x,则PQ=QM=x,
∵四边形MNPQ为正方形,
∴PQ∥MN,QM⊥BC,
∵AD⊥BC,
∴四边形QMDE为矩形,
∴ED=QM=x,
∴AE=AD﹣DE=6﹣x,
∵PQ∥BC,
∴△AQP∽△ABC,
∴,即,解得x=4,
即正方形MNPQ的边长为4.
【解法】利用A字型的三角形相似得到对应高线之比等于相似比,建立方程求解.
【解释】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相似的判定和性质。利用方程思想,从而解决了求值问题.
学业要求二:利用8字型解决问题
例2 (2023 杨浦区一模)如图,在 ABCD中,AC、BD相交于点O,点E是OA的中点,联结BE并延长交AD于点F,如果△AEF的面积是4,那么△BCE的面积是   .
【解析】只要证明△AFE∽△CBE,可得,,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在 ABCD中,AO=AC,
∵点E是OA的中点,
∴AE=CE,
∵AD∥BC,
∴△AFE∽△CBE,
∴,
∵S△AEF=4,,
∴S△BCE=36,
【解法】利用8字型的相似得到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解释】本题考察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从而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学业要求三:利用一线三等角型解决问题
例3.(2023 襄汾县期末)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6,P为BC上一点,BP=2,D为AC上一点,若∠APD=60°,则CD的长为(  )
A.2 B. C. D.1
【解析】证明△ABP∽△PCD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B=∠APD=∠C=60°,
∠APC=∠B+∠BAP,
∴∠B+∠BAP=∠APD+∠CPD,
即∠BAP=∠CPD,
∴△ABP∽△PCD,
∴,
∵AB=6,BP=2,
∴,
∴CD=,
故选:B.
【解法】利用一线三等角相似图形得到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
【解释】本题考察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从而求出线段的长度.
学业要求四:利用子母型解决问题
例3.(2023 铁西区期中)如图,点D是△ABC的边BC上一点,AB=2AD,∠DAC=∠B.如果△ABD的面积为15,那么△ACD的面积为   .
【解析】首先证明△ACD∽△BCA,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D的面积:△BCA的面积为1:4,得出△ACD的面积:△ABD的面积=1:3,即可求出△ACD的面积.
【解答】∵∠DAC=∠B,∠C=∠C,
∴△ACD∽△BCA,
∵AB=2AD,
∴AD=AB,
∴,
∴,
∴△ACD的面积=15=5,
【解法】利用子母型相似得到三角形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解释】本题考察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从而求出线段的长度.
(3)“能力训练与拓展”。
1.(2022 巴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C为△AOB的OA边上一点,AC:OC=1:2,过C作CD∥OB交AB于点D,C、D两点纵坐标分别为1、3,则B点的纵坐标为(  )
A.4 B.5 C.6 D.7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2.(2022秋 滁州期末)如图,点E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AD上的一点,且,连接BE并延长交CD的延长线于点F,若DE=3,DF=4,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  )
A.21 B.28 C.34 D.42
3.(2021秋 南皮县校级月考)如图,AB.CD相交于点E,且AC∥EF∥DB,点C,F,B在同一条直线上.已知AC=p,EF=r,DB=q.嘉嘉得出结论,淇淇得出结论,则(  )
A.只有嘉嘉正确 B.只有淇淇正确 C.两人均正确 D.两人均不正确
4.(2021秋 鄞州区校级期末)如图,点P在△ABC的边AC上,要判断△ABP∽△ACB,添加一个条件,不正确的是(  )
A.∠ABP=∠C B.∠APB=∠ABC C. D.
第4题图 第5题图
5.(2022秋 北碚区校级期末)如图,矩形ABCD中,F是DC上一点,BF⊥AC,垂足为E,AB=2AD=4,则CF长度是(  )
A. B. C. D.1
6.(2022 东营)如图,在△ABC中,点F、G在BC上,点E、H分别在AB、AC上,四边形EFGH是矩形,EH=2EF,AD是△ABC的高,BC=8,AD=6,那么EH的长为   .
第6题图 第7题图 第8题图
7.(2019秋 雁塔区校级月考)如图,在Rt△ABC中,∠ABC=90°,AB=8,AC=10,点P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A向B运动,同时点Q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从C向A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时,另一个点也随即停止运动,从出发开始   秒后△APQ与△ABC相似.
8.(2017秋 新都区校级月考)如图,在△ABC中,DE∥BC,且,连接BE、CD相交于点O,则   .
9.(2022 北京)如图,在矩形ABCD中,若AB=3,AC=5,,则AE的长为    .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2021 武威二模)在 ABCD中,E是AD上一点,且点E将AD分为2:3的两部分,连接BE、AC相交于F,则S△AEF:S△CBF是    .
(4)“自主检测与评价”。
1.如图,在△ABC中,D、E分别为AB、AC边上的点,DE∥BC,BE与CD相交于点F,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2.如图,已知∠1=∠2,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ADE的是(  )
A.∠C=∠E B.∠B=∠ADE C. = D. =
3.如图,D是△ABC的边BC上一点,AB=4,AD=2,∠DAC=∠B,如果△ABD的面积为15,那么△ACD的面积为(  )
A.15 B.10 C. D.5
4.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B=90°,E为AB上一点,分别以ED、EC为折痕将两个角(∠A、∠B)向内折起,点A、B恰好落在CD边上的点F处.若AD=3,BC=5,则EF的长是(  )
A. B.2 C. D.2
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5.如图, 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CE平分∠BCD交AB于点E,交BD于点F,且∠ABC=60°,AB=2BC,连接OE.下列结论:①∠ACD=30°;②S ABCD=AC·BC;③OE∶AC=∶6;④S△OCF=2S△OEF,其中成立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如图,△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请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____,使△ABC∽△AED.
7.如图,已知AD、BC相交于点O,AB∥CD∥EF,如果CE=2,EB=4,FD=1.5,那么AD=________
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
8.如图,△ABC≌△DEF(点A、B分别与点D、E对应),AB=AC=5,BC=6,△ABC固定不动,△DEF运动,并满足点E在BC边从B向C移动(点E不与B、C重合),DE始终经过点A,EF与AC边交于点M,当△AEM是等腰三角形时,BE=__________.
9.如图,在△ABC中,D为AB边上一点,且∠BCD=∠A,已知BC=2,AB=3,则BD=________.
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的坐标为(0,4),直线y=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点M是直线AB上的一个动点,则PM的最小值为________.
11.如图,在△ABC中,DE∥BC,=,M为BC上一点,AM交DE于N.
(1)若AE=4,求EC的长;
(2)若M为BC的中点,S△ABC=36,求S△ADN的值.
12.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点E是边AD的中点,连接BE并延长交CD的延长线于点F,交AC于点G.
(1)若FD=2,=,求线段DC的长;
(2)求证:EF·GB=BF·GE.
13.如图,在△ABC中,AD⊥BC,BE⊥AC,垂足分别为D,E,AD与BE相交于点F.
(1)求证:△ACD∽△BFD;
(2)当AD=BD,AC=3时,求BF的长.
14.如图,在△ABC中,AB=AC,点P、D分别是BC、AC边上的点,且∠APD=∠B.
(1)求证:AC·CD=CP·BP;
(2)若AB=10,BC=12,当PD∥AB时,求BP的长.
第十四讲 参考答案
【能力训练与拓展】
1.A 2.C 3.B 4.D 5.D 6. 4.8 7. 8. 9. 1 10.
【自主检测与评价】
1.A 2.D
3.D 解析:∵∠DAC=∠B,∠C=∠C,∴△ACD∽△BCA.∵AB=4,AD=2,∴S△ACD∶S△ABC=(AD∶AB)2=1∶4,∴S△ACD∶S△ABD=1∶3.∵S△ABD=15,∴S△ACD=5.故选D.
4.A
5.D 解析:∵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60°,∴∠BCD=120°.∵CE平分∠BCD,∴∠DCE=∠BCE=60°,∴△CBE是等边三角形,∴BE=BC=CE,∠CEB=60°.∵AB=2BC,∴AE=BE=BC=CE,∴∠CAE=30°,∴∠ACB=180°-∠CAE-∠ABC=90°.∵AB∥CD,∴∠ACD=∠CAB=30°,故①正确;∵AC⊥BC,∴S ABCD=AC·BC,故②正确;在Rt△ACB中,∵∠ACB=90°,AB=2BC,∴AC=BC.∵AO=OC,AE=BE,∴OE∥BC,∴OE=BC,∴OE∶AC=BC∶BC=∶6,故③正确;∵OE∥BC,∴△OEF∽△BCF,∴==2,∴S△OCF∶S△OEF==2,∴S△OCF=2S△OEF,故④正确.故选D.
6.∠ADE=∠C(答案不唯一)
7.4.5 解析:∵AB∥EF,∴=,则=.又∵EF∥CD,∴=,则=,∴=,即=,解得AF=3,∴AD=AF+FD=3+1.5=4.5.
8.1或 解析:∵△ABC≌△DEF,AB=AC,∴∠AEF=∠B=∠C.∵∠AEC=∠AEF+∠MEC=∠B+∠BAE,∴∠MEC=∠EAB.∵∠AEF=∠B=∠C,且∠AME>∠C,∴∠AME>∠AEF,∴AE≠AM.当AE=EM时,则△ABE≌△ECM,∴CE=AB=5,∴BE=BC-EC=6-5=1.当AM=EM时,则∠MAE=∠MEA,∴∠MAE+∠BAE=∠MEA+∠CEM,即∠CAB=∠CEA.又∵∠C=∠C,∴△CAE∽△CBA,∴=,∴CE==,∴BE=6-=,∴BE=1或.
9.
10. 解析:根据“垂线段最短”,得PM的最小值就是当PM⊥AB时PM的长.∵直线y=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令x=0,得y=-3,∴点B的坐标为(0,-3),即OB=3.令y=0,得x=4,∴点A的坐标为(4,0), 即OA=4,∴PB=OP+OB=4+3=7.在Rt△AOB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B===5.在Rt△PMB与Rt△AOB中,∵∠PBM=∠ABO,∠PMB=∠AOB,∴Rt△PMB∽Rt△AOB,∴=,即=,解得PM=.
11.解:(1)∵DE∥BC,∴==.∵AE=4,∴AC=6,∴EC=6-4=2.
(2)∵M为BC的中点,∴S△ABM=S△ABC=18.∵DE∥BC,∴△ADN∽△ABM,∴==,∴S△ADN=8.
12.(1)解:∵AD∥BC,∴△DEF∽△CBF,∴==,∴FC=3FD=6,∴DC=FC-FD=4.
(2)证明:∵AD∥BC,∴△DEF∽△CBF,△AEG∽△CBG,∴=,=.∵点E是边AD的中点,∴AE=DE,∴=,∴EF·GB=BF·GE.
13.(1)证明:∵AD⊥BC,BE⊥AC,∴∠BDF=∠ADC=∠BEC=90°,∴∠C+∠DBF=90°,∠C+∠DAC=90°,∴∠DBF=∠DAC,∴△ACD∽△BFD.
(2)解:∵AD=BD,△ACD∽△BFD,∴==1,∴BF=AC=3.
14.(1)证明:∵AB=AC,∴∠B=∠C.∵∠APD=∠B,∴∠APD=∠B=∠C.∵∠APC=∠BAP+∠B,∠APC=∠APD+∠DPC,∴∠BAP=∠DPC,∴△ABP∽△PCD,∴=,∴AB·CD=CP·BP.∵AB=AC,∴AC·CD=CP·BP.
(2)解:∵PD∥AB,∴∠APD=∠BAP.∵∠APD=∠C,∴∠BAP=∠C.又∵∠B=∠B,∴△BAP∽△BCA,∴=.∵AB=10,BC=12,∴=,∴BP=.(共17张PPT)
初中数学九下第十四讲 专题二 三角形相似的
基本图形
专题二 三角形相似的
基本图形
01
一、知识理解与建构知识
二、方法剖析与提炼
请先按暂停键!
思考完成后
再按回播放键!
二、方法剖析与提炼
请先按暂停键!
思考完成后
再按回播放键!
二、方法剖析与提炼
请先按暂停键!
思考完成后
再按回播放键!
二、方法剖析与提炼
【解法】利用子母型相似得到三角形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解释】本题考察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从而求出线段的长度.
请先按暂停键!
思考完成后
再按回播放键!
三、能力训练与拓展
三、能力训练与拓展
三、能力训练与拓展
三、能力训练与拓展
四、自主检测与评价
四、自主检测与评价
四、自主检测与评价
四、自主检测与评价
四、自主检测与评价
四、自主检测与评价
四、自主检测与评价
.
想象力Z智能中高若
智能
中高考

il.
三三

.
A字型
8字型
基本图形
一线三等角型
子母型
三角形相似
作平行线构造A字、8字
基本辅助线
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相似
证明相似
求线段长
基本问题类型
求线段比
证明线段乘积比

库网
千库网
民网
C千库网


C千库网
心子
C千库网
库网
2

C千库网
(1)解:.AD∥BC,
,∴.△DEF∽△CBF,

阳0
,'.FC=3FD=6,←
∴.DC=FC-FD=4.
(2)证明:,AD∥BC
,'.△DEF∽△CBF,ΛAEG∽△CBG米
EF DE AE GE

·‘BF-BC'BC-GB
,点E是边AD的中点
∴.AE=DE
EF GE
·BFGB
。'.EF·GB=BF.GE.
(1)证明:'AD⊥BC,BE⊥AC,
'.∠BDF=∠ADC=∠BEC=90°,
,∴.∠C十∠DBF=90°,∠C+∠DAC=90←
,'.∠DBF=∠DAC
,.△ACD∽△BFD.
(1)证明:AB=AC,
,.∠B=∠C.
,∠APD=∠B,H
,.∠APD=∠B=∠C.←
,'∠APC=∠BAP十∠B,∠APC=∠APD+∠DPC,←
,.∠BAP=∠DPC,
,∴.△ABP∽△PC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