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初中数学 第十八讲—《解直角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
01
一、知识理解与建构知识
二、方法剖析与提炼
学业要求一:已知两边解直角三角形
例1.【教材母题】 如图,在 Rt△ABC 中,∠C = 90° , , 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解析】根据已知的线段选择合适的三角函数求角度,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求斜边.
【解法】根据已知条件和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角度,利用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求出另一个锐角.
【解释】本题考查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解题关键是选择合适的三角函数.
二、方法剖析与提炼
学业要求二:已知一边及一锐角解直角三角形
例2.【教材母题】如图,在 Rt△ABC 中,∠C = 90°,∠B = 35°,b = 20,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解析】根据已知的线段和角度选择合适的三角函数求角度,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求两外两条直角边.
【解法】根据直角三角形两内角互余,求出∠A,利用正弦和正切的定义求出c和a.
【解释】本题考查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解题关键是选择合适的三角函数.
二、方法剖析与提炼
学业要求三:已知一边及一锐角三角函数值解直角三角形
例3.【原题呈现】如图,在 Rt△ABC 中,∠C = 90°, ,BC = 5,试求 AB 的长.
【解析】根据已知的线段和∠B的三角函数值求出斜边.
【解法】根据余弦的定义列出式子,变形后求出AB.
【解释】本题考查了余弦的定义.
三、能力训练与拓展
D
C
D
先画图,再寻关系!
三、能力训练与拓展
B
三、能力训练与拓展
B
D
D
8.0
四、自主检测与评价
A
D
C
D
四、自主检测与评价
B
A
C
60o
四、自主检测与评价
10.我们把底角为51°的等腰三角形称为最稳定三角形. 如图,已知△ABC是最稳定三角形, AB=AC,BC=232.8m.求BC边上的高AD的长.
(sin51°≈0.8,cos51°≈0.6,tan51°≈1.2,精确到1m)九下第18讲 解直角三角形
(一)知识理解与建构
课标学业要求
已知两边解直角三角形
2. 已知一边及一锐角解直角三角形
3. 已知一边及一锐角三角函数值解直角三角形
知识结构框架
(二)方法剖析与提炼
学业要求一:已知两边解直角三角形
例1.【教材母题】 如图,在 Rt△ABC 中,∠C = 90°, , 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解析】根据已知的线段选择合适的三角函数求角度,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求斜边.
【解答】解:
【解法】根据已知条件和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角度,利用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求出另一个锐角.
【解释】本题考查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解题关键是选择合适的三角函数.
学业要求二:已知一边及一锐角解直角三角形
例2.【教材母题】如图,在 Rt△ABC 中,∠C = 90°,∠B = 35°,b = 20,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解析】根据已知的线段和角度选择合适的三角函数求角度,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求两外两条直角边.
【解答】解:
【解法】根据直角三角形两内角互余,求出∠A,利用正弦和正切的定义求出c和a.
【解释】本题考查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解题关键是选择合适的三角函数.
学业要求三:已知一边及一锐角三角函数值解直角三角形
例3.【原题呈现】如图,在 Rt△ABC 中,∠C = 90°, ,BC = 5,试求 AB 的长.
【解析】根据已知的线段和∠B的三角函数值求出斜边.
【解答】
【解法】根据余弦的定义列出式子,变形后求出AB.
【解释】本题考查了余弦的定义.
(三)能力训练与拓展
1.在△ABC中,.若,,则的长是( )
A. B. C.6 D.8
2.已知在Rt△ABC中,∠C=90°,∠A=,BC=m,那么AB的长为( )
A. B. C. D.
3.在△ABC中,∠ABC=90°.若AC=100,sinA=,则AB的长为( )
A. B. C.60 D.80
4.如图,小兵同学从A处出发向正东方向走x米到达B处,再向正北方向走到C处,已知,则A,C两处相距为( )
A.米 B.米 C.米 D.米
5.已知在中,,,则的值为( )
A. B. C. D.
6.在Rt 中,∠C= 90°,若 则 的值是 ( )
A. B. C. D.
7.如图,点在以为直径的圆上,则( )
A. B. C. D.
8.在中,,,,则的长约为 .(结果精确到0.1.参考数据:,,)
9.在Rt△ABC中, , ,那么 ;
10.如图,△ABC的顶点都在边长相等的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则sin∠BAC等于
(四)自主检测与评价
1.在△ABC中,若三边BC,CA,AB满足BC:CA:AB=5:12:13,则sinB的值为( )
A. B. C. D.
2.在等腰△ABC中,AB=AC=4,BC=6,那么cosB的值是
A. B. C. D.
3.如图,为了测量河两岸A,B两点间的距离,只需在与AB垂直方向的点C处测得垂线段AC=m米,若∠ACB=ɑ,那么AB等于( )
A.米 B.msinɑ米 C.mcosɑ米 D.mtanɑ米
4.如图,△ABC的顶点都是正方形网格的格点,则sin∠ABC等于( )
A. B. C. D.
5.如图是一架人字梯,已知,两梯脚之间的距离米,AC与地面BC的夹角为,则人字梯AC长为( )
A.米 B.米 C.米 D.米
6. 如图,△ABC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点D,E在边上,若,,则的长度是( )
A. B. C. D.
7.一张小凳子的结构如图所示,,,,则等于( ).
B. C. D.
8.在Rt△ABC中,∠C=90°,AB=2,AC=,则∠B的度数为 .
9.如图,在△ABC中,,,,求的长.
10.我们把底角为51°的等腰三角形称为最稳定三角形. 如图,已知△ABC是最稳定三角形, AB=AC,BC=232.8m.求BC边上的高AD的长.
(sin51°≈0.8,cos51°≈0.6,tan51°≈1.2,精确到1m)
第18讲 参考答案
【能力训练与拓展】
1.D 2.C 3.D 4.B 5.D 6.D 7.B 8.8.0 9. 10.
【自主检测与评价】
D 2.C 3.D 4.A 5.C 6.A 7.B 8.60°
9.解:如图所示,过点作于,
在中,,,,
,
在中,,,
,
,
.
10.解:∵△ABC是最稳定三角形,
∴∠B=∠C=51°,且AB=AC
∵AD BC,
∴BD= BC=116.4m
∴ AD=116.4×tan51°=139.68 ≈140m
∴BC边上的高AD的长是14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