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浙教版七上科学 第2章 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单元测试A卷(教师版+学生版+答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浙教版七上科学 第2章 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单元测试A卷(教师版+学生版+答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07 23:10:0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科学§2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单元测试A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型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银杏、连香树、鹅掌楸等珍稀濒危植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自然保护区的建立,能保护生物多样性
B.白果是银杏的种子,其外部无果皮包被
C.连香树虽价值不大,人类也不可肆意砍伐
D.鹅掌楸的每个细胞中,都能找到叶绿体
[答案] D
[解析] A.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正确;B.银杏属于裸子植物,其外部无果皮包被,白果是银杏的种子,正确;C.连香树价值不大,人类也不可肆意砍伐,这样会破坏生物多样性,正确;D.见光部分的植物细胞中含有叶绿体,不见光部分的植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错误。故D符合题意。
2、草履虫、酵母菌、衣藻都是仅有一个细胞的“袖珍"生物,也能进行独立的生活,这体现了(  )
A.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B.它们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C.三者在分类上亲缘关系最近 D.它们都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答案] A
[解析]衣藻、草履虫、变形虫、酵母菌、细菌等单细胞生物既是一个细胞,也是一个完整的生物体。它们具备了生命的基本特征,如摄食、排出废物、能运动、能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变异现象等,故A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3、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
B. 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可营水陆两栖
C. 两栖动物的幼体和成体都能生活在水中和陆地上生活
D. 两栖动物在水中用鳃呼吸,在陆地上用肺呼吸
[答案] B
[解析] 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不一定是两栖动物,如海龟等;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或水中的动物是两栖动物,如青蛙;两栖动物的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故B符合题意。
4、下列选项中涉及的植物,全部属于被子植物的是( )
A.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C.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D. 秋果棵梨涩,晨羞笋蕨鲜
[答案] C
[解析] A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描写的是低矮的苔藓植物。B项中“松”“柏”属于裸子植物,“桃”“李”属于被子植物。C项中“荷"和“菊”都属于被子植物。D 项中的“楂”“梨”“笋”属于被子植物,“蕨”属于蕨类植物;故C符合题意。
5、甲、乙两同学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下列动物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如表所示。
甲 乙
类别 动物名称 类别 动物名称
1 燕子、野兔 1 燕子、青蛙、野兔、鱼
2 蜜蜂、青蛙、蚯蚓、蜘蛛、鱼 2 蜜蜂、蚯蚓、蜘蛛
如果甲的分类依据是“是否恒温”,那么乙的分类依据是(  )
A.有无脊椎骨 B.有无触角 C.有无坚硬的外壳 D.卵生或胎生
[答案] A
[解析]燕子、青蛙、野兔、鱼都是脊椎动物;蜜蜂、蚯蚓、蜘蛛都是无脊椎动物;所以乙的分类标准是有无脊椎骨;故A符合题意。
6、将死亡的细胞浸泡在一定浓度的水溶性染色剂(IP)中,细胞核会被着色;将活细胞浸泡其中,其细胞核不会被着色,但将IP注入活细胞中,细胞核会被着色,因此可将IP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其鉴别的根本原理是(  )
A.进入活细胞的细胞核能够分解IP
B.活细胞的细胞壁能够阻止IP进入
C.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阻止IP进入
D.死细胞与活细胞的细胞核内所含的物质不同
[答案] C
[解析]死亡的细胞的细胞膜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所以IP染色剂可将其细胞核染色。而活细胞因为有细胞膜阻止IP染色剂进入细胞,所以其细胞核不会被着色。将IP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依据的原理就是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阻止IP进入细胞。故C符合题意。
7、下列四位同学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甲说:中国地大物博,生物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我们可以尽量开发利用
B.乙说: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因此我们只管捕捞鱼而不用养殖
C.丁说: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我们可以采取就地保护的方法进行保护
D.丙说: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答案] C
[解析]A、中国地大物博,但是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很低,因此要加强保护,合理开发利用.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对自然资源应合理开发利用,并促进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到靠山养山吃山,靠海护海吃海.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最好采用就地保护的方法即建立自然保护区.C叙述正确,符合题意;D、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是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是科学的合理开发.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
8、种子植物是植物界等级最高的类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种子植物包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个类群 B. 种子植物都能通过种子繁殖后代
C. 种子植物的种子外都有果皮包被 D. 被子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裸子植物强
[答案] C
[解析] 种子植物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A正确。B种子植物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是较高等的类群,其体内都有维管组织,都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 B正确。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没有果皮包被,不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的种子的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C错误。D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被子植物在繁殖的过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适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其次有些果实的表面有翅或毛,适于随风传播;有些果实颜色鲜艳,有香甜的浆液或果肉,能诱使动物来吃,利于播种,因此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其种类最多,分布最广,D 正确。故C符合题意。
9、下列关于绿色植物主要类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分化,都是多细胞的个体
B. 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茎和叶的分化
C.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且根、茎、叶中有输导组织
D.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
[答案] A
[解析] 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既有单细胞的个体,如衣藻,也有多细胞的个体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茎和叶的分化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根、茎、叶内有输导组织;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故A符合题意。
10、如图圆圈表示各种生物本身具有的特点,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P可以表示用皮肤辅助呼吸 B.E可以表示体温恒定
C.Q可以表示要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 D.F可以表示体内有脊柱
[答案] C
[解析]A、蝗虫不能用皮肤辅助呼吸,A不符合题意; B、家兔是恒温动物,青蛙不是,B不符合题意;C、蝗虫、青蛙、家兔都是属于生物,生物都需要食物,所以Q可以表示要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C符合题意;D、家兔体内有脊柱,蝗虫体内没有脊柱,D不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要将视野由左图转换成右图,下列操作不需要的是( )
A.转动粗准焦螺旋 B.转动物镜转换器 C.转动细准焦螺旋 D.移动装片
[答案] A
[解析] 从左图转为右图是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一: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在左图中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左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二: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三、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四、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所以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的物像从左图转为右图,不需要的操作是转动粗准焦螺旋。故A符合题意。
12、苏铁树形古雅,主干粗壮,四季常青,是园林绿化的常用植物。苏铁的胚珠裸露,两侧排列,如图所示,因此胚珠发育成种子后,其外无果皮包被。苏铁属于(  )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答案] C
[解析] A.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属于孢子植物,不能产生种子,错误;B.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比较高大,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属于孢子植物,不能产生种子,错误;C.裸子植物的胚珠外面无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种子裸露,因此裸子植物只有种子,无果实,用种子繁殖,正确;D.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胚珠外面有果皮包被,用种子繁殖后代,种子外有果皮包被,错误。故C符合题意。
13、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操作中的4个步骤,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④①②③ B.②①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
[答案] C
[解析] 图中①对光、②下降镜筒调焦、③观察、④放片。所以“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操作中的4个步骤,先后顺序是①④②③。故C符合题意。
14、学习了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带是藻类植物,依靠它的根固着在浅海岩石上
B.墙藓的根内没有较为发达的输导组织,只能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
C.肾蕨有假根、茎、叶的分化,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较强
D.种子的生命力强,这是种子植物更适应于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
[答案] D
[解析] A.海带是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故不存在依靠根固着在岩石上的现象,A错误;B.墙藓没有根,只有假根,它的茎、叶内没有输导组织,只能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B错误;C.肾蕨有根、茎、叶的分化,但是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适应陆地生活能力较弱,C错误;D.孢子脱离母体后,只有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才能够萌发和生长,种子遇到恶劣环境它可以停止发育,待到环境适宜时再萌发。因此种子比孢子的生命力强,所以种子植物更适应于陆地生活,D正确。
15、下表是小明同学对几种动物进行的简单分类,他的分类依据是(  )
类别Ⅰ 类别Ⅱ
燕子、青蛙、野兔、鱼 蜜蜂、蚯蚓、蜘蛛、蜗牛
A.水生还是陆生 B.体内有无脊椎骨
C.体温是否恒定 D.是否会飞
[答案] B
[解析] 图中的蜜蜂、蚯蚓、蜘蛛和蜗牛的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燕子、青蛙、野兔、鱼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可见对图中的动物进行分类的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脊柱。可见B符合题意。
16、某学校校园中,有柑橘、玉米、水棉、葫芦藓、蕨和雪松等植物。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这些植物的特点,按右表的标准进行分类。其中②是上述六种植物中的(  )
A.玉米 B.水棉 C.蕨 D.柑橘
[答案] D
[解析] 据分类索引结合题意可知,①是玉米,属于被子植物,但胚内只有1片子叶;②是柑橘,也是被子植物,但胚内有2片子叶;③是雪松,属于裸子植物,有种子,但种子是裸露的,无果皮包被着;④是蕨,属于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有了根、茎、叶的分化;⑤是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也无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无根,但有茎、叶的分化;⑥是水绵,属于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无种子,用孢子繁殖。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17、如图是部分食肉动物的分类系统图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狗和狼的亲缘关系最近
B.狗和狐的共同点比狗和豹的共同点多
C.犬科动物之间的共同特征比犬属动物之间的多
D.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答案] C
[解析]A、生物之间共同拥有的分类单位越多,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狗和狼同属于犬属,所以较之其他动物二者亲缘关系最近,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B、狗和狐同属于犬科,而狗和豹同目不同科,所以狗和狐的共同点比狗和豹的共同点多,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C、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就越少。从分类等级上看,科大于属,所以犬科动物之间的共同特征比犬属动物之间的少,C叙述错误,符合题意;D、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一种生物就是一个物种,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
18、小明对野外考察采回的下列四种植物进行分类,如图所示。则植物P为( )
[答案] C
[解析]A、郁金香是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A不符合题意;B、黑松是裸子植物,没有真正的花,无果实,有根茎叶,B不符合题意;C、胎生狗脊是蕨类植物,有根茎叶分化没有花果实和种子,C符合题意;D、葫芦藓是苔藓植物,有假根和茎是孢子植物,D不符合题意;故只有C符合题意。
19、下表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要达到的目的和所采用的操作,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操作是()
选项 目的 操作
A 要调换目镜 转动转换器
B 要增加观察到的细胞数目 换用高倍镜
C 要增加视野亮度 将平面镜换成凹面镜
D 要对光 调节细准焦螺旋
[答案] C
[解析] A.转动转换器是调节物镜的,而不是目镜,A错误;B.增加观察到细胞的数量,缩小物像会使看到的细胞变小,看到的数量增多,应该换用低倍镜观察,B错误;C.增加视野的亮度方法有,换大光圈或者凹面镜(聚光),C正确;D.对光时需要调节通光孔使光线到达镜筒,而细准焦螺旋是调节焦距的,B错误。故C符合题意。
20、下列是显微镜操作的几个步骤。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的是对光,操作该步骤时应将高倍镜正对通光孔
B.进行图乙所示操作时眼要注意图示部位,其目的是防止压坏标本和损坏物镜
C.三个步骤操作顺序是甲乙丙
D.图乙丙所示载物台上放置的观察材料,必须薄而透明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可知,甲是对光,乙是低倍镜下镜筒下降,丙镜筒上升以寻找物像;所以,A.图甲所示的是对光,操作该步骤时应将低倍镜正对通光孔,A不正确;B.进行图乙所示操作时眼要注意图示部位,其目的是防止压坏标本和损坏物镜,B正确;C.三个步骤操作顺序是甲乙丙,C正确;D.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不透光就不能在视野中成像。所以,用显微镜观察的标本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图乙丙所示载物台上放置的观察材料,必须薄而透明,D正确。故A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
21、把菠菜放入水中煮几分钟,水变成绿色,而把它放水冷水中并不加热,则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可见高温会破坏植物细胞的______,使其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该绿色物质存在于细胞内的______中。
[答案] 细胞膜 叶绿体
[解析] 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也有保护作用。结合题意可知,把菠菜放入沸水中煮几分钟,沸水便成了有菠菜味的菜汤,把菠菜浸在冷水中,冷水不会变成菜汤。这是因为沸水破坏了菠菜细胞的细胞膜,使其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植物的绿色部分的细胞内有叶绿体,叶绿体在光下形成叶绿素,叶绿素是绿色的色素。
22、根据如图所示生物,回答问题:
(1)它们都属于单细胞生物变形虫通过   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2)草履虫与衣藻的根本区别是(  )
A.是否会运动 B.个体大小 C.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D.是否生活在水中
[答案](1)细胞膜 (2)C
[解析](1)变形虫的生命活动都在一个细胞内完成,而细胞膜具有具有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作用,所以变形虫通过细胞膜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2)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要从外界摄取食物;衣藻是单细胞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草履虫与衣藻的根本区别是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23、(1)以上生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2)E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翅和足是它的运动器官,都着生在___________部。
[答案](1 )C (2)胸
[解析] (1)以上生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C鲤鱼,A属于细菌,只有一个细胞,B向日葵属于植物,D肾蕨属于植物,E蝗虫属于无脊椎动物;(2)E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翅和足是它的运动器官,都着生在胸部。
24、伞藻是一种大型单细胞藻类,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细胞核位于“假根”中。不同的伞藻有不同形状的“帽”,有的呈伞形(如图1甲),有的呈菊花形(如图1乙)。
(1)下列生物中,与伞藻的结构层次最为相似的是 (选填下列字母序号)。
A.水稻 B.葫芦藓 C.草履虫 D.大熊猫
(2)在人类开展对细胞各部分结构及功能的研究历程中.曾有科学家利用伞藻进行实验,希望弄清楚生物的遗传究竟是由细胞质控制还是由细胞核控制。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将甲伞藻的帽和柄都切除,然后将乙伞藻的柄移植到甲伞藻的假根上。一段时间后,该伞藻会长出新的帽。(如图2)实验结果湿示,伞藻长出的新帽形状与   (填“甲”或“乙”)相同,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基于该实验结果,科学家进行进一步实验,将乙伞藻的细胞核去除,将甲伞藻的细胞核移入,切除乙伞藻的帽,请你预期一段时间后,乙伞藻再长出的新帽会是   形。
[答案](1)C (2)甲;生物的遗传由细胞核控制(细胞核控制生物的性状) (3)伞
[解析](1)水稻、葫芦藓、大熊猫都是多细胞生物,但是草履虫和伞藻都是单细胞生物,所以与伞藻的结构层次最为相似的是草履虫;(2)根据题意可以得知,细胞核位于基部的假根内,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中,因此,嫁接后伞藻长出的伞帽形状与甲的形状一样。伞帽形状的发育不受嫁接部分的影响,嫁接部分无细胞核,不含遗传物质;(2)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中,细胞核对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因此,如果将乙伞藻的细胞核去除,将甲伞藻的细胞核移入,切除乙伞藻的帽, 移植后的伞藻乙长出的伞帽形状与伞藻甲的伞帽形状一样。
25、下图是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主要步骤。
(1)滴在洁净载玻片中央的液体a是 ;
(2)未经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时,细胞结构不够清晰,需用稀碘液进行染
色。染色后的细胞结构中,着色最深的是 ,该结构与生物的 密切有关。
[答案] (1)生理盐水 ;(2)细胞核、遗传
[解析](1)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时,因为是动物细胞,故应滴加生理盐水;(2)染色时细胞核中因有染色体而着色最深,细胞核与生物的生殖、遗传有关。
26、某国家公园的湿地内已知动植物有1000多种。
(1)该国家公园是鸟类的天堂,已经发现有白鹭、杜鹃等50余种,这些鸟类的体温   ;
(2)小菁将湿地内某些动物分为甲、乙两类,如下表,他是依据   这一特征来分类;
(3)小菁在湿地采集了4种植物P、Q、R和S,并设计了以下的二歧式检索表来分辨这些植物:
这些植物中有一株是蕨类植物,它是   。
[答案](1)恒定 (2)体内有无脊椎(骨) (3)R
[解析](1)白鹭、杜鹃等都属于鸟类,这些鸟类的体温恒定,因为鸟类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为恒温动物。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2)燕子、田鼠、草鱼、青蛙属于有脊椎动物,蜜蜂、蚯蚓、虾属于无脊椎动物,这是分类的依据;(3)P有种子,有种子的植物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蕨类植物没有种子,用孢子繁殖的,P不符合题意。Q蕨类植物有叶子的,蕨的嫩叶可以食用,Q不符合题意;R有根,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R符合题意;S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S不符合题意。
27、根据“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小乐制作临时装片的部分实验操作步骤;步骤③的正确操作是 ;
(2)图乙为小乐在使用显微镜进行临时装片观察时的“对光”操作,其正确顺序是( )
A.转动遮光器,选择合适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B.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C.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D.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明亮的视野;
(3)图丙和图丁为小乐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视野从图丙到图丁,应先将临时装片向___________移动。
[答案] (1) 用镊子夹取盖玻片,让其与载玻片成45°角,使其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然后缓缓盖下 (2)BACD (3)右上
[解析] (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亚甲基蓝溶液用于染色。步骤③操作是盖盖玻片,用镊子夹取盖玻片,让其与载玻片成45°角,使其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然后缓缓盖下;(2)对光的过程应该从上往下,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然后转动遮光器,选择合适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再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最后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明亮的视野。故正确的顺序是BACD;(3)显微镜所呈的像是实物的倒像。 丁中所看到的细胞位于丙图的右上方,所以应向右上方移动;⑤是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染色体,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染色后染色最深的结构是细胞核。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8分)
28、某小组在“探究环境条件对叶绿素形成的影响”的活动中,作出的假设是:光照能影响叶绿素的形成。据此假设,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甲组 乙组
环境条件 阴暗、低温 光照充足,适宜温度
实验材料 同样多株韭苗 同样多株蒜苗
处理方法 将甲、乙两组植物栽种在各自环境中一段时间
(1)全班同学们讨论后认为:按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不能对“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进行探究,因为该实验方案中变量有 个;
(2)请根据“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①环境条件的设计:甲组环境条件是阴暗、适宜的温度;乙组环境条件是 ;
②实验材料相同。
(3)如果“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成立,那么无光照组植物的叶子会显 色。
[答案] (1)3 ;(2)光照充足、适宜的温度; (3)白或黄白
[解析] (1)根据表中的实验方案可以判断其中的变量有3个,光照、温度和不同的材料。(2)想要探究“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变量应该是光,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故甲组阴暗、适宜的温度,乙组光照充足、适宜的温度;实验材料应是同样的材料。
29、小明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用红墨水染色后发观细胞膜与细胞壁出现分离的现象,小明对此现象产生了兴趣,于是用清水重新操作染色步骤后发现细胞又恢复成原来的状态。接下来小明用不同的溶液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现象:
(1)该实验要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现象与______的关系;
(2)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在显微镜下依次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细胞状态。由此推测细胞膜具有______特点;
(3)以上实验结果或现象支持下列观点中的( )
A.溶液引起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分离速度不同
B.三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发生“分离”现象
C.清水都能使已发生“分离”现象的植物细胞“复原”
[答案] (1)溶液种类 (2) 选择透过性 (3)AB
[解析] (1)从表格可知,该实验要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现象与溶液种类的关系;(2)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在显微镜下依次观察到滴加蔗糖溶液后出现质壁分离的现象,然后滴加清水,质壁分离又复原。也就是说外界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根据扩散作用原理,水分子会由细胞液中渗出到外界溶液中,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然后看到质壁分离现象;在滴加清水之后,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则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然后看到质壁分离复原。因此推测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3)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有:A.三种溶液引起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失水速度不同,正确;B.三种溶液都能引起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正确。
30、黄粉虫,又名面包虫,原是粮仓中常见的害虫。幼虫表面呈金黄色,喜群集,常常聚集在粮堆中或其它食料的下方。如果往饲养黄粉虫的容器里放一片面包,它们会聚集在面包片下面吃面包,如果把面包片翻过来,暴露在明处的黄粉虫会很快爬到面包片的下面。冬冬同学学习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后,决定选择黄粉虫作为实验材料开展探究。
(1)黄粉虫在分类上属于________(填“脊椎动物”或“无脊椎动物”);
(2)若全班有10个小组开展探究,应取10组数据的________值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
(3)预期实验结果:黄粉虫会趋向于哪一种环境________(填明亮或阴暗)。
[答案] (1)无脊椎动物 (2)平均值 (3)阴暗
[解析](1)黄粉虫属于昆虫是无脊椎动物;(2)实验中应取10组数据的平均值,才能使结论更具科学性和普遍性;(3)本实验中猜想是黄粉虫喜欢阴暗的环境,所以本实验设计中唯一变量是光照,所以若猜想正确,黄粉虫会趋向于阴暗的环境。
四、简答题(共24分)
31、(10分)如图是几种植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的是 ,属于 ;
(2)A植物已经出现了 、 、 的分化,但它的生殖过程离不开 ;所以必须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3)B植物和C植物的共同特点是能产生 ;但B植物的种子有包被着,C植物的种子是 着的,没有 包被;
(4)具有根、茎、叶的植物有 (填字母)。
[答案] (1)D;藻类植物;(2)根;茎;叶;水;(3)种子果皮;裸露;果皮;(4)A、B、C
[解析]图中A是肾,属于蕨类植物;B是玉米,属于被子植物;C是银杏,属于裸子植物;D是海带,属于藻类植物。其中,藻类植物最低等,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藻类植物除了海带等海藻以外,还有衣藻等淡水藻类。类植物、种子植物都出现了根、茎叶的分化。蕨类植物的生殖过程离不开水,所以必须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但是裸子植物的种子直接裸露着,外面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32、(6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面是几种细胞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丙图为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图像。在显微镜下,若将丙图转换成丁图,载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的明暗变化分别是 ;
A.向右移动,视野变亮 B.向右移动,视野变暗
C.向左移动,视野变亮 D.向左移动,视野变暗
(2)在做“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时,戊、己两位同学各自制作临时装片,并在低倍镜下观察,观察到的物像如图所示,   同学的观察效果较好;另一位同学的观察效果不好,其原因是   操作不当引起的。
[答案](1)D (2)戊;盖盖玻片时
[解析](1)丙图中A原本是在左边,到了丁图A字在视野中央,显微镜的物像它是上下左右颠倒的,若要移到中央,应当将装片向左适当移动,丙图到丁图发现A字放大了,说明是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所以视野变暗了;(2) 观察到的物像如图所示, 戊同学的观察效果较好,他是正确的显微镜操作方法,另一位同学的观察效果不好,可以观察到视野中的物像中,有许多非常规则的圆形且边缘较粗的气泡,气泡的产生是己同学盖盖玻片不当造成的。
33、(8分)小徐要去杭州江洋畈生态公园进行调研,此前在网上查到要采集的六种动物。请根据下面的二歧分类检索表来区分动物。
(1)分别写出下列序号所代表的动物名称:②________,⑥__________。
(2)表中“a”代表的特征是___________。
(3)海星与上述六种动物中的________(填序号)动物具有最多的相同特征。
[答案] (1)蚯蚓; 水鸟 (2) 变温动物 (3) ③
[解析](1)蚯蚓为环节动物,身体分节;鸟类为卵生恒温动物;(2)根据图中关系,可知“a”对应变温动物;(3)海星是棘皮动物,无脊椎、没有翅、身体不分节,和③蜗牛有更多相同特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科学§2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单元测试A卷
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
21、 ; ;
22、(1) ;(2) ;
23、(1) ;(2) ;
24、(1) ;
(2) ; ;
(3) ;
25、(1) ;(2) ; ;
26、(1) ;(2) ;(3) ;
27、(1) ;
(2) ;(3)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8分)
28、(1) ;(2) ;
(3) ;
29、(1) ;(2) ;(3) ;
30、(1) ;(2) ;(3) 。
四、简答题(共24分)
31、(1) ; ;
(2) ; ; ; ;
(3) ; ; ;
(4) ;
32、(1) ;(2) ; ;
33、(1) ; ;
(2) ;(3) 。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科学§2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单元测试A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型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银杏、连香树、鹅掌楸等珍稀濒危植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自然保护区的建立,能保护生物多样性
B.白果是银杏的种子,其外部无果皮包被
C.连香树虽价值不大,人类也不可肆意砍伐
D.鹅掌楸的每个细胞中,都能找到叶绿体
2、草履虫、酵母菌、衣藻都是仅有一个细胞的“袖珍"生物,也能进行独立的生活,这体现了(  )
A.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B.它们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C.三者在分类上亲缘关系最近 D.它们都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3、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
B. 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可营水陆两栖
C. 两栖动物的幼体和成体都能生活在水中和陆地上生活
D. 两栖动物在水中用鳃呼吸,在陆地上用肺呼吸
4、下列选项中涉及的植物,全部属于被子植物的是( )
A.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C.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D. 秋果棵梨涩,晨羞笋蕨鲜
5、甲、乙两同学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下列动物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如表所示。
甲 乙
类别 动物名称 类别 动物名称
1 燕子、野兔 1 燕子、青蛙、野兔、鱼
2 蜜蜂、青蛙、蚯蚓、蜘蛛、鱼 2 蜜蜂、蚯蚓、蜘蛛
如果甲的分类依据是“是否恒温”,那么乙的分类依据是(  )
A.有无脊椎骨 B.有无触角 C.有无坚硬的外壳 D.卵生或胎生
6、将死亡的细胞浸泡在一定浓度的水溶性染色剂(IP)中,细胞核会被着色;将活细胞浸泡其中,其细胞核不会被着色,但将IP注入活细胞中,细胞核会被着色,因此可将IP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其鉴别的根本原理是(  )
A.进入活细胞的细胞核能够分解IP
B.活细胞的细胞壁能够阻止IP进入
C.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阻止IP进入
D.死细胞与活细胞的细胞核内所含的物质不同
7、下列四位同学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甲说:中国地大物博,生物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我们可以尽量开发利用
B.乙说: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因此我们只管捕捞鱼而不用养殖
C.丁说: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我们可以采取就地保护的方法进行保护
D.丙说: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8、种子植物是植物界等级最高的类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种子植物包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个类群 B. 种子植物都能通过种子繁殖后代
C. 种子植物的种子外都有果皮包被 D. 被子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裸子植物强
9、下列关于绿色植物主要类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分化,都是多细胞的个体
B. 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茎和叶的分化
C.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且根、茎、叶中有输导组织
D.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
10、如图圆圈表示各种生物本身具有的特点,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P可以表示用皮肤辅助呼吸 B.E可以表示体温恒定
C.Q可以表示要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 D.F可以表示体内有脊柱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要将视野由左图转换成右图,下列操作不需要的是( )
A.转动粗准焦螺旋 B.转动物镜转换器 C.转动细准焦螺旋 D.移动装片
12、苏铁树形古雅,主干粗壮,四季常青,是园林绿化的常用植物。苏铁的胚珠裸露,两侧排列,如图所示,因此胚珠发育成种子后,其外无果皮包被。苏铁属于(  )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13、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操作中的4个步骤,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④①②③ B.②①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
14、学习了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带是藻类植物,依靠它的根固着在浅海岩石上
B.墙藓的根内没有较为发达的输导组织,只能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
C.肾蕨有假根、茎、叶的分化,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较强
D.种子的生命力强,这是种子植物更适应于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
15、下表是小明同学对几种动物进行的简单分类,他的分类依据是(  )
类别Ⅰ 类别Ⅱ
燕子、青蛙、野兔、鱼 蜜蜂、蚯蚓、蜘蛛、蜗牛
A.水生还是陆生 B.体内有无脊椎骨
C.体温是否恒定 D.是否会飞
16、某学校校园中,有柑橘、玉米、水棉、葫芦藓、蕨和雪松等植物。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这些植物的特点,按右表的标准进行分类。其中②是上述六种植物中的(  )
A.玉米 B.水棉 C.蕨 D.柑橘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17、如图是部分食肉动物的分类系统图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狗和狼的亲缘关系最近
B.狗和狐的共同点比狗和豹的共同点多
C.犬科动物之间的共同特征比犬属动物之间的多
D.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18、小明对野外考察采回的下列四种植物进行分类,如图所示。则植物P为( )
19、下表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要达到的目的和所采用的操作,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操作是()
选项 目的 操作
A 要调换目镜 转动转换器
B 要增加观察到的细胞数目 换用高倍镜
C 要增加视野亮度 将平面镜换成凹面镜
D 要对光 调节细准焦螺旋
20、下列是显微镜操作的几个步骤。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的是对光,操作该步骤时应将高倍镜正对通光孔
B.进行图乙所示操作时眼要注意图示部位,其目的是防止压坏标本和损坏物镜
C.三个步骤操作顺序是甲乙丙
D.图乙丙所示载物台上放置的观察材料,必须薄而透明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
21、把菠菜放入水中煮几分钟,水变成绿色,而把它放水冷水中并不加热,则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可见高温会破坏植物细胞的______,使其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该绿色物质存在于细胞内的______中。
22、根据如图所示生物,回答问题:
(1)它们都属于单细胞生物变形虫通过   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2)草履虫与衣藻的根本区别是(  )
A.是否会运动 B.个体大小 C.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D.是否生活在水中
23、(1)以上生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2)E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翅和足是它的运动器官,都着生在___________部。
24、伞藻是一种大型单细胞藻类,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细胞核位于“假根”中。不同的伞藻有不同形状的“帽”,有的呈伞形(如图1甲),有的呈菊花形(如图1乙)。
(1)下列生物中,与伞藻的结构层次最为相似的是 (选填下列字母序号)。
A.水稻 B.葫芦藓 C.草履虫 D.大熊猫
(2)在人类开展对细胞各部分结构及功能的研究历程中.曾有科学家利用伞藻进行实验,希望弄清楚生物的遗传究竟是由细胞质控制还是由细胞核控制。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将甲伞藻的帽和柄都切除,然后将乙伞藻的柄移植到甲伞藻的假根上。一段时间后,该伞藻会长出新的帽。(如图2)实验结果湿示,伞藻长出的新帽形状与   (填“甲”或“乙”)相同,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基于该实验结果,科学家进行进一步实验,将乙伞藻的细胞核去除,将甲伞藻的细胞核移入,切除乙伞藻的帽,请你预期一段时间后,乙伞藻再长出的新帽会是   形。
25、下图是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主要步骤。
(1)滴在洁净载玻片中央的液体a是 ;
(2)未经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时,细胞结构不够清晰,需用稀碘液进行染
色。染色后的细胞结构中,着色最深的是 ,该结构与生物的 密切有关。
26、某国家公园的湿地内已知动植物有1000多种。
(1)该国家公园是鸟类的天堂,已经发现有白鹭、杜鹃等50余种,这些鸟类的体温   ;
(2)小菁将湿地内某些动物分为甲、乙两类,如下表,他是依据   这一特征来分类;
(3)小菁在湿地采集了4种植物P、Q、R和S,并设计了以下的二歧式检索表来分辨这些植物:
这些植物中有一株是蕨类植物,它是   。
27、根据“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小乐制作临时装片的部分实验操作步骤;步骤③的正确操作是 ;
(2)图乙为小乐在使用显微镜进行临时装片观察时的“对光”操作,其正确顺序是( )
A.转动遮光器,选择合适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B.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C.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D.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明亮的视野;
(3)图丙和图丁为小乐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视野从图丙到图丁,应先将临时装片向___________移动。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8分)
28、某小组在“探究环境条件对叶绿素形成的影响”的活动中,作出的假设是:光照能影响叶绿素的形成。据此假设,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甲组 乙组
环境条件 阴暗、低温 光照充足,适宜温度
实验材料 同样多株韭苗 同样多株蒜苗
处理方法 将甲、乙两组植物栽种在各自环境中一段时间
(1)全班同学们讨论后认为:按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不能对“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进行探究,因为该实验方案中变量有 个;
(2)请根据“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①环境条件的设计:甲组环境条件是阴暗、适宜的温度;乙组环境条件是 ;
②实验材料相同。
(3)如果“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成立,那么无光照组植物的叶子会显 色。
29、小明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用红墨水染色后发观细胞膜与细胞壁出现分离的现象,小明对此现象产生了兴趣,于是用清水重新操作染色步骤后发现细胞又恢复成原来的状态。接下来小明用不同的溶液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现象:
(1)该实验要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现象与______的关系;
(2)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在显微镜下依次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细胞状态。由此推测细胞膜具有______特点;
(3)以上实验结果或现象支持下列观点中的( )
A.溶液引起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分离速度不同
B.三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发生“分离”现象
C.清水都能使已发生“分离”现象的植物细胞“复原”
30、黄粉虫,又名面包虫,原是粮仓中常见的害虫。幼虫表面呈金黄色,喜群集,常常聚集在粮堆中或其它食料的下方。如果往饲养黄粉虫的容器里放一片面包,它们会聚集在面包片下面吃面包,如果把面包片翻过来,暴露在明处的黄粉虫会很快爬到面包片的下面。冬冬同学学习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后,决定选择黄粉虫作为实验材料开展探究。
(1)黄粉虫在分类上属于________(填“脊椎动物”或“无脊椎动物”);
(2)若全班有10个小组开展探究,应取10组数据的________值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
(3)预期实验结果:黄粉虫会趋向于哪一种环境________(填明亮或阴暗)。
四、简答题(共24分)
31、(10分)如图是几种植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的是 ,属于 ;
(2)A植物已经出现了 、 、 的分化,但它的生殖过程离不开 ;所以必须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3)B植物和C植物的共同特点是能产生 ;但B植物的种子有包被着,C植物的种子是 着的,没有 包被;
(4)具有根、茎、叶的植物有 (填字母)。
32、(6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面是几种细胞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丙图为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图像。在显微镜下,若将丙图转换成丁图,载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的明暗变化分别是 ;
A.向右移动,视野变亮 B.向右移动,视野变暗
C.向左移动,视野变亮 D.向左移动,视野变暗
(2)在做“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时,戊、己两位同学各自制作临时装片,并在低倍镜下观察,观察到的物像如图所示,   同学的观察效果较好;另一位同学的观察效果不好,其原因是   操作不当引起的。
33、(8分)小徐要去杭州江洋畈生态公园进行调研,此前在网上查到要采集的六种动物。请根据下面的二歧分类检索表来区分动物。
(1)分别写出下列序号所代表的动物名称:②________,⑥__________。
(2)表中“a”代表的特征是___________。
(3)海星与上述六种动物中的________(填序号)动物具有最多的相同特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