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浙教版七上科学 1-2章 综合测试A卷(教师版+学生版+答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浙教版七上科学 1-2章 综合测试A卷(教师版+学生版+答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07 23:13:0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科学1 -2章综合测试A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一片池塘 B. 池塘里的鱼
C. 池塘中的生物成分 D. 池塘中的非生物成分
2、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玉米←鼠←蛇←猫头鹰 B.阳光→玉米→鼠→蛇→猫头鹰
C.蘑菇→鼠→蛇→猫头鹰 D.玉米→鼠→蛇→猫头鹰
3、下列仪器中,可以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
A. B. C. D.
4、科学概念之间存在着包含、并列、交叉等关系,如下图。下列关于概念间逻辑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与植物属于包含关系 B. 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属于包含关系
C. 组织与器官属于并列关系 D. 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属于交叉关系
5、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
B. 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可营水陆两栖生活
C. 两栖动物的幼体和成体都能生活在水中和陆地上
D. 两栖动物在水中用鳃呼吸,在陆地上用肺呼吸
6、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1mm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 8.42 cm、8.43 cm、8.42 cm、8.44 cm、8.64 cm,则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 )
A. 8.47 cm C. 8.43 cm B. 8.428 cm D. 8.427 5 cm
7、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长度的测量,正确的是( )
8、体温计的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有一管径很细的弯管,可以让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在每次测量前必须将毛细管中的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一位粗心的同学用已甩过的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量了甲、乙、丙三个同学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 37.8℃,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人的体温都是37.8℃ B. 甲的体温是37.8℃
C. 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7.8℃ D. 乙、丙两人的体温都高于37.8℃
9、某小组成员尝试对青蛙和蝗虫进行区分时的叙述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 按生活环境不同,可分为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
B. 按生殖方式不同,可分为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
C. 按营养方式不同,可分为自养动物和异养动物
D. 按体内有无脊柱,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10、下列关于“刻度尺、量筒、量杯、温度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都有“零刻度” B. 都是量程越小,精确度越高的工具
C. 刻度线都是均匀的 D. 测量的精确值都是由最小刻度决定的
11、下列关于测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测量生物体时,一般采用的是物理方法
B. 对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测量,可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
C. 测量体温时,先将体温计置于腋下并夹紧,使玻璃泡和腋下的皮肤紧密接触3~5min
D. 测量时难免有误差,可以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方法,尽可能地减少误差
12、下列实验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的作用是保持细胞形态
B.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碘液的作用是染色
C.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视野中有细胞,但结构不太清楚是因为洋葱表皮撕得太厚
D.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视野中出现许多黑色的圆圈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
13、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3.4 米=3.4÷1/1000 毫米=3400 毫米 B.3.4 米=3.4 米÷1/1000=3400 毫米
C.3.4 米=3.4 米×1000 毫米=3400 毫米 D.3.4 米=3.4×1000 毫米=3400 毫米
14、如图,对下列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主要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构成
B. ②是由大小相似,形态、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组成的
C. ③的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成分
D. 上述结构层次的排序从小到大依次为④②①③⑤
15、如图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相关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④①②③⑤; B. 步骤①中用碘液进行染色
C. 进行步骤③前不需要用清水漱口 D. 进行步骤④时需将盖玻片快速放下
16、雪豹是高原地区的岩栖性的动物。猎豹奔跑速度极快,主要分布在非洲等地。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主要分布在亚洲。下表是它们的分类等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 图中三种生物,雪豹和猎豹亲缘关系较远
C. 虎和猎豹具有的共同分类单位只有科 D. 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动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17、下图是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按照正确的操作顺序,该同学先后看到的视野依次是③④②①⑤
B.若观察过程中没有更换目镜,则观察视野⑤时用的物镜比观察②时用的物镜短
C.观察到视野④后,该同学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可观察到视野②
D.要使视野①的亮度增加,把显微镜移到明亮处即可
18、如图表示葫芦藓、肾蕨、苏铁和玉米的分类,其中乙、丙所代表的植物分别是( )
A. 玉米、苏铁 B. 苏铁、玉米 C. 肾蕨、葫芦藓 D. 葫芦藓、肾蕨
19、下列动物与其主要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A. 鲫鱼--用肺呼吸 B. 蜥蜴--体表被 C. 家鸽--用鳃呼吸 D. 家兔--胎生、哺乳
20、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生物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下列描述中,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
A. 竹节虫的身体与竹节或树枝极为相像 B. 温度和湿度会影响霉菌的生长
C. 蚯蚓可以改良土壤 D. 适时除草可以使庄稼长得更好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
21、根据如图所示生物,回答问题:
(1)它们都属于单细胞生物变形虫通过   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2)草履虫与衣藻的根本区别是(   )
A.是否会运动 B.个体大小
C.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D.是否生活在水中
22、如图所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五种生物,请结合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分类角度看,属于脊椎动物的有   。
(2)从形态结构上看,A与B相比,A植株矮小,需生活在阴湿的地方,其主要原因是:
 。
(3)E动物所属的类群,不仅体温恒定,且还具有   、哺乳等生殖发育特点。
(4)C的身体覆盖有   ,具有保护和支持内部软器官、防止水分蒸发等作用。
23、如图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 ;
(2)如图乙,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填字母)。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D. 都不正确
(3)如图丙,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用酒精灯的 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24、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所示。
(1)小明用分度值是________的刻度尺;
(2)测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乙,则走廊的长度约为 。
25、科学测量中正确的操作和读数是前提。
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图中实验步骤 (填字母)可以省去,测得石蜡的体积是 cm3。
26、请完成以下测量工具的读数:
(1)如图(a),此时体温计的示数是 ;
(2)如图(b),用温度计测量冬天某一晚上的气温,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
(3)如图(c),小曙使用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则精确度高的那把尺测量的长度为 。
27、下图是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主要步骤。
(1)滴在洁净载玻片中央的液体a是   。
(2)未经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时,细胞结构不够清晰,需用稀碘液进行染色。染色后的细胞结构中,着色最深的是   ,该结构与生物的 和变异密切相关。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8分)
28、小明买了一种叫“吹泡泡”的玩具,发现有时能吹出泡泡,有时又吹不出泡泡。爱动脑筋的他产生了一个疑问:泡泡的产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1)同桌小兵猜想:泡泡的产生可能与吹泡泡用的管子粗细有关,于是他设计并科学地进行了实验,记
录了如下实验结果:
分析以上实验结果,你得到的结论是 ;
(2)对此问题,请你另外提出一种猜想: ;
(3)设计一个方案,验证你的猜想: 。
29、在学习长度测量后,小科想要用自己的步距和步数测量学校到家的距离。
[步距测量]小科在微湿的泥土地上按照不同方式前进测量步距。
方式1:快跑; 方式2:慢走;
(1)请选择合适的前进方式并说明理由: ;
(2)选择合适的前进方式后,小科在湿地上进行测量,标记步距为s。下列测量方式正确的是 ;
[方法迁移]
(3)小敏也想测量学校到家的距离,但她家离学校较远步行时间过长,需要骑自行车上下学。请写出一种测量方法帮助她完成测量: 。
30、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所示);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表的数据。则实验中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______来反映的。
(3)实验中为了能使两种玻璃把玻璃球弹开的距离有较大的差异,请你提出一种可行的实验改进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共24分)
31、(6分)扭角羚与六种哺乳动物外形相似,被称为“六不像”。
(1)扭角羚和大熊猫都属于哺乳动物,扭角羚的生殖方式是 ;
(2)扭角羚是一种大型珍稀动物,要设立 加以保护;
(3)造成生物灭绝的最根本原因是 。
32、(8分)伞藻是一种大型单细胞藻类,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细胞核位于“假根”中。不同的伞藻有不同形状的“帽”,有的呈伞形(如图1甲),有的呈菊花形(如图1乙)。
(1)下列生物中,与伞藻的结构层次最为相似的是 (选填下列字母序号)。
A.水稻 B.葫芦藓 C.草履虫 D.大熊猫
(2)在人类开展对细胞各部分结构及功能的研究历程中.曾有科学家利用伞藻进行实验,希望弄清楚生物的遗传究竟是由细胞质控制还是由细胞核控制。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将甲伞藻的帽和柄都切除,然后将乙伞藻的柄移植到甲伞藻的假根上。一段时间后,该伞藻会长出新的帽。(如图2)实验结果湿示,伞藻长出的新帽形状与   (填“甲”或“乙”)相同,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基于该实验结果,科学家进行进一步实验,将乙伞藻的细胞核去除,将甲伞藻的细胞核移入,切除乙伞藻的帽,请你预期一段时间后,乙伞藻再长出的新帽会是   形。
33、(10分)如图分别为镜头、显微镜以及先后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不同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1)图乙显微镜中所标的d指   (填结构名称)。
(2)使用甲图中的镜头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时,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的镜头组合是   (填镜头序号)。
(3)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后,迅速把显微镜移到同组同学面前。结果,同学只观察到一个圆形的白亮视野。导致这一结果的最可能原因是下列选项中的 。
A.装片没有压上压片夹 B.反光镜位置改变
C.物镜转换器发生偏转 D.光圈大小发生变化
(4)实验中,要使观察到的效果由丙图中的①变成④,应将装片向   移动。要使观察效果由④变成②,应该转动   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科学1 -2章综合测试A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一片池塘 B. 池塘里的鱼
C. 池塘中的生物成分 D. 池塘中的非生物成分
[答案] A
[解析] 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A、一片池塘,即包括了池塘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符合题意;B、池塘里的鱼,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C、池塘中的生物成分,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D、池塘里的非生物成分,只包括了非生物部分,没有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故A符合题意。
2、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玉米←鼠←蛇←猫头鹰 B.阳光→玉米→鼠→蛇→猫头鹰
C.蘑菇→鼠→蛇→猫头鹰 D.玉米→鼠→蛇→猫头鹰
[答案] D
[解析] A、食物链的箭头指向消费者,该选项把箭头的方向弄反了,故不符合题意;B、阳光是非生物部分,既不属于生产者也不属于消费者,食物链的概念未包括非生物部分,故不符合题意;C、蘑菇属于分解者,食物链的概念未包括分解者,故不符合题意;D、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植物与消费者鼠、蛇、山鹰它们四者的关系,故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
3、下列仪器中,可以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A烧杯、C锥形瓶底部较大,直接加热时会导线受热不均匀而破裂抽以应该垫上石棉网再加热,B可直接加热,D是用于量取体积的专用仪器,不能用于加热;故B符合题意。
4、科学概念之间存在着包含、并列、交叉等关系,如下图。下列关于概念间逻辑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与植物属于包含关系 B. 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属于包含关系
C. 组织与器官属于并列关系 D. 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属于交叉关系
[答案] A
[解析]A、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植物属于生物的一种,因此生物与植物属于包含关系,正确;B、动物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因此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属于并列关系,错误;B、动物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因此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属于并列关系,错误;C、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因此器官包含组织,组织与器官属于包含关系,错误;D、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因此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属于并列关系,错误。故A符合题意。
5、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
B. 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可营水陆两栖生活
C. 两栖动物的幼体和成体都能生活在水中和陆地上
D. 两栖动物在水中用鳃呼吸,在陆地上用肺呼吸
[答案] B
[解析] 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不一定是两栖动物,如海龟等;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或水中的动物是两栖动物,如青蛙;两栖动物的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6、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1mm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 8.42 cm、8.43 cm、8.42 cm、8.44 cm、8.64 cm,则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 )
A. 8.47 cm C. 8.43 cm B. 8.428 cm D. 8.427 5 cm
[答案] C
[解析] 从题中数据可知,8.64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所以8.64 cm是错误的,应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是L=)8.42 cm+8.43 cm+8.42 cm+8.44 cm)/4≈ 8.43 cm,C正确且符合题意。
7、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长度的测量,正确的是( )
[答案] B
[解析] 由B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l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纪念币左端读数为20.0mm=2.00cm,右端读数为 40.0mm=4.00cm,所以纪念币的直径为L=4.00cm-2.00cm=2.00cm,B 错误且符合题意。
8、体温计的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有一管径很细的弯管,可以让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在每次测量前必须将毛细管中的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一位粗心的同学用已甩过的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量了甲、乙、丙三个同学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 37.8℃,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人的体温都是37.8℃ B. 甲的体温是37.8℃
C. 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7.8℃ D. 乙、丙两人的体温都高于37.8℃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可知,体温计使用之前甩了,故甲的体温是正确的,但是后来乙丙同学没有甩,导致体温测量出现错误,由此可知甲的体温主37.8℃;故B符合题意。
9、某小组成员尝试对青蛙和蝗虫进行区分时的叙述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 按生活环境不同,可分为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
B. 按生殖方式不同,可分为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
C. 按营养方式不同,可分为自养动物和异养动物
D. 按体内有无脊柱,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答案] D
[解析] 青蛙是水陆两栖的动物,蝗虫营陆生生活;青蛙和蝗虫的生殖方式都是卵生,营养方式都是异养;青蛙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蝗虫体内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故D符合题意。
10、下列关于“刻度尺、量筒、量杯、温度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都有“零刻度” B. 都是量程越小,精确度越高的工具
C. 刻度线都是均匀的 D. 测量的精确值都是由最小刻度决定的
[答案]D
[解析]A.量筒和量杯没有零刻度线,而如刻度尺,若其零刻度线磨损也还是可以使用的,A不正确;B.量程越小的工具精确度不一定越高,如,实验室用的温度计量程一般为-20℃~110℃,分度值为1℃,而寒暑表,测量范围为-30℃~50℃,分度值为1℃,故B不符合题意;C.量杯的刻度是不均匀的,而其他几种仪器的刻度是均匀的,C不符合题意;D. 测量工具的精确度是由最小刻度决定的,D符合题意。
11、下列关于测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测量生物体时,一般采用的是物理方法
B. 对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测量,可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
C. 测量体温时,先将体温计置于腋下并夹紧,使玻璃泡和腋下的皮肤紧密接触3~5min
D. 测量时难免有误差,可以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方法,尽可能地减少误差
[答案]C
[解析] A、生物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在研究生物时,我们经常需测量生物体的面积和体积等物理量,测量生物体时,一般采用的是物理方法,如尝试用细线和刻度尺来测量叶子的周长,A正确;B、对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测量,可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如利用量筒和水,测量一粒葡萄的体积,B正确;C、体温计用后应用力向下甩至35℃以下,若不甩直接测量病人的体温不一定准确,再将体温计置于腋下,测量时间为3至5分钟.C错误;D、测量时难免有误差,可以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方法,尽可能地减少误差,D正确。
12、下列实验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的作用是保持细胞形态
B.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碘液的作用是染色
C.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视野中有细胞,但结构不太清楚是因为洋葱表皮撕得太厚
D.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视野中出现许多黑色的圆圈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
[答案] C
[解析]A、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的作用是保持细胞原有的性状,A正确。B、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在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的,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反复2-3次,碘液的作用是染色,B正确。C、视野中有细胞但不清楚,可以调节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是视野中的物象更清晰。如果视野中有清晰的细胞,也有不清晰的细胞,说明已经调节了细准焦螺旋,出现不清晰的原因是洋葱的表皮撕得太厚了,C错误。D、在视野中出现的黑色圆圈,是盖盖玻片是操作不当出现了气泡,其内没有细胞结构,若用镊子轻轻按压一下,会移动、会变形,D正确。故C符合题意。
13、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3.4 米=3.4÷1/1000 毫米=3400 毫米 B.3.4 米=3.4 米÷1/1000=3400 毫米
C.3.4 米=3.4 米×1000 毫米=3400 毫米 D.3.4 米=3.4×1000 毫米=3400 毫米
[答案]D
[解析] A、3.4 米=3.4÷1/1000 毫米=3400 毫米,米到毫米的进率是1000,应该乘以1000,A错误;B、3.4 米=3.4 米÷1/1000=3400 毫米,进率错误,中间过程的单位也错误,B错误;C、3.4 米=3.4 米×1000 毫米=3400 毫米,中间过程只能有一个单位,且在最后一项的后面,C错误;D、3.4 米=3.4×1000 毫米=3400 毫米,进率正确,单位表示也正确,换算正确,D正确。
14、如图,对下列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主要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构成
B. ②是由大小相似,形态、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组成的
C. ③的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成分
D. 上述结构层次的排序从小到大依次为④②①③⑤
[答案] B
[解析]:A、①是胃,属于器官,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构成,A正确;B、细胞的分化是指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哪些形态的相似,结构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细胞群叫做组织。②是上皮组织,由大小、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组成的,B错误;C、③表示的是人体的消化系统,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成分,C正确;D、图中的①是胃,属于器官,②是上皮组织,③表示的是人体的消化系统,④是肌肉细胞,⑤是完整的人体。因此按照构成人体的结构层次排列,正确的顺序应该是④→②→①→③→⑤. D正确。故B符合题意。
15、如图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相关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④①②③⑤; B. 步骤①中用碘液进行染色
C. 进行步骤③前不需要用清水漱口 D. 进行步骤④时需将盖玻片快速放下
[答案] B
[解析]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可以简单记忆为擦、滴、取(刮)、涂、盖、染。图中①是染,②是滴,③是取(刮),④是盖,⑤是涂,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②③ ④①。步骤①中染色用的液体是碘液。进行步骤③前需要用清水漱口,清除口腔内的杂物。盖盖玻片时要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侧,让盖玻片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故B符合题意。
16、雪豹是高原地区的岩栖性的动物。猎豹奔跑速度极快,主要分布在非洲等地。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主要分布在亚洲。下表是它们的分类等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 图中三种生物,雪豹和猎豹亲缘关系较远
C. 虎和猎豹具有的共同分类单位只有科 D. 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动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答案] C
[解析] 虎和猎豹同属于猫科,科是它们具有的最小的相同分类单位,它们共同的分类单位除了科,还有界、门、纲、目。故C符合题意。
17、下图是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按照正确的操作顺序,该同学先后看到的视野依次是③④②①⑤
B.若观察过程中没有更换目镜,则观察视野⑤时用的物镜比观察②时用的物镜短
C.观察到视野④后,该同学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可观察到视野②
D.要使视野①的亮度增加,把显微镜移到明亮处即可
[答案]A
[解析] A、③是空白的,是对光后的视野,然后是低倍镜寻找细胞,即④,然后移到视野中央。即②,再换用高倍镜放大物像视野变暗,即①,微调让视野变亮,即⑤;故A正确;B、⑤的放大倍数比②大,而物镜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所以观察视野⑤时用的物镜比观察②时用的物镜长;故B错误;
C、④中细胞在视野的左下方,所以要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故C错误;D、要使视野①的亮度增加,调节反光镜和通光孔,即可;故D错误。
18、如图表示葫芦藓、肾蕨、苏铁和玉米的分类,其中乙、丙所代表的植物分别是( )
A. 玉米、苏铁 B. 苏铁、玉米 C. 肾蕨、葫芦藓 D. 葫芦藓、肾蕨
[答案]B
[解析]由题图可以看出,乙和丙属于种子植物,乙的种子裸露,属于裸子植物,丙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在葫芦藓、肾、苏铁和玉米中,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肾属于类植物,苏铁属于裸子植物,玉米属于被子植物,所以乙是苏铁,丙是玉米。故B符合题意。
19、下列动物与其主要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A. 鲫鱼--用肺呼吸 B. 蜥蜴--体表被 C. 家鸽--用鳃呼吸 D. 家兔--胎生、哺乳
[答案] D
[解析] A. 鲫鱼是鱼类用鳃呼吸,A不正确;B. 蜥蜴是爬行类用肺呼呼,B不正确;C. 家鸽是鸟类用肺呼吸,C不正确;D. 家兔是哺乳类动物,特点是胎生、哺乳,D正确,故D符合题意。
20、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生物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下列描述中,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
A. 竹节虫的身体与竹节或树枝极为相像 B. 温度和湿度会影响霉菌的生长
C. 蚯蚓可以改良土壤 D. 适时除草可以使庄稼长得更好
[答案] A
[解析] 竹节虫的身体与竹节或树枝极为相像,不易被敌害发现,是竹节虫对环境的适应;温度和湿度会影响霉菌的生长,说明环境影响生物;蚯蚓可以改良土壤,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适时除草可以使庄稼长得更好,是生物对生物的影响。故A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
21、根据如图所示生物,回答问题:
(1)它们都属于单细胞生物变形虫通过   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2)草履虫与衣藻的根本区别是(   )
A.是否会运动 B.个体大小
C.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D.是否生活在水中
[答案](1)细胞膜 (2)C
[解析] (1)变形虫的生命活动都在一个细胞内完成,而细胞膜具有具有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作用,所以变形虫通过细胞膜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2)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要从外界摄取食物;衣藻是单细胞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草履虫与衣藻的根本区别是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22、如图所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五种生物,请结合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分类角度看,属于脊椎动物的有   。
(2)从形态结构上看,A与B相比,A植株矮小,需生活在阴湿的地方,其主要原因是:
 。
(3)E动物所属的类群,不仅体温恒定,且还具有   、哺乳等生殖发育特点。
(4)C的身体覆盖有   ,具有保护和支持内部软器官、防止水分蒸发等作用。
[答案] (1)DE (2)A没有真正的茎和叶,根为假根,固着、吸水及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能力较弱 (3)胎生 (4)外骨骼
[解析] A、葫芦藓;B、番茄;C、蝗虫;D、青蛙;E、兔子;(1)青蛙是两栖类、兔子是哺乳类,属于脊椎动物;(2)A是苔藓类植物,B是被子植物,苔藓类植物没有真正的茎叶,根也是假根,吸水能力较弱,所以需要生活在阴湿的地方;(3)E是哺乳类动物,其生殖特点是胎生哺乳;(4)蝗虫属于昆虫,身体外覆盖的有外骨骼,起保护作用。
23、如图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 ;
(2)如图乙,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填字母)。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D. 都不正确
(3)如图丙,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用酒精灯的 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答案](1)向着手手心; (2)A (3) 外焰
[解析] (1)图甲中,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向着手心,以免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细口瓶的塞子要倒放在桌面上,以防止桌面上的污物污染药品。(2)图乙中,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这样可以平衡盖内外的气压,利用下次顺利取下灯帽;(3)图丙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先对试管进行预热以防局部受热而使试管破裂,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24、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所示。
(1)小明用分度值是________的刻度尺;
(2)测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乙,则走廊的长度约为 。
[答案] (1)1毫米(2)18米
[解析](1)由乙图可知该刻度民主派 最小刻度为1毫米(0.1cm);(2)刻度尺的读数为60.0cm;这是一块地砖的长度,故走廊长度为60.0cm×30=1800cm=18m。
25、科学测量中正确的操作和读数是前提。
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图中实验步骤 (填字母)可以省去,测得石蜡的体积是 cm3。
[答案] A、C; 5
[解析] 由图可知,石蜡的体积等于石蜡、铁块和水的体积减去铁块、水的体积,故A、C没有用,可以省去,V石蜡=59 mL-54 mL=5 mL=5 cm3。
26、请完成以下测量工具的读数:
(1)如图(a),此时体温计的示数是 ;
(2)如图(b),用温度计测量冬天某一晚上的气温,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
(3)如图(c),小曙使用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则精确度高的那把尺测量的长度为 。
[答案] (1)37.5 (2)-4 (3)2.40cm
[解析] 由图(a)可知,体温计的量程为 35 ℃~42 ℃,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此时体温计的示数为 37.5 ℃。(2)由图(b)可知,0℃在上,10℃在下,说明此时温度在零下,由液柱液面可知,此时温度为-4℃。(3)由图(c)可知,第一把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第二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故第二把刻度尺更精准,此时测得木块的长度为 2.40 cm。
27、下图是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主要步骤。
(1)滴在洁净载玻片中央的液体a是   。
(2)未经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时,细胞结构不够清晰,需用稀碘液进行染色。染色后的细胞结构中,着色最深的是   ,该结构与生物的 和变异密切相关。
[答案](1)生理盐水(2)细胞核,遗传;
[解析] (1)口腔上皮细胞的生活环境是有一定浓度的,所以要滴生理盐水;(2)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比较容易被染成颜色,所以着色最深的是细胞核,染色体里有遗传物质,控制着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8分)
28、小明买了一种叫“吹泡泡”的玩具,发现有时能吹出泡泡,有时又吹不出泡泡。爱动脑筋的他产生了一个疑问:泡泡的产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1)同桌小兵猜想:泡泡的产生可能与吹泡泡用的管子粗细有关,于是他设计并科学地进行了实验,记
录了如下实验结果:
分析以上实验结果,你得到的结论是 ;
(2)对此问题,请你另外提出一种猜想: ;
(3)设计一个方案,验证你的猜想: 。
[答案] (1)管子直径越大,越难产生泡泡;(2)吹泡泡的难易可能与液体的浓度有关(3)在两杯等量的水中分别加入不等量的洗衣粉,再用直径相同的管子分别用两种液体吹泡泡,根据泡泡产生的情况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解析] 泡泡的产生除了与所用的管子直径有关外,还可能与很多因素有关,如液体的浓度、温度等,只要是能想到的有关因素,都可以用来提出猜想。认真观察和对比现象的不同点,更容易做出相关联的猜想。
29、在学习长度测量后,小科想要用自己的步距和步数测量学校到家的距离。
[步距测量]小科在微湿的泥土地上按照不同方式前进测量步距。
方式1:快跑; 方式2:慢走;
(1)请选择合适的前进方式并说明理由: ;
(2)选择合适的前进方式后,小科在湿地上进行测量,标记步距为s。下列测量方式正确的是 ;
[方法迁移]
(3)小敏也想测量学校到家的距离,但她家离学校较远步行时间过长,需要骑自行车上下学。请写出一种测量方法帮助她完成测量: 。
[答案] (1)方式2:慢走微湿的泥土地上,表面上是湿滑的,容易摔倒,每次迈开步子要均匀,步距大小要一致; (2)A; (3)先测出自行车车轮转动一圈时自行车运动的距离,再记录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圈数,然后计算总长度。
[解析] 方式2:慢走的前进方式比较合适;因为微湿的泥土地上,表面上是湿滑的:容易摔倒,每次迈开步子要均匀,步距大小要一致。(2)步距是鞋尖到鞋尖的距离,或者鞋跟到鞋跟的距离,故A符合题意。(3)方法一:先测量出自行车车轮转动一圈的长度,骑车回家,记录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圈教/后面坐一个人记录车轮转动的圈数/推着车,记录车轮转动的圈数,车轮转动一圈的长度乘以圈数则是距离。方法二:先计算正常骑车行驶1分钟的路程。测量骑行到家的时间,总时间乘以1分钟行驶的路程,算出大致的距离。方法三:先测出自行车骑行100米所用的时间,再测出自己骑到家的总时间,然后计算总长度。
30、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所示);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表的数据。则实验中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______来反映的。
(3)实验中为了能使两种玻璃把玻璃球弹开的距离有较大的差异,请你提出一种可行的实验改进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2)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3)减小斜面的坡度
[解析](1)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是造成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的主要原因;(2)当玻璃板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来反映的,这是转换的研究方法;(3)同样的撞击下,单层玻璃后的玻璃球比双层玻璃后的玻璃球运动的距离远;所以结论是: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3)从表格数据中可以看出,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振动时,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较近,为了能使两种玻璃把玻璃球弹开的距离有较大的差异,可减小斜面的坡度进行实验。
四、简答题(共24分)
31、(6分)扭角羚与六种哺乳动物外形相似,被称为“六不像”。
(1)扭角羚和大熊猫都属于哺乳动物,扭角羚的生殖方式是 ;
(2)扭角羚是一种大型珍稀动物,要设立 加以保护;
(3)造成生物灭绝的最根本原因是 。
[答案](1)胎生; (2)自然保护区; (3)丧失栖息地
[解析](1)扭角羚和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因此它们的生殖方式是胎生、哺乳。(2)在生物的栖息地划出一定的区域对生物进行保护是建立自然保护区。(3)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口的快速增长、人们向自然环境索取的资源越来越多,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根本原因,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是胎生,动物灭绝的根本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所以我们要设立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
32、(8分)伞藻是一种大型单细胞藻类,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细胞核位于“假根”中。不同的伞藻有不同形状的“帽”,有的呈伞形(如图1甲),有的呈菊花形(如图1乙)。
(1)下列生物中,与伞藻的结构层次最为相似的是 (选填下列字母序号)。
A.水稻 B.葫芦藓 C.草履虫 D.大熊猫
(2)在人类开展对细胞各部分结构及功能的研究历程中.曾有科学家利用伞藻进行实验,希望弄清楚生物的遗传究竟是由细胞质控制还是由细胞核控制。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将甲伞藻的帽和柄都切除,然后将乙伞藻的柄移植到甲伞藻的假根上。一段时间后,该伞藻会长出新的帽。(如图2)实验结果湿示,伞藻长出的新帽形状与   (填“甲”或“乙”)相同,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基于该实验结果,科学家进行进一步实验,将乙伞藻的细胞核去除,将甲伞藻的细胞核移入,切除乙伞藻的帽,请你预期一段时间后,乙伞藻再长出的新帽会是   形。
[答案] (1)C (2)甲;生物的遗传由细胞核控制(细胞核控制生物的性状) (3)伞
[解析] (1)水稻、葫芦藓、大熊猫都是多细胞生物,但是草履虫和伞藻都是单细胞生物,所以与伞藻的结构层次最为相似的是草履虫。(2)根据题意可以得知,细胞核位于基部的假根内,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中,因此,嫁接后伞藻长出的伞帽形状与甲的形状一样。伞帽形状的发育不受嫁接部分的影响,嫁接部分无细胞核,不含遗传物质。(2)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中,细胞核对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因此,如果将乙伞藻的细胞核去除,将甲伞藻的细胞核移入,切除乙伞藻的帽, 移植后的伞藻乙长出的伞帽形状与伞藻甲的伞帽形状一样。
33、(10分)如图分别为镜头、显微镜以及先后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不同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1)图乙显微镜中所标的d指   (填结构名称)。
(2)使用甲图中的镜头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时,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的镜头组合是   (填镜头序号)。
(3)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后,迅速把显微镜移到同组同学面前。结果,同学只观察到一个圆形的白亮视野。导致这一结果的最可能原因是下列选项中的 。
A.装片没有压上压片夹 B.反光镜位置改变
C.物镜转换器发生偏转 D.光圈大小发生变化
(4)实验中,要使观察到的效果由丙图中的①变成④,应将装片向   移动。要使观察效果由④变成②,应该转动   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答案] (1)粗准焦螺旋 (2)②③ (3)A (4)右下方;转换器
[解析] (1)图乙显微镜中的d指粗准焦螺旋。(2)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目镜和物镜的乘积,即乙图中a目镜和b物镜的乘积;图中不带螺纹的①②是目镜,带螺纹的③④是物镜,所以甲图中的镜头能使物像放大的最大倍数是②和③的乘积,即400倍;(3)对光后看不到白亮的视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光不正确;另一种是物镜镜头没有正对通光孔,若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即可;若是对光不正确,主要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有时还需要更换低倍物镜;(3) 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后,迅速把显微镜移到同组同学面前。结果,同学只观察到一个圆形的白亮视野。导致这一结果的最可能原因是下列选项中的装片没有压上压片夹。(4)实验中,要使观察到的效果由丙图中的①变成④, 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的,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要使观察效果由④变成②,应该转动转换器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科学1 -2章综合测试A卷
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
21、(1) ;(2) ;
22、(1) ;
(2) ;
(3) ;(4) ;
23、(1) ;(2) ;(3) ;
24、(1) ;(2) ;
25、 ; ;
26、(1) ;(2) ;(3) ;
27、(1) ;(2) ;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8分)
28、(1) ;
(2) ;
(3) ;
29、(1) ;
(2) ;
(3) ;
30、(1) ;
(2) ;
(3) 。
四、简答题(共24分)
31、(1) ;(2) ;(3) ;
32、(1) ;
(2) ;
(3) ;
33、(1) ;(2) ;(3) ;
(4) ; 。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