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梧、桐、掌、枫、松、柏、装”7个生字,会写“杨、桐、枫、松、柏”5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图文认识6种树。
教学重点
1.认识“梧、桐、掌、枫、松、柏、装”7个生字,会写“杨、桐、枫、松、柏”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图文认识6种树。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上课前请你和我一起观看一段视频(出示视频)视频看完了,这里面讲的都是什么呀?(树)没错,正是树。这些树美不美啊?(美)树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无论是街道上还是校园里,都有树的身影。那你们了解树吗?(学生交流)有的同学了解树,老师请你和我一起走进树的世界。去欣赏树木的美丽。
(二)直接揭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课《树之歌》。(板书课题,学生书空)(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学生初读课文,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习活动一: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请你读)(随文识字)
(2)找找这首小儿歌里一共写了几种树木?请你用“——”划出来。
指名学生交流。
(他找全了吗?真了不起。)
小朋友来数数作者一共写了几种树啊?
词语过关。
过渡:小作者写了这么多树,李老师这里也有一棵树,但是叶子有点少,需要我们201班的同学正确读出这些树木的名字才能让这棵大树茂盛起来,你们有信心吗?
指名读。
齐读。
指名读儿歌。这些生字宝宝我们小朋友们都会读了,我们再把这些生字宝宝放到儿歌里,哪位同学能读的更好?
学习前两句儿歌。
1.朗读前两句。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儿歌的前两句,我们再一起来读读。
2.认一认
儿歌的前两句小作者写了6种树木,你们知道这些树都是什么样子吗?答案就在儿歌里,李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照片,请对照儿歌前两句,同桌合作认一认李老师给你们的照片都是什么树?(选一组上台张贴)
(他们这样贴,你们有意见吗?)
生:我找到了梧桐树,它的树叶真像一片片手掌。
师:你从哪里发现了梧桐树的秘密?
生:梧桐树叶像手掌。
(师:对!所以儿歌里说“松柏四季披绿装”)
3.观察句子写法。
(1)同学们都很会读书,在儿歌里找到了秘密。同学们再看这两句,他们都是先写——树木(生),再写——样子(生)真不错,你们很会观察。
(2)指导朗读。
(孩子们,我们在读这首儿歌的时候,在读树木特点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重音读出来。)那我们在读的时候就可以把树的样子读的重一点。
那同学们能读出树的美吗?你能读出树的样子吗?
请你读,请你读,请你读。(男女生合作读)
(3)师范读。(机动环节)
(4)打节奏读。孩子们,要想把儿歌读美,读好听,我们还可以拍着手读,像老师这样。那你们学着老师的样子,读读儿歌的前两句吧。(读得可真好听)
归类识字,指导书写
引导学生观察
整体观察:认识了这么多树木,也了解了这么多的树木。细心的同学发现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点?(他们都有“木”字旁,都是左右结构)非常好!“木”字旁的字一般和树有关,凡是和树有关的,都可以用“木”做偏旁。这些还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比一比宽窄,比一比高矮。
指导书写偏旁:想要写好这五个木字旁的字,首先要写好“木”字旁。当木做偏旁的时候,木要变形,木的捺要改成点,并且要写的窄一些。下面伸出小手和我一起书写木字旁。(一边书写一边说:一笔横,稍向上,二笔竖,要直而长,三笔小撇,四笔点),
比较观察:而“柏”左右相当。
示范书写:边写边提示书写要点。
“杨”(小手伸出来和老师一起书写“杨”的右边部分,第一笔横折折折钩一笔写成,两撇撇尖穿插到木字旁的点下方,第二撇略长。)
“柏”(先写木字旁,右边的部分在竖中线的右边,“白”要写得略瘦。)
(你们能试着写写吗?请同学们翻开课堂作业本13页写一写)
学生书写,展评修改。
4.小结。
今天的课堂虽然没有树,但学了这么多与树相关的词语,大家是不是也感觉我们周围仿佛站了一棵棵大数呢?我们还学习了许多木字旁的字,它们就是我们这节课的识字重点。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习题第二题,读一读,记一记8个与植物相关的词语,要读准每个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