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1 古诗二首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1 古诗二首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8 15:5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古诗二首
一、教学目标
1、会认“莺、拂、堤”等11个字,能够正确书写“诗、童”等8个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并背诵课文。
4、借助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律节奏,感受春天的美好。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会认11个字,能够正确书写8个字,积累词语。
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并能够背诵古诗。
想象画面,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难点:通过诵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诗歌中的春天
第一课时
导入
课件播放春天的鸟鸣声、流水声等自然音效,同时在屏幕上展示春天的风景图片,如绿草如茵、鲜花盛开、柳树摇曳等。引导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和感受。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仿佛置身于一个怎样的世界?能描述一下你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吗?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古诗,揭示课题《古诗二首》。
任务一:邂逅春日盛景
走进《村居》,感受春景
初读感知,扫清障碍
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村居》,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同时圈出生字词。
借助生字卡片,带领学生认读生字“莺、拂、堤、柳、醉”。
师: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这些字?
生字识记。
“醉”:会意字,左边形状像个酒坛,表示“酒”,右边“卒”表示极点、极端。“醉”表示酒喝多了神志不清。
联想记忆法:“莺” 是一种鸟,所以下面是 “鸟” 字。上面的 “艹”,可以想象成小鸟在草丛上方飞翔。
动作演示法:教师做出轻轻擦拭、掠过的动作,如用手拂去桌上的灰尘,同时讲解这就是 “拂” 的动作,让学生直观感受 “拂” 的含义,因为是手部动作,所以是提手旁。
图片对比法:展示河堤、大坝的图片,和 “堤” 字对比,让学生观察堤的形状,多为土石堆积而成,所以是提土旁,帮助学生理解字形和字义的关联。
形声字记忆法:“柳” 是形声字,左边的 “木” 表示它与树木有关,右边的 “卯” 表示读音。让学生通过记住形声字的特点来记忆 “柳” 字。
精读理解,体会意境
学生朗读古诗《村居》。
师:同学们,这首古诗是描写哪个季节呀?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春天。我从“春”字看出来的。
师:是的,现在我们就去《村居》中邂逅春天,拥抱春天。
解题。
村居:住在农村。
(3)课件展示村居的画面,画面中绿草如茵,黄莺飞舞,垂柳拂堤。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师:同学们,你们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内容,从而引出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你能想象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春天美景呢?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讲解诗句含义。
明确:“草长莺飞”描绘了春天小草茁壮成长,黄莺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拂堤杨柳”是说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醉春烟”则把杨柳当作人来写,仿佛它被春天的烟雾陶醉了,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与迷人。
诗句翻译: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5)课件继续展示孩子们放学后在田野里放风筝的画面。
师:图中的孩子们在做什么?他们的心情怎样?
引出诗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解释诗句意思,让学生体会孩子们放学后迫不及待去放风筝的喜悦心情。
诗句翻译: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6)情景演绎。
学生戴上准备好的头饰,分别扮演诗人、儿童等角色,通过动作、表情和语言,演绎古诗中的场景,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和记忆。
(7)多种形式朗读古诗,如配乐朗读、表演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同时引导学生背诵古诗。
(8)练习: 莺飞 ,拂堤杨柳 。
任务二:探寻春之足迹
教师带领学生书写生字“诗”“童”“趁”。
书写指导:
“诗”: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
“童”:点画居中,第二横宜长,横画排布均匀。上下中心对齐,重心安稳。左右对称。
“趁”:“走”横画平行,两竖相对,撇短捺长。“ ”撇捺不宜太长,三撇平行均匀。
学生描红练习,注意笔顺。
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再次齐读古诗《村居》。
第二课时
导入
课件出示生字词:黄莺、喝醉、古诗、儿童、趁早
(教材课后习题)河堤 堤岸 杨柳 柳条
吹拂 春风拂面 化妆 梳妆打扮
任务三:赏柳咏春之美
穿越情境,品味《咏柳》
自主朗读,学习生字。
识字“咏”“妆”“丝”“绦”“裁”“剪”。
(1)学生自主朗读《咏柳》,圈出生字词,运用学习《村居》时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学习生字的读音和字形。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识字方法,互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教师正音,带领学生认读生字。
生字识记:加一加:咏=口+永;前+刀=剪;丬+女=妆
比一比:“裁”,做衣服要剪裁;“载”,有车能把人货载;“栽”,要木就得把树栽。
图片记忆法:丝绦是丝编织的带子或绳子。通常搭配道袍、围裙等衣物。
2、教师带领学生初步了解作者(贺知章),可讲解贺知章与李白的故事,例如金龟换酒。
3、情境再现,理解诗意。
(1)多媒体展示一棵高大的柳树,柳枝细长,随风飘舞的画面。
师:同学们,眼前的这棵柳树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观察柳树的形态,引出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讲解诗句:诗人把柳树比作碧玉,让学生想象碧玉的翠绿、光滑,体会柳树的生机勃勃;“万条垂下绿丝绦”形象地写出了柳枝像无数条绿色的丝带垂下来,展现了柳树的柔美。
(3)课件展示春风吹拂,柳叶飘动的画面。
师:这么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引出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让学生理解诗人把春风比作剪刀,形象地表现了春风的神奇和活力。
(4)请学生说诗意。
师:谁能试着想象一下,讲解这首诗讲了一幅怎样的春日美景?
师: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听完之后在进行补充。
预设:高高的柳树就像用碧玉装饰而成,万条低垂的柳枝犹如绿色的丝带。
不知道这细叶是由谁的巧手裁出,二月的春风好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5)练习:不知细叶谁裁出, 。
(6)学生齐读古诗《咏柳》。
任务四:传颂柳之赞歌
生字书写“碧”“妆”“绿”“丝”“剪”。
教师范写生字,学生空书跟写。
学生描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比较首古诗,感悟诗情,感受春日美好。
3、组织学生开展“我是小诗人”活动,让学生模仿诗人的样子,吟诵古诗,并用动作表现出诗句的含义。
4、分小组朗读、背诵古诗,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最有感情,背得最熟练。
作业布置
开展“春天的赞歌”绘画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两首古诗的理解,以及对春天的感受,画一幅关于春天的画。
回家后给爸爸妈妈背诵这两首古诗,向他们介绍古诗描绘的春天美景。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村居》【清】高鼎
柳 春天的喜爱,大自然的热爱
《咏柳》【唐】贺知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