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
学习目标 1.了解推理的概念及三大类型。2.掌握演绎推理的四种常用形式。3.学习并掌握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活动一 理解推理概念及其类型
1.定义
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前提推出新结论的过程。一般来说,推理中前提和结论都以判断的形式出现,因此,推理又可以看作是从一个或多个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的过程。
2.分类
从前提和结论的关系来看,推理可分为三大类型:
(1)演绎推理 指从一般性的前提得出特殊性的结论的一种推理。 如: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的。
(2)归纳推理 指从个别到一般,即从特殊性的前提推出普遍的一般的结论的一种推理。 如:在奴隶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封建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所以,在阶级社会里,文学艺术是有阶级性的。
(3)类比推理 指从特殊性的前提得出特殊性的结论的一种推理。一般情况下,这种推理根据两个事物的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推出这两个事物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的结论。 如:我们在动物、植物中发现细胞,又在植物细胞中发现了细胞核,由此类比,推导出在动物细胞中也有细胞核,后来用显微镜观察,果然在动物细胞中发现了细胞核。
活动二 掌握演绎推理的四种常用形式
所谓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有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二难推理。
(一)三段论
1.定义:由一个共同概念把两个简单性质判断连接起来,得出一个新的简单判断作为结论的推理。整个推理由三个判断组成,大前提、小前提、结论,所以称“三段论”。例如:
大前提:所有的虚词都是词→小前提:所有的介词都是虚词→结论:所有的介词都是词
其推理形式可以概括为:
这是三段论最基本的一种有效形式。但并不是所有符合三段论定义的推理形式都是有效的。
2.根据三段论的结构特点,写出下列推理的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韩非子·说林上》记载,公元前663年,齐桓公率领大军援助燕国攻打孤竹国。战争从春季开始,凯旋时已是冬天。归来的途中,队伍行进到山里,几天都找不到水源,大家口渴难熬,齐桓公一筹莫展。这时,大臣隰朋建议说:“我听说,蚂蚁冬天筑巢穴在山的南面,夏天筑巢穴于山的北面。不管在哪里,蚂蚁总是在水源上面筑巢穴。现在这里就有蚂蚁窝,我们找找看,是否能找到水源。”齐桓公听了十分惊奇,命令士兵们挖掘,果然挖出了水。齐桓公十分赞叹隰朋的聪明才智。
①大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大前提和结论。
改革是新事物,当然免不了要遇到前进中的困难。
①大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前提:改革是新事物
③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假言推理
1.定义:以一个假言判断为大前提,一个性质判断为小前提,推出一个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演绎推理。大前提往往用假设复句或条件复句表示。
(假言判断:断定一种事物情况是另一种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判断。)
2.分类:
假言推理 充分条件推理 规则1: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如果p,那么q,有p,所以q。 一旦河堤决口,后果就会不堪设想,河堤决口了,所以,后果不堪设想。
规则2: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如果p,那么q,非q,所以非p。 如果物质受到摩擦就会发热,此物没有发热,所以,此物没有受到摩擦。
必要条件推理 规则1: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 只有p,才q,非p,所以非q。 男子只有年满22岁,才具备结婚的年龄资格,王某不满22岁,所以,王某不具备结婚的年龄资格。
规则2: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只有p,才q,有q,所以p。 只有认识错误,才能改正错误,小王改正了错误,所以,小王认识了错误。
3.结合语言情境,说说其中的逻辑推理过程。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晏子使楚》)
①大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依据三段论的推理方式,结合具体情境,补写三段论的大前提、小前提,并据此补写结论。
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否则就无法检验。人的社会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
①大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言推理
1.定义:选言判断为前提的推理。
2.分类:选言推理分为相容的选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两种。
相容的选言推理
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3.阅读下面的文字,作者运用逻辑推理得出“只有自己去拿”这一观点,请写出推理过程。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节选自鲁迅《拿来主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二难推理
1.定义:在前提中提出两种可能,然后由这两种可能推理出两种结论,对方无论选择其中的哪一种结论,都会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
例如:《红楼梦》第六十四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在私室内用瓜果私祭时想:“但我此刻走去,见他伤感,必极力劝解,又怕他烦恼郁结于心;若不去,又恐他过于伤感,无人劝止。两件皆足致疾。”
分析案例中宝玉的推理过程,有以下体现:
若去劝解,黛玉会烦恼郁结于心而致疾→若不去劝解,黛玉会过于伤感而致疾→或者去劝解,或者不去劝解→总之,黛玉会致疾。
这段文字推理严密,把宝玉因爱至深至切而矛盾纠结的两难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2.阅读下面的文字,试分析班婕妤的推理过程。
一次,赵飞燕在汉成帝面前告班婕妤的状,诬陷她曾向鬼神诅咒过汉成帝。汉成帝传诏班婕妤。班婕妤从容回答道:“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善尚且不能得福,做坏事还能得到什么呢?假使鬼神无知,向他们诅咒又有什么好处呢?假若鬼神有知,他们就不会接受坏人的诉说。因此,我是不会做那样的傻事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 学习并掌握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一)归纳推理
1.请简述下面案例的推理过程,并从中提炼出可以普遍应用的推理形式。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节选自鲁迅《藤野先生》)
(1)概括推理过程:
(2)推理形式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试补全归纳推理过程。
当宋高宗与秦桧一心求和,一天连下十二道金牌,劳苦大众记住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你,那庄严的宋岳忠武王庙便是最好的见证。当受到权臣的排挤、唐宪宗的贬谪,潮州人民记住了你“八月为民兴四利”的福祉,留下了“一片江山尽姓韩”的佳话。……
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类比推理
1.请简述下面案例的推理过程,并从中提炼出可以普遍应用的推理形式。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概括推理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推理形式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判断下面的案例是否为类比推理。
①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春秋》
②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③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六国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
活动二
(一)
2.①蚂蚁总是在水源上面筑巢穴 ②现在这里就有蚂蚁窝
③下面肯定有水源
3.①新事物都免不了遇到前进中的困难 ③改革避免不了遇到前进中的困难
解析 在实际运用中常常可以将大小前提或结论任意省略和紧缩。
(二)
3.①只有出使狗国,才会从狗门进 ②我是出使到楚国
③所以我不从狗门进
4.①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
②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
③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三)
3.推理过程:或者闭关,或者送去,或者等别人“送来”,或者自己去拿,(当时没有其他选择)不能闭关,不能送去,不能等别人“送来”,所以,只有自己去拿。
(四)
2.假使鬼神无知,向他们诅咒没有意义→假若鬼神有知,他们就不会接受坏人的诉说→鬼神无知也好,鬼神有知也罢→总之,向鬼神诅咒毫无意义(我不会做那样的傻事)。
活动三
(一)
1.(1)①白菜因稀缺而珍贵 ②芦荟因稀缺而珍贵 ③事物因稀缺而珍贵
(2)S1是P→S2是P(……Sn是P)→所有S是P
解析 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它抓住个性,推知共性。不带括号中内容为不完全归纳,加上则为完全归纳。一般来说,“归纳推理”的“归纳”是指不完全归纳,至于说完全归纳,在实际语言表达运用中一般做不到。
2.(示例)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有着英雄情结的民族
(二)
1.(1)我身边的人和我有情感或利害关系,他们没有告诉我徐公和我谁美的真相→大王身边的乃至普天下的人和大王都有情感或利害关系→他们也不会告诉大王一些事情的真相
(2)A对象具有c、d属性→B对象也具有c属性→B对象也具有d属性
解析 邹忌的推理前提只是“闺房小语”,结论却是国家大事,结论和前提分别属于不同的范畴。
2.①是类比推理 ②不是类比推理,是比喻修辞 ③是类比推理(共30张PPT)
学习逻辑方法,辨析逻辑谬误,进行逻辑推理 ;
开启逻辑之旅,发展逻辑思维,滋养理性精神 。
逻辑的力量·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第四单元
课题2
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
学习 目标
1.了解推理的概念及三大类型。
2.掌握演绎推理的四种常用形式。
3.学习并掌握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活动一 理解推理概念及其类
1.定义
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前提推出新结论的过程。一般来说,推理中前提和结论都以判断的形式出现,因此,推理又可以看作是从一个或多个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的过程。
2.分类
从前提和结论的关系来看,推理可分为三大类型:
(1)演绎推理 指从一般性的前提得出特殊性的结论的一种推理。
如: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的。
(2)归纳推理 指从个别到一般,即从特殊性的前提推出普遍的一般的结论的一种推理。
如:在奴隶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封建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所以,在阶级社会里,文学艺术是有阶级性的。
(3)类比推理 指从特殊性的前提得出特殊性的结论的一种推理。一般情况下,这种推理根据两个事物的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推出这两个事物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的结论。
如:我们在动物、植物中发现细胞,又在植物细胞中发现了细胞核,由此类比,推导出在动物细胞中也有细胞核,后来用显微镜观察,果然在动物细胞中发现了细胞核。
活动二 掌握演绎推理的四种常用形式
所谓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有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二难推理。
(一)三段论
1.定义:由一个共同概念把两个简单性质判断连接起来,得出一个新的简单判断作为结论的推理。整个推理由三个判断组成,大前提、小前提、结论,所以称“三段论”。例如:
大前提:所有的虚词都是词→小前提:所有的介词都是虚词→结论:所有的介词都是词
其推理形式可以概括为:
这是三段论最基本的一种有效形式。但并不是所有符合三段论定义的推理形式都是有效的。
2.根据三段论的结构特点,写出下列推理的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韩非子·说林上》记载,公元前663年,齐桓公率领大军援助燕国攻打孤竹国。战争从春季开始,凯旋时已是冬天。归来的途中,队伍行进到山里,几天都找不到水源,大家口渴难熬,齐桓公一筹莫展。这时,大臣隰朋建议说:“我听说,蚂蚁冬天筑巢穴在山的南面,夏天筑巢穴于山的北面。不管在哪里,蚂蚁总是在水源上面筑巢穴。现在这里就有蚂蚁窝,我们找找看,是否能找到水源。”齐桓公听了十分惊奇,命令士兵们挖掘,果然挖出了水。齐桓公十分赞叹隰朋的聪明才智。
①大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蚂蚁总是在水源上面筑巢穴
现在这里就有蚂蚁窝
下面肯定有水源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大前提和结论。
改革是新事物,当然免不了要遇到前进中的困难。
①大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前提:改革是新事物
③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事物都免不了遇到前进中的困难
改革避免不了遇到前进中的困难
在实际运用中常常可以将大小前提或结论任意省略和紧缩。
解析
(二)假言推理
1.定义:以一个假言判断为大前提,一个性质判断为小前提,推出一个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演绎推理。大前提往往用假设复句或条件复句表示。
(假言判断:断定一种事物情况是另一种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判断。)
2.分类:
假言推理 充分条件推理 规则1: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如果p,那么q,有p,所以q。 一旦河堤决口,后果就会不堪设想,河堤决口了,所以,后果不堪设想。
规则2: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如果p,那么q,非q,所以非p。 如果物质受到摩擦就会发热,此物没有发热,所以,此物没有受到摩擦。
假言推理 必要条件推理 规则1: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 只有p,才q,非p,所以非q。 男子只有年满22岁,才具备结婚的年龄资格,王某不满22岁,所以,王某不具备结婚的年龄资格。
规则2: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只有p,才q,有q,所以p。 只有认识错误,才能改正错误,小王改正了错误,所以,小王认识了错误。
3.结合语言情境,说说其中的逻辑推理过程。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晏子使楚》)
①大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有出使狗国,才会从狗门进
我是出使到楚国
所以我不从狗门进
4.请依据三段论的推理方式,结合具体情境,补写三段论的大前提、小前提,并据此补写结论。
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否则就无法检验。人的社会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因此,__________(结论)。
①大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
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
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三)选言推理
1.定义:选言判断为前提的推理。
2.分类:选言推理分为相容的选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两种。
①他是教师或律师,他不是教师,他是律师。
②他是教师或律师,他是教师,他不是律师。
相容的选言推理
①要么小李得冠军,要么小王得冠军。
小李没有得冠军,小王得冠军。
②要么小李得冠军,要么小王得冠军。
小李得了冠军,小王没有得冠军。
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3.阅读下面的文字,作者运用逻辑推理得出“只有自己去拿”这一观点,请写出推理过程。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节选自鲁迅《拿来主义》)
答案 推理过程:或者闭关,或者送去,或者等别人“送来”,或者自己去拿,(当时没有其他选择)不能闭关,不能送去,不能等别人“送来”,所以,只有自己去拿。
(四)二难推理
1.定义:在前提中提出两种可能,然后由这两种可能推理出两种结论,对方无论选择其中的哪一种结论,都会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
例如:《红楼梦》第六十四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在私室内用瓜果私祭时想:“但我此刻走去,见他伤感,必极力劝解,又怕他烦恼郁结于心;若不去,又恐他过于伤感,无人劝止。两件皆足致疾。”
分析案例中宝玉的推理过程,有以下体现:
若去劝解,黛玉会烦恼郁结于心而致疾→若不去劝解,黛玉会过于伤感而致疾→或者去劝解,或者不去劝解→总之,黛玉会致疾。
这段文字推理严密,把宝玉因爱至深至切而矛盾纠结的两难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2.阅读下面的文字,试分析班婕妤的推理过程。
一次,赵飞燕在汉成帝面前告班婕妤的状,诬陷她曾向鬼神诅咒过汉成帝。汉成帝传诏班婕妤。班婕妤从容回答道:“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善尚且不能得福,做坏事还能得到什么呢?假使鬼神无知,向他们诅咒又有什么好处呢?假若鬼神有知,他们就不会接受坏人的诉说。因此,我是不会做那样的傻事呀。”
答案 假使鬼神无知,向他们诅咒没有意义→假若鬼神有知,他们就不会接受坏人的诉说→鬼神无知也好,鬼神有知也罢→总之,向鬼神诅咒毫无意义(我不会做那样的傻事)。
活动三 学习并掌握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一)归纳推理
1.请简述下面案例的推理过程,并从中提炼出可以普遍应用的推理形式。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节选自鲁迅《藤野先生》)
(1)概括推理过程:
白菜因稀缺
而珍贵
芦荟因稀缺而珍贵
事物因稀缺而珍贵
(2)推理形式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1是P→S2是P(……Sn是P)→所有S是P
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它抓住个性,推知共性。不带括号中内容为不完全归纳,加上则为完全归纳。一般来说,“归纳推理”的“归纳”是指不完全归纳,至于说完全归纳,在实际语言表达运用中一般做不到。
解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试补全归纳推理过程。
当宋高宗与秦桧一心求和,一天连下十二道金牌,劳苦大众记住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你,那庄严的宋岳忠武王庙便是最好的见证。当受到权臣的排挤、唐宪宗的贬谪,潮州人民记住了你“八月为民兴四利”的福祉,留下了“一片江山尽姓韩”的佳话。……
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有着英雄情结的民族
(二)类比推理
1.请简述下面案例的推理过程,并从中提炼出可以普遍应用的推理形式。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概括推理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身边的人和我有情感或利害关系,他们没有告诉我徐公和我谁美的真相→大王身边的乃至普天下的人和大王都有情感或利害关系→他们也不会告诉大王一些事情的真相
(2)推理形式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对象具有c、d属性→B对象也具有c属性→B对象也具有d属性
邹忌的推理前提只是“闺房小语”,结论却是国家大事,结论和前提分别属于不同的范畴。
解析
2.请判断下面的案例是否为类比推理。
①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春秋》
②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③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六国论》
答案 ①是类比推理
②不是类比推理,是比喻修辞
③是类比推理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