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单元基础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单元基础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1.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08 08:2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基础检测卷
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
1. 2024年的五一假期期间,很多市民到长治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观赏郁金香。一进入园区,人们很远就闻到了花香,这是_______现象;这种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越_______,花香分子运动越剧烈。
2.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______,进而认识到原子是有结构的,卢瑟福提出了原子______模型,后来研究发现原子核还可以分成______和中子。
3.信阳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泡茶时能闻到浓浓茶香,这是_______现象,温度越高,茶香越浓说明这种现象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有关。拿起杯盖,杯盖内表面会沾有很多小水珠不掉落,这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
4.爆米花是一种深受大家喜爱的食品。制作时,将玉米粒放入锅中用火加热,加热到一定程度时,玉米粒迅速爆开,变成了爆米花,如图所示,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来改变玉米粒的内能;远远我们就能闻到爆米花的香味,这是______现象。
5.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摄氏温标规定:一个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的温度为100℃。物体的温度越_______,组成物体的分子热运动越激烈。温度为0℃的物体_______内能(选填“具有”或“不具有”)。
6.查表可知:冰的比热容为________J/(kg·℃)。分析表中数据可发现: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______;不同状态下的相同物质比热容______(后两空均选填“相同”或“不同”)。质量相同的铜块、铁块和铝块,升高相同的温度,______吸收的热量最少。
比热容∶ J/ (kg·℃)
酒精2.4×10 铜0.39×10
水4.2×10 铁0.45×10
冰2.1×10 铝0.90×10
7.传统铸剑技艺中,淬火是决定剑形成败的关键步骤,淬火就是将剑身置于750℃的炉火中灼烧,然后把剑置于25℃的冷水中冷却至75℃。现用一块质量为600g的铁块进行锻造,在灼烧的过程中,剑的内能_______,不计热损失,整个淬火冷却过程中,剑释放出________J的热量。【c铁=0.46×103J/(kg·℃)】
8.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其单位读作:______________,表示质量为_______的水温度每升高_______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_______吸收的热量最多,若它们放出相等的热量,_______降低的温度大。[c煤油=2.1×103J/(kg ℃)]
9.生活中处处有物理。铃铃的妈妈买了一个暖水袋,袋中装水取暖是因为水的__________。若暖水袋内装有质量为2kg、初温为90℃的水,当暖水袋内的水放出1.68×105J的热量后,水的末温是_______℃。[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10.暑假,小美赤脚在海边烈日下的沙滩上游玩时,感觉到沙子热得烫脚,这是因为沙子的________比水小的原因造成的。晚上入住海边宾馆后发现,此房间只有一面墙上有窗户,当小美打开窗户后,有阵阵凉风吹入房间。据此判断,小美居住的房间窗户是__________(填“面向大海”或“面向陆地”)。
二、选择题:(第11~20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第21、22小题不只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本大题共38分)
11.下列有关分子热运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温度升高物体内所有分子的运动速度都增加
B.两滴水银靠近后能合成一滴,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C.扩散现象,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D.炒菜时厨房里飘散着香味,说明分子在运动
12.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直径为1~50nm)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下列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说法正确的是( )
A.“纳米纸”的分子是静止的
B.“油水不沾”的原因是两种分子间只有斥力
C.油分子与“纳米纸”分子间既有斥力,又有引力
D.“油水不沾”的原因是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13.对下列或俗语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破镜不能重圆——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C.爬得越高,跌得越重——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D.小小秤砣压千斤——力臂越大,对应的力越小
14.如图所示,下列事例中,主要不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双手摩擦能发热 B.烧水时水温升高
C.钻木取火 D.锯木材锯子发烫
15.关于做功、热传递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向外传递了热量,内能一定减少
C.物体对外做功的同时,又吸收了热量,则内能可能不变
D.晶体发生物态变化的过程中,由于温度没有变化,所以内能不变
16.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机械能越大,它的内能就越大 B.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变大
C.物体的内能增加,它一定吸收热量 D.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
17.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零下 10℃的冰块放在0℃的冰箱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内能会增加
B.我们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
C.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板吸收了热量
18.冬天的北方冰天雪地,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内能增加,比热容不变 B.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 D.比热容改变,内能减少
19.质量、初温均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相互接触,热量从甲传给乙。若两种物质的比热容分别为c甲、c乙,则( )
A.c甲一定大于c乙 B.c甲一定小于c乙
C.c甲一定等于c乙 D.c甲可能等于c乙
20.在生产和生活中,常见到“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的应用情景,以下事例中与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
A.夏天,景区用喷雾的方法来降温 B.育秧苗时,傍晚往秧田中灌水保温
C.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 D.冬天,暖气用热水循环给室内升温
21.夏天,海边的昼夜温差小,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下列现象中可以反映水的这一特性的是( )
A.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循环系统用水做工作物质
B.春天的夜晚,农民往稻田里灌水以防秧苗冻坏
C.炎热的夏天常常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
D.城区建造人工湖以降低“热岛效应”造成的夏季高温
22.如图,是我国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它由青铜材料铸造而成,分为上、下两部分:下半部是鬲(gé),样子像鼎、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zèng),底部有网眼、可通蒸汽,内部放置食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鬲内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温将保持不变
B.水沸腾后,甑周围冒出的“白气”是由水蒸气放热形成的
C.停止加热后,鬲慢慢变凉,鬲里所盛水的内能会慢慢减少
D.停止加热后,甑比盛有水的鬲凉的更快,是因为甑所用材料的比热容比水小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
23.(1)如题图甲所示,在温度高的环境中做实验,能更快看到两瓶内气体颜色变得均匀,原因是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_______;
(2)如图乙所示,小明先让注射器吸入适量的水,再用橡皮套将套针管的口子封住,发现水的体积很难压缩,这就间接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着______力。
(3)如图丙所示,先后将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倒入玻璃管中,反复翻转几次后,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100mL。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用内径较_______(选填“细”或“粗”)的玻璃管。
24.同学们为了“探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种类的关系”,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 实验次数 质量m/kg 升高温度Δt/℃ 加热时间t/min
水 1 0.1 25 3
2 0.2 25 6
煤油 3 0.1 25 1.5
4 0.1 50 3
(1)实验中,要在甲、乙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_______的水和煤油(选填“质量”或“体积”);
(2)在此实验中,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是通过__________来反映的;
(3)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第_______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5)图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其中图线①表示的是_______吸热升温情况。
四、计算题:(第25小题7分,第26小题8分,共15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过程,只有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5.如图所示的盒装牛奶的质量为250克,小明用热水加热,使牛奶的温度由22℃升高到42℃。求:
(1)牛奶升高的温度Δt;
(2)牛奶吸收的热量Q吸 [c牛奶=2.5×103J/(kg·℃)]
(3)若不考虑热量损失,热水放出的热量全部被牛奶吸收,小明至少要用52℃的热水多少千克?[c水=4.2×103J/(kg·℃)](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26.如图甲所示,把质量为250g的凉牛奶置于盛有热水的敞口玻璃杯中加热,经过一段时间,牛奶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c水=4.2×103J/(kg·℃),c奶=2.5×103J/(kg·℃)。求:
(1)牛奶不再升温时吸收的热量;
(2)若损失的热量占60%,则水放出的热量;
(3)水的质量是多少千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
1.扩散;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高
2.电子;核式;质子
3.扩散;温度;引力
4.热传递;扩散
5.冷热程度;沸水;高;具有
6. 2.1×103J;不同;不同;铜。
7.增大;1.863×105
8.焦耳每千克摄氏度;1kg;1℃;4.2×103J;水;煤油
9.比热容大;70
10.比热容;面向内陆
二、选择题:(第11~20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第21、22小题不只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本大题共38分)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A C B B C B A D A A ABD ABCD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
23.(1)剧烈;(2)斥;(3)细
24.(1)质量;(2)加热时间;(3)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4)3、4;(5)煤油。
四、计算题:(第25小题7分,第26小题8分,共15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过程,只有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5.(1)20℃;(2)1.25×104J;(3)0.3kg
解:(1)牛奶升高的温度:
Δt=42℃-22℃=20℃ ……………………………………………………………………………(1分)
(2)牛奶吸收的热量:
Q吸=c牛奶m牛奶(t-t0)=2.5×103J/(kg ℃)×250×10-3kg×(42℃-22℃)=1.25×104J ……(2分)
(3)若不考虑热量损失,热水放出的热量:
Q放=Q吸=1.25×104J ……………………………………………………………………………(1分)
热水的质量:
……………………………(3分)
26.(1)1.25×104J;(2)3.125×104J;(3)0.19kg
解:(1)凉牛奶置于盛有热水的敞口玻璃杯中加热,牛奶的温度是升高的,热水的温度是降低的,则图乙中b曲线是牛奶,a曲线是热水,牛奶不再升温时,温度变化量为20℃,c奶=2.5×103J/(kg·℃),牛奶的质量为0.25kg,根据比热容公式可知,牛奶不再升温时吸收的热量为: ……………………………………………………………………………………………………(2分)
Q奶=c奶m奶Δt=2.5×103J/(kg ℃)×0.25kg×20℃=1.25×104J…………………………………(2分)
(2)由(1)解析可知,牛奶不再升温时吸收的热量为1.25×104J,若损失的热量占60%,则牛奶吸收的热量占40%,则水放出的热量为:
…………………………………………………………(2分)
(3)从图乙可以看到,水的温度变化量为40℃,c水=4.2×103J/(kg·℃),由(2)解析可知,水放出的热量为3.125×104J,根据比热容公式可知,水的质量为:
………………………………………………(2分)
答:(1)牛奶不再升温时吸收的热量为1.25×104J;(2)若损失的热量占60%,则水放出的热量为3.125×104J;(3)水的质量约是0.19kg。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