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狼牙山五壮士 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 狼牙山五壮士 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8 12:4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黄继光
抗日故事知多少
狼牙山五壮士
6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作者 沈重
为什么用“壮士”不用战士?
壮士指勇士,指心雄胆壮的人,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战士泛指,不能体现他们五个人的壮举。
1941年秋,日军向晋察冀根据地狼牙山地区大举进犯,进行了残酷的“铁壁合围”。
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某部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
背景导入
日寇 奋战 险要 手榴弹 全神贯注 悬崖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攀登
居高临下 山涧 粉身碎骨 雹子
屹立 眺望 喜悦 壮烈 豪迈 不屈
预习检查
学习生词
日寇
倭寇
一副
副手
手榴弹
石榴
抡起
抡动
一贯
贯穿
下棋
棋手
悬崖
悬念
沸腾
沸点
山涧
涧道
冰雹
雹子
屹立
屹然
喜悦
悦耳
豪迈
年迈
不屈
委屈
昂首挺胸 全神贯注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辨析词语的感彩
第一组:
这一组都是描写五壮士的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五壮士的英雄气概。
褒义词
大举进犯 坠落山涧 粉身碎骨
叽里呱啦 纷纷滚落 横七竖八
第二组:
这一组是描写日寇的,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恨与不满。
贬义词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
“狼牙山五壮士”指的是谁?
这篇文章按什么顺序来写?写了一件什么事?
3.这篇课文写的是 时期,八路军某部 的 ,为了掩护 和 转移,把敌人引上 ,最后 的事迹。
1.“狼牙山五壮士”指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2.按事情发展顺序描写。
抗日战争
七连六班
五位战士
群众
主力部队
狼牙山
英勇跳崖
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的意思是什么?
整体感知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部分
分段
段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1自然段
第2自然段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六班五名战士为了拖住敌人,诱敌上山,勇敢地与敌人进行战斗。
第3自然段
第4-5自然段
五名战士完成了上级交交给的任务,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把敌人引上峰顶绝路。
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并在顶峰英勇歼敌。
第6-9自然段
五壮士弹尽粮绝,最后英勇壮烈地跳下深谷。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试着给每一部分内容拟一个小标题。
接受任务
痛击敌人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英勇跳崖
主要内容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接受任务
地点:山西省、察哈尔省、河北省
时间
背景情况:敌我力量悬殊,进攻猛烈。
~~~~~~~~~~~~~~~~~~~~~~~~~~~
~~~~~~~~~~~~~~~~~~~~~~~~~~~~~~
任务
开篇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情况
痛击敌人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总写战士们同仇敌忾痛击敌人、诱敌上山的激烈场面。
本段作者采用了什么结构进行描写?
分写每位战士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




总写敌人被痛击的狼狈摸样。
总——分——总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神态描写,写出班长马宝玉的沉稳、果敢、冷静。
动作描写,英勇无畏的形象
动作描写,丰富的战斗经验
神态描写,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近义词:聚精会神
动作描写,面对敌人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战斗作风。
形容山路高低不平。也形容处境艰难。
点面结合就是在写作时,既从整体上进行概括性描写(面),又对某些典型细节进行精细刻画(点)。
这样的写法既关注了人物群体,又具体描写了每一位战士,点面结合,突出了战斗场面的激烈和为一位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点的描写


本段运用了什么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面的描写
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战士们的壮言、壮行。
读了这段话,你想对五壮士说些什么?
小结:描写人物要注意把语言、动作、神态写具体,还应注意既要关注人物群体,又要注意每一个个体,做到点面结合。
班长面对生死抉择是如何决定的?
引上绝路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设问句:为了保证群众和连队安全转移,坚定地把敌人引上绝路。
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文中指班长毫不犹豫做出把敌人引向绝路的决定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坚定决心。体现了马宝玉在生死抉择前的坚定、果断、毫不犹豫。
“走”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既写出了班长态度的坚决也写出了不怕牺牲,关爱人民的精神。
点的描写
班长在面对生死抉择时,是什么态度?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战士们与班长的想法一致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面的描写
内心状态
动作描写
死路,走不通的路。
战士们对班长所作的决定的认同以及舍生取义的决心。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路线
优点
缺点
走第一条路
走第二条路
朗读文段,思考问题:
1.走第一条路和第二条路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能很快追上连队,和战友们在一起。
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这是条绝路。
2.找出能表明五位壮士决心与敌人决一死战的词语。
斩钉截铁、热血沸腾、紧跟。
容易暴露部队主力,影响部队转移。
引开敌人,使敌人不能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
3.读了这段话,你想对五壮士说些什么?
五壮士,为了群众和主力部队,你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绝路,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啊!我看到了你们对人民的深切的爱,感受到了你们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
顶峰歼敌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故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本段哪些地方进行面的描写?哪些地方进行点的描写?
面的描写


点的描写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故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
并列关系,说明五位战士诱敌上山,英勇杀敌。
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傲视他人。
山间的水沟。
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找出马宝玉的描写,作者从哪方面写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动作描写,“抢前一步,夺过”体会到马宝玉当机立断,身手敏捷,有勇有谋,“猛地举起、砸”体会到马宝玉果敢坚毅和对敌人的强烈仇恨。
语言描写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体会到什么?
~~~~~~~~~~~~~~~
比喻,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密集、迅猛、有力。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朗读找出马宝玉的动作描写,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拔出”“拧开”“扔”写出了写马宝玉动作干脆利落,表现了他果断,英勇和对敌人刻骨的仇恨。
~~~~~~~~~~~~~~~~~~~~~
比喻
英勇跳崖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
高耸挺立,比喻坚定不可动摇。突出了五壮士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
从高处远望。神态描写,完成任务后的欣慰和自豪。
写出了壮士们对敌人的蔑视。
他们当时的表情如何?
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动作描写
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高而陡的山崖。
语言描写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找出本段哪些地方进行了点面描写:


面的描写


点的描写


面的描写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
~~~~~~~~~~~~~~~~~
语言描写:这两句话是五位壮士跳崖前呼喊的口号,充分体现了他们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恶,对党、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热爱,显示出悲壮的意味。
指的是什么?
惊动了天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辉煌。
从五壮士的口号中,你读出了什么?
读结尾品析“壮”字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感受:
从班长马宝玉的语音和动作中体会到马宝玉对党的忠诚和他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精神。赞扬了狼牙山五位壮士仇恨敌人,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与热爱。
这只是赞颂五壮士视死如归、壮烈豪迈的英雄气概吗?
这段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狼牙山五壮士
接受任务(略)
诱敌上山(详)
引上绝路(略)
顶峰歼敌(详)
英勇顽强、不畏牺牲、忠于党和人民
英勇跳崖(详)
板书设计
纪念塔
狼牙山五勇士
以情促写
面对着英勇跳崖的五位勇士的雕像,面对着汉白玉的纪念碑上那金色的大字,今天的你想说些什么?请同学们写下来。
敬爱的狼牙山五壮士,为救活他人,牺牲自己,为自己民族解放,抗击外来侵略而献身,坚持自己的信念,决不向敌人投降,淡然面对死亡。你们的牺牲不会白白浪费的,我们永远铭记着。现在的国家很富强,人民很幸福。是因为有你们的牺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诸葛亮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李纲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热爱祖国,为国献身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