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2 Our Classroom Lesson 2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Unit 2 Our Classroom Lesson 2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重庆大学版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25-09-08 14:2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Unit 2 Our Classroom:Lesson 2 教学设计
( 一)教学目标分析( Analysis of Teaching Objectives)
下表从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具体分析。
维度 教学目标分析
语言能力 1)能通过观看动画或听录音,在语境中感知、理解以下核心词汇和核心句式。核心词汇:fans , lights , maps , lockers , pictures , smart board 核心句式:There are some lockers in the classroom. There is a smart board on the wall . This is my classroom. I like my classroom. 2)能借助视频、图片、音频和实物等,感知和理解教室物品核心词汇的意思,感知和理解描述物品的核心句式的表意功能,感知和理解关于校园不同环境中物品的日常对话的主题、语境和主要信息。 3)能大声跟读音视频材料,熟悉和运用所学的描述教室物品的核心词汇与核心句式,在角色扮演等情境中描述常见物体和场景。 4)能通过提示,联系上下文,选择正确的单词填空;能辨识核心词汇和句式的正确发音,同时标注语调变化(升调或降调)及重音,感知日常表达句式的自然语音语调。 5)能在场景对话、小组汇报时,正确运用所学的核心词汇和句式。
文化意识 1)能感知语言表达与日常生活场景的联系。 2)能通过语言学习感知其他语言体系中语音、语调的特点。 3)能感知英语语言表达与学习环境的联系。
思维品质 1)能通过观察图片,辅助对核心词汇和语篇的理解;能观察语境中的关键词汇,提取所需信息完成任务,确定关键信息,培养观察和概括能力。 2)能观察语境内容,提取图片信息并准确与语言对应,从判断物品数量关系入手,初步形成分析思维;能通过观察,比较可数名词单复数的概念与不同,基于“ There is …”和“There are …”学习策略的指导进一步理解并归纳单复数形式的使用情境,培养观察对比和逻辑判断能力。 3)能根据语音情境提取关键句型信息,完成认知加工。 4)能通过提取图片语境中的关键信息完成口述表达。
学习能力 1)能通过视频内容辅助学习,借助不同学习工具和学习策略,完成勾选练习和自主学习任务。 2)能结合任务需求完成基于听力与其他情境信息的学习任务。 3)能借助录音和书面提示书写单词,规范使用语言。 4)能根据语境组织语言,通过汇报描述物品和表达情感,逐步尝试加工信息和完整输出内容。
下面从学习活动观的角度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具体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 . 通过看、听、说的活动,发现和理解描述和介绍教室物品的核心词汇和句式( 学习理解)。
2. 通过观察、分析和线索提示,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理解可数名词单复数形式与 be 动词的匹配,掌握重点句式的运用( 学习理解:学习策略)。
3 . 通过听、写、模仿等活动,准确辨识核心词汇和句式,并准确地模仿朗读、表达,正确书写单词及短语( 应用实践)。
4. 基于图画所提供的场景,在小组活动中,正确地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式进行对话并汇报( 迁移创新)。
( 二)语篇分析( Text Analysis)
下表从语篇要素的三个主要方面对本课活动 1 的对话语篇进行具体分析。
语篇要素 具体内容及分析
What 语篇是一个发生在家里的家人间日常对话 。爷爷和 Wendi 正讨论学校教室环境的变化,Wendi 向爷爷介绍教室里的智能白板和储物柜等 。通过对话,学生学会礼貌地使用祈使句,正确运用“There are …”句型,并表达自己的感受与体会。
Why 语篇引导学生学习用所学的句型描述物品,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领会可数名词复数形式的表达及与 be 动词的匹配,将家庭生活场景与校园学习场景融合,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并加强家校生活之间的关联与情感表达。
How 语篇是一个两人之间的日常对话,使用 There be 句型复现了第 1 课中描述物品的句型,使用祈使句“Let me show you a picture . ”来表达说话人的兴奋状态和身为学校小主人的喜悦心情 。本课的核心词汇为常见教室物品的名称,如fans、lights、maps、lockers、pictures、smart board 等 。语篇展现了学生的真实家庭生活场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 三)重难点分析( Analysis of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下表就本课学习的重难点进行具体分析。
具体分析 应对策略
重点 学生能在语境中感知并理解核心词汇 fans 、lights 、maps 、lockers 、pictures、 smartboard 的含义。 在学生观看动画或进行听力理解前,教师需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和分析图片所提供的场景,预测对话的大意,再进行感知 和理解。
学生能在语境中感知并理解核心句式“ There are some lockers in the classroom. ”的含义和语用功能。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场景,感知用于向他人介绍和描述教室里物品的句式。
难点 学生能在真实语境中正确运用 There be 核心句式。 在学生进行运用前,教师需确保通过活动2、3 以及多样化的补充活动,让学生真正理解并熟悉核心句式。
学生能充分理解可数名词及 be 动词单复数形式的变化及含义,并能在口头表达时,熟练掌握“There is …”和“There are …”的基本用法。 在学生进行对话前,教师带领学生强化理解,可以结合图片等,对比“ There is … ”和“ There are …”的使用场景,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单数与复数表达的区别,并可通过一系列相关的机械训练让学生对这一语言现象逐步形成肌肉记忆。
学生在听录音和拼写时,能有意识地体会和关注句子中语调的变化,感知和掌握日常表达句式的自然语音语调。 教师可通过示范、对比或故意出错的方式,帮助学生通过听、写、说、标等多种活动,提升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语音语调感知能力,养成良好的拼写习惯。
学生能主动参与小组活动,正确运用所学句式表达和描述物品,并与同伴合作学习,由小组代表在课堂上用所学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法进行有逻辑、有层次的汇报。 在小组活动前,教师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让学生与同伴一起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可提供句式引导框架,帮助学生练习有逻辑、有层次的描述。
( 四)教学建议( Teaching Suggestions)
本教师用书提供 Level B 的详细教学过程,在此基础上,对 Level A 和 Level C的教学提供补充性建议。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Level B) :
教学 目标
目标 1( 学习理解)
→( 输入)感知与理解
学习活动
1) 学生观察主图,在教师的引导下,重点关注主图中的场景、人物以及物品。
2) 学生继续观察主图下活动卡中的小图和文字,在教师的引导下,基于已有知识和经验,找出图 中人物讨论的话题。
3) 学生观察图片,师生互动问答,可以提出问题:他们在谈论什么? 他们可能说些什 么? 图 片 里展 示 了 什么? 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场景,预测语篇的大意。
4) 学生观看对话视频,验证预测,理解对话大意,完成活动卡中的选择。
5) 学生再次观看对话视频,理解对话细节,借助人物的表情和语气,领会语篇的内容及含义。
6) 学生借助图片,理解 pictures 和 lockers 的词义,并练习拼读单词。
7) 学生听录音跟读,分角色朗读对话,关注语音、语调、节奏和重音等。
8) 学生两人一组,在对话中找出描述教室物品的句式,并能进行对话练习。
效果评价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顺利完成下列各项活动,并根据需要调整提问方式,进行追问、正面反馈或给予鼓励。
1) ~ 3) 关联第一课的内容,主动观察图片,积极分享交流。
4) ~ 6) 理解对话大意和完成活动卡中的选择,理解对话细节和核心句式。
7) ~ 8) 朗读单词及对话。
目标2( 学习理解)
→( 输入)理解与注意
学习活动
1) 学生观察图片,找出图片中教室里物品的对应单词及所在位置。
2) 学生拼读这 4 个单词,建立单词的音、形、义之间的初步联系。
3) 学生听录音,按照录音中的物品名称顺序对图片进行排序。
4) 学 生 再 听 录 音,跟 读 核 心 句式,强化理解核心句式,拓展和丰富核心词汇。
5) 学生借助学习策略板块,识别和理解为什么图中每个单词后都有 s , 从而发现图片中的实物数量,理解单词末尾这个 s 的语法意义。
6) 学生通过对比,发现“ 不定冠词 a+ 可数名词单数形式”和“ some+ 可数名词复数形式 ”的语法规则。
7) 学生通过对比,总结发现可数名词单复数的变化及规律,以及与 be 动词不同形式的搭配。
效果评价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完成下列各项活动,根据需要调整提问与练习的方式,进行追问或给予鼓励,并根据学生表现给予指导和反馈。
1) ~ 2) 主动观察图片,积极分享交流。
3) ~ 4) 完成听音排序,跟读。
5) ~ 7) 发现可数名词单复数变化规律,以及与 be 动词不同形式的搭配。
目标 3( 应用实践)
→(输入+输出)理解与表达
学习活动
1) 学生观察所给例句,根据句子提供的上下文,从选项框中选择正确的单词,规范书写,填入四线格内。
2) 学生听录音,在教师的指导下,感知例句中的重读符号与升降调的表
意功能。
3) 学生观察后两句,基于已有知识和经验,预测后两句的语调。
4) 学生听后两句录音,标注出后两句的语调符号,并模仿句子中单词的重读和句子的升降调进行跟读。
5) 学生自主开展句子朗读练习,并在全班进行朗读展示。
效果评价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顺利完成下列各项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并根据需要提供提示、指导、鼓励和表扬。
1) ~ 2) 理解重读符号和升降调,选择正确单词并规范书写。
3) ~ 4) 预测、标注和模仿跟读。
5) 朗读和展示。
目标4( 迁移创新)
→(输出)巩固与运用
学习活动
1) 学生观察图片,阅读所给出的句型,理解场景、角 色与 内容,再用所学语言补全对话。
2) 学生基于对话内容,与 同伴或小组成员交流。
3) 学生运用所学语言,与 同伴 一起创编对话,小组合作完成练习。
4)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结合班级实际情境进行展示,并开展生生互动和点评。
效果评价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完成下列各项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并根据学生表现给予必要的提示、指导、鼓励和表扬。
1) ~ 2) 理解场景、角色和内容,完成对话。
3) ~ 4) 在小组内运用所学语言交流环境中的物品。
Level A 和 Level C 的补充教学建议如下:
Level A
活动 1 :学生在观看视频前观察图片,教师引导学生先了解单词 smartboard 的意思,复习“ There is …”句型,并通过三年级学过的“ How are you ”句型关联到“ How is your new classroom ”这个句型的运用。
活动 2:通过“看图—听录音—编号”这一操作型任务,将单句学习嵌入情境
活动中,降低语言学习的枯燥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要强化语言意识训练,教师可增加单句验证的活动 。例如听完录音后,教师提问:“ How many lockers are there ”鼓励学生尝试通过“There are …”或单词的复数形式来回答,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灵活性。
活动 3:教师可增加语调标注指导,通过建立可视化的语调标记工具( 如用向上的箭头表示升调,向下的箭头表示降调等),把抽象的语音规律形象化,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语调特征。
活动 4:在学生汇报前,教师可提供句式引导框架,帮助学生练习有逻辑、有
层次的描述,从而提升学生汇报时的条理性 。例如:
第一部分:This is my classroom.
第二部分:There is/are …( 具体设施及位置)
第三部分:There are some …( 复数物品总结)
第四部分:I like my classroom. Level C
活动 1 :教师可以增加思维挑战,在学生完成练习后设置开放性任务,如“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 the new classroom Why ”, 让学生不仅能复述语言,还能尝试表达观点,提升逻辑分析能力。
活动 2:教师可以将活动设计为小组合作任务,例如根据录音内容,每组轮流描述某一设施并指出听到的信息在图片中的位置等,增强小组协作与描述能力。
活动 3:教师引导学生对核心词和核心句进行拓展练习,也可以在模仿语调和标注后,组织分组朗读小竞赛( 如比拼模仿标准性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增强语言学习的趣味性。
活动 4: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增强表达条理性的训练,比如:
1 . 真实场景结合语言表达 。通过观察教室图片细节( 如黑板、桌椅的数量和位置、艺术作品展示区等),引导学生将语言学习实际应用到模拟场景中,提高语言表达的实用性。
2. 设计分层任务 。从简单的图片信息观察、单句描述到连续句子汇报,帮助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就感。
3 . 深化文化意识培养 。在图片描述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教室与图片中教室的不同,通过对不同教室功能性的差异对比( 例如是否有艺术创作区、智能设备等),提升学生的文化感知能力。
4. 提升 presentation 技巧 。针对 presentation 环节,教师可以进行简短的演示( 如示范良好的站姿、手势、语调等),让学生模仿这些技巧,并在展示结束后针对学生表现提供具体建议,从而提升学生的公开演讲能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