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2 Our Classroom:Lesson 1教学设计
( 一)教学目标分析( Analysis of Teaching Objectives)
下表从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具体分析。
维度 教学目标分析
语言能力 1) 能通过观看动画或听录音,在语境中感知、理解以下核心词汇和核心句式 。核 心 词 汇: sofa , desk , table , chair , computer , blackboard , clock , robot , classroom corner
维度 教学目标分析
语言能力 核心句式:We have a new reading corner. There is a table in the reading corner. I love story books . 2) 能借助视频、图片、音频和实物等,感知和理解教室物品核心词汇的意思,感知和理解描述物品的核心句式的表意功能,感知和理解谈论校园不同环境中物品的日常对话的主题、语境和主要信息。 3) 能大声跟读音视频材料,熟悉和运用所学的描述教室物品的核心词汇与核心句式,在歌曲演唱、角色扮演等情境中,描述常见物体和场景。 4) 能观察图片或实物并开展接龙游戏,在语境中理解并应用常用名词及简单的句式进行描述;能在语境中完成简短句子的准确输出。
文化意识 1) 能通过日常场景( a reading corner) , 了解学校的学习生活和文化。 2) 能通过观察教室情景图片或联系教室实物,感知英语表达方式与生活场景的关联。
思维品质 1) 能通过观察图片和简单语境,提取重点信息,辅助对核心词汇和语篇的理解。 2) 能观察简单语境中的特定信息并完成任务。 3) 能观察语境中的关键词汇和信息并做出判断。 4) 能通过快速观察图片细节和联想,分类描述提供的信息,锻炼记忆和逻辑建构能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性表达,如对场景进行改造和提供建议等。
学习能力 1) 能通过预测、观看视频和完成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掌握信息提取的方法,采用学习策略完成任务。 2) 能通过听觉输入与视觉观察完成练习,借助提示和情境线索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3) 能使用模仿、演唱和表演等策略学习新句型和新词汇。 4) 能通过分组接龙游戏,合作完成目标任务。
下面从学习活动观的角度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具体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 . 通过看、听、说的活动,理解用于描述新教室环境里物品的核心词汇和句式( 学习理解)。
2. 通过观察和比较,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语篇主题及意义,并在对话中正确使用所学语句( 学习理解:学习策略)。
3 . 通过看、唱、玩、演的活动,基于教室图片及实物等提供的信息,准确地替换歌曲中的歌词,演唱关于教室环境中物品的歌曲,并在情境表演中运用所学语句( 应用实践)。
4. 基于图片及实物等提供的场景,在小组合作活动中,顺利完成接龙游戏( 迁移创新)。
( 二)语篇分析( Text Analysis)
下表从语篇要素的三个主要方面对本课活动1的对话语篇进行具体分析。
语篇要素 具体内容及分析
What 语篇是一个发生在学校场景中的日常对话 。Ou Lin 和 Haotian 观察到教室发生了变化:增加了一个阅读角,里面有桌子、沙发、书等,然后辨认物品,并进行交流。
Why 语篇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实物等,识别常见物品的名称并能简单表达,掌握语篇关键信息,感知校园生活和文化,体验英语语言表达与生活方式的联系。
How 语篇是一个由 4 个话轮构成的 日常对话 。语篇在复现第 1 单元的句式“ We have …”和“I love …”的基础上,用对话的形式,讨论新阅读角中的物品,使用了“ We have a new reading corner . ”“There is a table in the reading corner. ”“I love story books . ”等句型来展开对话 。语篇重点突出了“There is …”句型的运用,涉及的词汇主要与教室、阅读角等场景中的物品有关,如 sofa、table、classroom、 corner 等 。语篇体现了真实的生活场景,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教师可以营造中外学习环境( 如教室、阅读角、功能室等)的对比,让学生了解其中的文化差异。
( 三)重难点分析( Analysis of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下表就本课学习的重难点进行具体分析。
具体分析 应对策略
重点 学生能在语境中感知并理解核心句式“There is a table in the reading corner. ”的含义和语用功能。 在学生观看动画或进行听力理解前,教师需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和分析图片所提供的场景,感知物体与方位表达,预测对话的大意,然后再进行感知和理解,通过多 模 态 输 入 提 升 学 生 的 听 力 和 阅 读 理 解能力。
学生能通过观察,关联图片和实物;能辨识物品,掌握对应的单词。 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图片和非语言信息以及听音辨别的时候,在语境和对句子的整体感知中,感知、模仿、学习、记忆所学的物品单词。
难点 学生 能 正 确 运 用 所 学 句 式“ There is a table in the reading ” corner. 。 在学生进行运用前,教师确保通过活动 2、3 以及多样化的补充活动,让学生真正理解并熟悉这一句式。
学生能在迁移运用中,学会灵活运用,并用已学知识进行替换或延伸。 在学生进行对话前,教师提供丰富的素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观察、模仿、练习、仿用等,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学习环境和生活进行关联。
学生在演唱歌曲时,能随着音乐的节奏掌握好文字的正确发音以及强弱和停顿,并能用其他 物 品 进 行 正 确 的 替 换演唱。 教师运用 TPR 教学法,帮助学生把握节奏感,或运用AI 技术创造性地编曲等方法,打开学生思路,进行歌曲创编 。同时,教师可通过示范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白如何进行替换,也可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增加肢体互动、舞台表演、分角色合作表演等方式,然后再进行创编,提升学生的思维和迁移运用能力。
学生能主动参与接龙游戏,快速准确表达场景中的物品。 在游戏前,教师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让学生与同伴一起做好充分的准备,强化练习重点句型;同时,做好描述任务的分工,确保数量和质量上的突破,注重协调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 四)教学建议( Teaching Suggestions)
本教师用书提供 Level B 的详细教学过程,在此基础上,对 Level A 和 Level C的教学提供补充性建议。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Level B) :教学 目标
目标 1( 学习理解)
→( 输入)感知与理解
学习活动
1) 学生看主图片和场景( 教室里的新阅读角),仔细观察,复习 已知的“ We have …”和“I love …”句式。
2) 学生观察场景中的物品图片,基于已有知识和经验,发现变化,结合文本,预测对话讨论的话题。
3) 学生观看对话视频,验证预测,理解对话大意以及所体现的场景,识别并理解活动卡中的单词 sofa、desk、 table、chair 及核心 句式“There is …”,并做出正确选择。
4) 学生再次观看对话视频,理解
对话细节,借助人物动作和语气,领会语篇的内容。
5) 学生借助图片和视频等,理解关键句式“There is …”的含义。
6) 学生听录音并跟读,分角色朗读对话,关注语音、语调、节奏和重音等。
效果评价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顺利完成下列各项活动,根据学生表现给予指导和反馈,以及必要的提示、帮助、鼓励和表扬。
1) 基于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观察图片,使用“Hello/Hi . ”“ Good morning. ”“ I love . . . ”等 已学句型积极分享和交流。
2) 感知和基本理解物品单词的词义。
3) ~ 5) 理解对话大意和核心词汇及句式。
6) 朗读对话。
目标2( 学习理解)
→( 输入)理解与注意
学习活动
1) 学生观察图片,理解图片上给出的物品词组的意思,在教师的启发下,重点关注 a 与名词单数的 匹配及表达形式。
2) 学 生 看 单 词图 片,学 习 理 解computer、blackboard、robot、clock 等核心词汇的词义。
3)学生听录音,根据图片内容及音频中的句子,标出四张图片的顺序。
4) 学生观察学习策略板块,尤其是红 色 部 分,理 解 介 词 in 的 用 法 及意义。
5) 学生再听录音,跟读核心句式,强化理解核心句式,理解和拼读核心词汇。
6) 学生与教师互动问答,观察本班教室的实际场景,运用“There is …”句型描述物品。
效果评价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顺利完成下列各项活动,根据学生表现给予指导和反馈,以及必要的提示、帮助、鼓励和表扬。
1) 主动观察图片,积极分享交流。
2) 感知和基本理解本课中物品单词的词义情况。
3) 完成听音排序。
4) 理解核心句式和 in 的用法。
5) 跟读核心句式,理解和拼读核心词汇。
6) 完成巩固性活动,归纳 There is 与可数名词单数的用法。
目标 3( 应用实践)
→(输入+输出)理解与表达
学习活动
1) 学生观察活动 1 、2 中的图片,找到歌曲的场景和歌曲中的物品,理解歌词的含义。
2) 教师与学生互动问答,引导学生说一说歌曲中有哪些物品。
3) 学生观看视频,分角色跟唱,然后表演
4) 学生两人一组,用所给的物品单词进行替换演唱。
5) 学生根据教室中的实际物品,四人一组,自主开展小组合作演唱训练,并在班上进行表演。
效果评价
教师观察学生理解场景、物品和歌词的情况,以及在歌曲中运用核心语言进行跟唱、替换和表演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必要的提示、指导、鼓励和表扬。
目标4 (迁移创新)
→(输出)巩固与运用
学习活动
1) 学生观察图片,阅读所给的文字,理解场景并弄明白这是接龙游戏。
2) 学生先思考省略号处应补充的内容,两人一组展开讨论。
3 ) 学生讨论并制订接龙游戏的规则。
4) 学生观察在学校或生活中的类似场景( 图片或视频),在小组内练习运用本课所学的核心词汇和句式进行沟通交流。
5) 每个小组派出 1 名学生组成两队,在全班现场进行对抗性接龙游戏。
效果评价
教师观察学生理解场景、图片和文本内容,制订接龙游戏规则和运用所学语言描述物品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必要的提示、指导、鼓励和表扬。
Level A 和 Level C 的补充教学建议如下:
Level A
活动 1 :出示场景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解决对 corner 和 in 的词义理解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理解 reading corner 和方位表达,指导介词 in 的用法。
活动 2:针对词汇和句式运用,教师可在听觉输入时,让学生观察语言的使用语境,巩固结构化输出能力,让学生有效提取关键信息。
活动 3:演唱歌曲时,教师需重点关注学生的模仿 。替换练习时,教师需注重引导和示范,并拓宽学生视野,观察教室实物,让学生活学活用。
活动 4:教师要在开展接龙游戏前,帮助学生建立游戏规则,明确指令。
Level C
活动 1+ 2:输入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时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感知、理解和发现。输出活动时,教师在教学时更强调创新性的输出。
活动 3:教师可让学生自编 chant 或自选、创编歌曲( 例如:使用 AI 技术创编具有自我风格的歌曲来练习核心句式),也可添加肢体动作来模拟歌词场景,进行创意动作设计 。同时,教师还可引入不同国家的课堂环境图片或视频,鼓励学生观察课堂文化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
活动 4:教师可通过加快语速、快速接龙等方式提高输出难度,还可以在活动后增加一个简短的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国家的教室或自己学校中的不同教室,例如提问:“Is there a reading corner in your classroom Why do you think it is useful ”, 引入简单的课堂文化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