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全民族抗战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 如表电报描述的相关战役( )
贵路军一战攻克平型关,毙敌遍野,俘虏甚多,忠勇之气,益害敌胆。特电驰贺,续候捷音。——武汉行营28日电
A.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 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D. 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2. 台儿庄战役结束的第三天,法国巴黎的各大报纸便争相在醒目的位置报道这次战役的消息,拿出很大篇幅夸耀中国军队机敏、勇敢的战斗精神。这是因为该战役( )
A. 打破了日本灭亡中国的迷梦 B. 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和信心
C. 使日本既定战略的彻底破灭 D. 使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3. 这场会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的广大地区。这场会战的胜利( )
A.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 使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破灭
C. 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 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胜仗
4. 1938年广州、武汉相继失守后,大部分音乐工作者转入敌后或大后方,创作了《游击队歌》《八路军进行曲》等作品,之后这些作品被广大军民传唱。这反映了( )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初步形成 B. 正面战场取得巨大战绩
C. 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日热情高涨 D. 各条战线欢庆抗战胜利
5.下列分别是我抗日军民在华北破袭铁路统计图和破袭铁路线场景。场景反映的破袭行动高潮出现在( )
A. 五四运动 B. 徐州会战
C. 武汉会战 D. 百团大战
6. 如图为菲律宾华侨妇女分会捐款慰劳八路军的信件。这反映了( )
朱德将军勋鉴: 公率三军,捍卫北疆,捷报频传,侨众欣跃,本月6日特汇中行国币一万元,托为购制雨具,运交将军分发第八路军将士应用,谨此奉闻,并祝胜利。 菲岛分会主席李颜受敕谨启 1938年3月10日
A.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C. 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 D. 敌后战场影响力扩大
7. 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小说《腐蚀》,刻画了国民党秘密警察破坏统一战线的罪恶。这部长篇,以小说形式阐明臭名昭著的历史事件的是( )
A. 1935年;华北事变 B. 1940年;汪伪政府成立
C. 1941年;皖南事变 D. 1944年;豫湘桂大溃败
8. 抗战时期,“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华北平原上的一户人家写下对联:“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横批:“抗战到底”。这( )
A. 揭开了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序幕 B.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C. 反映了中华儿女血战到底的决心 D.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9. 1943年,中国远征军配合英美军队入缅作战,经过共同努力,打通了中印公路,加速和配合了盟军太平洋战场的进程。由此可见( )
A. 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B.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 日本在亚洲战场上节节败退 D. 黄埔军校为抗日战争培养了军事和政治人才
10. 丘吉尔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这里丘吉尔强调的是( )
A. 中国抗战的作用 B. 中东地区的重要性
C. 侵华日军的狂妄 D. 中英矛盾的消失
11.1937年,毛泽东在部署某次战役时,致电八路军总部及各师:“敌之战略计划是以大迂回姿势,企图夺取太原,威胁平汉线中央军而最后击破之,夺取黄河以北……”我军在战略上“展开于敌之侧翼,钳制敌之进攻太原与继续南下,援助晋绥军使之不过于损失力量”。这场战役发生在( )
A.北平 B.武汉 C.平型关 D.徐州
12.右侧为抗日战争时期的某次战役示意图。这次战役( )
A.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
B.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计划
C.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D.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13.在武汉会战中,日军的进攻兵力逐渐捉襟见肘,多次要求国内调集援兵,几乎抽干了国内能调集的一切兵力。占领武汉后,日军已无力发动大规模正面进攻。这表明当时( )
A.国民政府消极抗日 B.正面战场转入反攻
C.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D.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14.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经历了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图一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图 图二 1937—1940年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
A.革命时期:从国民革命时期到土地革命时期
B.军队名称:从工农革命军到人民解放军
C.斗争对象:从国民党反动派到日本侵略者
D.政权性质:从抗日民主政权到人民民主政权
15.下面分别是我国抗日军民在华北破袭铁路统计图(部分)和破袭铁路线场景,场景反映的破袭行动高潮出现在( )
抗日军民破袭铁路线
A.太原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16.河北冀中平原的冉庄地道战、山东海阳地区的地雷战、白洋淀的水上游击战、百团大战中的破坏敌方交通线的破袭战……大量日军由此被拖在敌后战场,年复一年地被消耗。由此可知,敌后战场( )
A.阻击了半数以上的日军 B.主要由共产党武装开创
C.是持久抗战的中流砥柱 D.彰显了群众的军事智慧
17.在主题为“中华英雄谱”的跨学科学习活动中,某小组围绕下列英雄人物查找资料、编写剧本。四位英雄人物共同的时代担当是( )
赵登禹(1898—1937) 杨靖宇(1905—1940 张自忠(1891—1940) 左权(1905—1942)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推翻军阀
C.团结抗日,保卫中华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8.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言人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再次严正要求“恢复叶挺自由,继续任新四军军长”“交还皖南新四军全部人枪”。上述谈话针对的是( )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皖南事变
19.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有左权的望远镜、百团大战期间缴获的日军军刀、张自忠将军初葬处石碑、哥伦比亚华侨捐款收据印版、港九独立大队南鹿联防队使用过的猎枪等馆藏文物。这些文物共同见证了(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海外华侨支援抗战
C.全民族团结一致抗战 D.中国共产党的贡献
20.侵华日军在1943年的一份报告中说:“在本年交战1.5万次中,和中共的作战占七成五。在交战的200万(人次)敌军中,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这表明( )
A.百团大战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B.战略相持阶段日军彻底溃败
C.抗日根据地展开了对日寇的全面反攻 D.敌后战场为抗战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
21. 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政府采取发放农贷、支援牲畜、代制农具等措施,利用互助组、合作社等形式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由此可见,抗日根据地建设( )
A. 形式不仅多样并且重视实效 B. 体现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C. 为中国近代化发展奠定基础 D. 彰显了中共中流砥柱作用
22. 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1942年1月起,历时半年,广东党组织从香港秘密营救了何香凝、茅盾等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知名人士共300多人,连同其他方面的人士共800多人。这场营救( )
A. 配合了八路军的百团大战 B. 粉碎了日军对根据地封锁
C. 打击了国民政府投降政策 D.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3. 1942—1943年,西方大国纷纷展开与中国的废约谈判,英美率先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撤废在华治外特权,终止《辛丑条约》及其附件给予的一些权利。中国这些外交成果的取得主要是因为( )
A. 南京国民政府的积极斡旋 B.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C. 中国抗日战场的巨大贡献 D. 远征军入缅作战战果辉煌
24、右图是日本陆军总兵力以及投入中国战场兵力的统计表(单位:个师团)。数据表明( )
A.中国军事、科技实力与日本相当
B.中国抗日战争已取得完全的胜利
C.二战期间日本军事实力远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非选择题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抗日英雄的家书内容或恳切,或温情,或牵挂……以下为他们家书的节选:
赵一曼:宁儿啊!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左权: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她在保育院情形如何?你是否能经常去看她……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
程雄:现在儿就要离开大别山,走上最前线消灭敌人,保卫中华!望双亲不要悲伤挂念。儿为伟大而生,光荣而死,是我做儿子最后的心意。
胡孟晋:惠,最亲爱的人,请不要依恋,要知道你爱人的走,不是故意地抛弃你,而是为着革命,为着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的啊!
张自忠: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绝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戴安澜: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抗战家书》等整理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家书中的抗战精神”,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6、材料 日寇参谋本部在1938年初就认定,“只要攻占武汉、广州,就能够支配中国”。显然,其汉口作战之战略目标在于尽快拿下中国仅存的中心城市,彻底摧毁我国赖以抗战之经济和军事资源,进而灭亡中国。而我国之部署是“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将主力部署在武汉外围上千公里的战线内,且战且退,“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逐渐消耗敌国之有生力量。武汉虽最终弃守,但日本速战速决之企图被打破,其自身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反而达到空前程度。……此后,日军停止了其战略攻势,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国丢掉了武汉,却赢得了战略。
——摘编自尹平《为什么说武汉本来就是英雄的城市》
27.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已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1937年洛川会议)
材料二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三 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然自交战以来,已阅四载……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
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转……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停战诏书》(1945年)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原因和意义。
驳斥材料三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答案
1-5BBBCD 6-10DCCBA 11-15CACCD 16-20CCDCD 21-24ADCD
【示例】 烽火家书抵万金
抗战家书是时代的见证,是历史的记忆,写的是温情,刻的是大义!1931年9月18日,日寇来袭,烽火连天,国家蒙辱,人民蒙难。“宁儿啊,我最亲爱的孩子”,一声轻唤,是赵一曼烈士对儿子的柔情;“三个人假如在一块,真痛快极了”,一丝期盼,是左权烈士对亲人的思念。谁不愿骨肉团聚,谁不恋家庭的温馨?但没有国,哪有家!家书中“伟大而生,光荣而死”“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铮铮誓言,是英雄们对祖国深深的爱。千千万万勇敢的中国人同仇敌忾,经过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家书中的伟大抗战精神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都是那位“匹夫”!青年强,则国强。我们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能实现!
26.原因:敌强我弱,守住武汉不现实;且战且退能消耗日本有生力量;日本是小国,持久战对其不利等。看法:武汉会战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的企图;大大消耗了日军实力,日本的战略进攻被迫停止,抗日战争从此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为沿海工业转移和高校内迁争取了时间等。
27.(1)①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
(2)①原因:英国请求中国支援;中国保卫滇缅公路的战略需要;履行国际反法西斯义务;打破日军战略封锁。②意义:中国远征军有力支援了同盟国军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
(3)①驳斥: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日本的对外战争给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②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打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