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工作室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的开篇,是以洋务运动与边疆危机为核心,二者相互影响,共同构成 19 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的复杂图景,既展现清政府在近代化探索中的尝试,又体现其在外部压力下的艰难应对,为后续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剧等内容做铺垫,是理解中国近代历史转折的重要节点。在思想内涵层面,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 的局限性,反映出传统观念对近代化探索的束缚,而边疆危机则凸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国家主权的丧失。通过二者结合,能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近代中国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困境,理解救亡图存探索的必要性与复杂性。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初步掌握中国古代史知识,对清朝政治制度有一定认知,这为理解洋务运动背景奠定基础。其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发展,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简单分析,但在把握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理解复杂历史概念时仍存在困难。同时,学生对历史故事兴趣浓厚,却容易忽视历史事件深层意义。在学习本课时,可能对创办企业等史实感兴趣,却难以深入剖析洋务运动失败根源及边疆危机对近代中国的深远影响,需要教师通过多样化教学引导其深度思考。
三、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了解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依据新课标要求,本课需要重点落实以下核心素养目标: 1.说出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时间以及代表人物、口号、目的,总结洋务运动中所创办的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掌握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2.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学会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评价历史事件。(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了解美日侵略台湾、左宗棠收复新疆、中法战争的史实;体会先进中国人为实现国家独立、富强而付出的不懈努力,认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和爱国热情。(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边疆危机的主要表现以及收复新疆、中法战争等史实。
五、教学难点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和评价、把握洋务运动与边疆危机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六、教学方法 问题法、讲授法、史料分析法、表格归纳法、时空定位法。
七、学习方法 自主归纳、地图研读、材料分析、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复备
(一) 新课导入 出示1840年鸦片战争清军战舰和 1894年甲午战争清军战舰图片,“同学们,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清军的装备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一向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会一反常态,运用西方的军事装备呢 让我们一同走进第4课《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带着问题进入本课学习。 通过直观的图片对比,引发学生认知疑问,激发探究兴趣。
(二) 新课讲授 环节一: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的背景 【引导】出示两张历史图片,19世纪50-60年代初的清政府面临怎样的内外局面? 【回答】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①内: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②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通过图片史料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理解 “内忧外患” 的具体表现
(二)洋务运动的目的 【提问】出示四则史料,面对内忧外患,统治阶级怎么看? 【回答】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的统治。 帮助认识运动的根本目的。
(三)洋务运动的基本概况 【引导】出示表格,阅读教材,从中找出洋务运动的相关信息。 【回答】①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②目的:同知识点二;③口号:自强、求富;④代表人物:中央:恭亲王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通过表格归纳法,帮助学生梳理基础史实,形成对洋务运动的整体认知框架。
(四)洋务运动的内容 【引导】出示四则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材料分析,合作探究找出清政府的病症在哪里?从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学生逐一分析。 军事上 【引导】请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回答军事上措施。 【提问】出示历史地图和表格,近代军事工业的主要代表都有哪些?结合表格填写信息。 【提问】观察地图,这些工业的分布有何特点? 【讲授】出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图片,简述它们的主要成就,引 【回答】①军事上弱(武器落后);②财政上穷(国库空虚);③人才上少(人才缺乏);④边防上驰(边疆危机)。 【回答】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回答】1861年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1865年李鸿章江南机器制造总局;1866年左宗棠福州船政局。 【回答】大多位于我国沿海、沿江地区。 通过地图分析、表格填写与图片讲解,引导学生从空间分布、企业类型等角度理解军事工业的特点,认识洋务运动对中国军事近代化的推动作用,落实时空观念与历史解释。
导学生从兵器、制造方式两方面思考洋务运动前后发生的变化,从而回答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财政上 【引导】请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回答财政上措施。 【提问】出示历史地图和表格,近代民事工业的主要代表都有哪些?结合表格填写信息。 【讲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了解这些这些企业的历史信息。 3.教育上 【引导】出示三张图片,请学生结合课本和材料概括教育上的具体内容。生答后讲授第一批留美幼童的史事。 4.陆军、海军 【引导】出示图片、历史地图,请学生结合课本和材料回答陆军、海军在洋务运动期间的建设情况。 【讲授】19世纪80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新式海军初步建成,其中北洋舰队规模最大。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统一指挥。 【回答】近代武器、机器制造;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 【回答】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发展近代民用企业。 【回答】1872李鸿章 轮船招商局、1876 李鸿章开平煤矿、1893 张之洞汉阳铁厂、1893 张之洞湖北织布局。 【回答】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官,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回答】①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组建新式洋枪队,配备新式枪炮采用西式方法练兵。这些军事改造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重要内容。②开始大规模海军建设,成立新式海军。 通过民用企业分析认识洋务运动对近代经济的影响。 借助图片与史料,引导学生概括教育改革措施,理解人才培养对近代化的意义,通过留美幼童等史实,渗透历史人物与时代关系,培养家国情怀 通过地图与图片直观呈现近代海军建设成果。
(五)洋务运动的结果 【引导】洋务运动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自救运动却以失败告终!洋务运动是怎么失败的呢? 【回答】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破产。洋务运动最终没能实现“自强求富”,洋务派“富国强兵”的梦想破灭了。 从历史事件的结局切入,思考改革的成败,培养历史反思能力
(六)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 【引导】出示三则文字材料和图片,请根据下列材料,找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回答】①外国势力的挤压。②洋务派内部的腐败。③洋务派只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根本原因) 通过多则材料分析,培养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七)洋务运动的评价 【引导】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请学生小组交流,每一组依次说出一条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回答】①洋务运动是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推动了中国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②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③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④由于清朝政治 通过小组讨论与材料分析,引导学生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既肯定其近代化探索的积极意义,又认识
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洋务运动求强求富的目标没有实现。 其局限性,培养辩证思维。
、‘ 环节二:美日侵略台湾
(一)中国边疆危机 【引导】出示地图,在中国人探索出路的同时,中国边疆在哪些地理方位上面临着危机,分别是来自哪些国家的威胁? (二)美国侵略台湾 【讲授】美国大败后支持、联合日本侵略台湾。19世纪70年代,日本借口“琉球事件”武力侵台,台湾人民据险反击。英、美等国“调停”,清政府被迫签订中日《北京条约》,赔偿白银50万两,日军从台湾撤兵。 【回答】①西北:19世纪60年代,阿古柏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19世纪70年代,俄国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②法国:西南中越边境。③东南:19世纪60年代,美军进攻台湾,大败。后支持、联合日本侵台;1874年,日军进攻台湾。 地图分析,直观认识 19 世纪中后期中国边疆危机的地理分布与多国侵略,培养空间认知,理解边疆危机与洋务运动的互动关系。
环节三:收复新疆
(一)背景 【引导】出示地图和时间轴,19世纪70年代,此时的中国,西北边疆与东南海疆形势是什么样的? 【提问】西北陆疆和东南海疆同时出现危机,清廷大臣认为先派兵保哪里?清代统治者采纳了谁的主张? (二)过程 【提问】请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归纳概括收复新疆的过程。生答后出示光绪四年,69岁的左宗棠抬棺出征的图片和诗句,引导学生思考心得体会。 【回答】①1865年,阿古柏率兵侵占新疆大部分和北疆部分地区,获得英、俄两国的支持。②1871年,俄国直接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 【回答】左宗棠主张“塞防论”;李鸿章主张“海防论”。左宗棠 【回答】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1876年,左宗棠命刘锦棠人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先收复乌鲁木齐及其附近地区,然后攻克达坂城等地,挺进南疆。等等。 通过自主学习与图片感悟,让学生归纳收复新疆的过程,体会左宗棠的爱国精神与军事智慧,以历史人物为切入点,培养家国情怀与史料解读能力。
环节四:中法战争
(一)背景 【讲授】19世纪中后期,法国侵略清朝的藩属国越南,中越两国联合抗法。 (二)过程 【引导】出示时间轴,请学生结合时间轴回答战争过程。 【回答】1883年底法国攻击驻守越南的清军,中法战争爆发。1884年马尾海战、刘铭传抗法;1885年镇南关大捷、签订中法《越南条款》、清政府决定撤销台湾府,建立台湾行省。 通过背景讲授,理解中法战争与藩属国关系的联系。知道战争过程。
【提问】台湾行省的建立有何意义?’‘ 【回答】加强了台湾的海防地位,强化了对台湾的治理,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理解台湾行省建立的意义。
(三) 课堂小结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聚焦洋务运动与边疆危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的清政府,为维护统治,在奕訢等代表推动下,于 19 世纪 60-90 年代中期,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开展洋务运动,从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到新式教育、海陆军全面尝试,但在甲午战败后宣告破产。它是中国近代化初步探索,有积极意义也存局限性。同时,近代边疆危机频发,东南台湾、西北新疆、西南中法战争,尽显国家困境,也涌现左宗棠收复新疆等抗争,这些都让我们看到近代中国在探索与磨难中前行的历程,也为理解后续民族救亡探索埋下伏笔。 认真听讲,回顾所学内容,记好课堂笔记。 引导学生回顾课堂知识,培育家国情怀。
九、 随堂练习 4道随堂测试题(详见配套教案)
十、 板书设计
十一、 教学反思 本课基本达成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培养。但在讲解洋务运动与边疆危机时,虽关注到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以案例激发学习热情,但在突破 “中体西用” 等抽象概念时,教学方法仍显单一,导致部分学生对洋务运动局限性理解不深。后续教学中,需多运用情境创设、对比分析等多样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概念,强化对历史事件内在联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