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五四运动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五四运动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8 09:2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五四运动 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名词解释】
1.民主主义革命: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2.旧民主主义革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时间是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时间是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
【基础过关】
新文化运动 背景 辛亥革命的失败和民国初期的政治混乱,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革新运动,把人们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培养国民独立人格,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开始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代表人物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两大口号 民主与科学
主要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校长蔡元培主张“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内容 (1)思想革命: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2)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鲁迅《狂人日记》、陈独秀《文学革命论》、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性质 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不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影响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对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五四运动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爆发 过程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
口号 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扩大 事件 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各地纷纷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
主力、中心 由学生转变为工人阶级;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结果 迫使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性质 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意义 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五四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启示 我们应该树立远大理想;时刻关心国家命运、民族前途,担当时代责任;热爱祖国,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追求进步,敢于创新
【联系比较】
中国早期现代化探索
事件(派别) 代表人物 口号、思想 学习西方内容 特点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李鸿章 “自强”“求富” 先进技术(器物)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 救亡图存(维新变法) 君主立宪(制度)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孙中山 三民主义 民主共和(制度)
新文化运动(先进知识分子) 陈独秀 民主与科学 思想文化
【拓展延伸】
新文化运动“新”的含义:
(1)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先进知识分子。
(2)新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
(3)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是西方的民主与科学。
(4)新成果: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实战演练】
1.1915年出版的一份杂志,收录了《敬告青年》《法兰西人与近代文明》《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现代文明史》等文章。这份杂志是( )
A.《新闻报》 B.《民报》
C.《青年杂志》 D.《申报》
2.陈独秀在《新青年》中说到,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他所说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存
C.民主科学 D.扶清灭洋
3.胡适创作的现代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好。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他用口语化的语言呈现诗歌内容,得益于新文化运动( )
A.倡导白话文 B.主张自由平等
C.抨击旧道德 D.推崇民主共和
4.下面是一份某年5月23日发出的电文。据此判断,“某年”应是( )
外交失败,举目愤激,贵会救国薄(博)海同钦,垦速电政府迅筹国策,勿丧国权,并电巴黎专使,毅力坚持,争还国土。同深感祷。
直隶甲种工业学校一百八十二人泣叩
A.1917年 B.1919年
C.1921年 D.1924年
5.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根据下列提示,图中“ ”处应填入的正确史实是( )
A.农民罢耕 B.商人罢市
C.官员罢政 D.士兵罢战
6. 五四运动展开了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其凝聚而成的五四精神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一精神的核心是( )
A.艰苦奋斗 B.民主科学
C.爱国主义 D.开拓创新
7.1921年3月8日,陈独秀撰文说:“我们中国的诗礼人家,有客来访问时,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定隔着门帘回答说:‘我家里没有人。’……所以中国妇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人’的资格,然后才能够说到别的问题。”这可佐证新文化运动( )
A.提倡科学主义 B.推崇诗礼教化
C.维护法律权威 D.关注男女平等
8.五四运动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斗争实践中懂得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的振兴,中国人民的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这说明五四运动( )
A.形成反侵略的统一战线
B.成为民主革命的开端
C.促使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D.启迪了民众的思想觉悟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对民主与科学的追崇又与对专制主义、迷信愚昧思想以及旧伦理和旧道德,乃至整个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反思联系在一起,因而它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思想文化的变革。在新文化运动的批评声中,不难发现其中隐含的诸多真理因素。运动对西方的各种学说、主义不加区分地一股脑引进,确实造成了思想界的混乱。
——摘编自郑大华《五四新文化运动与
近代中国人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等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内容,(3分)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2分)
材料二 五四爱国运动遍及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在运动中,各地组织了学生、教职员、工商界、妇女界等群众,共同组成各界联合会。随着五四运动的发展……由于各界群众的联合行动,这场运动获得了胜利。
——摘编自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的特点。(1分)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与五四爱国运动的关系。(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共同历史作用。(2分)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著名报刊
《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11月创刊于东京。该报的创办及其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了同盟会的队伍 《青年杂志》是1915年9月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后改称《新青年》。该杂志宣传倡导民主与科学、新文学。在五四运动期间也起了重要作用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就研究清末民初中国思想界的情况而言,材料一中的报刊所属的史料类型。(1分)
材料二 政论性报刊的思想宣传活动把救亡、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的意识逐渐明晰、确定下来。在推进政治变革方面,运用报刊这种大众传播媒介来阐发变革思想,启蒙民众,为变革打造最为猛烈的社会舆论……报刊是政治变革的强大武器。
——摘编自汪英《近代知识分子、报刊大众
传播媒介与政治变革的演进》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民报》和《新青年》传播的主要思想和政治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二中“报刊是政治变革的强大武器”观点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1.C 根据“1915年”“《敬告青年》”并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2.C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大口号,陈独秀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
3.A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因此口语化的诗歌得到发展。
4.B 根据题干“外交失败”“勿丧国权,并电巴黎专使,毅力坚持,争还国土”和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导致中国五四运动爆发。
5.B 根据图示信息“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最初是学生罢课,但遭到镇压,后来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支持五四运动。
6.C 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7.D 根据材料“中国妇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人’的资格”表明陈独秀认为这时女性的社会地位亟待提高,说明他关注女性地位问题,因此可以佐证新文化运动关注男女平等。
8.D 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懂得了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才能实现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这说明五四运动启迪了民众的思想觉悟。
9.【解析】第(1)题,根据“新文化运动对民主与科学的追崇又与对专制主义、迷信愚昧思想以及旧伦理和旧道德,乃至整个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反思联系在一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与科学、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主张进行文学革命普及白话文和新文学等。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对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第(2)题,根据材料二“五四爱国运动遍及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在运动中,各地组织了学生、教职员、工商界、妇女界等群众,共同组成各界联合会”可知,五四运动的特点是涉及地区广泛、各界群众联合斗争。第(3)题,根据“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可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互为因果。两者的共同历史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即可。
答案:(1)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主张进行文学革命普及白话文和新文学等。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对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2)特点:涉及地区广泛、各界群众联合斗争。
(3)关系:互为因果。共同历史作用:促进了新思想新文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等。(回答合理即可)
10.【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将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民报》和《新青年》从形式上属于文献史料,从价值上属于第一手史料。第(2)题,根据题目要求从《民报》和《新青年》传播的主要思想和政治影响角度作答,结合所学知识,《民报》宣传三民主义思想,号召推翻清政府,结束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国,有力地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发展;《新青年》宣传民主与科学,抨击旧道德、旧文化,宣传文学革命,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之一,有力地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报刊为“政治变革”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所以,“报刊是政治变革的强大武器”。
答案:(1)第一手史料(或文献史料)。
(2)《民报》宣传三民主义思想,号召推翻清政府,结束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国,有力地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发展;《新青年》宣传民主与科学,抨击旧道德、旧文化,宣传文学革命,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之一,有力地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报刊为“政治变革”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所以,“报刊是政治变革的强大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