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名词解释】
国民(大)革命:指发生于1924—1927年,在国共两党的共同领导下,国共两党及其他革命力量联合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27年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国共合作:1924—1927年和1937—1945年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为完成民族民主革命而进行的政治合作。
【基础过关】
国共合作的实现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背景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开,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孙中山深感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时间 1924年1月 地点 广州
内容 (1)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的方法和途径)
意义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由此开始
黄埔军校的创办 时间 1924年5月 地点 广州黄埔
全称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负责人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廖仲恺任党代表,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
作用 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北伐 战争 (是国民革命的一部分) 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
开始时间 1926年7月 总司令 蒋介石
主要战场 湖南、湖北战场;江西战场;闽浙战场
主要战役 汀泗桥战役和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先锋 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
胜利进军原因 国共两党合作;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北伐军将士的英勇善战;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工农革命运动的有力支援
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 表现 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1)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开始破裂 (2)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标志国民革命失败
结果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时间 1927年4月 地点 南京
性质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统一”全国 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实战演练】
1.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这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
A.中共一大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北伐战争开始
D.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2.“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是孙中山为黄埔军校制定的办学宗旨。该军校在1924年创办于( )
A.武汉 B.南京 C.广州 D.上海
3.“27日凌晨,叶挺独立团从小路隐蔽接近古塘角,配合正面部队的全线攻击。吴佩孚军队遭前后夹击,全线溃败,被俘2 400余人,残部向北逃遁。第四军占领汀泗桥,叶挺独立团乘胜猛追。”材料反映的是( )
A.北伐战争的开展 B.国共合作的实现
C.工人运动的发展 D.国民党叛变革命
4.如图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农民运动形势图,两湖地区农会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在于( )
A.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B.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
D.根据地武装斗争的需要
5.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民党大力开展民众运动,为革命的胜利进军奠基。1928年2月,国民党撤销原负责民众运动的工人部、农民部、商人部、青年部、妇女部。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镇压工农运动。这一变化反映了国民党反动集团( )
A.重视经济生产 B.加强制度建设
C.破坏国共合作 D.完成统一全国
6.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这一史实( )
A.意味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
B.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阴谋
C.使中国社会陷入军阀混战的动荡局面
D.标志着南京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7.1926年8月,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李宗仁电称:“敌人曾在阵地前埋伏地雷甚多,我军得农民引导,悉数将其破坏,故得安全通过。”这反映出北伐战争( )
A.推动国共合作的建立
B.推翻北洋政府的统治
C.触动地主阶级的利益
D.获得农民群众的支持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盖今日革命,非学俄国不可……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孙中山
材料二 依中国社会的现状……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 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
——中共三大通过的议决案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写出当时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2分)
材料三 1924 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2)根据材料三,分析国民党一大通过的国共合作方式,(1分)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国民党一大确立的三大政策的内容。(3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对国共关系及中国历史发展的标志性意义。(2分)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23年6月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4年1月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4年5月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创办
1926年7月 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
1926年8月 汀泗桥、贺胜桥战斗
1927年4月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 武汉“分共”会议
1928年底 南京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1)从上述材料中找出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性事件。(1分)
从上述材料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6分)
参考答案:
1.B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2.C 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3.A 北伐战争的目标是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北伐战争中,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连续攻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
4.C 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1924至1927年是国民革命时期。国民革命军北伐,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给了北伐军极大的支持。
5.C 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由此前的大力开展民众运动,到撤销负责民众运动的机构,南京国民政府镇压工农运动,反映出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破坏国共合作。
6.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宣告了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统一。
7.D 依据“敌人曾在阵地前埋伏地雷甚多,我军得农民引导,悉数将其破坏,故得安全通过”可知,北伐战争期间,国民革命军获得农民群众的支持。
8.【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认识到改组国民党的必要性,要为它注入新鲜血液;根据材料“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可知,孙中山认为中国革命需要以俄为师;根据材料“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可得出国民党是一个比较革命的党;根据材料“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可得出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力量不够强大,需要团结同盟者。第(2)题,根据材料“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可得出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一大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第(3)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成功,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答案:(1)原因: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认识到改组国民党的必要性,要为它注入新鲜血液;孙中山认为中国革命需要以俄为师;国民党是一个比较革命的党;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力量不够强大,需要团结同盟者等。(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2)方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3)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由此开始。
9.【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1月,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第(2)题为开放性题,可以从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国民革命的失败、国共两党的关系、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形式上的统一等角度思考,确定观点,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展开论述即可。观点要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2)示例:
观点: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论述: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国共合作建立后,1924年5月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在北伐战争中,国共两党紧密合作,广大北伐将士英勇奋战,特别是在汀泗桥、贺胜桥战斗中取得了重大胜利,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然而,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国民党内反动集团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中国陷入了内战和混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综上所述,国共两党合作能够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和进步,分裂则会导致革命遭受挫折和损失,合则两利,分则两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