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第三章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第三章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9 22:5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海水的温度
  (2025四川绵阳期中)下图为寒带、温带、热带的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的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代表的是(  )
A.寒带、热带、温带  
B.寒带、温带、热带
C.热带、温带、寒带  
D.温带、寒带、热带
2.据图可以判断(  )
A.100米以上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
B.100米以上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小
C.1 000米以下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小
D.1 000米以下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
  (2024北京育才学校期中改编)据估算,在气温低于或等于-4℃条件下,渤海海冰每天生成1.86厘米厚。下图为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内日平均气温≤-4℃日数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3.渤海海域海冰(  )
A.自南向北递减  B.沿岸多,中部少
C.白天多于夜晚  D.夏季多于冬季
4.若大规模开采海冰,可以(  )
A.使近岸海水盐度升高  
B.使沿岸形成较大渔场
C.全年开采六米多厚  
D.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5.受海水温度影响较大的人类活动是(  )
A.发展内河航运  B.利用海水晒盐
C.海滨浴场游泳  D.开发沿海风能
题组二 海水的盐度
  海水盐度可以用每千克海水中所溶解的盐类物质的质量表示。世界各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下图为“海洋表层海水平均盐度随纬度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6.下列要素的纬度变化规律与海洋表层海水平均盐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最相似的是(  )
A.世界年均降水量  B.海洋表层水温
C.世界年均蒸发量  D.年太阳辐射量
7.P、Q两地纬度相当但盐度差异大,导致其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洋流  B.径流  C.降水  D.蒸发
  (2025山东枣庄一中期中)2022年,长江流域进入汛期以来,降雨量严重偏少,河湖水位持续走低,发生了自1961年有完整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气象水文干旱。下图为长江入海口海域春、夏、秋、冬四季表层海水盐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8.图中表示夏季该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长江流域汛期气候异常干旱,导致入海口海域海水较往年同期(  )
A.温度偏高  B.盐度偏高  
C.密度偏小  D.水位偏高
  (2024河南部分名校期中联考)营口盐场位于我国四大盐区的辽东湾盐区,是辽宁省最大的盐场。营口盐场地处辽东半岛西南沿海,占地175km2,素有“百里银滩”之称,当地降水量较少且集中于夏秋季节。如图为营口盐场晒盐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推测营口盐场晒盐旺季集中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1.营口盐场晒盐的有利条件包括(  )
①地形平坦  ②降水量丰富
③风力较小  ④多晴朗天气
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题组三 海水的密度
  (2025山东泰安月考)下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2.曲线①②③分别代表海水的(  )
A.温度、盐度、密度  
B.盐度、温度、密度
C.盐度、密度、温度  
D.密度、盐度、温度
13.由图可知,大洋表层海水(  )
A.温度随纬度升高而升高  
B.副热带海域盐度最高
C.密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D.温度与密度变化趋势一致
14.赤道附近海水密度较低的原因是(  )
A.温度高  B.盐度高  
C.蒸发大  D.降水少
  (2025河南郑州一中期中)潜水艇下潜过程中最担心遇到“海中断崖”(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造成潜艇破损甚至沉没)。海水热导率低,导致表层水温与深层水温不一致(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5.对三个观测站按纬度位置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16.“海中断崖”事件发生可能是因为(  )
A.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大而减小  
B.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减小
C.海水盐度随深度增大而增大  
D.海底发生海啸造成海水涌动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影响海水性质的因素
  (2025山东东营月考)下图示意南半球某海域海水密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影响图示海域表层海水密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
A.盐度  B.深度  C.水质  D.纬度
2.与图中乙海域相比,甲海域密度偏高,其主要原因是甲海域(  )
A.风力较大  B.受人类活动干扰频繁  
C.压力大、温度低  D.盐度高、温度高
3.(2025浙江金华一中期中改编,)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海水盐度的课题研究。海水盐度指1 000克海水所含盐类物质的多少,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下图示意海洋表层海水平均盐度及年降水量随纬度变化图。
(1)根据材料,说出海洋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并说明赤道附近海域盐度较低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比较60°N附近和60°S附近海洋表层盐度的高低,并分析产生该差异的原因。(4分)
(3)与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相比,红海海域盐度较高,试分析原因。(4分)
(4)红海的盐度自北向南明显递减,简述其原因。(2分)
题组二 海水性质对人类的影响
  (2025陕西汉中月考)三文鱼属冷水性鱼类。我国近岸养殖三文鱼成活率低,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进口。2018年,我国首个全潜式大型网箱“深蓝1号”在黄海海域下水,并投放来自挪威的三文鱼苗。该网箱可视水温调整潜水深度,实现了我国三文鱼规模化养殖的突破。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4.我国近岸养殖三文鱼成活率低,主要是因为(  )
A.受洋流影响小  
B.受海浪影响大
C.海水盐度低  
D.海水温度高
5.夏季,深海网箱调节方向和原因分别为(  )
A.向上,降低水温  
B.向上,提高水温
C.向下,降低水温  
D.向下,提高水温
6.与近岸养殖相比,深海养殖的三文鱼品质好,主要原因是深海养殖区(  )
A.饵料来源丰富  
B.海水水质较好
C.水域空间广阔  
D.海水光照充足
  (2025辽宁丹东七校期中联考)海冰是中国北方冬季严重的海洋自然灾害之一,对沿海居民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下图为渤海及黄海北部部分区域海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与其他海湾相比,辽东湾海冰分布范围较大,主要是因为(  )
A.纬度较高  B.淡水汇入  
C.海域封闭  D.寒流影响
8.近年来,海冰异常增多,对沿海居民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航行受阻  B.养殖业受损  
C.水资源减少  D.海上设施受损
  (2025山东东营月考)读世界局部区域地图,回答下面三题。
9.有一艘货轮从大西洋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再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海水的盐度变化顺序是(  )
A.小—变大—更大  B.大—变小—更小
C.小—大—小   D.大—小—大
10.直布罗陀海峡东侧海域的海水和西侧相比,其海水密度的大小及主要原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东侧密度大—温度低
B.东侧密度大—盐度高
C.西侧密度大—温度高
D.西侧密度大—盐度低
11.有一艘货轮从红海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再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货轮吃水深度的变化顺序是(  )
A.浅—深—浅  
B.浅—深—更深
C.深—浅—更浅  
D.深—浅—深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
基础过关练
1.B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三条水温变化曲线在表层的温度分别为①曲线3℃左右、②曲线17℃左右、③曲线23℃左右,由于世界海水表层温度水平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故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代表的是寒带、温带、热带,B正确,A、C、D错误。
2.C 图中显示,三条曲线在1 000米以下几乎重合,且温度变化幅度小,故在1 000米以下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小,C正确。
3.B 据材料信息可知,海冰的数量与气温低于或等于-4℃的日数有关,日数越多海冰越厚、越多。依据图中信息,由年内日平均气温≤-4℃日数等值线分布可以判断出,海冰总体上北多南少,但在莱州湾等南部区域,却表现为北少南多,A错误;渤海沿岸较多,中部较少,B正确;夜晚气温低于白天,故渤海海域海冰夜晚应该更多,C错误;冬季海水温度低,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结冰厚,夏季不结冰,D错误。
4.A 若大规模开采海冰,尤其是近岸地区,在融冰期来临时会因海冰较少,海水缺少淡水稀释而使海水盐度升高,从而破坏海洋生态环境,A正确、D错误;大规模开采海冰可能造成海洋环境破坏,对鱼类生长造成不利影响,不可能形成较大渔场,B错误;渤海结冰期有限,不是每天都结冰,故无法全年开采,C错误。
5.C 内河航运是在河流中进行,与海水温度无关,A错误;海水晒盐主要是看沿海地区的光照和降水状况,与海水温度关系不大,B错误;表层海水温度一般在20℃以上时才适合游泳,其与海水温度的高低密切相关,C正确;开发沿海风能资源,主要是看沿海地区的风力大小,与海水温度关系不大,D错误。
6.C 读图可知,海洋表层海水平均盐度的纬度变化规律大体为由副热带海区向赤道和两极递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年均降水量的分布状况为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其纬度分布规律大致为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海洋表层水温与年太阳辐射量的纬度变化规律也均为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三者均与海洋表层海水平均盐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明显不同,排除A、B、D。副热带地区降水少、晴天多,是世界年均蒸发量最大的地区,世界年均蒸发量的纬度变化规律大致为由副热带地区向赤道和两极递减,与海洋表层海水平均盐度的纬度变化规律相似,C正确。
7.B P、Q两地都位于高纬度海区,但P地海水盐度明显低于Q地。结合世界海陆分布状况可知,P地位于北半球,其所在纬度陆地面积较大,有大量地表径流注入海洋,导致海水盐度较低;而Q地位于南半球,其所在纬度几乎无陆地分布,也就缺少入海径流,导致海水盐度较高。故B正确。
8.D 长江入海口海域海水盐度受长江入海径流量影响很大,夏季入海径流量最大,海水的盐度最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122°E附近海域应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图中显示④曲线在122°E附近海域的海水盐度最低,则该曲线应表示夏季该海域表层海水盐度。故选D。
9.B 长江流域汛期气候异常干旱,使得长江入海径流量减少,入海口海域海水盐度会比往年同期偏高,B正确;海水温度受气候干旱的影响较小,A错误;海水密度与海水盐度大致呈正相关,海水盐度偏高会导致海水密度也随之偏大,C错误;由于海洋广阔,尽管长江来水量减少,但其对入海口海域的海水水位影响很小,D错误。
10.A 由材料中信息可知,当地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故夏秋两季晒盐条件较差;冬季气温低,蒸发弱,也不适合晒盐;春季降水少,气温高,光照充足,且大风天气多,有利于水分蒸发,适合晒盐。故A正确。
11.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晒盐的条件可从地形、气温、天气状况、风力等方面分析。营口地处滨海平原,地形平坦,利于海水积存,①正确;气温较高,多晴朗天气,大风日数多,蒸发旺盛,有利于盐分结晶,④正确。降水量丰富和风力较小不利于晒盐,②③错误。故选D。
知识拓展 盐场的形成条件
  盐场形成需要的条件可从地形、海岸类型、气候、地表径流等方面考虑,具体如下:
①地形平坦,有利于盐田布局。
②属于淤泥质海岸,有利于提高产盐量。泥质海滩的坡度相对平缓,沉积物粒径较小,孔隙率较低,海水中的盐分不易渗透到地下,有利于盐分的长期保存和积累,从而提高产盐量。
③纬度低,气温高;晴天多,降水少,光照充足,蒸发旺盛,有利于晒盐。
④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量小。
⑤河流径流量小,海水盐度高,且水质较好。
12—14.D B A 图解如下:
15.B 由于全球海洋表层的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故判断三个观测站的纬度位置,要看三个观测站表层海水温度的高低:①观测站表层水温在24℃左右,②观测站表层水温在18℃左右,③观测站表层水温在14℃左右,故三个观测站按纬度位置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③②①,B正确。
16.B 材料显示,“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从而造成潜艇破损甚至沉没的现象。海水中的浮力大小主要取决于海水的密度,密度越大浮力越大,密度越小浮力越小,故“海中断崖”事件发生可能是因为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减小,使得潜艇因浮力减小而掉到安全潜水深度以下,最终造成艇毁人亡的严重后果,B正确。
能力提升练
1.D 读图可知,该海域表层海水密度大致由赤道向60°S增大,这是由于随着纬度的增加,太阳辐射减弱,海水温度降低,故影响图示海域表层海水密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故选D。
2.C 读图可知,甲海域海水深度约为4 000m,而乙海域海水深度不足1 000m,甲海域由于深度大,海水压力更大,温度也会更低,使得其密度更高,C正确、D错误;风力不会影响海水密度,A错误;由于甲海域位于深海,故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B错误。
3.答案 (1)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向赤道和两极逐渐降低。原因:赤道附近海域降水丰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所以盐度低。
(2)60°N附近盐度较低(或60°S附近盐度较高)。原因:60°N附近陆地面积大,有众多河流注入海洋,因而海洋表层盐度较低。(或60°S附近大部分区域为海洋,缺少河流注入,因而盐度较高。)
(3)红海海域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气温高、光照强,蒸发量大;周边河流少,河水注入量小;海域较封闭,与外海海水交换弱。
(4)南部与阿拉伯海(印度洋)沟通,有一定的海水交换,降低了盐度。
解析 (1)由图可知,海水盐度最高值区出现在副热带海区,然后向南北两侧递减,故其分布规律为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低纬度和高纬度逐渐降低。赤道附近海域盐度较低是因为赤道地区降水丰富,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稀释了赤道附近海区海水盐度。(2)读图可知,60°N附近比60°S附近海域海水盐度低;原因是在60°N附近陆地面积广阔,有众多河流注入海洋,大量淡水稀释海水,因而盐度较低,而60°S附近基本上全是海洋,陆地淡水注入少,因而盐度较高。(3)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其原因可从气候(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径流、海域封闭度等方面分析回答。(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红海南部通过曼德海峡与阿拉伯海相通,由于阿拉伯海的海水盐度比红海低,故红海南部盐度较低,而北部的苏伊士运河河道狭窄,限制了红海与地中海的水体交换,故盐度比南部高。所以,红海的盐度自北向南明显递减。
4.D 材料显示,三文鱼属冷水性鱼类,我国沿海地区整体纬度偏低,海水温度偏高,致使我国近岸养殖三文鱼成活率低,D正确。
5.C 夏季,由于太阳辐射增强,海水温度整体升高,因此深海网箱应向下放置。因为海水深度越大,海水温度越低,夏季时深度更大的海域才能有适宜的温度适合冷水性鱼类——三文鱼的生长,C正确。
6.B 近岸海域有河流注入,且人类活动频繁,往往存在一些污染物,影响海水水质。而深海养殖区远离海岸,污染物较少,水质较好,所以在深海养殖区养殖的三文鱼品质好,B正确。
7.A 影响海冰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图中显示,辽东湾比其他海湾分布纬度高,水温低,因而海冰分布范围大,A正确;几个海湾均有淡水汇入,海域封闭程度和洋流性质也没有明显区别,因此淡水汇入、海域封闭、寒流影响都不是主要原因,B、C、D错误。
8.C 沿海居民不能直接利用海冰,故海冰异常增多对居民利用的水资源基本没有影响,C符合题意;海冰会使航行受阻,A不符合题意;海水结冰,水温过低等可能会造成鱼类死亡,海冰在海浪作用下会造成养鱼设施破损,使养殖业受损,B不符合题意;海冰会破坏海上设施,D不符合题意。
9.A 由材料可知,这艘货轮经过的海域依次是大西洋、地中海和红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西洋盐度最低,红海盐度最高,故海水的盐度变化顺序是小—变大—更大,A正确。
10.B 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是温度、盐度和深度,直布罗陀海峡东侧海域的海水温度和西侧相近,深度不用考虑,故影响这两个海域海水密度的主要因素是盐度。由所学知识可知,直布罗陀海峡东侧海域为地中海,盐度较高,故密度较大;直布罗陀海峡西侧海域为大西洋,盐度较低,故密度较小。综上分析,选B。
11.B 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影响这三个海域密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盐度,这三个海域的盐度由高到低依次是红海、地中海、大西洋,故这三个海域海水密度由大到小依次是红海、地中海、大西洋。由于海水密度越大,货轮的吃水深度越浅,反之就越深,故该艘货轮从红海到地中海,再到大西洋,其吃水深度是由浅逐渐加深,即变化顺序为浅—深—更深,B正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