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2025江西吉安一中月考)读某地地层剖面图,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各个地层按形成由早到晚,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⑥⑤ D.③④⑤⑥
2.如果在⑥地层发现了侏罗纪的化石,那么,下列对其他地层形成时间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地层形成于白垩纪
B.③地层形成于三叠纪
C.④地层形成于二叠纪
D.⑤地层形成于寒武纪
(2025北京四中期中)某校地理实践小组查阅资料,绘制了某地地层剖面图(如图),通过对比发现缺失M地层。图中地层的生物化石示意该地质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繁盛物种。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乙地层形成时该地的地理环境可能是( )
A.干旱的沙漠
B.寒冷的极地
C.热带的海洋
D.暖湿的湖岸
4.该地缺失M地层的原因可能有( )
①M地层形成后接受侵蚀
②M地层形成后接受堆积
③M地层形成时该地地势较高
④M地层形成时该地地势较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题组二 地球的演化历程
(2025江苏苏州期中)叠层石中记录了地球早期生命之一的蓝细菌(最早的光合放氧菌)生活的“足迹”。蓝细菌在生长过程中能黏附海水中细小的沉积物,当沉积物增多时,蓝细菌需要移动到表层寻找光源进行代谢。这样,沉积物一层一层地堆积形成叠层石。图1为2016年在格陵兰岛发现的叠层石(年龄约37亿年)照片,图2示意地质年代表。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5.该叠层石的发现,使科学家对生命起源的研究可追溯到( )
A.冥古宙 B.太古宙
C.寒武纪 D.二叠纪
6.研究显示,距今25亿年为蓝细菌繁盛时期。由此推测,此后地球的( )
A.海洋更加广阔 B.陆地普遍抬升
C.温度逐渐升高 D.大气变得富氧
7.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三叶虫—鱼类—恐龙
B.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C.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2025四川成都七中期中)近日,我国科学家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发现了生活在志留纪早期的长兴鱼——念忠长兴鱼,距今约4.38亿年,揭示了长兴鱼更多的形态学特征。下面为长兴鱼复原图和地质年代示意图(单位:亿年)。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8.含有念忠长兴鱼化石的地层,其所属的地质年代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下列现象中,发生于该地层形成年代的是( )
A.联合古陆开始漂移
B.被子植物高度繁盛
C.哺乳动物快速发展
D.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
10.据此推测,该地区该地层形成时的环境特征是 ( )
A.浅海环境
B.陆地环境
C.多沙尘暴
D.寒冷干燥
(创新题·新情境)(2025广东部分学校期中联考)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一次对地球演化历史的探究活动。他们通过搜集不同时期的资料,制作了生物进化谱系树图(如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1.根据植物的演化过程,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植被为( )
A.①—被子植物 ②—裸子植物 ③—藻类植物 ④—蕨类植物
B.①—裸子植物 ②—被子植物 ③—藻类植物 ④—蕨类植物
C.①—被子植物 ②—裸子植物 ③—蕨类植物 ④—藻类植物
D.①—裸子植物 ②—被子植物 ③—蕨类植物 ④—藻类植物
12.图中C类动物盛行的时代( )
A.裸子植物开始出现
B.是重要的铁矿形成期
C.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形成
D.出现小型哺乳动物
能力提升练
题组 地球的演化历程
(2025天津第二南开学校期中)下图为地质时期(局部)全球平均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裸子植物繁盛时期全球的气候特征是( )
A.总体比较湿润 B.总体比较寒冷
C.冷暖干湿交替 D.温暖干旱明显
2.在图示甲时期( )
A.被子植物开始出现
B.是铁、金等的成矿时期
C.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D.地壳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开始解体
(2024浙江义乌中学适应性考改编)H山(如图)是兀立于广袤原野上的一座孤立的土质山丘,地层连续,极具科考价值。②地层上部以旱生和中旱生草本植物花粉化石为主,同时期的云杉、冷杉花粉化石分布在更高纬度或更高海拔的区域;下部以云杉、冷杉花粉化石为主,还含有大型哺乳动物的化石。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②地层形成时期可能是( )
A.泥盆纪 B.三叠纪 C.第四纪 D.二叠纪
4.与②地层上部形成时期相比,下部形成时期的气候较( )
A.冷湿 B.干冷 C.暖湿 D.干暖
5.(2025江西九江同文中学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黑龙江省龙骨山,曾经出土了我国第一具恐龙化石——平头鸭嘴龙化石,被学者称为“神州第一龙”。研究发现,平头鸭嘴龙生活在中生代晚期,喜食多汁的灌木和水草。它的前肢短小,高悬于空中,用来抓食树上的枝叶,指尖还长有适合划水的蹼,适宜在湖沼水域或岸边生活。它的后肢粗大,靠尾巴保持平衡,在陆地上行走时尾巴如“方向盘”,在水中游泳时则变成“舵”,鸭子似的嘴巴便于在泥沼里铲除植物。下图为“神州第一龙”化石示意图。
(1)推测平头鸭嘴龙生活时期的生存环境特征。(3分)
(2)指出平头鸭嘴龙生活时期当地的典型植被,并说明该植被大规模死亡后对当前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4分)
(3)简述平头鸭嘴龙生活时期动物的演化特征。(3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
基础过关练
1.C 图中显示,该地地层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尽管受到构造运动的影响,各地层发生了弯曲,但依然还能保持着连续分布。地层的形成是有时间顺序的,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据图可知,图中各个地层按形成由早到晚,依次为①②③⑥⑤④,结合各选项可知,C正确。
2.B 如果在⑥地层发现了侏罗纪的化石,那么①②③地层形成时间要早于侏罗纪,④⑤地层形成时间要晚于侏罗纪,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
3.D 图中显示,乙地层含有恐龙化石,说明此时是恐龙繁盛的时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一般生活在气候温暖湿润、食物充足的环境中,暖湿的湖岸具备这一环境特点,故乙地层形成时该地的地理环境可能是暖湿的湖岸,D正确;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都不能为恐龙提供丰富的食物,A、B错误;恐龙生活在陆地上,故该地层形成时该地的地理环境不可能是热带的海洋,C错误。
4.A 某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在某地缺失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但较为普遍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在该时期该地没有形成沉积,其原因可能是该时期该地地势较高,没有形成沉积地层;二是在该时期形成了地层,之后由于该地地层不断抬升,受外力的侵蚀作用,已经形成的地层又被侵蚀掉了。综合以上分析,①③符合题意,故选A。
知识拓展 地层缺失的原因分析
地层缺失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沉积间断:在某些地质时期,由于各种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等),沉积作用可能暂时停止,导致地层记录的中断。(2)后期隆升剥蚀:在沉积地层形成后,如果该地区经历了隆升作用,地层可能会被剥蚀掉,导致地层记录的不完整。(3)构造运动:构造运动如地壳的抬升或下降,也会导致地层缺失。(4)小规模洋盆闭合:在小规模的地质活动中,洋盆的闭合也可能导致地层缺失。
在这里存在一个重要的规律,即地势较高或不断抬升的地区,就不容易形成沉积,但容易遭受侵蚀,在这种地理环境下,不容易形成地层;而在地势较低或不断沉陷的地区,则容易形成沉积,且不容易遭受侵蚀。
5.B 材料显示,该叠层石形成距今已有约37亿年,结合地质年代表可知,科学家对生命起源的研究可追溯到太古宙,B正确。
6.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蓝细菌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故距今25亿年为蓝细菌繁盛时期,会使得其后的地球大气含氧量大增,大气变得富氧,但对海陆形态、温度影响不大,D正确,A、B、C错误。
7.A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由老到新,地质年代顺序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动物演化顺序为海生无脊椎动物(如三叶虫)、脊椎动物(如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如恐龙)、哺乳动物;植物演化顺序为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综上分析,A正确。
8.C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念忠长兴鱼生活在志留纪早期,距今约4.38亿年,结合图可知,其所属的地质年代为距今5.41亿年至2.52亿年的③,C正确。
9.D 根据上题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层形成年代为古生代。古生代后期各块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联合古陆形成,联合古陆在三叠纪晚期(属中生代)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A错误;新生代被子植物高度繁盛,B错误;哺乳动物快速发展是在新生代,C错误;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是在早古生代,D正确。
10.A 由文字材料和图片信息可知,长兴鱼是早古生代的海洋生物,其生存环境是浅海,由此推测,该地区该地层形成时的环境特征是浅海环境,A正确。
11.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植物的演化顺序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图中的演化顺序为从下到上,因此①②③④依次对应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藻类植物。故选C。
知识拓展 不同植物类型的主要生存年代及特点
类型 主要生存年代 特点
被子 植物 新生代 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种子不裸露,包被在果皮里面
裸子 植物 中生代 根、茎、叶发达;能产生种子,种子是裸露的;适应干旱、贫瘠的陆地环境
蕨类 植物 晚古生代 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根、茎、叶里有输导组织;靠孢子繁殖后代;大多数蕨类植物生活在比较阴湿的环境中
藻类 植物 早古生代 植物体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多数生活在水中
12.D 据图可知,C类动物为爬行动物,故此时应处在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盛行的时代——中生代。裸子植物开始出现在古生代晚期,繁盛期在中生代,A错误;重要的铁矿形成期在前寒武纪,B错误;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形成在新生代,C错误;中生代中后期出现了小型哺乳动物,D正确。
能力提升练
1.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裸子植物繁盛时期是中生代,图中信息显示,中生代全球气温较高,但降水较少,即全球的气候特征是温暖干旱明显。故选D。
2.C 由图可以看出,甲时期温度较低,但降水较多,在此气候条件影响下,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C正确;图示甲时期为古生代晚期,此时期被子植物还未出现,A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金等矿产形成于前寒武纪,并不是古生代晚期,B错误;地壳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开始解体是在中生代,而不是古生代晚期,D错误。
3.C 由②地层中含有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可知,其形成时期可能是新生代第四纪,C正确。泥盆纪、二叠纪属于古生代,三叠纪属于中生代,均不可能存在大型哺乳动物,故其余选项可排除。
4.A 生物对环境具有适应性,旱生与中旱生草本植物更适应干旱环境;云杉与冷杉耐寒,更适应寒冷环境;大型哺乳动物体型庞大,消耗能量多,其生存时期植物茂盛。故可通过生物的生存与分布特征判断一个地区的环境状况,具体可借助下图分析:
5.答案 (1)气候温暖湿润,林草茂密;降水较多,地表水资源丰富;地势低平,湖沼面积广。
(2)裸子植物。意义:中生代晚期,裸子植物大规模死亡,埋藏于地层中,形成煤炭资源,是地质时期主要的成煤期,为当前人类生产生活提供重要的能量来源。
(3)爬行动物大量繁殖;爬行动物逐渐向鸟类进化;出现小型哺乳动物。
解析 (1)结合材料可知,平头鸭嘴龙的生活环境应该是植被茂盛,地势低平且地表水较多。由此可以推测出平头鸭嘴龙生活时期的生存环境特征为气候温暖湿润,地势低平,湖沼面积广,降水较多,地表水资源丰富。(2)平头鸭嘴龙生活在中生代,该时期的典型植被是裸子植物。在中生代末期,裸子植物大量死亡,并埋藏于地下,经过复杂的过程,最后形成了大量的煤炭,为当前人类生产生活提供重要的能量来源。(3)平头鸭嘴龙生活在中生代,结合所学知识,该年代爬行动物大量繁殖;在中生代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向鸟类发展,并出现了一些小型哺乳动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