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天体与天体系统
(2025四川成都期中)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七号此次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与神舟十六号乘组在轨轮换。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下列属于天体的有( )
①入轨后的三舱三船组合体
②发射中的神舟十七号
③返回地面的神舟十六号
④对接中的神舟十七号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下列选项中,入轨对接空间站核心舱的神舟十七号所属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是( )
A.银河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地月系
(2025河北唐山一中月考)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天体系统依次为( )
A.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
B.地月系、银河系、太阳系、可观测宇宙
C.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D.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地月系
4.关于地球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有( )
①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
②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巨行星
③与太阳系中的水星、火星相邻
④是一颗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题组二 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
(2025四川成都七中期中)2016年,我国部分地区可以观测21世纪第三次“水星凌日”罕见天象,该天象是指水星运动到地球和太阳中间且三者连成一条直线,可以观察到水星投影出的小黑斑缓慢穿过太阳。下面为水星凌日照片和部分太阳系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5.本次“水星凌日”天象发生时,水星所处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形成“水星凌日”天象的重要条件是( )
A.行星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
B.地球体积小于水星
C.日地距离远小于日水距离
D.太阳自身不会发光
7.根据“凌日”现象原理,在地球上观测,下列能产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是( )
A.木星 B.金星 C.火星 D.天王星
(2024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期中)2022年6月中旬到月底的每个黎明前,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五颗行星在天空近似排成一行(见下图),为天文爱好者提供“五星连珠”的特殊视觉享受。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图示五颗行星中( )
A.金星的体积最大 B.木星邻近小行星带
C.火星表面温度最高 D.水星的卫星数最多
9.图示五颗行星能够在天空中近似排列成一条线,说明上述行星( )
A.自转方向与地球相同
B.公转周期长短差异不大
C.只能在太阳的同侧共线
D.公转轨道的倾角极为接近
题组三 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
(2025福建厦门一中月考)下图为太阳系相邻的三颗行星绕日公转轨道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0.人类对a行星进行生命探测时,首先查找液态水存在迹象,原因有( )
①存在液态水可以说明温度适宜
②有液态水才能形成云雨等现象
③液态水可塑造多样的地表形态
④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若地球在b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最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变为寒冷的“冰球”
B.变为火热的“火球”
C.大气层将会消失
D.公转方向发生变化
(2025山西部分学校联考)K2-18b,一颗围绕红矮星(比太阳温度低很多)运行的行星,质量约为地球的8.6倍,大小约为地球的2倍,被称为“超级地球”。它位于其中央恒星的宜居地带,大气中富含氢气和氦气,混合着二氧化碳、甲烷以及水蒸气。据此完成下题。
12.K2-18b被认为是生命“宜居地”的最可能原因是( )
A.演化时间短 B.有肥沃的土壤
C.有液态水存在 D.富含二氧化碳
13.读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地球在太阳系中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它的普通性表现在它与其他七颗行星在绕日公转时具有 、 、 。(每空2分,共6分)
(2)将下列事物的代号,根据其内在因果联系,填入下面的横线上。(每空1分,共6分)
A.厚度适中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B.日地距离适中
C.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D.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
E.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F.体积和质量适中、亿万年来的地球演化
G.适宜的温度
H.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大
① 、② 、③ 、④ 、
⑤ 、⑥ 。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天体运动
(2025河南名校联盟联考)2024年9月,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到达近日点附近,进入最佳观测期。它是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望远镜发现的第8颗彗星,也是第6颗以“紫金山”命名的彗星。该彗星绕太阳运行一周约需要61 751年。彗星虽然数量众多,但亮度极低,很难被观测到。图1为天体系统关系图,图2为拍摄到的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照片。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位于( )
A.地月系以内
B.地月系以外,太阳系以内
C.太阳系以外,银河系以内
D.银河系以外,可观测宇宙以内
2.彗星大部分时间亮度极低的原因是( )
A.距离太阳较远,反射光较弱
B.体积太小,自身发出的光较弱
C.距离太阳较近,受太阳光干扰
D.运行速度较快,光线不稳定
(创新题·新情境)(2025安徽马鞍山二中月考)从地球中心向外看,行星与月球的视赤经(赤经类似于地球上的经度)相同时,称为行星合月,2024年5月4日天空上演了“土星合月”(如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图中月相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农历初三,上半夜的西部天空
B.农历廿六,日出前的东部天空
C.农历初八,日出前的西部天空
D.农历廿三,日落时的西部天空
4.“土星合月”天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绕太阳公转
C.月球的自转 D.月球绕地球公转
5.(教材深研拓展)某中学地理社团组织成员开展月相观测课外活动,请结合实地观察和教材图1.8,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该社团小组观察完一个周期的月相变化后,地理老师给了一幅“月相形成原理图”,但有部分缺失,让社团学生完成缺失部分。请你帮助该地理社团成员填写剩余部分的相应名称和时间(方框对应月相名称,括号对应农历日期)。(4分)
① ;② ;③ ;④ 。
(2)该社团小组成员在早读背诵白居易《暮江吟》这首诗时,地理老师恰好路过听到并提问“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描述的是何种月相,你认为正确的是(2分)( )
A.上半月蛾眉月 B.上弦月
C.下弦月 D.下半月蛾眉月
(3)图中月相⑤出现在(2分)( )
A.上半夜东边,亮面在东
B.上半夜西边,亮面在西
C.下半夜西边,亮面在西
D.下半夜东边,亮面在东
(4)最后地理老师给出了一个月内不同日期的四幅月相图,让社团学生根据一个月的实地观察,将下列月相出现的时间按先后顺序排列出来,你认为正确的是(2分)( )
A.①④③② B.②③④①
C.②④③① D.③④①②
题组二 行星地球
(2025河北唐山开滦一中月考)2023年1月17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通过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发现了一颗行星,将其命名为LHS475b,直径与地球相当,距地球约41光年,其绕转的恒星是一颗红矮星(比太阳温度低很多),但这颗行星的表面温度比地球高。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该行星比地球表面温度高最可能是因为( )
A.质量、体积大 B.大气层厚度大
C.地热资源丰富 D.行星密度大
7.该行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原因是( )
A.演化时间较短 B.恒星光辐射强
C.下垫面陆地少 D.无液态水存在
8.(2025湖南邵阳二中月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 2021年5月15日,携带着“祝融号”火星车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表面。“祝融号”火星车上共携带了气象探测仪、导航与地形相机、多光谱相机、表面成分探测仪、磁场探测仪、次表层雷达等,其在火星表面开展了多项科学探测任务,并传回了第一批拍摄照片。
材料二 火星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之一,距离太阳约2.28亿千米,自转周期为24时37分。地表沙丘、砾石遍布。火星的大气密度只有地球的约1%,使得表面平均温度为零下55℃。2015年9月28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火星表面存在流动的液态水,这一发现无论对寻找外星生命,还是人类移民火星,都具有不同凡响的意义。
材料三 地球是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地球上约71%为海洋,约29%为陆地。地球被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大气的主要成分为氮、氧。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3时56分4秒,表面的平均温度大约为15℃且昼夜温差较小。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体。
(1)根据材料一,推测“祝融号”的主要探测对象(至少两个)。(2分)
(2)分析火星表面平均温度比地球低的主要原因。(2分)
(3)与火星相比,说出地球更适宜人类生活的有利条件。(4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基础过关练
1.B 入轨后的三舱三船组合体和对接中的神舟十七号,都有自己独立的运行轨道,且都是宇宙中的物质存在形式,故都属于天体,①④正确;发射中的神舟十七号和返回地面的神舟十六号都没有离开地球,均属于地球的一部分,故均不属于天体,②③错误。故选B。
2.A 包含入轨对接空间站核心舱的神舟十七号所属的天体系统,按由低级到高级排列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结合四个选项,选A。
3.C 读图可知,四个天体系统中都有地球,而地球所在的天体系统按由高级到低级排列依次是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C正确。
4.A
掌握该“太阳系中八颗行星分布简图”,即可判断出①正确,②③错误;地球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④正确。故选A。
5.C 在地球上看到“水星凌日”天象时,太阳、地球和水星应位于一条直线上,结合图示可知,水星位于③位置时符合题意,故选C。
6.A 由上题分析可知,“水星凌日”天象形成的前提条件是太阳、地球和水星应位于一条直线上,若水星绕日公转轨道与地球绕日公转轨道不在同一平面上,则很难形成这一条件,所以,形成“水星凌日”天象的重要条件是行星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A正确。
7.B “水星凌日”天象是水星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在地球上能看到水星在太阳表面经过,在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中,只有地内行星(包括水星和金星)才有可能在地球和太阳之间运行,故能产生“凌日”现象的行星除水星外,还有金星,B正确。
8.B 图示五颗行星中,木星和土星属于巨行星,体积和质量巨大,其中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A错误;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所以木星邻近小行星带,B正确;相对于水星、金星和地球而言,火星距离太阳相对较远,表面温度并不是最高的,C错误;水星和金星没有卫星,D错误。
9.D 图示五颗行星公转轨道的倾角极为接近,几乎处在同一平面绕太阳公转,所以能够在天空中近似排列成一条线,D正确;金星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A错误;图示五颗行星公转周期长短差异较大,B错误;由于图示五颗行星公转周期不同,故不可能只在太阳的同侧共线,C错误。
10.D 依据图中a、b两颗行星的公转轨道和所处位置,可以判断出a为火星,b为金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有适宜的温度、适宜的大气和液态水,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所以人类对a行星进行生命探测时,首先查找液态水存在迹象,④符合题意;而温度又是决定是否有液态水存在的条件,有液态水的存在就说明温度也适宜,①符合题意;塑造地表形态和形成云雨现象不是首先查找液态水存在迹象的原因,②③不符合题意。故选D。
11.B 由上题分析可知,b行星为金星。由所学知识可知,金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近,若地球在b行星的轨道上运行,日地距离就会比现在更近,地球所得到的太阳辐射会更多,地球表层温度会更高,则地球可能变为火热的“火球”,B正确、A错误;大气层是否存在和地球的质量、体积有关,与所处轨道位置无关,C错误;金星和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同,不会发生变化,D错误,
12.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液态水存在是行星有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C正确;由材料无法得出该行星演化时间长短的相关信息,且演化时间对生命宜居的影响小,A错误;肥沃的土壤对生命存在影响较小,B错误;二氧化碳不适合生物呼吸,不是该行星被认为是生命“宜居地”的原因,D错误。
13.答案 (1)同向性 共面性 近圆性
(2)G B A F H D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三个运动特征。
(2)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包括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两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能力提升练
1.B 彗星是太阳系中的天体,与地球之间不存在相互绕转关系,故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位于地月系以外,但在太阳系以内。故选B。
2.A 彗星自己不发光,其有亮度主要是因为反射太阳光,B错误。彗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多为扁长轨道,有时距离太阳较近,有时距离太阳很远,且绕日公转的周期一般很长,故彗星大部分时间距离太阳很远,反射太阳光较弱,因此其大部分时间亮度极低,A正确、C错误。彗星运行速度不快,且光线随距离太阳远近变化而变得不稳定,D错误。
3.B 图中信息显示,该夜晚月相为蛾眉月,蛾眉月出现的时间一般为农历初三、初四的日落之后,此时月相亮面在西,或农历廿五、廿六(这时的月相也叫残月)的日出之前,此时月相亮面在东。图中显示月相亮面在东(左),应该是在农历廿六前后出现,最可能在清晨看到,且位于东部天空,B正确、A错误。农历初八为上弦月,农历廿三为下弦月,均不符合题意,C、D错误。
4.D 由材料分析可知,“土星合月”是指土星和月球正好运行到同一经度上,两者距离达到最近的天象。月球绕地球公转,当月球正好运行到地球和土星之间,且接近一条直线时,就会产生“土星合月”天象,故其产生主要是月球绕地球公转,使得月球与行星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造成的。故选D。
5.答案 (1)满月 下弦月 初七、初八 初一
(2)A
(3)D
(4)A
解析 月相的变化规律和月相的观察,是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只要通过观察和思考,就可以总结出相关的规律,掌握起来也就十分容易了。总体来看,从农历初一(新月)开始,月球的亮面先从西边开始出现,由小逐渐变大,至农历十五或十六(满月)达到最大;之后,再逐渐变小,月球的亮面出现在东边,西边逐渐缺失,直到亮面小到消失,就又到了新月。另外,也可以通过下表中的内容来帮助理解和判断。
月相 同太阳 出没比较 月出 月没 夜晚见 月情形 出现日期 (农历)
新月 同升同落 清晨 黄昏 彻夜不见 初一
上弦月 迟升后落 正午 半夜 上半夜见 于西天, 亮面在西 初七、初八
满月 此升彼落 黄昏 清晨 通宵可见 十五、十六
下弦月 早升先落 半夜 正午 下半夜见 于东天, 亮面在东 廿二、 廿三
6.B LHS475b绕转的恒星是一颗红矮星,比太阳温度低很多,但该行星表面温度却比地球高,最可能是因为其大气层厚度大,保温作用强,B正确;材料中显示,这颗行星直径与地球相当,故质量、体积应该与地球差不多,A错误;行星表面温度同地热资源、行星密度无关,C、D错误。
7.D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是温度适宜,大气层厚度、成分适宜,有液态水的存在,等。这颗行星的表面温度比地球高,无液态水存在,故该行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D正确;该行星绕转的恒星是一颗红矮星(比太阳温度低很多),恒星光辐射较弱,B错误;材料中没有显示该行星的演化时间长短,且行星是否有生命存在与其演化时间长短无关,A错误;该行星无液态水存在,则下垫面全是陆地,C错误。
8.答案 (1)土壤、天气、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磁场等。
(2)距离太阳远;大气稀薄。
(3)平均温度适宜,昼夜温差小;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层;海洋面积广大,液态水数量更多;沙丘、砾石少,生存环境更优越。
解析 (1)结合材料可知,气象探测仪可以探测火星表面天气状况,导航与地形相机可以探测火星地形状态,多光谱相机可以拍照记录火星地貌景观,表面成分探测仪可以探测火星表层成分,磁场探测仪可以监测火星磁场状态,而次表层雷达的主要功能是探测火星表面(剖面)的土壤结构。(2)影响气温高低的主要因素有行星距离恒星的远近、有无大气、大气的厚度等。依据材料,火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远,火星的大气密度比地球小,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非常弱,这些都是火星表面平均温度比地球低的主要原因。(3)本题可从地球具备适宜的温度、适宜的大气、液态水及生存环境等方面分析。地球距离太阳更近,表面温度比火星更高,且由于大气密度比火星大,大气的保温作用更强,昼夜温差更小;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为氮、氧,更适合生物生存;材料中显示,地球海洋面积大,液态水数量多,更适宜孕育生命;火星沙丘、砾石遍布,环境恶劣,而地球相对于火星,生存环境更优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