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易混点 区分地壳和岩石圈
(2025山东东营月考)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3年6月16日,在斐济群岛附近海域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130千米。如图为地球部分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关于此次地震震源所属地球内部圈层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平均厚度约33千米 B.其上部有软流层存在
C.由固体岩石组成 D.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
2.下面能正确表示上图中①②③之间关系的是 ( )
易错点1 天体系统的层次
下图为天体系统示意图,图中①②③表示不同的天体系统,④表示某天然天体。据此完成下题。
3.若下列选项中的圆圈自大到小依次表示上图中的①②③,则能正确反映上图中①②③三个不同天体系统关系的是( )
易错点2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2025广东中山华侨中学月考)秦巴山区地表太阳辐射量年际变化较大,且地区差异显著。下图示意秦巴山区1960—2015年平均地表太阳辐射量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下列对秦巴山区太阳辐射分布描述准确的是( )
A.南部多,北部少 B.东部多,西部少
C.东部南北差异大,西部南北差异小 D.北部东西差异大,南部东西差异小
5.影响秦巴山区地表太阳辐射量南北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 C.气象 D.植被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1.B 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30千米,而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海洋地壳更薄,平均厚度为5~10千米,故这次地震的震源位于上地幔,上地幔上部有软流层存在,A错误、B正确;由固体岩石组成的是岩石圈,C错误;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的是地核,D错误。
2.D 根据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可知,①为地壳,②为岩石圈,③为地幔。地壳和地幔是并列关系,地壳全部包含在岩石圈内,岩石圈的一部分属于地幔,由此可以判断D符合题意。
易混辨析 地壳和岩石圈的区分
(1)从概念上区分:地壳是地球的内部圈层之一,岩石圈不是地球内部圈层名称,只是软流层以上所有岩石的总称。
(2)从范围上区分:地壳是指地面向下到莫霍界面的部分,而岩石圈是地面向下到软流层的部分。
(3)从厚度上区分:地壳较薄,平均只有约17千米(最厚达70千米),而岩石圈从地面向下一直延伸到软流层,厚度可达60~120千米。
(4)从包含关系上区分:岩石圈包括地壳,地壳只是岩石圈的组成部分。
做这类题,抓住以下三个步骤即可:一是明确地壳、地幔、岩石圈的概念;二是明确软流层的位置;三是明确岩石圈的范围是从地面向下一直到软流层,并且是由岩石组成的。
3.B 据图可知,①为河外星系,②为银河系,③为太阳系。尽管河外星系比银河系范围大,但河外星系(①)和银河系(②)是并列关系。太阳系(③)是银河系(②)的组成部分。根据以上分析可知,B项正确。
易错分析
判断天体系统的层次,主要看从属关系,不能看范围。如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它们都从属于可观测宇宙,河外星系范围再大,也和银河系是同一层次的。其次要看天体系统主要组成天体的所属类型,如所有的恒星系是同一层次,所有的行星系也是同一层次。抓住从属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4.D 图中显示,秦巴山区的太阳辐射北部东西差异大,南部东西差异小,D正确;南部少,北部多,A错误;东部与西部总体相差较小,B错误;东部南北差异较小,西部南北差异较大,C错误。
5.C 影响某地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地形、天气状况等。秦巴山区地形南北差异不大,故地表太阳辐射量南北差异与地形没有关系,A错误;若受纬度影响,秦巴山区地表太阳辐射量应是南高北低(因为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也就越强),所以纬度因素不是主导因素,B错误;植被对地表太阳辐射量影响不大,D错误。秦巴山区有两条山脉,即秦岭和大巴山。秦岭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故阴雨天气较多,而秦岭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小,故阴雨天气较少,晴朗天气多。所以,从全年来看,秦巴山区云量由南向北递减,导致地表太阳辐射量自南向北递增,C正确。
易错分析
解答这类题,容易出错的原因有二:一是没有掌握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二是不会分析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主导因素。故解答这类题要从以下角度入手:
(1)明确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纬度、地势、天气状况等。(2)了解各地在纬度、地形、气候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对比找出主导因素。就第5题而言,考查的是影响某地区地表太阳辐射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故要逐个分析纬度、地形、天气状况等影响因素,排除不合理的因素,最终确定出正确的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