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专题强化练2 局地热力环流的形成及影响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专题强化练2 局地热力环流的形成及影响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9 23:1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专题强化练2 局地热力环流的形成及影响
30分钟
  (2025天津第二南开学校期中)每年4—5月的白天,观察呼伦贝尔草原开垦地上的目标物时,目标物往往出现强烈的颤动现象,近地面像被火炉烘烤一样,热气腾腾,当地把这种现象称为“地气上升”。“地气上升”能把开垦地中的细小颗粒物带出并形成扬尘,当扬尘到达草地上方后,就很快衰减、消失。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开垦地的扬尘到达草地上方后,很快衰减、消失,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开垦地盛行上升气流  
B.开垦地地面温度降低
C.草地上方盛行下沉气流  
D.草地上方空气湿度大
2.下图中虚线表示等压面,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符合“地气上升”现象的是(  )
  
  
  (2024河南郑州部分学校期中联考)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时等压面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此时图示①②③④四处中,气温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图中能够正确表示此时海陆间热力环流的是  (  )
  
  
5.图中(  )
A.②处风力较③处大  
B.①②之间的风向最可能为西南风
C.②处风力较①处大  
D.①②之间的风向最可能为东南风
  (2025湖北十堰月考)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岳阳位于洞庭湖的东侧,下图为岳阳逐时湖陆风风速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变化曲线图(单位:米/秒)。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6.湖陆风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湖陆的热力差异  B.湖陆的湿度差异
C.湖陆的海拔差异  D.湖陆的面积差异
7.下列四个时段中,为岳阳湖风最强的时段是(  )
A.2—3时   B.5—6时  C.13—15时  D.18—19时
8.图中陆风转湖风的时刻所在时段是(  )
A.5:30—6:30  B.8:30—9:30 C.13:30—14:30  D.17:30—18:30
  (2024山东烟台、东营期中联考)某大城市位于山区边缘的平原地区。山谷风为该地最主要的局地大气环流,谷风由平原吹向山区,山风则相反。工业污染源的输送及当地山谷风的扩散作用是影响当地PM2.5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下图示意2023年10月7日该城市风向(a)及PM2.5浓度(b)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该地谷风开始的时间为(  )
A.5时左右  B.8时左右
C.12时左右  D.18时左右
10.该城市、污染源及山区的位置关系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11.(2025安徽合肥一中期中)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平均气温与周围郊区(乡村)平均气温的差值。下图为我国东部某滨海城市多年平均和某次冬季强降雪后热岛强度变化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说明冬季强降雪后城市热岛强度较多年平均的差异,并分析成因。(6分)
根据该城市多年平均热岛强度变化曲线,比较7时、17时城区与郊区之间风的异同点。(4分)
(3)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措施。(4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专题强化练2 局地热力环流的形成及影响
1.C 每年4—5月的白天,呼伦贝尔草原晴朗天气多,地面受热升温快,近地面像被火炉烘烤一样,说明温度较高。开垦地是裸地,植被少,升温更快,气流上升旺盛,有利于“地气上升”,上升气流容易把开垦地中的细小颗粒物带出并形成扬尘;而草地升温慢,气温低于开垦地,草地上方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地气上升”。扬尘到达草地上方时,下沉气流就将草地上方的细小颗粒物带至地表,使扬尘很快衰减、消失,C正确。开垦地盛行上升气流不是开垦地的扬尘到达草地上方后很快衰减、消失最主要的原因,A错误。开垦地地面温度降低与扬尘到达草地上方后很快衰减、消失关系较小,B错误。草地上方空气湿度大,有利于给扬尘增重,利于其下沉,但不是扬尘很快衰减、消失的最主要原因,D错误。
2.D 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故B、C错误;“地气上升”现象出现在白天,而开垦地(裸地)与未开垦的草地相比,开垦地气温高,气流上升,草地气温低,气流下沉,故在近地面,草地为高压,等压面上凸,开垦地为低压,等压面下凹,结合图示信息可知,A错误、D正确。
3.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对流层,海拔越低,气温越高,故①②处气温高于③④处;①②处在同一水平面上,但①处气压较低,说明气温较高。故选A。
4.B 据图可以看出,此时近地面陆地等压面比海洋低,说明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按照气温和气压的关系,可知近地面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所以为白天。陆地比热容小,白天升温快,表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而海洋比热容大,升温速度慢,表面气温相对较低,气压较高,因此此时吹海风,符合上述条件的为B图。故选B。
5.C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②处和①处的气压差同③处和④处的气压差基本相同,故水平气压梯度力也基本相同,但由于②处位于海洋表面,摩擦力大,而③地位于海洋上空,摩擦力小,所以,②处风力小于③处,A错误;②处位于海洋表面,摩擦力较位于陆地表面的①处小,且等压线较①处密集,故风力大于①处,C正确;根据风向判断的方法,可以判断出①②之间的风向最可能是西北风,B、D错误。
6.A 湖陆风属于热力环流,白天,湖泊温度低于陆地,气压高于陆地,此时吹湖风;夜间,湖泊温度高于陆地,气压低于陆地,此时吹陆风。故湖陆风转变的根本原因是湖陆的热力差异。
7.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白天吹湖风,又由材料得知,岳阳位于洞庭湖的东侧,故岳阳吹西风时为湖风,读岳阳逐时湖陆风风速距平变化曲线图可知,13—15时西风距平最大,为岳阳湖风最强的时段,故选C。
8.B 夜晚吹陆风,读岳阳逐时湖陆风风速距平变化曲线图可知,约9:00以前为陆风,约9:00以后转为湖风,其转换时刻所在时段为8:30—9:30,故选B。
9.C 结合图中10月7日的风向变化可推知,大约从0时到10时,该地山坡气温较低,气流下沉,此时应吹山风,而该时段该地一直吹偏北风,故该地山风风向为偏北风。进而可推知,该地谷风应为偏南风。图中显示,大约在12时左右,该地开始盛行偏南风,所以该地谷风开始的时间为12时左右,C正确。
10.C 结合上题分析及图中信息可知,约从8时至18时,该城市的PM2.5浓度逐渐上升,这说明此时污染源位于城市的上风向,而在此时间段内,以谷风(南风)为主,说明山区在最北侧,城市在中间,污染源在最南侧,对比四幅图可知,C符合题意。
11.答案 (1)差异:冬季强降雪后城市热岛强度较多年平均整体加强。原因:冬季强降雪后,城区清理积雪较为及时,积雪反射的太阳辐射比郊区少,城区降温不明显;城市取暖设备运行会排放更多的废热,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更明显。
(2)相同点:风向相同,由郊区吹向城区。
不同点:风速不同。7时热岛强度较大,17时热岛强度较小,所以7时的风速大于17时的风速。
(3)增加城市绿地、水体面积,建设城市绿色通风廊道;分散城市中心人口、产业等。
解析 (1)冬季强降雪后,气温下降,城市取暖设备运行增加,导致城市废热排放增多,且城市因道路交通等公共设施运行的需要,清理积雪较为及时,气温下降较慢;而郊区被白雪覆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较强,且积雪融化时吸收热量,气温下降较快。二者共同导致城郊之间温差增大,热岛强度增强。(2)读图可知,该城市7时热岛强度较大,17时热岛强度较小,由于在这两个时刻城区温度都高于郊区,故近地面风都是由郊区吹向城区,但7时的风速大于17时的风速。(3)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人口密集、工业发达,排放的废热多,其次是受高层建筑和街道狭窄、走向等因素影响,城区与郊区的空气交换不够通畅,热量不易散失。从减少排放废热的角度来看,在城市规划中应当对市中心的产业和人口等适当进行分散,市中心应增加城市绿地和湿地等;从加快废热散失的角度来看,应当规划城市通风廊道,对建筑物的高度和格局进行规划。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