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高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高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2 11:44:4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必修二经济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土地制度的演变;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明清的“海禁”与“闭关锁国
3、①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②耕作技术、生产工具的改进③小农经济的成因及特点④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4、①手工业的地位及成就②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③古代手工业的世界地位④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考点落实】
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一)古代农业的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国家。神农是中国农业的始祖。
(二)古代农业的发展: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耕作方法
刀耕火种
砍树草—焚烧——播种,其优势是
庄稼长势好
,缺点是地力下降

春秋战国的
法→西汉
的代田法→魏晋时期的耕耙耱技术
生产工具
耒耜,石器(石器锄耕)
青铜农具较少,耒耜、石锄和石铲
铁犁牛耕:我国传统农业主要耕作方式(1)春秋战国出现(2)西汉——

人耦犁(赵过,东汉传到珠江流域);犁壁(3)东汉——

人犁耕法(4)隋唐——曲辕犁(唐朝江东地区,用犁评调节深度)播种工具:西汉的播种工具
车灌溉工具:曹魏的
车;唐朝的
车;宋朝的高转筒车;明朝的风力水车
主要作物及耕作制度
最早培植水稻和粟(距今七八千年)
西周:粟稻黍稷麦桑麻;西周时期后世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⑴两汉一年一熟;⑵宋代江南一年两熟、一年三熟制;⑶宋朝以后,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
地区。
水利工程
大禹治水传说
⑴战国秦国李冰修建都江堰和郑国修建
渠;⑵汉代的
渠、白渠、
渠(传到西北称坎儿井);⑶东汉王景治理黄河;⑷唐朝设渠堰使,负责水利工程;⑸明清重视河防、海塘,兴修水利;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商周时期与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比较
时期
耕作方式
土地所有制形式
条件
作用
商周
集体劳作
土地国有
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低下
有利于提高工效
春秋战国
小农经济
封建土地私有制
铁农具和牛耕逐渐推广
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2、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
(1)生产力: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普及

(2)生产关系: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3、小农经济的含义(特点):小农经济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为生产、生活单位,
农业

家庭手工业
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
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
模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分散性、落后性、脆弱性)
4、小农经济的作用:
⑴积极:①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和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
积极性。小农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我国古代长期
的物质基础;②小农耕作技术的提高,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⑵消极:①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
( http: / / www.21cnjy.com )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不利商品经济的发展,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
和长期
的重要原因。
②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的过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到
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成为近代中国迟滞不前,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
⑶总之: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
( http: / / www.21cnjy.com )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封建王朝主要财源;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
概念解释:
生产力:指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资料(其中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主要标志)、劳动对象、劳动者、劳动管理、科学技术。
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互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可分为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二、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
流通方式
官营手工业
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生产,出现最早
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
不在市场流通
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的产品
在市场流通
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
剩余部分出售
(一)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二)官营手工业:三大行业——冶金业、制瓷业和丝织业
1、发展历程及原因
⑴历程:①夏商周:官府垄断(工商食官);②春秋战国:继续发展;③汉武帝后:煮盐、冶铁、铸钱收归官办
⑵发达原因:国家权力的支撑。(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2、重要成就
⑴冶金业:①冶铜:原始社会晚期:掌握了冶铜技术
商周: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
②冶铁炼钢: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两汉:高炉炼铁和
技术
东汉:杜诗发明
,水力鼓风冶铁
南北朝:灌
法,冶铁炼钢技术和产量
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⑵制瓷业:①商朝:原始瓷器(世界最早)
②东汉:南方

③北朝:北方

④唐代:南青北白的两大制瓷系统;
和秘色瓷有名
⑤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汝定钧官哥)
⑥明清:种类丰富,景德镇“瓷都”(China,意为“瓷”)
⑶丝织业:世界最早养蚕缫丝(距今四五千年)
①商朝:出现
、丝织品
②西周:能生产斜纹
织物。
③西汉:在
设东西织室,工人数千。
④唐朝:以轻盈精湛著称,吸收了
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⑤宋朝: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⑥明清:以
为中心,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三)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种类:⑴家庭手工业;⑵民营手工业;⑶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缓慢发展
2、整体状况:(1)家庭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工业随着小农经济的形成而出现,它与农耕相结合,以纺织为主,是农户的副业。产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进入市场,但数量很少。在漫长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家庭手工业对于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
(2)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民间消费品,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品按照市场需要进行生产,在市场流通;劳动者有较多人身自由,有一定报酬,劳动兴趣比较高;民营手工业中既有个体经营的小手工业,也有可以匹敌官营的大手工业。唐代以前,以农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组织生产。唐宋以来,商品经济繁荣,私营手工业的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以雇佣劳动关系为特征、以
为标志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3、历程:
⑴春秋战国:受到鼓励,得到发展。⑵魏晋南北朝:受到摧残。
⑶隋唐:恢复发展。⑷两宋以后:在曲折中艰难发展⑸明中期后:民营手工业的部分行业超过官营
4、重要成就

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中叶后:①部分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②花楼机;③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清朝继续发展
5、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缓慢发展
⑴产生:明朝中后期
原因:社会

的发展
②部门:丝织业和棉纺织业
③地区:江南地区
④方式:“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实质是资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⑵发展:清朝——部门和地区增多
⑶地位:始终处于萌芽状态,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⑷影响:资本主义萌芽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在经济上的体现,为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联系必修3第4课)
(四)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原因:⑴
领先;⑵
往来频繁
2、重要成就
⑴西汉起:远销
;“丝国”“丝绸之路”

朝起: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⑶明代: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⑷清代:烧制
用具和鱼缸,
世纪开始,欧洲国家开始生产瓷器
三、古代商业发展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先秦时期
(1)商朝时期:“商人”的来历。(商朝人善于经商)
(2)
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官府垄断商业
(3)春秋战国:商业繁荣。
( http: / / www.21cnjy.com )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垄断商业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
和商人(范蠡被称为陶朱公,尊为祖师)。
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兴起。
2、秦汉以来
⑴原因: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的发展艰难。
⑵表现:秦汉隋唐商业受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地点的限制,总体水平不高。但“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商业还是得到发展。
实行盐铁官营制度,统一生产和销售。
3、隋唐时期:
(1)原因:政治
、经济发展、
开通、
开明开放。
(2)表现: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发展,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商业服务的

相继问世。长安城的市分东市
(商贾云集)和西市(胡俗流行),仍有严格的时间、空间限制;但到唐后期,这种限制逐渐被打破,且
农村集市

夜市
也有一定的发展。
4、宋元时期
⑴两宋:商业空前繁荣,
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
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
⑵元代:交通发达,大都成为
性的大都会,国内外商品汇集。
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5、明清时期
⑴问题:明清政府对商人征收重税,并施行种种压制政策。
⑵繁荣:①棉花、茶叶等农副产品成为

②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
的作用越来越大。
③出现“商帮”,如徽商和晋商(也是特点)
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⑤清朝时出现票号(由
商独占经营,类似于今天的银行)。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⑴宋朝以前
①特定的位置设“市”,与民居“坊”严格分开如西汉和唐朝的长安。但到
后期城市坊和市的界限逐渐被打破。
②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
⑵宋朝时期
①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
②市的时间地域被突破: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普遍;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2、城市的发展
(1)汉代以后: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特点: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军事重镇,也是著名商业中心)
(2)北宋前后城市功能的变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
之前,绝大多数城市是因为属于政治中心而发展起来,政治、军事意义更大,经济意义居从属地位。北宋之后城市的
意义逐渐增大。
(3)明清时期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商业市镇(其中
镇、
镇、景德镇、
镇是四大商业名镇。两宋时期,“纯商业”的城镇就开始出现。“纯商业”市镇多居江南)。(镇在宋代以前仅是军事据点,北宋时逐渐向农村经济中心地演变。)
(4)专门的商业城市:随着丝绸之路开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南移等,出现一批批城市兴起和繁荣。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扬州、成都成为当时最繁荣大都会,有“扬一益二”说法。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历代对外贸易
⑴西汉时,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
⑵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门管理对外贸易。
⑶两宋时,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
⑷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⑸清朝时,走向衰弱: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①明朝“海禁”主要在明初和中后期。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太祖立下“不许寸板下海”的祖训,想巩固海防;明朝中后期“海禁”主要是因为红夷(荷兰)和倭奴(日本)入侵。
②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直接原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为对付
人民的抗清斗争,而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西方殖民者的殖民扩张是其客观原因。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并不是完全关闭国门,而是实行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只许广州一地对外贸易,并由特许的十三洋行进行。
2、朝贡贸易
①含义: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也就是通过两国官方使节的往返,以礼物赠答进行交换的贸易方式。
特点:“厚往薄来”,“倍偿其价”。
③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
( http: / / www.21cnjy.com )益,而是政治上要宣扬
,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经济上求购各种异域珍宝特产,以满足统治者对奢侈品的需求。
四、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
氏族公社所有
奴隶社会
土地国有制
井田制(商周):井字形,国有制,奴隶集体劳动
封建社会
以私有制为主体多种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
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大部分土地
农民土地所有制
小农土地私有制
少量土地
国有土地制
屯田制、均田制等
部分土地
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⑴确立:西周时期
⑵内容:井字形,国有制,奴隶集体劳动
⑶瓦解:①原因:A.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荒地开垦,私田增加。
B.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周王和诸侯无法再控制土地。
②标志:
国实行“初税亩”:BC594年,规定公私田按亩收税赋。
3、古代土地私有制确立的过程
时期
土地制度变化的情况
表现
春秋
井田制开始崩溃,私有制开始产生。
“公田”被抛荒,私田成为私有土地
税制改革:客观承认土地私有,加速井田制瓦解
鲁国:BC594年初税亩,规定公私田按亩收税赋
战国
各国变法:以法律形式,最终确立土地私有制
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4、封建土地国有制——历朝抑制兼并(均田制、鱼鳞图册等)
⑴目的:抑制兼并,以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
⑵内容:均

制——北魏至唐朝前期;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
鱼鳞图册——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⑶作用: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二)“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商农争劳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
2、目的:直接目的是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3、演变:
时期


战国
商鞅变法①措施:A.
农本商末;B.
鼓励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发展。②影响:此后的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重农抑商政策,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
西汉
①原因:西汉初,经济凋敝,富商大贾乘机囤积居奇,操纵物价。②措施: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③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促进西汉国力的强盛。
明清
①内容:A.实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B.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②影响: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清封建统治;但破坏工商业的正常经营,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三)“海禁”和“闭关锁国”:
1、“海禁”政策




实质
明代
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
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闭关锁国
清初
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
2、“闭关锁国”政策:
⑴原因: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②直接原因:对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③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
④主观原因: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需对外贸易。
⑵内容: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只开广州一处通商,“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⑶后果:①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③曾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⑷启示:中国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发展进步,才能超越世界先进的国家
【重点突破】
一、全面认识小农经济:
1、形成背景:
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步推广以及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特点:
①自给自足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织。
③封闭性:相互之间缺少交往与合作。
④脆弱性:规模小、水平低,抵御天灾、人祸(苛政、土地兼并等)的能力差。
⑤落后性:生产工具简单,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
发展的有利条件:
铁犁、牛耕的普及,各种生产技术的提高。
②农民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在生产上有很大的的自主权,并且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校高的
性。
③由于规模小,耕作技术的推广较为便利。
④历代政府为保证财源比较重视农业的发展。
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①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由于规模小,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③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朽,每遇灾害,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入破产,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酝酿爆发。
5、封建统治者重视小农经济的原因:
①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
的主要来源,农民也是封建王朝的兵源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②农民的长期斗争使统治者认识到,解决好农民问题是稳定社会秩序和巩固统治的大事。
二、关于“重农抑商”政策
(1)概念: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即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以农为“本”,商业被称作为“末”业。从商鞅变法时首次正式提出,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推行,此后历代封建王朝大都执行这项政策。
(2)原因:
①统治者推行这项政策的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即小农经济(收取赋税)。
②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安定。
③农业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来源。
④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
(3)评价:①积极作用:
在封建社会初期,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
②消极作用:
人为割裂农工商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商业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也受到限制;过多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破坏了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在封建社会晚期,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束缚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
三、中国古代与西方国家资本主义萌芽的比较
1、发展不同的原因:
⑴政治环境:
①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根深蒂固,明清强化君主专制;中国长期以来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明清闭关锁国。
②欧洲专制王权出现晚,君主较为开明,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如推行重商主义。
⑵经济环境:
①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绝对支配地位,农民受剥削重,无力购买手工业品;商品经济规模小,主要局限于国内。
②欧洲商品经济发达,形成良好的国内外市场;资本主义逐渐扩大到农业领域,如英国的“圈地运动”。
⑶思想文化环境:
①中国明清的民主思想未形成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打击了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
2、影响不同
①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对当时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产力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也有所反映,但仅限于东南沿海的一小部分地区和很少一部分行业,缺乏全国的普遍性,而且促进的力度极为有限。可以说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始终没有促成社会化生产力在我国的形成,更没有发展成为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因尔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无力促动。
②西方资本主义萌芽极大地促进了西方国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和经济的进步。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导致了西欧社会阶级的分化、思想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四、明清的海禁及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1、“闭关锁国政策”指严格限制对外交往的政策。
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来华的外国人的商务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动、居留期限和场所、活动范围、中外交往等做出限制,设立公行制度,独揽一切进出口贸易的权利,限制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政策”是落后的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封建统治者在简单再生产的磨盘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转圈,在自给自足的庄园里昏睡,既不了解世界大势的发展,也不依赖商品的进出口,自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连林则徐这样有远见的大臣在鸦片战争前都认为:“我中原数万里版舆,百产丰盈,并不籍资夷货”,如果封关绝市,那就“各国生计,从此休矣。”
“闭关锁国政策”是清朝统治集团民族狭隘性的表现。
早在17世纪,清政府为对付郑成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抗清活动,曾厉行“海禁”。台湾收复后,“海禁”解除。18世纪中叶后,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扰,清政府又宣布实行闭关政策。清朝统治者不仅对汉族人民非常疑忌,就是对充当臣仆的汉族地主官僚也深具戒心。它企图通过“海禁”、“闭关”,将国内汉人与外界完全隔绝,以防他们内外联结,形成反清力量。
“闭关政策”的影响和评价:
①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内加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这种政策作为一种消极防御的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②但它更大的影响是对近代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它使中国长期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严重阻碍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日益落后于西方;它“作茧自缚”,不利于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的正常交往,不利于中国人民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学习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被动挨打。
【直击高考】
1、(2013年安徽卷文综12)图2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2
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
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
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
D.我们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2、(2013年大纲全国卷文综16)明初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户役制度,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其中主要是民户,还有军户、匠户、灶户(煮盐户)等几十类,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

A.缓和土地兼并
B.促成社会分化
C.强化社会控制
D.发展商品经济
3、(2013年新课标Ⅱ卷文综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4、(2013年重庆卷文综历史2)
( http: / / www.21cnjy.com )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5、(2013年海南卷历史1)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6、(2013年海南卷历史8)图1(右图)反映的是(

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
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
C.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
D.“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
7、(2013年江苏卷历史1)现代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9、(2013年北京卷文综14)198
( http: / / www.21cnjy.com )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A.北宋中期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
D.鸦片战争时期
10、(2013年福建卷文综
( http: / / www.21cnjy.com )15)《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①频繁更换工种
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③职业是世袭的
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1、(2013年四川卷文综历史2)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
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12、(2013年天津卷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综历史2)“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13、(2013年上海卷历史3)商代青铜冶铸技术日臻完善,留下了众多青铜礼器。这表明商朝人已将其用于他们最看重的
A.经济生产
B.政治活动
C.艺术审美
D.日常交往
14、(2013年北京卷文综16)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术基本不再使用
B
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
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
C
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
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
D
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
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15、(2013年大纲全国卷文综17)乾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十七年,台湾海防同知朱景英称:“台地多用宋钱,如太平、元祜、天禧、至道等年号钱,钱质小薄,千钱贯之。”据此可知(

A.宋代商品经济比清代更为繁荣
B.当时两岸经济交往尚不密切
C.海峡两岸有着不同的货币体系
D.宋代以后台湾经济发展迟缓
16、(2013年新课标Ⅱ卷文综26)明朝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17、(2013年重庆卷文综历史4)宋代文献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文中“便钱”是(

A.自由流通的支票
B.中国最早的纸币
C.国家发行的债券
D.兑换货币的凭证
18、(2013年海南卷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5)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

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
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
19、(2013年江苏历史4)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20、(2013年广东卷文综13)东汉初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21、(2013年山东卷文综10)《汉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 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
22、(2013年四川卷文综历史3)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

年代
城镇人口(万人)
农村人口(万人)
1620
300
1700
1850
720
2880
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B.城市经济规模扩大
C.农业经济日益凋敝
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
23、(2013年浙江卷文综16)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

A.经济地位优越
B.政治地位低下
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
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24、(2013年上海卷历史33
( http: / / www.21cnjy.com ))1870年清朝大臣崇厚出访法国。他受邀参观巴黎下水道工程后,觉得曾被无数法国人踩在脚下,这是法国政府的蓄意羞辱。事实上,法方为了展示城市建设成果,只安排贵宾参观此工程。同一天,还有两位来自巴西的王子也应邀参观。对此,今人解读最接近史实本质的是
A.崇厚没有理解法国政府的用意
B.崇厚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
C.崇厚对外情茫然无知
D.崇厚自认为受了“胯下之辱”,有失身份
25、(2013年新课标Ⅱ卷文综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此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请回答: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9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整体上讲,中国的农
( http: / / www.21cnjy.com )耕经济经过五千余年的磨炼,得到了充分的发育,农业生产技术足以夸示世界。但是从生产力纵向的发展来考察,中国农业的黄金时代是战国至汉唐之间,不是唐末宋代以后。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论述“中国农业的黄金时代是战国至汉唐之间,不是唐末宋代以后”。
必修二经济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直击高考】
1、【解析】从题干中看不到安徽农业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全国的地理位置信息,因此A错误;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是在南宋以后,c错误。我国经济重心完全南移是在南宋时期,D错误,从西汉的1处,到三国两晋时期是3处,到隋唐时期是12处,虽有隋朝低潮,但是从整体看是发展的,故B正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图表的能力,横轴的时间从两汉到唐朝,纵轴是水利兴修的统计次数,柱状图明显看出从两汉到唐,除了短暂的隋朝兴修水利次数少之外,兴修水利的次数总体呈增多状态,水利建设的数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所以从汉到唐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现发展态势,选B。材料仅仅截取安徽省的水利兴修统计,没有对比全国其他省份,无法得出A,材料中没有涉及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排除C,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在唐朝以后,排除D。
【答案】B。
2、【解析】从材料中说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代民众一旦入户,即严格禁止更改,户籍在古代还有身份职业的象征,政府通过严格控制户籍,加强对民众的控制,以此来减少社会民众流动的可能性,便于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AD两项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B项不是积极作用,而是消极影响,排除。
【答案】C。
3、【解析】宋太祖曾经说过:“富室
( http: / / www.21cnjy.com )田连阡陌,为国守财耳”,有鉴于此,宋代采取“不抑兼并”的措施,其后果必然是导致土地兼并严重,从而导致租佃关系盛行,自耕农经济衰退。据此判断,D符合题意,C表述错误;宋代中央集权空前强化,A表述错误;材料未涉及流民问题,排除B。
【答案】D。
4、【解析】:均田制规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露田归国家所有,不能自由买卖,受田农民死后归还国家,桑田可以传给子孙。均田制下,受田农民除了缴纳赋税,还必须服役。排除ABC。【答案】:D
5、【解析】结合时代背景考查学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阅读理解能力,甲骨卜辞记录了商代社会生活,“受禾”“求年”“有足雨”都与农业生产有关,而BCD三项不得由材料中材料得出,故选A。
【答案】A。
6、【解析】:读图分析,图片上半部分是铁犁牛耕,下半部分是女子纺织,放在一起就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生产形式,故选B。
【答案】:B
7、【解析】:据题干材料信息,铁
( http: / / www.21cnjy.com )农具出土于秦魏等国故地,故AC错误;D单纯从题干材料信息不能得出这个结论。从题干河南辉县魏墓出土的农具成套来看,成套的农具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故符合题意的是B。
【答案】:B
9、【解析】本题考查对学生所学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运用辨析能力。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即17世纪初,该时期是中国的明末清初时期。而青花瓷出现于元朝,由此判断该船最早沉没时间应是明末清初。A时期没有青花瓷;B东印度公司没成立;D要晚于明末清初,与题意不符。
【答案】C
1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显示不得更换工种,说明①是错的,排除AC项;《新唐书》例举四种工种服务期限,最少二年,所以②正确,因此选B。
【答案】B
11、【解析】考查学生获取信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知识运用能力。题干给出的限制性条件信息是时间“商代”。湖南马王堆墓属于西汉墓,黄道婆是元朝人,《说文解字》成书于东汉,因此A、B、D三项应分别反映了西汉、元朝和东汉纺织业的发展水平。故答案为C。
【答案】C。
12、【解析】黄道婆是我国棉纺业的先驱,十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纪杰出的纺织技术革新家。她把在海南学得的棉纺织技术带回家乡,在上海一带推广传播。并经过改革,创造出一套先进的棉纺工具和纺织技术,不仅泽被故里,造福一方,还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故明朝时期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答案B。
【答案】B。
13、【解析】商代,我国青铜冶炼技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臻完善,商周时代也被称为青铜时代,由于青铜器比较珍贵,很少用于农业生产,生产出大量的青铜器主要供给奴隶主贵族日常生活使用或者在祭祀等政治活动中使用,故选B。
【答案】B。
14、【解析】本题考查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对信息材料的理解、辨析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ABD的史实与结论制剂不能形成完整的逻辑关系,史实正确但要得出后面的结论尚显不足,而且这些结论与史实也不相符。只有C项史实与结论能够形成相对准确的逻辑关系。
【答案】C。
15、【解析】题干材料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到了清朝乾隆时,台湾还在使用宋朝时期的货币,这充分说明两岸之间的经济往来很少,以致于清朝货币还没有在台湾推广,故B正确。清朝商品经济要比宋朝更为繁荣,A与史实不符合.C背离题意。D表述也与史实不符。
【答案】B。
16、【解析】本题属于最佳选择题。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着重说明的是“金帛轻细之物”属于“北货过南者”,“盐铁粗重之类”属于“南货过北者”这是基于区域差异而造成明朝时期长途贸易兴盛。故D符合题意,其它选项均是对材料表面理解。
【答案】D
17、【解析】:由材料“入钱左藏(国库
( http: / / www.21cnjy.com )),给以券”,可以看出不是自由流通的支票,也不是国家发行的债券;排除A、C;中国最早的纸币是交子,排除B。
【答案】:D
18、【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从唐朝到宋代赋税形式的变化,从实物赋税到货币赋税,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与其它选项无关。
【答案】A。
19、【解析】从题干材料信息主要体现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在扬州商人经营盐铁致富,购置房产,不再回归家乡。AC材料中无法体现,D与历史史实不符,也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正确答案选B。
【答案】B。
20、【解析】:“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
( http: / / www.21cnjy.com )税与封君比入”说的是富商大贾实力与封君一样。“比”是差不多的意思。因而选C项。A项“资本主义萌芽”是在明中叶。材料没有说与封君勾结。D项过于绝对。
【答案】:C
21、【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经济政策。A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商人可以经营什么样的行业或者不能经营什么样的行业;B项明显错误,材料明显体现的是加强对商人的管理,与增加税收相反;C项错误,材料说明商人有单独的户籍,不能有土地,目的是为了抑制商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从事农业;D项正确,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保护发展小农经济。
【答案】D。
22、【解析】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迁移运用能力。本题是数据表格题,此类题解答的关键是分析数据的变化规律来获取信息。从图表信息看,农村人口占绝对多数,A项表述错误,排除;人口的增长体现的是经济的发展,而不是经济的凋敝,C项错误;材料仅仅反映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无法说明其人口增速全国领先,D项错误;城镇人口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经济的的发展,B项正确。
【答案】B。
23、【解析】从当时商人的乘
( http: / / www.21cnjy.com )马“雕鞍银镫,装饰焕烂”,可见其经济地位优越,A项表述正确;但是商人的这种行为在宰相王涯看来是一种“僭越”且为“前代所禁”,可见商人的政治地位低下,没有取得自由民的平等地位。B、D两项表述正确;C项的表述过于绝对。唐代商运发达,商人群体在社会上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虽然社会主流观点对商人是鄙视的,但遭受“全社会”的鄙视显然与史实不符。
【答案】C。
2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由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近代中国对世界的变化不了解,所以出现崇厚出访时的现象,故C项分析最全面;A、D项只是问题的两个表面现象;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答案】C。
25、【解析】本题选一取课外史料,考查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概括、分析、评述历史问题的能力。(1)依据材料信息“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等方面分析归纳。(2)依据材料信息“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并结合两税法实施的时代背景来分析两税法的积极作用。但本题问法有点问题,必修二课本中只有“租庸调制”这几个字,“两税法”是课标外材料,到哪里去结合所学知识呢?
【答案】:
(1)背景:土地兼并严重,户口不实,贫富两极分化,国家财政紧张。(6分)
(2)积极作用:简化了税制,扩大了纳税面;朝廷收入增加;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从以人丁为主到以财产为主,税赋负担相对公平。(9分)
26、(12分)
审题:注意材料中的“从生产力纵向的发展来考察”的角度,只有这样,才能得出中国农业的黄金时代是战国至汉唐之问,不是唐末宋代以后。
观点:中国农业的黄金时代是战国至汉唐之间,不是唐末宋代以后。
论述:从生产力纵向的发展来考察,中国农业的黄
( http: / / www.21cnjy.com )金时代是战国至汉唐之间,这一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农具和牛耕普遍使用,(2分)尤其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分);垄作法等耕作技术不断进步;(2分)修建了都江堰等大量灌溉工程;发明了翻车等灌溉工具等(2分),这些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从而造就了中国农业的黄金时代。唐末宋代以后,中国的农耕技术并无明显的突破,农业生产总产量的增长,不是通过科学技术的提高(2分),而主要依靠扩大山区及周边地区的耕地面积,引进高产农作物如玉米、番薯等,扩大劳动量的投入。(2分)
综上所述,从生产力纵向的发展来考察,无论是生产工具,还是农业技术、灌溉工程与工具,中国农业的黄金时代是战国至汉唐之间,不是唐末宋代以后。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