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课 辛亥革命课程目标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1、政治:
2、经济:
3、思想:
4、组织:
5、军事:《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一、革命的背景1、必要性:
2、经济:
3、思想:
4、组织:
5、军事:《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一、革命的背景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攻克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1、时间:
2、主力:
3、结果:
4、影响: 1911年10月10日 二、革命的爆发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1)时间:
(2)总统:
(3)国旗:
(4)国都:
(5)纪元:
(6)性质:民国纪年南京五色旗孙中山1912年1月1日三、革命的高潮1、中华民国的建立自由平等主权在民责任内阁制三权分立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宗教信仰等自由。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行政、立法、司法分立。内阁总理由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权归属有何特点?从中找出能体现民主社会特征的两个关键词?体现了什么政治原则?为了限制袁世 凯巩固共和制孙中山等人采用了什么办法,实行了什么制度?(1)内容:
(2)性质:
(3)意义:三、革命的高潮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
义。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袁世凯:
帝国主义:
立宪派
旧官僚:
资产阶级:1、原因2、过程: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
袁世凯就任总统。
袁世凯篡夺革命的果实四、革命的结局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篡夺政治手腕、军权支持袁世凯;
威胁、孤立、封锁乘机进攻革命党人妥协性和软弱性客观:阻碍中国进步的反动力量远远大于资产阶级。主观: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发育严重不良。
2、各抒己见:
你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五、革命的评价1、辛亥革命的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 ①政治: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得人民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②经济: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③思想文化: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对社会习俗的进步起了积极的作用。
(1)革命的功绩:革命的评价(2)革命的局限: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经济工业化;
政治民主化;
思想理性化、
科学化。 1911年10月10日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这天武昌那边出事了,当年11月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了。定都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以公元纪年。随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这是一个立宪派为主体的政府。火眼金睛革命派中华民国纪元1、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 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 级政党,因为它( ) A、成立时间最早 B、实现了所以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 的组织系统D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
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
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
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A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
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
在于( )
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确立了民主共和国的制度
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B4、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
A、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
制制度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知识链接团体政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
光复汉族的主权国家。核定地价,
土地原价归地主,
涨价归公国民共享。没有明确反帝。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地主私有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从它的革命纲领
看有何不足之处?
北京★武昌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主要成员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