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4张PPT。50年代开拓外交新局面70年代外交重大发展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单元结构新中国外交 (基础) (突破)(调整)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课程目标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原因
(1)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2、1971年10月联合国第26届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席位。
3、意义:
(1)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
(2)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一】中美关系
1、敌对紧张的原因
(1)________:美国对新中国采取孤立封锁政策。
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政策。使中国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外交基本隔绝。
美国阻挠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____________:美国舰队盘踞台湾海峡
(3)______:美国侵略越南威胁中国安全外交孤立干涉中国内政阅读:课本第113页学思之窗,思考:
2、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原因
(1)美国
国际:
美国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国内:自身实力相对下降
(2)中国
国际:
苏联构成主要威胁;
国内:
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3、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
(1)基辛格秘密访华;
(2)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
签署_________:
阐述_________
_____原则。
(3)___年初,中美建交。
资料--1978年底《中美建交公报》: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接受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废约”、撤军。
《中美联合公报》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一个中国19794、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
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
【二】中日邦交正常化
1、背景
中美关系改善。
2、中日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1、外交政策的调整
(1)背景
国内: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
国际:当代世界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2) 目标: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表现:
对外开放
全方位外交(多边外交)。2、外交建树—促进世界_____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_____。
(2)正式加入______。(2001年)
(3)参与________的外交活动。
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________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形成“上海共识”。
(4)发展与周边国家的_____关系。
2001年主导创立______
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和平与发展多边外交世界贸易组织地区性国际组织睦邻友好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平与发展反对霸权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结盟政策(多边外交)对外开放政策上海APEC会议上海合作组织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 。时间:
地点:
与会者:
文件
性质:
意义:2001年10月
上海
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 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会徽?课堂小结: ★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打破了美国实行的孤立中国的政策。
★中美两国朝着灵活务实的方向努力,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的大门,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和《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促成了1979年两国的建交,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 同时中美关系的改善促成了中日建交,这样更多的国家和中国成为了朋友,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总结60年代恶化中美关系紧张中苏同盟破裂“两只拳头回击”改善“一大片”70年代突
破
和
转
机关键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推动建交热潮80年代调
整多边外交“不结盟”50年代基础参加两次国际会议同17国建交
一边倒练一练 1、新中国成立后未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主要的阻力来自
A.法国 B.日本 C.美国 D.苏联
2、促使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主要原因是
A.为了使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B.美国人民要求改善同中国关系的呼声高涨
C.美国政府预见到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D.美国政府认为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符合美国的战略意义
c D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日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两国人民的利益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B.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C.20世纪70年代,中日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受到中美建交的影响
D.20世纪70年代,中国已经在国际舞台上起着重要作用c 6.中美两国结束对抗局面,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A.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B.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发表
C.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B 7.? 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主要是得到了哪种国际力量的支持 ( )
A、苏联 B、美国
C、第三世界 D、苏联以外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8.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导致中苏关系恶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
B.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的策略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D.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CD 9.尼克松总统改善中美关系的根本目的是 ( )
A、放弃同中国的对抗
B、争取中国对美国在联合国中的支持
C、联合中国对付苏联
D、维护美国的根本利益
10.美国首次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原则是在 ( )
A、1971年联合国第26届联大
B、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C、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
D、1982年《中美上海公报》
11.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转变的关键是
A.中苏关系走向缓和 B.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C.中日关系走向缓和 D.中越关系走和缓和
12. 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国家影响的扩大
B.中美双方有共同的要求
C.意识形态的分歧消失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权利
13、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一环是( )
A、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基辛格秘密访华
14、20世70年代美国决定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改善对中国的关系,主要原因在于( )
A、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B、美国遏制战略的失败,出于国家利益的需要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美国试图同中国一起建立持久稳定的国际秩序
B B 21.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组织指的是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欧洲联盟
C.东南亚国家联盟. D.上海合作组织
22.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多次出现波折,但最终都能得以恢复和发展。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美双方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B.中美矛盾已彻底解决
C.中美虽有分歧但无根本矛盾冲突
D.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正逐渐消除 1945年联合国创立之初,中国既是创始国又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对联合国的筹建和成立有重要贡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按国际法惯例,新政权就自然取得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力。但由于美国的阻挠,这个问题一直被搁置,直到70年代初才得到彻底解决。因此说是合法席位被恢复。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是“恢复”而不是用其他的“加入”之类的提法??史学探究历届联大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票数增长示意图请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我国第一颗氢弹东方红一号南京长江大桥截止到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总统就职以前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在各大洲的分布 2007年1月12日,联合国对美国和英国提出的有关缅甸问题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举手投反对票,该决议草案未能获得通过。
? 材料一:19501956196019651970(年份)支持票10243447511020304050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的票数
说明:美国长期实行的“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材料二:
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讲话 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说明: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面临西欧、日本的挑战 ,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材料四: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河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已经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了冰点,中苏边境地区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 说明:六十年代,中国面临来自苏联的威胁中美建交的一系列努力1969.8.3,尼克松访问罗马尼亚时说:我想在我的任期内,改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能否请您向中国人传递我的意愿。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18日,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 1.试探之旅-- “乒乓外交” 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格雷厄姆·斯廷霍文率领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次来访的美国代表团。这就是著名的“乒乓外交”。 乒乓球在中美建交史上扮演了“破冰者”的角色。而庄则栋是“乒乓外交”中的关键人物。 2.旋风之旅-- 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2月21日,北京机场,周恩来迎接到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2年没交往了呵!” ———周恩来“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3.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 一次握手,跨越了最辽阔的海洋;
一次旅行,破除了最深厚的坚冰;
一份公报,震撼着世界的格局。
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的七天,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
改变世界历史的七天。
——尼克松访华“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2年没交往了呵!”
——周恩来“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1972年2月28日,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中美联合公报》是中美两国签署的第一个指导双边关系的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内容: 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意义: 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联合公报》材料一: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2《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8《中美建交公报》材料三:中美建交三原则: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废除“共同防御条约”;从台湾撤军 阅读材料 2、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双方关注的焦点问题是什么?中国在此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怎样的?(1)双方关注的焦点问题是:台湾问题。
(2)中国的基本立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思考3、《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是否表示中美关系已经完全正常化?思考 参考:
在台湾问题上,虽然在《中美联合公报》中表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但是美国并没有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美国仍然与台湾保持着“外交”关系,美国在台湾还驻有军队并与台湾维持着1954年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这种状态下的中美两国关系,不能说是完全实现了正常化。 1978年12月16日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断交、撤军、废约)
宣布:1979年1月1日起,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曾经在任期内访问过中国的美国总统老布什1989 克林顿1998 小布什2002尼克松1972 福特1975 里根1984中美关系的
现状如何呢?对立、摩擦:
国家利益
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价值观念联系、合作:
高层会晤频繁
经贸往来密切
经济互补性强
合作领域广泛阻碍中美关系发展的
最大障碍是什么?台湾问题“言必信,行必果” 1978年10月23日上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互换仪式在日本首相官邸举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是《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继续和发展。“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中日建交联合声明 各国掀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对多边外交的认识
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为推进重大地区冲突的公正、合理解决,任何单边、双边的力量都无能为力。必须采取多边行动,才能推动国际的协商和合作。
单边主义意味着冲突和对抗,是强权政治表现。多边主义是多元、平等、互利和合作,是当前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维和任务:中国维和军人胡锦涛会见安南 强调中国将加强国际多边机制 2000.9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次首脑会晤
(美国,纽约,华尔道夫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