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课时: 1课时 时间:
课型:新授 主备人: 复备人: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度的废除。说出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情况。
能力目标:解答“想一想”。
情感目标:认识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感受创办者的开拓敬业和献身精神。
重点:知道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端和早期的大众传播媒体产生的基本事实。
难点:让学生比较真切的感受到这些文化教育事业的变化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启动课堂
复习旧知:听写上节基础知识(见课件)
导入:中国传统的教育与文化事业情况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位于世界领先地位,到了近代却渐渐落后了。旧式学堂与科举制度不利于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没有现代的传媒手段,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与成熟,因此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学习导航
基本采用教师课件出示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必要时教师点拨的方法。
第一目:京师大学堂的开办
1.戊戌变法在教育方面有哪些措施?
2、京师大学堂的创办具有怎样的意义?
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堂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的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中国人开始接受新式教育,特别是自然科学教育,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二目:废科举,兴学堂
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是什么?哪些内容是以前没有的?
科举制创立完善于什么时候?到明清时期有了什么发展?影响如何?
废止于什么时候?意义如何?
第三目:《申报》的创办
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什么?影响如何?
第四目:商务印书馆的兴办
商务印书馆做了哪些工作?
课堂小结:
在中国教育逐渐落伍与世界的情况下,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一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标志,中国的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申报》和商务印书馆给中国社会的文化事业带来了新鲜的、丰富的内容,他们是中国近代传媒的先行者,在传媒世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当堂巩固基础知识并根据时间听写或提问。
四、课堂练习:《基训》1——4. 随堂练习
五、板书设计:
六、教后记: